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王俊锋;高淑亚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
摘要:目的: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剂量为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穿50 μg/250 μg,2次/d.对照组患者采用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治疗,剂量为250 μg,2次/d.观察治疗前后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观察组有效率为88.1%,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9.4%)和肺功能指标(FVC;FEV1;PEF)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小.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后外侧切口加内侧切口入路手术治疗三踝骨折26例分析

    目的:分析后外侧切口加内侧切口入路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26例三踝骨折患者,均采用后外侧切口入路行外踝骨折及后踝骨折内固定,随后联合内侧切口入路行内踝骨折内固定,骨折端均未进行植骨.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7个月,平均(12.4±2.0)个月.手术时间50~135、min,平均(90.0±3.4)min.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患肢均无畸形愈合,无骨折再移位,无内置物松动、内固定脱出及内固定失败.骨折愈合时间为3~5个月,平均4个月.踝关节功能根据Baird-Jackson评分评价疗效,优18例,良8例.结论:采用后外侧切口入路加内侧切口入路进行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其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后外侧切口入路可一次性完成后踝骨块及外踝的内固定.

    作者:蓝耿亮;谭仁林;王照卿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美托洛尔预防胸部肿瘤合并冠心病非心脏手术心脏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围手术期应用美托洛尔控制心率对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心脏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并行开胸非心脏手术的患者65例,围手术期使用美托洛尔控制心率,根据心率的控制情况分为控制心率达标组(A组)(55~80次/min,n=48),控制心率未达标组(B组)(80~130次/min,n=17),分别于术前242h内及术后72 h内行Holter持续监测,记录各个时间段平均心率、早搏次数、异位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发生情况,以及术后72 h内心脏并发症,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和B组术后相比,前者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后者(P<0.05);A组术后无心梗,B组术后1例发生急性心梗死亡,2例术后发生急性心梗,后经抢救治愈.结论:围手术期使用美托洛尔有效控制心率可以减少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预防心肌缺血.

    作者:梁胜景;林辉;李香伟;杨光煜;温绍科;周一凡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大鼠脂肪源性干细胞的分离与鉴定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脂肪源性干细胞,观察并记录大鼠脂肪源性干细胞的生长特点,探索其成骨分化潜能.方法:取SD大鼠腹股沟脂肪垫,消化分离出脂肪源性干细胞后进行传代培养.用MTT(四甲基偶氮唑蓝)法对原代及1,3,5,7,9,11,13代细胞进行生长测定.流式细胞仪下对第4代脂肪源性干细胞进行表面标记物CD44,CD106,CD105,CD49d的表达测定.取第3代脂肪源性干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分化实验: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维生素C作用下成骨方向诱导.结果:细胞表面标记物CD44,CD106,CD105,CD49d阳性率分别为99.59%,0.85%,95.00%,89.56%.MTT绘制生长曲线显示经多次传代后细胞仍能保持较强的增殖能力.成骨诱导组诱导后,茜素红染色下可见钙结节沉积.结论:大鼠脂肪源性干细胞,持续至第13代仍然能够保持旺盛的分裂增殖能力及特征,在特定的条件下可分化为成骨细胞.

    作者:李莉;张晓薇;周明辉;谢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IE)的临床特点和超声心动图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IE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6例IE患者较为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为发热21例(58.33%)、心脏杂音33例(91.67%)、心脏增大29例(80.55%),心力衰竭21例(58.33%),心包积液3例(8.33%),细菌培养阳性10例(27.78%);超声心动图瓣膜赘生物检出34例(94.44%),并且赘生物大小与预后密切相关.结论:超声心动图不仅对IE患者作出准确的诊断,而且尚能评判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农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血清内脂素与2型糖尿病及脂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血清内脂素(visfatin)与2型糖尿病及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9例健康对照组血清内脂素水平,并测定各组的身高、体重、腰围(WC)、腰臀比(WHR)、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空腹血糖(FPG)及胰岛素水平等,计算体重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visfatin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组血清visfatin水平明显升高(P<0.01);②单因素相关分析表明:空腹血清visfatin水平与总胆固醇(TC)(r=0.267,P=0.009)、FPG(r=0.391,P=0.000)、低密度脂蛋白(LDL)(r=0.417,P=0.000)、HOMA-IR(r=0.683,P=0.000)、HbA1c(r=0.423,P=0.007)、WC(r=0.333,P=0.001)、WHR(r=0.306,P=0.004)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HDL)(r=-0.252,P=0.000)呈负相关.结论:visfatin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而且与脂代谢密切相关.

    作者:何玉玲;林珏;苏宏业;陈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低旋转点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修复足前部创面7例

    因创伤、烧伤和糖尿病足导致足前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常伴有肌腱、骨、关节外露,传统清创植皮或皮瓣修复,疗效欠佳.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我科共收7例足前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肌腱、骨外露的病人,应用低旋转点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修复创面,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仕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扩散加权成像在儿童四脑室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儿童四脑室区常见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12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儿童四脑室区肿瘤的MRI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进行了DWI.结果:42例中,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Ⅰ级)5例,星形细胞瘤(Ⅱ级)9例,室管膜瘤12例(Ⅰ级2例,Ⅱ级6例,Ⅲ级4例),髓母细胞瘤16例.在DWI合成图上,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呈等或低信号,星形细胞瘤呈等或稍高信号,室管膜瘤呈稍高或明显高信号,髓母细胞瘤呈明显高信号.肿瘤实质部分的ADC值由高到低依次为低级星形细胞瘤(Ⅰ~Ⅱ级)、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分别为(1.48±0.16)×10-3明mm2/s、(1.11±0.12)×10-3 mm2/s和(0.73±0.09)×10-3 mm2/s,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ADC值0.82×10-3 mm2/s和1.32×10-3 mm2/s作为阈值的诊断正确率为95.2%(40/42).结论:DWI在低级星型细胞瘤、室管膜瘤及髓母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邓德茂;孟悛非;李茂;何欣;武莹莹;袁文昭;万荣超;李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胎膜早破胎膜组织中MMP-9mRNA表达

    目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胎膜早破胎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 mRNA的表达,探讨MMP-9在胎膜早破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胎膜早破组35例(足月胎膜早破25例,足月前胎膜早破10例)和未胎膜早破组25例胎膜组织中MMP-9d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两组胎膜组织中均表达MM-9 mRNA.(2)胎膜早破组胎膜组织中MMP-9 mRNA明显高于未胎膜早破组(P<0.01),足月胎膜早破和足月前胎膜早破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患者胎膜组织中MMP-9 mRNA表达水平高于未胎膜早破组,提示MMP-9可能参与了胎膜早破的发生.

    作者:王素梅;陈玲;唐卉;黄玲玲;钟琳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艾滋病并巨细胞病毒肺炎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并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临床特点、诊疗措施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收治的6例AIDS合并CMV肺炎临床特点、外周血T淋巴细胞、血清学指标、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6例患者均出现咳嗽及不同程度呼吸困难,发展至后期出现呼吸衰竭,部分有发热.患者白细胞均较低,CD4:T淋巴细胞均较低,3例CMV血清学阳性,2例CMV-PP 65的阳性.胸部CT早期表现为双肺弥漫分布磨玻璃样阴影,后期表现为广泛纤维化.出现呼吸衰竭,予更昔洛韦抗病毒加气道支持治疗,6例均死亡.结论:早期诊断AIDS并CMV肺炎,及时采取有效的针对性的抗病毒、辅助支持治疗是降低AIDS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谢周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腹腔内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老年性结直肠癌术中的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术中腹腔内植入5-氟尿嘧啶(5-Fu)缓释剂对老年性结直肠癌病人的安全性.方法:实验组48例结直肠癌病人行标准根治术,术中腹腔内植入5-Fu缓释剂;对照组56例,予单纯根治手术.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白细胞、肝肾功能、免疫指标及营养状态指标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白细胞、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血清肌酐(Cr)较术前升高(P<0.05),总蛋白水平(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换蛋白水平(TF)较术前降低(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CD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项免疫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切口感染率、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液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腹腔内注入5-Fu缓释剂治疗老年性结直肠癌是安全可行的,但增加术后切口感染率,对患者免疫功能有一定抑制作用并延长肛门排气时间.

    作者:钟漓;张广钰;董陈诚;冉福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明胶空心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建立和验证

    目的:建立明胶空心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要求,建立明胶空心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细菌计数采用薄膜过滤法(400更mL/膜),霉菌和酵母菌计数以及控制菌检查采用常规法;并对该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3次独立的平行实验,5株试验菌的回收率均>70.0%;控制菌检查中,各阳性试验菌均检出,阴性对照无菌生长.结论:所建立的明胶空心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经过验证,能消除样品中抑菌成分的干扰,适用于该样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作者:黄依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与甲状旁腺保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识别与保护喉返神经与甲状旁腺的改进技术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甲状腺手术156例,以是否暴露喉返神经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不常规暴露喉返神经;实验组91例,以寻找Zuckerkandl结节为主要途径常规暴露喉返神经.比较两组病例术后喉返神经的损伤、甲状旁腺功能及并发症等方面情况.结果:实验组均临床治愈,术后并发暂时性声音嘶哑1例(1.09%).无病例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以及手术后血钙水平一过性降低.对照组有3例(4.62%)损伤喉返神经,2例(3.08%)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手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技巧的一系列改进,加强了对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的识别和保护,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李建明;李志东;吴祥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清甲治疗后SPECT/CT融合显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131碘(131I)清甲治疗效果及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显像仪(SPECT/CT)融合显像价值.方法:对46例DTC术后的患者行131I清甲治疗,5~7疗d后行SPECT全身平面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3~6个月重复以上治疗与显像,并以同期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值作为比对参考.结果:二次131I清甲治疗后显像对比,病灶减少50个,病灶缩小25个;二次显像SPECT全身平面显像病灶检出数95个,SPECT/CT融合显像病灶检出数114个,比SPECT全身平面显像增加19个,SPECT/CT融合显像与SPECT全身平面显像病灶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g值治疗前为(32.23±11.21)μg/L,治疗后为(18.17±7.45)μg/L,Tg在131I清甲治疗DTC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DTC,131I清甲治疗效果好;②DTC术后131I清甲治疗效果影像学评价中,SPECT/CT融合显像弥补了SPECT全身平面显像的不足.

    作者:蒋炳辰;张雪辉;高永旺;陈方旎;肖国有;姚少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全腔镜下保留乳头乳晕皮下腺体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全腔镜乳房皮下腺体切除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5例乳腺癌患者行全腔镜下保留乳头乳晕的皮下腺体切除术.腔镜手术前位于乳房皮下及和乳房后间隙注入脂肪肿胀液,通过自制的分离棒分离皮下及乳后间隙,充分溶脂后通过充气法在间隙内建立操作空间,腔镜下切断乳房皮下和腺体之间相连的纤维索以及腺体周围的筋膜附着点,将乳房腺体完整切除,术中病理证实患侧乳头后方腺体组织无癌残留.常规术式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或腋窝淋巴结清扫.观察手术的安全性和美容效果.结果:5例均顺利完成全腔镜皮下腺体切除手术;全腔镜皮下腺体切除手术时间为150~240imin,平均190 min;术中出血10~60 mL;其中局部皮下积液1例.术后美容效果良好,患者满意率100%.结论:全腔镜下保留乳头乳晕皮下腺体切除术具有良好的微创和美容效果,手术并发症少,是值得临床上推广的一种手术方式.

    作者:杨华伟;刘剑仑;唐玮;韦薇;蒋奕;姬逸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喉罩通气在乳腺癌根治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在保留自主呼吸的前提下,比较喉罩和气管插管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手术中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50例ASA I~II级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LMA组)及气管插管组(TT组).采用靶控输注盐酸瑞芬太尼及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诱导及维持,盐酸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4~6iμg/L;丙泊酚血浆靶浓度2.5~3.0 mg/L,不使用肌松药.术中根据血压、心率(HR)调整药物剂量.记录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前15 min,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即刻,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1,5 min,切皮时,拔管后即刻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插管/喉罩成功后即开始记录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PETCO2).结果:TT组插管期和拔管期的血流动力学波动与LM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的PETCO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使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总剂量上,TT组明显高于LMA组(P<0.05).结论:喉罩在乳腺癌根治手术中的优点明显,在不使用肌松药物的前提下病人可耐受,能有效维持气道通畅,且较气管插管更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病人应激反应轻,更加适合应用在乳腺癌根治手术麻醉中.

    作者:田文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鼠神经生长因子与脑苷肌肽对脑性瘫痪的疗效比较观察

    目的:探索鼠神经生长因子与脑苷肌肽治疗脑性瘫痪(脑瘫)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脑瘫住院患儿147例,随机分为A、B、C 3个组,A组患者54例采用常规运动康复训练,B组患者45例在常规运动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C组患者48例在常规运动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脑苷肌肽,随访3年.采用Gesell发育量表测评治疗前后3组患儿发育商(DQ),比较3组间疗效差异.结果:B组有效率为95.56%(43/45),高于A组57.41%及C组79.17%,而C组有效率又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儿DQ评分高于A组及C组(P<0.05),而C组又高于A组(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与脑苷肌肽治疗脑性瘫痪均有较好的疗效,其中鼠神经生长因子较脑苷肌肽疗效明显.

    作者:李柏;韦爱玲;赵健;叶晓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面神经减压术治疗颞骨外伤性面瘫

    目的:探讨面神经减压术治疗颞骨外伤性面瘫的效果和时机.方法:采用面神经减压术治疗8例颞骨外伤性面瘫,其中3例行中耳乳突进路,2例行乳突-迷路进路,3例经颅中窝进路.结果:手术中发现面神经损伤部位位于水平段、锥段2例,垂直段1例,水平段、膝状神经节和迷路段均有损伤者2例,迷路段及膝状神经节者3例.以House-Brackmamn(HB)分级法作为疗效评估标准,经1~5年的随访,7例患者面神经功能均恢复至H-BⅡ级及以上,1例恢复至H-BⅢ级.无脑脊液漏及中耳炎等并发症.结论:面神经减压术是治疗颞骨外伤性面瘫的有效手段,早期行面神经减压术可提高疗效.

    作者:谭颂华;尹时华;何光耀;唐安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枢性低钠血症89例临床分析

    中枢性低钠血症主要包括脑性盐耗综合征(cerebral saltwasting syndrome, CSWS)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secretion of antidiuretichormone, SIADH),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严重水盐代谢紊乱并发症,通常继发于重型颅脑外伤、严重脑出血、鞍区手术后,两种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相似,但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存在明显差别,容易漏诊和误诊.200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科共收治89例中枢性低钠血症患者,现结合有关文献,对其诊断及治疗总结如下.

    作者:覃刚;杨松;廖光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创伤性连枷胸的临床救治(附36例分析)

    目的:探讨创伤性连枷胸的临床救治经验.方法:对我院胸外科2004年4月至2011年4月救治的36例创伤性连枷胸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行肋骨悬吊牵引8例,肋骨内固定21例,气管切开5例,呼吸机治疗10例,急诊剖胸探查17例.治愈或基本治愈33例,死亡3例.结论:CT可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注重连枷胸固定的同时积极治疗肺挫伤,可防止ARDS的发生,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高文常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超声成像在喉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喉癌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对87例喉癌可疑患者术前行超声检查,与手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病理证实的76例喉癌患者超声诊断63例,漏诊13例,误诊2例,均表现为喉区域出现实质性低回声肿物,符合率达82.89%,灵敏度82.9%,特异度81.8%.结论:超声能够用于喉癌的诊断,其准确性较高,可为临床诊断学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刘若川;刘耀利;朱尚勇;高泳;黄炫彰;蔡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