李素芳;唐爽;吴蘅;林灿洁;钟声学;凌敏
目的:研究肿瘤相关抗原GCF2选择性剪接区在人肝癌细胞株、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成人肝细胞及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RT PCR检测GCF2 5个选择性剪接区(D1~D5)在人肝癌细胞株、43例肝癌组织、相对应的癌旁组织,以及正常成人肝细胞株及9例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GCF2 4个选择性剪接区(D1~D4)在所检测的细胞株、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成人肝组织中均未检测到表达;GCF2选择性剪接区D5仅在人肝癌细胞株检测到阳性表达;在43例肝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有41例肝癌组织GCF2选择性剪接区D5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95.35% (41/43),而9例正常肝组织均未检测到GCF2选择性剪接区D5表达.结论:GCF2 D5选择性剪接区在肝癌组织中有较高阳性表达,GCF2选择性剪接区D5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陈力;李金平;晁耐霞;吴博;陈德凤;黄天明;罗国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儿童股骨颈骨折在儿童各种类型骨折中发生率约占1%,其并发症较严重.我院1998年1月至2012年4月,采用手术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21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1例中,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3~14岁,平均8岁.受伤到就诊时间:4h至10 d 19例,120 d 1例,180 d 1例.致伤原因:交通伤9例,跌伤8例,坠落伤4例.骨折按Delbet分型:Ⅱ型(经颈骨折)10例,Ⅲ型(股骨颈基底骨折)9例,Ⅳ型(转子间骨折)2例.
作者:韦向东;吕良庆;蒙世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治疗(PCIA)复合神经阻滞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40例PHN患者,均口服药物疗效不满意,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在口服药物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发病部位分别作相应神经阻滞;B组,在口服药物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发病部位分别作相应神经阻滞并且复合PCIA治疗.治疗观察时间为2周.所有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S)评估疗效.记录治疗前(T1)、治疗后1 d(T2)、治疗后3 d(T3)、治疗后6 d(T4)、治疗后10 d(T5)、治疗后14 d(T6)的VAS与Q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VAS评分、Q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均为100%,A组显效率为50%,B组显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顽固PHN均有效,PCIA复合神经阻滞疗法止痛效果更佳,且能更好的改善睡眠质量.
作者:宫本晶;王志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24例AI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1.9±11.7)岁.83.3%为慢性肝病表现,8.3%为急性肝炎表现,8.3%无症状.患者肝功能异常以AST、GGT、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大部分(71.4%)患者高丙种球蛋白升高.循环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以抗核抗体(ANA)为主,有4.2% (1/24)出现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ASLA)阳性,4.2%(1/24)出现抗核周型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阳性,12.5% (3/24)出现抗线粒体抗体M2 (AMA-M2)阳性和1&7%(4/24)出现抗双链DNA抗体(ds-DNA)阳性.有45.8%(11/24)患者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以干燥综合征33.3%(8/24)为主.病理改变以界面性肝炎71.4%(15/21)及汇管区及小叶内淋巴浆细胞浸润85.7%(18/21)为主.影像学无特异性改变.62.5%(15/24)曾被误诊,其中33.3%(5/15)误诊为病毒性肝炎.结论:AIH临床表现、生化、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在排除常见肝损害原因之后,结合自身抗体及肝组织学特征性病变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作者:陶霖;黄世江;李莉;罗薇;覃山羽;姜海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18(IL-18)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表达水平,探讨其与胰岛素(Insulin)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关系.方法: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IL-18、胰岛素(Insulin)、空腹血糖(FBG)水平,并计算HOMA-IR.研究IL-18水平与BMI、Insulin、FBG及HOMA-IR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BMI、血清IL-18、Insulin及HOMA-I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血清IL 18水平与Insulin、HOMA IR呈正相关(P<0.05).结论:IL-18在PCOS患者中的水平明显升高,且与患者的Insulin水平、HOMA-IR呈正相关,IL-18在PCOS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刘俐伶;庞丽红;邓丽;殷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紫杉醇+奈达铂联合调强适形放疗(IMRT)治疗复发性鼻咽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96例经病理确诊的复发性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紫杉醇+奈达铂联合IMRT.对照组为单纯IMRT.对患者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远期疗效,所有患者均随访36~72个月.结果:近期疗效:总有效率(CR+PR)观察组为42例(87.50%),对照组为20例(41.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远期疗效:观察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7.50%,70.83%.对照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1.25%,62.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生存率:观察组为60.42%,对照组为22.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远处转移率: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为6.25%,3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观察组主要毒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和口腔黏膜反应,多为0~2级.予以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无一例患者因化疗毒副反应而中断治疗.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紫杉醇+奈达铂联合IMRT治疗复发性鼻咽癌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李素芳;唐爽;吴蘅;林灿洁;钟声学;凌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2000~2012年中华系列医学期刊病例报告类文献报道的204例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的病因构成.方法:以“不明原因发热”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内检索2000~2012年中华系列医学期刊病例报告类文献,以美国Petersdorf和Beeson医生1961年提出的诊断标准为病例纳入标准,筛选出病例资料完整的病例报告类文献作为统计组,与本文文后第2条参考文献(文献组)中的同类文献进行病因构成比较分析.结果:统计组共筛选出病例报告类文献198篇(204例FUO患者),其中感染性疾病84例(41.2%),肿瘤性疾病65例(31.9%),风湿免疫性疾病19例(9.3%),其他病因36例(17.6%),未涉及诊断不明的病例报道.感染性疾病比例在统计组与文献组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性疾病和其他病因比例在统计组中明显高于文献组,风湿免疫性疾病比例在文献组明显高于统计组(P<0.05),两组病因构成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华系列医学期刊病例报告类文献中,感染性疾病病例数在FUO相关的病例报告中居首位.
作者:胡蝶飞;吴继周;黄璐;赵鸿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肝窦内皮细胞窗孔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方法及观察其超微结构.方法:分别取经过灌注冲洗预固定和未灌注冲洗预固定的两组标本,经戊二醛前固定和四氧化锇后固定,稍延长水洗和脱水时间,两组均控制六甲基二硅胺烷干燥和真空干燥,采取多次短时的方式进行离子喷镀;电镜下观察肝窦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灌注冲洗预固定组电镜下观察肝组织结构较清晰,肝窦暴露内皮细胞,易见肝窦内皮细胞窗孔.结论:本文为制备肝窦内皮细胞窗孔的扫描电镜样品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作者:李刚;莫肖敏;李景强;赵铁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检测三叶因子3 (TFF3)和环氧合酶-2(COX-2)在正常胃黏膜组织、癌旁组织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TFF3表达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正常胃黏膜组织40例,癌旁组织和胃癌组织各60例,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标本中TFF3和COX-2的表达.结果:TFF3和COX-2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TFF3和COX-2在胃癌中的异常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TFF3在胃癌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462,P<0.01).结论:TFF3与COX-2的表达增加有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两者在胃癌中表达上调有可能使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失衡,从而导致胃癌的发生;TFF3与COX-2在胃癌中可能呈协同作用.
作者:苏婷;赖铭裕;韦春回;石磊;农云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2005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加硬脑膜网格成形术救治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25例,术后给予综合治疗,通过短期临床观察病情并对预后进行评估,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永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一种取材容易、存活时间长、纯度高的原代大鼠胚胎背根神经节神经元(DRGn)的培养模型.方法:在解剖显微镜下取得胎鼠背根神经节(DRG),通过胰蛋白酶消化,使用Neurobasal (NB)培养基联合抗有丝分裂药物纯化等方法获得DRGn.采用神经丝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hoechst染核鉴定并测定DRGn的纯度.结果:原代培养的DRGn在含有神经生长因子(NGF)的NB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存活时间可达45 d,纯度可达到95%以上.结论:该培养模型简单易行,培养稳定,可获得大量高纯度和存活时间长的DRGn.
作者:韩创业;赵春节;刘锦愉;杨劲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系统评价脑肿瘤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丙戊酸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CNKI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198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发表的关于脑肿瘤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纳入标准共纳入5项RCT,共424例患者,其中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组(试验组)210例,对照组21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有效性:脑肿瘤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后癫痫的发作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5,95%CI(0.64,1.74),P=0.84].②安全性: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17,95%CI:2.90~50.96,P=0.0006).结论:脑肿瘤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并不能减少癫痫的发生率,且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显著增高.
作者:谢伟星;龚文劲;张高炼;梁建平;朱云中;韦可聪;周庆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与正常人脊上韧带成纤维细胞的原代爬出时间、生长曲线及两组细胞之间的成骨相关性指标的差异.方法:取AS和正常人棘上韧带,离体原代培养成纤维细胞.记录组织爬出成纤维细胞时间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法检测两组细胞生长曲线.原代细胞爬出后传代培养,取对数期细胞RNA并逆转录C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细胞之间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两组细胞的爬出时间有明显差异(P<0.05),生长曲线大致成“S”型,两组细胞生长曲线未见明显差异.Ⅰ型胶原酶(COL1A1)在两组之间表达无差异(P>0.05),骨钙素(OC)基因起始表达量过低,可记为不表达.结论:AS组与正常人组成纤维细胞成骨性相关基因原始表达量和生长曲线均无明显差异.
作者:赵春节;韩创业;刘锦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患者男,71岁,已婚,汉族.1996年因“头痛”在某省级医院诊断“听神经瘤”并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头痛明显减轻,但出现面神经损伤和听力消失.2012年7月因“头痛”在某市级医院诊断“左侧桥小脑听神经瘤术后复发”,因拒绝手术治疗而开始在院外诊所反复使用“地塞米松及甘露醇”点滴.2013年2月15日发现右足背及右足拇指有多个散发水泡,伴右小腿及右足轻度肿胀,未处理.2月17日水泡增大且部分破溃渗出,右小腿及右足红肿胀痛加重,当日停用“地塞米松及甘露醇”并使用“头孢曲松钠及青霉素钠”静脉点滴,2月18日水泡继续增多并渗液明显,右小腿及右足红肿胀痛明显,右下肢活动受限,遂到某市级医院住院治疗.
作者:钟玉兰;韦邦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D3胚胎培养液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与胚胎发育潜能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患者D3培养液中hCG水平,比较不同胚胎质量间胚胎培养中hCG水平的差异,并比较妊娠组与未妊娠组、不同种植率组间移植胚胎培养液中hCG水平.结果:D3胚胎培养液中hCG水平与胚胎卵裂球数目、分级无相关性(P>0.05);妊娠组移植胚胎培养液中hCG水平高于未妊娠组[(1.14±0.10)IU/L与(1.09±0.04)IU/L,(P<0.05)];胚胎种植率分别为0%、50%、100%对应组的胚胎培养液中hCG水平为(1.09±0.04),(1.11±0.07),(1.29±0.05)I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胚胎培养液中hCG水平可以作为筛选胚胎、预测胚胎发育潜能的一个指标.
作者:李汝斐;李柳铭;吴洪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性激素水平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对75例PCOS患者应用GnRH拮抗剂方案施行IVF-ET,在注射HCG日应用化学免疫发光法测定性激素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孕酮(P)水平.比较妊娠组与非妊娠组的HCG日血清LH水平;按HCG日的血清P水平不同分为2组:A组:血清P≤2.86 nmol/L;B组:2.86 nmol/L<P≤4.77 nmol/L;比较血清P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将HCG日E2(每卵子)按每256.9 pmol/L分为4组:组1:血清E2(每卵子)≤513.8 pmol/L;组2:513.8 pmol/L<E2(每卵子)≤770.7 pmol/L;组3:770.7 pmol/L<E2(每卵子)≤1 027.6 pmol/L;组4:E2(每卵子)>1 027.6 pmol/L.比较E2(每卵子)水平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结果:LH得到很好抑制,无一例出现LH峰,妊娠组与非妊娠组的血清LH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A组临床妊娠率高于B组(P<0.05);E2(每卵子)各组比较,组2临床妊娠率高,其次是组3;组2,组3临床妊娠率均高于组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2与组3临床妊娠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nRH拮抗剂方案能有效地抑制PCOS患者体内的LH,对PCOS患者行IVF ET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注射HCG日的血清P水平和E2(每卵子)水平是预测临床妊娠率比较好的指标;HCG日的LH水平不能预测IVF ET的临床妊娠率.
作者:谭秀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竹筏技术锁定钢板和高尔夫型锁定钢板在治疗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26例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依据Schatzker分型,Ⅱ型13例,Ⅲ型2例,Ⅳ型2例,Ⅴ型3例,Ⅵ型6例.予合理的手术入路分别放置高尔夫型锁定钢板16例,利用竹筏技术锁定钢板10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竹筏技术锁定钢板组和高尔夫型锁定钢板组间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术后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和后倾角(PA)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竹筏技术锁定钢板组和高尔夫型锁定钢板组的HS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0.0%和70.3%.前者的塌陷率为6.3%,后者为11.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类型的锁定钢板在治疗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上疗效相似,均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袁广之;丁晓飞;姚军;梁晓楠;秦庆发;魏兴旺;李艺龙;杨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血清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32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前和术后60 d血清,检测血清总睾酮(T)、游离睾酮(FT)、双氢睾酮(DHT)、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水平的变化.结果: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后60 d血清LH和FSH显著增加,DHT水平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T和FH术前与术后60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短期内会导致血清LH和FSH显著增加,DHT水平明显下降.
作者:张庆云;蒙清贵;程继文;唐勇;陆浩源;易贤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对放射性脑损伤小鼠记忆障碍的影响.方法:将24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模型+GC组3组,每组8只.予60Co照射,照射结束后,模型+GC组小鼠予GC治疗,对照组和模型组以同等容积生理盐水代替.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照射前和治疗后各组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改变.结果:①与照射前相比,模型组小鼠不仅穿越目标区域的次数明显减少(P<0.05),而且第一次穿越目标区域的时间也明显延长(P<0.05),而对照组和模型+ GC组小鼠治疗后穿越目标区域的次数和第一次穿越目标区域时间未见改变(P>0.05).②对照组和模型+GC组小鼠照射前和治疗后空间探索策略均为趋向式,而模型组小鼠空间探索策略在照射前为趋向式,照射后为随机式.结论:GC对放射诱导脑损伤后记忆障碍有改善作用.
作者:夏爽;李鑫;阮林;韦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中气管插管与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20例ASA Ⅰ~Ⅱ级先心病患儿行介入治疗,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非气管插管全麻,B组为气管插管全麻,每组60例.两组患儿均用氯胺酮基础麻醉后抱入室.A组麻醉诱导氯胺酮1 mg/kg静脉注射,以丙泊酚50 μg/(kg·min)、氯胺酮50 μg/(kg·min)持续泵注维持麻醉,保留自主呼吸.B组麻醉诱导依托咪酯0.2 mg/kg、芬太尼3 μg/kg、罗库溴铵0.6 mg/kg静脉注射,气管插管成功后接呼吸机控制呼吸.以瑞芬太尼0.05~0.1 μg/(kg·min)、顺阿曲库铵0.05~0.1 μg/(kg·min)、依托咪酯8~10μg/(kg·min)持续泵注维持麻醉.记录两组患儿基础麻醉后、诱导后、置入导管、心内操作、手术结束时、苏醒时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麻醉相关的并发症.结果:A、B两组血流动力学和SpO2均较平稳,心内操作时两组患儿HR、MAP均增加(P<0.05).A组呼吸抑制、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 <0.05).B组苏醒时间明显快于A组(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麻用于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控制呼吸安全性高,可有效避免术中呼吸抑制、呕吐等并发症,术后苏醒迅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黄小彬;黄国勇;刘小青;黄颖;张庆敏;黄中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