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宇;李次发;温德树;马莉琴;谢姚屹;吴志武;罗日向;兰晓艳
目的:构建三维微环境复合体培养体系,探索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在支架内生长、分化的规律.方法:通过贴壁培养法建立稳定的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将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及羟乙基纤维素按比例混合制备温敏性水凝胶.选取第3代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接种支架培养2周后,加入心肌组织裂解液培养5 d.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的特征,收集细胞支架复合物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表达CD29,不表达CD34.温敏性水凝胶含交织成网格状的纤维样结构,网孔内含胶冻样物质.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后呈球形,折光性好,不仅分布于纤维样结构表面,还渗入网孔内生长;HE染色支架呈嗜酸性;扫描电镜下可见支架具有适宜的孔径,细胞在支架上分裂增殖活跃;添加心肌组织裂解液后,细胞逐渐拉长呈梭形.结论:在构建的三维微环境复合培养体系中,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与支架生物相容性良好;复合培养体系能较好的模拟体内微环境,促进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
作者:吴卓;赵文婧;刘玲珑;吴丽情;陈维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联合玉屏风颗粒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84例临床诊断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对症治疗,不应用任何免疫调节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和玉屏风颗粒口服,疗程10周.观察两组患儿总有效率,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平均治疗时间和平均再发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咽部恢复正常时间(无充血、扁桃体肿大消退)、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治疗组的平均治疗时间为(8.12±3.14)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平均治疗时间(10.54±4.2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治疗组的平均再发时间为(3.14±1.58)个月,较对照组的平均再发时间(1.97±0.65)个月明显延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匹多莫德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能减轻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延长平均再发时间,增强疗效,减少发病次数.
作者:卢晓芳;冯尚克;郭瑜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全腔镜乳房皮下腺体切除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5例乳腺癌患者行全腔镜下保留乳头乳晕的皮下腺体切除术.腔镜手术前位于乳房皮下及和乳房后间隙注入脂肪肿胀液,通过自制的分离棒分离皮下及乳后间隙,充分溶脂后通过充气法在间隙内建立操作空间,腔镜下切断乳房皮下和腺体之间相连的纤维索以及腺体周围的筋膜附着点,将乳房腺体完整切除,术中病理证实患侧乳头后方腺体组织无癌残留.常规术式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或腋窝淋巴结清扫.观察手术的安全性和美容效果.结果:5例均顺利完成全腔镜皮下腺体切除手术;全腔镜皮下腺体切除手术时间为150~240imin,平均190 min;术中出血10~60 mL;其中局部皮下积液1例.术后美容效果良好,患者满意率100%.结论:全腔镜下保留乳头乳晕皮下腺体切除术具有良好的微创和美容效果,手术并发症少,是值得临床上推广的一种手术方式.
作者:杨华伟;刘剑仑;唐玮;韦薇;蒋奕;姬逸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昆明山海棠片联合抗甲状腺药物及泼尼松治疗甲亢相关性眼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甲亢相关性眼病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抗甲状腺药物和泼尼松治疗;治疗组采用抗甲状腺药物和昆明山海棠片联合泼尼松治疗.治疗2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突眼度降低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昆明山海棠片联合泼尼松、抗甲亢药物治疗甲亢相关性眼病可提高临床近期疗效,是临床上可行的一种甲亢眼病治疗方法.
作者:滕强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建立明胶空心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要求,建立明胶空心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细菌计数采用薄膜过滤法(400更mL/膜),霉菌和酵母菌计数以及控制菌检查采用常规法;并对该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3次独立的平行实验,5株试验菌的回收率均>70.0%;控制菌检查中,各阳性试验菌均检出,阴性对照无菌生长.结论:所建立的明胶空心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经过验证,能消除样品中抑菌成分的干扰,适用于该样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作者:黄依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在保留自主呼吸的前提下,比较喉罩和气管插管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手术中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50例ASA I~II级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LMA组)及气管插管组(TT组).采用靶控输注盐酸瑞芬太尼及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诱导及维持,盐酸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4~6iμg/L;丙泊酚血浆靶浓度2.5~3.0 mg/L,不使用肌松药.术中根据血压、心率(HR)调整药物剂量.记录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前15 min,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即刻,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1,5 min,切皮时,拔管后即刻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插管/喉罩成功后即开始记录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PETCO2).结果:TT组插管期和拔管期的血流动力学波动与LM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的PETCO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使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总剂量上,TT组明显高于LMA组(P<0.05).结论:喉罩在乳腺癌根治手术中的优点明显,在不使用肌松药物的前提下病人可耐受,能有效维持气道通畅,且较气管插管更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病人应激反应轻,更加适合应用在乳腺癌根治手术麻醉中.
作者:田文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属原发性闭合性颅脑外伤,是在特殊外力(主要是旋转暴力)作用下,脑组织间发生剪切力,造成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的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意识障碍是典型的临床表现,其程度常与CT影像不一致.DAI致残、致死率极高,预后极差.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DAI 52例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谭德瑜;潘淳;黎浩然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因创伤、烧伤和糖尿病足导致足前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常伴有肌腱、骨、关节外露,传统清创植皮或皮瓣修复,疗效欠佳.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我科共收7例足前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肌腱、骨外露的病人,应用低旋转点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修复创面,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仕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后外侧切口加内侧切口入路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26例三踝骨折患者,均采用后外侧切口入路行外踝骨折及后踝骨折内固定,随后联合内侧切口入路行内踝骨折内固定,骨折端均未进行植骨.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7个月,平均(12.4±2.0)个月.手术时间50~135、min,平均(90.0±3.4)min.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患肢均无畸形愈合,无骨折再移位,无内置物松动、内固定脱出及内固定失败.骨折愈合时间为3~5个月,平均4个月.踝关节功能根据Baird-Jackson评分评价疗效,优18例,良8例.结论:采用后外侧切口入路加内侧切口入路进行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其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后外侧切口入路可一次性完成后踝骨块及外踝的内固定.
作者:蓝耿亮;谭仁林;王照卿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下调脆性X染色体相关基因1(fragile X-related gene1,FXR1)表达对卵巢癌细胞系A2780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针对FXR1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表达载体转染A2780细胞,经G418进行筛选获得稳定转染株,检测RNA干扰后细胞生长、增殖、黏附、体外迁移及侵袭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RNA干扰(RNAninterference,RNAi)下调FXR1基因表达后A2780细胞生长速度、增殖能力受抑制,但对A2780细胞体外侵袭、迁移能力、基质黏附能力及凋亡无影响.结论:RNAi抑制FXR1基因的表达可抑制卵巢癌A2780细胞的生长及细胞增殖.
作者:俸艳英;阳志军;张玮;李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识别与保护喉返神经与甲状旁腺的改进技术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甲状腺手术156例,以是否暴露喉返神经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不常规暴露喉返神经;实验组91例,以寻找Zuckerkandl结节为主要途径常规暴露喉返神经.比较两组病例术后喉返神经的损伤、甲状旁腺功能及并发症等方面情况.结果:实验组均临床治愈,术后并发暂时性声音嘶哑1例(1.09%).无病例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以及手术后血钙水平一过性降低.对照组有3例(4.62%)损伤喉返神经,2例(3.08%)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手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技巧的一系列改进,加强了对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的识别和保护,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李建明;李志东;吴祥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面神经减压术治疗颞骨外伤性面瘫的效果和时机.方法:采用面神经减压术治疗8例颞骨外伤性面瘫,其中3例行中耳乳突进路,2例行乳突-迷路进路,3例经颅中窝进路.结果:手术中发现面神经损伤部位位于水平段、锥段2例,垂直段1例,水平段、膝状神经节和迷路段均有损伤者2例,迷路段及膝状神经节者3例.以House-Brackmamn(HB)分级法作为疗效评估标准,经1~5年的随访,7例患者面神经功能均恢复至H-BⅡ级及以上,1例恢复至H-BⅢ级.无脑脊液漏及中耳炎等并发症.结论:面神经减压术是治疗颞骨外伤性面瘫的有效手段,早期行面神经减压术可提高疗效.
作者:谭颂华;尹时华;何光耀;唐安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索鼠神经生长因子与脑苷肌肽治疗脑性瘫痪(脑瘫)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脑瘫住院患儿147例,随机分为A、B、C 3个组,A组患者54例采用常规运动康复训练,B组患者45例在常规运动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C组患者48例在常规运动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脑苷肌肽,随访3年.采用Gesell发育量表测评治疗前后3组患儿发育商(DQ),比较3组间疗效差异.结果:B组有效率为95.56%(43/45),高于A组57.41%及C组79.17%,而C组有效率又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儿DQ评分高于A组及C组(P<0.05),而C组又高于A组(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与脑苷肌肽治疗脑性瘫痪均有较好的疗效,其中鼠神经生长因子较脑苷肌肽疗效明显.
作者:李柏;韦爱玲;赵健;叶晓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对外伤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接受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外伤性脑梗死患者资料.结果:本组患者28例,其中男17例,女11例,平均年龄(49±18)岁.入院时按Glasgow昏迷评分(GCS)>10分1例;5~10分21例;3~4全分6例.术后3个月时按Glasgow预后评分(GOS)评定疗效:良好10例(35.71% ),中残5例(17.86%),重残5例(17.86%),植物生存1例(3.57%),死亡7例(25%).GCS评分≤5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GCS评分>5的患者(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术是治疗外伤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GCS评分5分以上颅脑损伤患者,在出现不可逆缺血损害前,应早期行去骨瓣减压并硬脑膜成形术等外科治疗.
作者:周晓坤;杜贻庆;莫万彬;阳永东;高晓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及病死率虽已有一定的下降,但仍然居高不下.近年来宫颈癌发病呈现出年轻化趋势,25~35岁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已由20世纪70年代的8.6/10万上升到80年代的16.1/10万[1].经基础研究证实,新生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与转移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基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作为宫颈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主要靶点,逐渐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就VEGF家族及其受体的构成,在恶性肿瘤,特别是宫颈癌的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目前针对VEGF抗血管生成治疗和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蒙玉刚;梁春燕;曾雅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指由血管因素导致的或与之相关的认知障碍,为一种获得性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分为3个临床亚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Alzheimer disease,VaD)和混合性痴呆(mixed dementia,MD)[1].VCIND为早期脑血管性损伤的认知功能损害的异质群体或轻度认知障碍,病情较为隐匿,其认知损害程度尚未达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诊断标准,界于正常与痴呆之间,其可进一步恶化为痴呆,早期诊断及积极干预治疗是可逆的[1,2].
作者:李家言;黄增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汉族、壮族人群基因座D6S274、D6S285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以及汉族、壮族这两个基因座与精神分裂症关联性的差异.方法: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选取广西脑科医院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46例)和壮族精神分裂症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其健康直系家属(其中汉族49例,壮族4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PCR反应技术及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观察D6S274、D6S285基因座多态性的分布.结果:(1)汉族、壮族正常对照组D6S274、D6S285各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05).(2)汉族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D6S274的172bp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0.4%和1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P=0.02);汉族、壮族患者组D6S274的166r bp、168 bp、172 bp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8.5%和53.3%、16.3%和3.3%,30.4%和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7,P=0.00,χ2=8.59,P=0.00,χ2=21.21,P=0.00);汉族、壮族正常对照组D6S274上的166 bp、168 bp、172 bp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2.5%和49.0%,19.4%和5.2%,16.3%和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7,P=0.00,χ2=9.00,P=0.00,χ2=9.57,P=0.00),其他各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在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6S285基因座各组间各个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类6号染色体短臂上D6S274基因座附近可能存在导致广西地区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发生及产生差异性的易感基因.
作者:朱莎莎;李松峰;劳明;邓琼英;葛伟丽;王晓庆;郭忠信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以300,600,1 200 mg/kg BW 剂量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粉给小鼠连续灌胃30~35 d后,检测各项免疫指标.结果: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能明显刺激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值、转化,促进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提高小鼠抗体生成细胞数和血清溶血素水平,促进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碳廓清作用;但对小鼠生长、脏体重比值、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及NK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具有增强小鼠免疫力的功能.
作者:张洁宏;赵鹏;李彬;黄超培;覃辉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术中腹腔内植入5-氟尿嘧啶(5-Fu)缓释剂对老年性结直肠癌病人的安全性.方法:实验组48例结直肠癌病人行标准根治术,术中腹腔内植入5-Fu缓释剂;对照组56例,予单纯根治手术.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白细胞、肝肾功能、免疫指标及营养状态指标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白细胞、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血清肌酐(Cr)较术前升高(P<0.05),总蛋白水平(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换蛋白水平(TF)较术前降低(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CD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项免疫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切口感染率、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液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腹腔内注入5-Fu缓释剂治疗老年性结直肠癌是安全可行的,但增加术后切口感染率,对患者免疫功能有一定抑制作用并延长肛门排气时间.
作者:钟漓;张广钰;董陈诚;冉福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运动预适应对力竭性运动模型大鼠心肌形态与结构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一次性力竭运动组、运动预适应组3组,每组大鼠15只,分组与处理方案:①一次性力竭运动组:常规饲养两周后进行一次尾部负重3%体重的负荷进行游泳,直至力竭;②运动预适应组:大鼠每天尾部负重3%体重负荷进行间歇性游泳运动1次,每天游泳15umin,休息5 min,重复3次,6 d/周,持续2周,在2周后与力竭性运动组同时进行一次尾部负重3%体重游泳,直至力竭;③对照组:常规饲养,无干预.3组同时取材进行HE和HBEP染色,观察大鼠心肌形态结构.结果:HE染色发现力竭运动组心肌细胞横纹出现断裂与水肿,运动预适应组明显减轻.HBEP染色发现,运动预适应组的心肌缺血缺氧改变程度比力竭运动组明显少,心肌纤维细胞胞质内有散在淡红色斑点,只有少数密集成若干片状红色缺血缺氧部位.此外,力竭性运动组缺血缺氧面积以及平均光密度(MOD)明显高于运动预适应组.结论:运动预适应能降低力竭性运动对心肌缺血缺氧性损伤,对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翠霞;潘忠勉;李杰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