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滑膜肉瘤的CT、MRI特征探讨

彭业胜;邓东;黄仲奎;胡小丽;张小波

关键词:滑膜肉瘤,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探讨滑膜肉瘤(synovial sarcoma,SS)的CT和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病理确诊为S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CT、MRI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31例中,发生在下肢16例,上肢9例,骶髂关节2例,臀部、腹股沟、颈椎、肺部各1例.其中16例行CT检查示,软组织肿块16例,斑点状钙化6例,斑片状出血2例,坏死、囊变4例,邻近骨质虫蚀状破坏4例;9例增强扫描,7例瘤体内见斑片状或结节状不均匀明显强化,2例明显均匀强化.23例MRI检查示,在T1WI肿瘤为高或稍高信号4例,等或稍低信号19例;肿瘤内部斑片状出血4例,坏死、囊变5例;在T2 WI肿瘤为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19例,较均匀低信号4例;瘤体内见低信号分隔16例;出现高、等、低“三重信号”征6例.19例行增强扫描,肿瘤结节状、斑片状不均匀强化15例,均匀明显强化4例.结论:SS具有一定影像学特征,尤其是肿瘤邻近关节时,内有钙化、瘤内分隔、“三重信号”征及增强特征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的灰阶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特征

    目的:探讨灰阶超声及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的灰阶超声及超声造影的图像特征,其中16例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3个炎性病灶的灰阶超声表现:形态规则15个,不规则18个;边界清晰21个,不清晰12个;内部可见液化区5个,无明显液化区28个;有占位效应13个,无明显占位效应20个.超声造影特征表现:病灶动脉期呈周边环状增强25个;内部可见分隔增强16个;肝段增强14个.延迟期呈低增强15个,同时伴形态不规则11个、无占位效应10个.结论:结合超声造影与灰阶超声图像特征有助于提高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赵华群;杨红;何云;彭金波;吴玉泉;申金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38例住院的T2DM患者行双侧颈动脉彩色B超检查,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有无斑块,分为非斑块组(颈动脉IMT<1.5 mm和无颈动脉斑块)、斑块组(颈动脉IMT≥1.5mm和颈动脉斑块),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并测定生化指标及踝臂指数(ABI).结果:两组高血压病史、年龄、T2DM病程、收缩压(S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同型半胱氨酸(Hcy)、A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ABI呈负相关,与高血压病史、年龄、T2DM病程、SBP、LDL-C、Hcy、HbAlc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病史、年龄、SBP、LDL-C、Hcy、HbAlc、ABI是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病史、SBP、年龄、LDL-C、Hcy、HbAlc、ABI可能参与了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ABI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一个简便可靠的预测因子.

    作者:徐烨婷;何玉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心室颤动家兔复苏后QTpeak间期的变化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再发心室颤动与心室复极时间变化的关系.方法:用交流电刺激家兔诱发心室颤动以建立心室颤动模型,并行心肺复苏.采用六导同步心电图机记录诱发心室颤动前及复苏成功后的心电图,测量QT峰间期(QTpeak),计算校正值(QTpc)并进行比较.结果:复苏后的QTpc明显缩短,复苏后死亡组QTpc缩短更为明显.结论:心肺复苏后QT-peak间期的缩短可能与心室颤动发生有关.

    作者:何涛;阮红;李海霄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急性百草枯中毒7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急性百草枯中毒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76例资料完整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中毒后14 d预后将患者分成存活组(n =38)和死亡组(n=38),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结果:死亡组的年龄、性别、中毒—洗胃时间间隔、中毒—血液灌流时间间隔、尿素氮(BUN)、pH、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存活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的中毒剂量、外周血白细胞(WB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肌酐(Cr)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而动脉血氧分压(PaO2)、碳酸氢根(HCO3-)均明显低于存活组(均P<0.05).存活组中毒后14d内肺CT平扫检查发现肺部异常影像改变15例,阳性率为39.5%;而死亡组中有23例,阳性率为60.5%出现肺部异常影像改变,明显多见于存活组(P<0.05).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后,中毒剂量、WBC计数、肝肾功能指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肺部异常影像改变等均可作为评估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指标.

    作者:陈世德;李超乾;唐玲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是一种罕见的间叶组织来源的良性肿瘤,组织学上由不同比例的平滑肌细胞、脂肪细胞、增生的血管组成[1].由于HAML发病率低,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存在较高的误诊率,给治疗措施的选择带来极大困难.我科于2013年3月21日收治1例HAML,现综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作者:柯阳;钟鉴宏;张志明;黎乐群;向邦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运动训练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疲劳感的影响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疲劳感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病情稳定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每周3次的运动训练,包括透析前的能力训练、透析过程开始后2h内的踏车运动、透析间期的30 min运动能力训练,干预时间为12周.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根据自身状况自行运动,对运动的时间及强度无特殊要求.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疲劳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干预后疲劳感评分总分、躯体疲劳感评分、脑力疲劳感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运动训练可以降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疲劳感.

    作者:李建英;黄燕林;滕艳娟;黄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尿道损伤25例

    尿道损伤是泌尿外科急症,多继发于骨盆骨折、尿道骑跨伤等.导尿失败后治疗方式有急诊尿道修补、端—端吻合术,尿道会师牵引术,膀胱造瘘二期尿道修复术,窥视下尿道会师术.近年来,随着腔镜及微创技术的发展,尿道损伤的腔镜窥视下治疗成为一种趋势.我科2006年5月至2012年1月,在输尿管镜下行尿道会师术治疗尿道损伤25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海庆;李伟;黄靖新;梁海;甘隆;蔡达朝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南宁市成年女性尿失禁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南宁市成年女性尿失禁(UI)的患病率以及UI不同类型构成比特征;探讨UI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7月至2012年12月对南宁市22~78岁的1 080名不同职业常住女性进行面对面[《国际下尿路症状问卷》及一般情况(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因素等)]调查,所得数据采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文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合格问卷1 052份,南宁市成年女性UI患病率为37.2%(391/1 052);压力性尿失禁(SUI)、混合性尿失禁(MUD和急迫性尿失禁(UUI)分别为19.2%(202/1 052)、15.7%(165/1 052)、2.3%(24/1 052).UI中以SUI为主,其余依次为MUI和UUI.多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高龄、阴道分娩、高血压、绝经、慢性咳嗽、盆腔手术以及便秘是南宁市成年女性UI的危险因素.结论:南宁市成年女性UI患病率与国内调查结果相近,分型以SUI为主.高龄、阴道分娩、高血压、绝经、慢性咳嗽、盆腔手术以及便秘是南宁市成年女性UI的危险因素.

    作者:邓丽;韦业平;张丽滢;刘佶;刘俐伶;黄燕;邵世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可调式股动脉止血气囊袋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使用可调式股动脉止血气囊袋压迫止血法在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降低术后并发症的效果评价.方法:将自愿参与实验的经股动脉穿刺造影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工压迫止血法,实验组采用可调式股动脉止血气囊袋压迫止血,气囊充气后气囊压力=术前踝动脉收缩压+2.66 kPa,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并发症中皮下瘀斑、腰背酸痛、局部皮肤改变实验组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血肿、出血的发生率比较虽然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实验组发生率仍有所降低趋势.结论:可调式股动脉止血气囊袋压迫止血对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止血效果显著,减少局部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梁榕;阮芳;王晓荣;玉琴;黄凯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艾司洛尔联合乌拉地尔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观察艾司洛尔联合乌拉地尔控制心率和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5例OPCABG患者,在桥血管与升主动脉吻合上侧壁钳时应用艾司洛尔和乌拉地尔控制心率和血压,记录降压前、降压后5,10,30 min的心率、血压变化.结果:全组病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在降压后血压和心率均下降明显(P<0.05),降压后30 min血压恢复到降压前水平(P>0.05).结论:OPCABG术中采用艾司洛尔联合乌拉地尔控制心率和血压,安全有效,是理想的药物组合.

    作者:黄小彬;梁宁;罗肇孟;黄国勇;唐学锋;叶凤青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γδT细胞在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外周血和痰液中的分布变化的探讨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痰、外周血中γδT细胞的变化,探索γδT细胞在铜绿假单胞菌肺炎中的作用.方法: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8例(A组),正常对照者8例(B组),采集受试者的外周血和下呼吸道痰液,运用手工计数方法计数各种细胞数量并计算各种细胞占总细胞中的比例.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淋巴细胞占总细胞中的百分比及γδT细胞占淋巴细胞中的百分比.结果:A组外周血和痰液中γδT细胞数量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均明显高于B组(P<0.01);A组外周血γδT细胞占淋巴细胞中的百分比低于痰液中γδT细胞占淋巴细胞中的百分比(P<0.01),而B组外周血和痰液中γδT细胞占淋巴细胞中的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γδT细胞可能通过重新分布在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

    作者:徐美丽;李超乾;姜晓红;何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滑膜肉瘤的CT、MRI特征探讨

    目的:探讨滑膜肉瘤(synovial sarcoma,SS)的CT和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病理确诊为S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CT、MRI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31例中,发生在下肢16例,上肢9例,骶髂关节2例,臀部、腹股沟、颈椎、肺部各1例.其中16例行CT检查示,软组织肿块16例,斑点状钙化6例,斑片状出血2例,坏死、囊变4例,邻近骨质虫蚀状破坏4例;9例增强扫描,7例瘤体内见斑片状或结节状不均匀明显强化,2例明显均匀强化.23例MRI检查示,在T1WI肿瘤为高或稍高信号4例,等或稍低信号19例;肿瘤内部斑片状出血4例,坏死、囊变5例;在T2 WI肿瘤为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19例,较均匀低信号4例;瘤体内见低信号分隔16例;出现高、等、低“三重信号”征6例.19例行增强扫描,肿瘤结节状、斑片状不均匀强化15例,均匀明显强化4例.结论:SS具有一定影像学特征,尤其是肿瘤邻近关节时,内有钙化、瘤内分隔、“三重信号”征及增强特征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彭业胜;邓东;黄仲奎;胡小丽;张小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IL-21基因对肝癌细胞抑瘤效应的辐射增敏作用

    目的:探讨外源性IL-21基因联合放射对肝癌HepG2细胞抑瘤效应的辐射增敏作用.方法:将Ad-IL-21腺病毒颗粒转染HepG2细胞系,进行6 Gy 137Cs γ射线照射,将细胞分为4组,包括空白对照组、Ad-IL-21组、照射组以及联合组,观察HepG2细胞的生长、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与Ad-IL-21组和照射组比较,联合组HepG2细胞的抑制效应显著,转染48 h的抑制率明显高于转染24 h和72 h的抑制率.联合组HepG2细胞阻滞在G2期多,凋亡细胞所占比例高,转染24 h和48 h的凋亡率分别达到29.1%和33.1%.结论:IL-21基因联合放射对肝癌细胞的抑瘤效应具有辐射增敏作用,明显地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

    作者:王芹;孙元明;王彦;孙志娟;宋力;刘晓秋;徐畅;杜利清;樊赛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眼内容物剜除术后,为矫正眶内容不足引起的眼窝塌陷、上睑凹陷畸形、结膜囊退缩及眼睑松弛等现象,保持眼球外形,常需向眶内放置植入物填充,目前广泛应用于眼科临床的植入物为羟基磷灰石(HA)义眼台.HA义眼台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为义眼台暴露,其发生率国外报道为11%.近年来我院实施离断外直肌、从外侧植入HA义眼台于肌锥内、保留有血供的巩膜手术方法治疗眼内容物摘除患者22例(22眼),现报道如下.

    作者:覃汉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南宁市部分社区居民健康体检血脂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南宁市部分社区居民血脂异常检出率及血脂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酶法测定1 348名健康体检的社区居民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同时采用健康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统计.结果:①人群总体血脂异常检出率为52.37%,其中男性为54.97%,女性为48.87%.血脂异常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增高的趋势.②LDL-C、TG和HDL-C异常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TC异常检出率则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③男女按年龄组比较,30~39岁组、40~49岁组的男性血脂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宁市部分社区居民血脂异常检出率上升,性别、年龄和饮食结构以及生活方式与血脂异常有密切关系.

    作者:蒙健军;卢雪梅;韦柳丽;王芃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广西地区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索广西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的分布特征.方法:收集广西地区137例HCV-RNA阳性患者的血清样本,采用逆转录巢式PCR法扩增HCV NS5B区段,对PCR终产物纯化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标准株全基因序列比对,并构建HCV NS5B区段系统进化树.结果:广西地区137例样本中,主要基因型为1b型(58.4%),其次是6a型(12.4%),3b型(10.2%),1a型(7.3%),2a型(7.3%),3a型(4.4%).进一步分析表明,HCV基因型分布与性别无关(P>0.05),而与年龄有关(P<0.05),3型及6a型主要见于年轻患者.结论:构建HCV NS5B区段系统进化树能得到准确的HCV基因型;广西地区HCV基因型呈多样化,以1b型为主,6a型和3b型次之,且新发现6例3a型;基因分型为不同基因型的HCV感染者的治疗和疗效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唐维;苏明华;江建宁;刘志红;晏双龙;韦智;覃锦耀;滕春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黄连素与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取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34只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T2DM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T2DM模型组及T2DM治疗组.正常对照组始终予普通饲料喂养,T2DM模型组及T2DM治疗组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2周后予普通饲料喂养.T2DM治疗组予黄连素180 mg/(kg·d)灌胃,正常对照组及T2DM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共6周.第6周末处死各组大鼠,留取血清标本测定FBG、FINS水平,计算HOMAIR;留取各组大鼠胰腺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胰岛中IGF-1的表达,并使用Image pro plus 6.0软件计算IGF-1阳性表达的累计光密度值(IOD值).结果:T2DM模型组及T2DM治疗组FBG、FINS、HOMA-I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2DM治疗组FBG、FINS、HOMA-IR均较T2DM模型组改善(P<0.05或P<0.01).T2DM治疗组及T2DM模型组IGF 1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减少(P<0.05).T2DM治疗组中IGF-1值较T2DM模型组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素能改善T2DM大鼠的胰岛素抵抗,IGF-1可能与黄连素改善T2DM大鼠的胰岛素抵抗无关.

    作者:庞翠军;陈秋伶;贺钰梅;袁雁;肖常青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罗格列酮对实验性1型糖尿病大鼠残存β细胞促增殖作用的探讨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实验性1型糖尿病大鼠残存β细胞的促增殖作用与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NC)组8只,糖尿病对照(DM)组20只,罗格列酮干预(RSG)组20只.DM、RSG两组予STZ诱导成模后(FBG≥16.7 mmol/L),RSG组开始给予RSG干预治疗(5 mg/kg·d-1),治疗后1,2,4,7,10周,DM、RSG两组分别处死动物4只,检测其FBG、空腹胰岛素(FIns).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胰岛中FIns、Ki67的表达.结果:(1)与DM组相比,RSG组血清FIns水平逐渐上升,血糖水平逐渐下降.(2)RSG组胰岛体积增大,β细胞数量增加,分泌颗粒增多.胰岛表达FIns水平逐渐增高,并明显大于DM组(P<0.05).(3)RSG组胰岛在各时期均有Ki67抗原不同程度的表达,但NC、DM两组均无Ki67表达.结论:罗格列酮对实验性1型糖尿病SD大鼠胰岛残存β细胞具有一定的促增殖和保护作用,但对血糖正常的胰岛β细胞没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Ki67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β细胞增殖的标示.

    作者:蒙碧辉;林媛媛;陈洪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和血清CA199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代谢和血清CA199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9例老年T2DM患者和75例中年T2DM患者,按照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分为血糖良好组(HbAlc<7.0%)和血糖不良组(HbAlc>7.0%)两个亚组.检测各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P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 h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C肽(FC-P)、餐后2 hC肽(2 hC-P)和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进行组间比较和统计学分析,将血清CA199水平与其余各参数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①老年T2DM组和中年T2DM组中,血糖不良组的FBG、2 hPBG、FIns、2 hIns、FC-P、2 hC-P和血清CA199水平均明显高于血糖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②老年T2DM组中血糖不良组的2 hPBG、FC-P和血清CA199水平高于中年T2DM组中的血糖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③相关分析显示,中年T2DM组的血清CA199水平与FBG、2 hPBG、HbAlc呈正相关,而老年T2DM组的血清CA199水平与FBG、2 hPBG、2 hIns、HbAlc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A199升高与血糖代谢异常密切相关,血糖控制不良可能影响应用血清CA199水平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患恶性肿瘤风险的预测.

    作者:杨曦;刘红;黄鸿;姚彦冰;吴媛;卢德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索拉非尼靶向治疗肝细胞肝癌的现状与进展

    肝细胞肝癌(肝癌)在常见的恶性肿瘤中位居第5位,肿瘤相关死亡原因中是第3位,每年有超过60万人死亡,其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估计每年超过8万例,只有30%~40%的病人能通过手术切除、肝移植或者射频消融得到有效的治疗[1],而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缺乏有效的全身治疗,局部治疗预后极差.随着分子靶向治疗的兴起,以及对肝癌发病机制的不断研究,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癌获得突破性进展,两个大型Ⅲ期临床研究(SHARP研究和Oriental研究)已经证明索拉非尼能显著地提高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目前索拉非尼已成为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肝癌患者治疗首选的全身药物.因此,索拉非尼于2007年10月和11月先后被欧盟药品监督管理局(EMEA)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也于2008年6月批准了索拉非尼在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中的应用.上市几年来,索拉非尼取得了一些显著地成绩.为了帮助相关专业临床医师能够尽快了解并熟悉索拉非尼,我们将从索拉非尼治疗肝癌的分子靶向机制、有效性和安全性、靶向治疗获得完全缓解(CR)现状进行综述,同时就肝癌微转移与靶向治疗适应范围的扩展以及未来展望进行讨论.

    作者:刘代忠;刘爱祥;彭俊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