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向东;吕良庆;蒙世远
有关鸡胚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Aristotle时期.可用的鸡胚材料包括绒毛尿囊膜、尿囊腔、羊膜腔、胚体、胚内器官及组织等,不仅可用于体内实验,还可用于体外实验.近代,鸡胚材料已被大量地用于多个方面、领域的研究.而鸡胚绒毛尿囊膜(CAM)在肿瘤学方面的研究,是其中的一个热点.
作者:李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以脑梗死为首发临床表现的肝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可能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以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共筛查原发性肝癌患者19 947例,符合以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2例,占所有住院肝癌的0.06%.本组患者中,男11例(91.67%),女1例(8.33%),年龄29~54岁,平均(37±6.51)岁,3例(25%)存在1种或多种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传统的脑卒中危险因素,余9例(75%)无脑卒中危险因素.头颅MRI的DWI成像上显示累及单一动脉供血区、单一病灶2例(16.67%),分布在两个及以上动脉供血区多发性病灶10例(83.33%).血液生化结果显示:外周血甲胎蛋白水平升高10例,D二聚体水平升高8例,肿瘤抗原(cancer antigen,CA)125水平升高9例、CA199水平升高10例.结论:以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肝癌患者多缺少传统的脑卒中危险因素、脑内存在分布于多个血管供血区的多发性梗死灶、肝癌相关的血液生化指标异常改变可能是其临床特点,而且,部分患者脑梗死的发生可能与其血液的凝固性升高有关.
作者:韦馨娴;秦超;梁志坚;程道宾;谢兴锐;张元利;蔺心敬;何宁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肾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效果.方法:2008~2010年2 065例肾结石行ESWL术治疗(对照组),对术后并发症采取常规防治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2 561例肾结石行ESWL术治疗(观察组),对术后并发症在对照组常规防治基础上,采取注重治疗顺序、多发性结石分次碎石和每次治疗面积控制在1 cm2左右、彻底粉碎结石使结石碎片<3 mm、小儿肾上盏结石使用泡沫塑料膜防护材料对肺下部进行遮挡等防治对策.观察两组ESWL术后结石粉碎率,3个月内结石排净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结石粉碎率和3个月内结石排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97/2 06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41/2 56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7.872,P=0.000).结论: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可以有效地减少ESWL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ESWL的治疗效果.
作者:杨耀军;梁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IL-17、IL-10与IL-4、IFN-γ失衡状态在慢性持续期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23例未经过规范化治疗的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给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1个月时检测血清IL-17、IL-10及IL-4、IFN-γ水平,同时检测12例正常人上述指标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哮喘组治疗前外周血清IL 17水平为(227.17±17.76) ng/L,高于正常组水平(148.92±15.50)ng/L(P<0.05).治疗1周、1个月哮喘组IL-17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哮喘组治疗前外周血清IL-10水平为(202.29±8.07) ng/L,低于正常组(265.11±12.97)ng/L(P<0.01).治疗1周、1个月哮喘组IL-10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2)哮喘组治疗前外周血IL-4水平为(139.45±5.52)ng/L,高于正常组(78.70±4.75)ng/L(P<0.05).治疗1周、1个月哮喘组IL-4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哮喘组治疗前外周血IFN-γ为(6.58±1.80)ng/L,低于正常组(47.19±5.87)ng/L(P<0.05).治疗1周、1个月IFN-γ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 <0.05).结论: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同时存在IL-17、IL-10和IL-4、IFN-γ的失衡状态,提示IL-17、IL-10与IL-4、IFN-γ失衡共同参与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
作者:陈长荣;邓静敏;龚臣;邹小英;韦旋;杨美玲;王自秀;陈晓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CAD/CAM氧化锆全瓷冠与钴铬合金烤瓷冠两种修复类型的返工原因,以降低返工率,提高修复体质量.方法:通过义齿加工管理软件,分别收集CAD/CAM氧化锆全瓷冠返工记录181条,钴铬合金烤瓷冠返工记录179条,根据不同的制作类型及返工原因将其分类,比较修复体的返工率.结果:在181条CAD/CAM氧化锆全瓷返工记录中,瓷崩脱所占的比率高,占38.7%,其次为边缘不到位,占25.4%.179条钴铬合金烤瓷返工记录中,边缘不到位排在首位,占35.2%,其次为瓷崩脱,占2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种修复体单连冠和前后牙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D/CAM氧化锆全瓷冠与钴铬合金烤瓷冠返工原因分布有差异,临床医生应正确选择适应证,严格遵循基牙设计原则,细致进行临床及技工制作,才能降低返工率.
作者:周晓琴;周诺;许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对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ICM患者95例,随机分为法舒地尔治疗组(A组)50例,常规治疗组(B组)45例,另设正常对照组(C组)50例,分别比较3组间的血清一氧化氮(NO)和血清内皮素(ET)水平.A、B组患者治疗2周后,复查NO、ET水平,分别做同组治疗前后对比及组间治疗后对比.结果:①治疗前,A、B组ICM患者血清NO水平均低于C组,ET水平高于C组(P<0.01),A、B组间NO、E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②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A、B组治疗后NO水平均增高,ET水平均降低(P<0.01).③治疗后做A、B组间比较,A组NO水平高于B组,ET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法舒地尔对血管内皮具有保护作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能更好改善IC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陈卓宏;黄凯;韦斌;曾知恒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灭活草分枝杆菌治疗小鼠支气管哮喘(哮喘)模型对白细胞介素17F(IL-17F)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BALB/c小鼠24只,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建立OVA致敏的小鼠哮喘模型,以雾化吸入灭活草分枝杆菌治疗哮喘小鼠.取肺组织经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结构及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清中IL-17F浓度;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标准曲线法,测定小鼠肺组织IL-17F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小鼠BALF中IL-17F浓度均高于血清中IL-17F浓度;模型组BALF中IL-17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1);治疗组BALF中IL-17F浓度较模型组有所减少,但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和治疗组小鼠血清中IL-17F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L-17F浓度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肺组织IL-17F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1).治疗组肺组织IL-17F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与IL-17F高表达有关,雾化吸入灭活草分枝杆菌减轻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并下调IL 17F表达.
作者:罗智熹;李超乾;明莫瑜;吕盛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中气管插管与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20例ASA Ⅰ~Ⅱ级先心病患儿行介入治疗,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非气管插管全麻,B组为气管插管全麻,每组60例.两组患儿均用氯胺酮基础麻醉后抱入室.A组麻醉诱导氯胺酮1 mg/kg静脉注射,以丙泊酚50 μg/(kg·min)、氯胺酮50 μg/(kg·min)持续泵注维持麻醉,保留自主呼吸.B组麻醉诱导依托咪酯0.2 mg/kg、芬太尼3 μg/kg、罗库溴铵0.6 mg/kg静脉注射,气管插管成功后接呼吸机控制呼吸.以瑞芬太尼0.05~0.1 μg/(kg·min)、顺阿曲库铵0.05~0.1 μg/(kg·min)、依托咪酯8~10μg/(kg·min)持续泵注维持麻醉.记录两组患儿基础麻醉后、诱导后、置入导管、心内操作、手术结束时、苏醒时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麻醉相关的并发症.结果:A、B两组血流动力学和SpO2均较平稳,心内操作时两组患儿HR、MAP均增加(P<0.05).A组呼吸抑制、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 <0.05).B组苏醒时间明显快于A组(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麻用于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控制呼吸安全性高,可有效避免术中呼吸抑制、呕吐等并发症,术后苏醒迅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黄小彬;黄国勇;刘小青;黄颖;张庆敏;黄中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乳兔软骨细胞分离及培养的方法,观察软骨细胞在体外培养中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两步消化法,将乳兔关节软骨进行分离、培养.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对软骨细胞进行鉴定,用MTT法绘制生长曲线、并在倒置显微镜观察各代软骨细胞形态、通过免疫组化染色、逆转录聚合酶反应(RT PCR)法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结果:通过两步酶消化法,成功分离出乳兔关节软骨细胞,培养24 h后细胞贴壁呈短梭形.培养2周左右软骨细胞聚集似“铺路石”样.MTT法显示细胞生长曲线近似“S”形.甲苯胺蓝呈阳性结果,并随代数增加阳性结果呈减弱趋势.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和RT PCR显示随代数增加软骨细胞Ⅰ型胶原表达增强,Ⅱ型胶原表达减弱.结论:本研究采用两步酶消化法,成功从乳兔软骨内获取大量活性好、纯度高的软骨细胞,3代以内软骨细胞生长良好,并保持其生物学特性,适于软骨组织工程的应用.3代以后开始出现去分化现象.
作者:刘雷;韦庆军;陈管雄;谢伟;陈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竹筏技术锁定钢板和高尔夫型锁定钢板在治疗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26例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依据Schatzker分型,Ⅱ型13例,Ⅲ型2例,Ⅳ型2例,Ⅴ型3例,Ⅵ型6例.予合理的手术入路分别放置高尔夫型锁定钢板16例,利用竹筏技术锁定钢板10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竹筏技术锁定钢板组和高尔夫型锁定钢板组间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术后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和后倾角(PA)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竹筏技术锁定钢板组和高尔夫型锁定钢板组的HS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0.0%和70.3%.前者的塌陷率为6.3%,后者为11.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类型的锁定钢板在治疗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上疗效相似,均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袁广之;丁晓飞;姚军;梁晓楠;秦庆发;魏兴旺;李艺龙;杨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蛋白A1(SPA1)基因多态性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广西局部地区的早产儿RDS 34例为病例组,以同性别、胎龄及体重相近的非RDS早产儿为对照组,应用TaqMan(R)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SPA1的5个SNP位点(rs1059047、rs1136450、rs1136451、rs1059057、rs4253527)并进行单倍体频率分析.结果:①总体共发现14种等位基因单倍体型,4种未命名单倍体,其中3种既往未见报道.病例组6A2和未命名(CGAAC)的表达频率高(均为0.250),对照组6A11和未命名(CGAAC)的表达频率高(均为0.210).6A2频率在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A18在对照组明显高于病例组(P <0.05);②胎龄<32周组检出6种单倍体,病例组中6A3和6A11的表达频率高(均为0.271).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各单倍体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胎龄≥32周组中检出单倍体16种,病例组中6A2和未命名(CGAAC)表达频率高(均为0.250),所有单倍体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A1基因多态性与早产儿RDS发病风险的关系目前尚不能肯定.
作者:欧辕;覃慧卷;田文军;陈玉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检测三叶因子3 (TFF3)和环氧合酶-2(COX-2)在正常胃黏膜组织、癌旁组织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TFF3表达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正常胃黏膜组织40例,癌旁组织和胃癌组织各60例,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标本中TFF3和COX-2的表达.结果:TFF3和COX-2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TFF3和COX-2在胃癌中的异常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TFF3在胃癌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462,P<0.01).结论:TFF3与COX-2的表达增加有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两者在胃癌中表达上调有可能使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失衡,从而导致胃癌的发生;TFF3与COX-2在胃癌中可能呈协同作用.
作者:苏婷;赖铭裕;韦春回;石磊;农云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肺部呼吸成像诊断系统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COPD组65例COPD患者与对照组70例志愿者分别进行肺功能和肺部呼吸成像诊断系统检查,分析两组检查结果变化.结果:对照组肺功能各项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分别为(3.49±0.75)L、(101.5±11.8)%、(96.79±7.3)%;COPD组分别为(1.27±0.71)L、(43.9±12.4)%、(62.8±15.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振动曲线评分、动态图像评分、大振动值、左肺QLD值、有无干湿啰音与COP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COPD患者与正常受试者肺部呼吸成像诊断系统结果存在明显差异,肺部呼吸成像诊断系统在诊断COPD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胡春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Frankel功能矫治器(FR-Ⅲ)矫治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唇部与硬组织变化及垂直向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8例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采用FRⅢ进行矫治,对矫治前后的软硬组织头影测量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NB、L1/MP减小(P<0.05),ANB、A PTV、Go Me、U1E PTV增加(P<0.05或P<0.01).下唇厚度增加,LL EP减小(P<0.05).上唇厚度的变化与倾斜角、上切牙以及上颌第一磨牙的牙槽高度呈负相关(r=0.645,P<0.05;r=0.662,P<0.05;r=0.875,P<0.01),下唇厚度的变化与倾斜角、上切牙以及上颌第一磨牙的牙槽高度呈正相关(r=0.755,P<0.05;r=0.651,P<0.05;r=0.945,P<0.01);上唇倾角的变化与上颌第一磨牙牙槽高度呈正相关(r=0.721,P<0.05).结论:唇部形态随着硬组织的变化而趋于协调,唇部厚度与牙齿位置改变密切相关.
作者:邹红英;莫水学;欧阳晖;何进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肿瘤相关抗原GCF2选择性剪接区在人肝癌细胞株、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成人肝细胞及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RT PCR检测GCF2 5个选择性剪接区(D1~D5)在人肝癌细胞株、43例肝癌组织、相对应的癌旁组织,以及正常成人肝细胞株及9例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GCF2 4个选择性剪接区(D1~D4)在所检测的细胞株、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成人肝组织中均未检测到表达;GCF2选择性剪接区D5仅在人肝癌细胞株检测到阳性表达;在43例肝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有41例肝癌组织GCF2选择性剪接区D5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95.35% (41/43),而9例正常肝组织均未检测到GCF2选择性剪接区D5表达.结论:GCF2 D5选择性剪接区在肝癌组织中有较高阳性表达,GCF2选择性剪接区D5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陈力;李金平;晁耐霞;吴博;陈德凤;黄天明;罗国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饮食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脂水平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选择正常妊娠妇女(正常组)90例和确诊为GDM的孕妇(GDM组)92例(血糖控制组78例,血糖控制不良组14例),测定早孕期和晚孕期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1(apoA1)及载脂蛋白B(apoB)水平,记录饮食三大营养素摄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早孕期GDM组LDL C、apoB水平比正常组升高(P<0.05);GDM患者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等的摄入量多于正常组(P<0.05);饮食控制后,血糖控制组LDLC、apoB水平比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而TG水平比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血糖控制不良组TC、TG水平比正常组升高(P <0.05);血糖控制不良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高于正常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血糖控制组新生儿出生体重(P<0.05);晚孕期TG、TC、LDL C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P<0.05).结论:GDM患者存在血脂代谢紊乱,通过饮食治疗可使其某些血脂指标优于正常妊娠妇女,并且通过饮食指导控制血脂水平,可减少巨大儿的发生率.
作者:黄玲玲;熊俊;苏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与临床特征和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3例初治DLBCL患者肿瘤组织中GST-π的表达状况,分析该基因的表达状况与DLBCL临床特征、疗效等的关系.结果:GST-π在不同性别、年龄、B症状、结外病变间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临床分期GST-π表达率为Ⅰ期55.6%、Ⅱ期58.3%、Ⅲ期64.3%、Ⅳ期75.0%,各分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国际预后指数(IPI) GSTπ表达率为低危组61.1%、中低危组70.6%、高中危组70.6%、高危组63.7%,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T-π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初治完全缓解(CR)率为28.6% vs 66.7%,总有效(RR)率为47.6% vs 90.5%,GS-Tπ表达阳性组CR率及RR率显著低于GST-π表达阴性组(P<0.05).结论:GST-π表达与性别、年龄、B症状、结外病变、临床分期、IPI无相关;近期疗效GST-π阴性组优于阳性组.
作者:周文献;谢伟敏;刘燕;陆永奎;谭爱花;王洪学;农丽;贾昱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常规经腹B超检查对胃肠道恶性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0例常规经腹B超检查发现胃肠肿瘤并进一步行纤维胃肠镜检查及术后病理证实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常规经腹B超检查发现结肠癌17例,直肠癌15例,胃癌8例,以上三类胃肠道恶性肿瘤均有其特征性声像改变.结论:常规经腹B超检查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的诊断临床价值较高,结合纤维胃肠镜检查能明显提高胃肠道恶性肿瘤的诊断率.
作者:冯武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与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的可行性及其意义.方法:收集广东茂名地区2011年1~9月正常出生的2 108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常规听力筛查,同时采集脐带血采用基因测序检测线粒体DNA12S rRNA、GJB2基因和SLC26A4基因突变情况.结果:进行新生儿听力初筛有1 946例(92.3%),初筛未通过476例(24.5%),经过复筛后仍有22例(1.11%)未通过.13例在3个月龄时进行听力学诊断,终确诊9例新生儿听力损失.32例(1.5%)存在线粒体12SrRNA、GJB2基因和SLC26A4基因的变异,其中2例线粒体12SrRNAm.1555A>G基因突变阳性,1例听力筛查通过,1例未通过;18例GJB2基因杂合突变,其中16例为GJB2基因c.235delC杂合突变,2例为GJB2基因c.299delAT杂合突变,听力筛查均通过;12例为SLC26A4基因IVS7 2A>G杂合突变,11例听力筛查通过,1例未通过.结论:聋病易感基因筛查可以弥补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不足,可发现部分听力筛查不能发现的高危耳聋新生儿和迟发性耳聋新生儿.
作者:傅国武;陈小曲;钟启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并不孕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5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并不孕患者,在腹腔镜下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盆腔粘连松解术及输卵管伞端造口术,对术前与术后卵巢储备功能及CA125进行比较,并随访术后半年的自然妊娠情况.结果:术后经病理证实均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前、术后第一个月月经来潮检查FSH、LH、E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查CA125有明显下降(P<0.01),术后半年自然妊娠率为32%.结论:腹腔镜下可以进行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的评估,可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同时能评估盆腔及输卵管通畅情况,并给予相应手术治疗,具有术后恢复快,对卵巢储备功能影响较小,可提高患者自然妊娠率的优点.
作者:吴坚;张琳;周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