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华;孙光
目的:观察通用控制图在血液检测不合格率监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统计某一时间段HBsAg项目的不合格率情况,绘制通用控制图.结果:HBsAg项目阳性率无异常,未发现趋势性变化.结论:采用通用控制图进行检测阳性率的实时监测,操作简便,结果直观.
作者:张帆;沈木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分析比较单纯激素补充治疗与度洛西汀联合激素治疗绝经期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绝经期抑郁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补充激素(替勃龙)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补充激素治疗基础上加服度洛西汀胶囊,治疗8周.采用HAMD、KMI评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HAMD与KMI评分均比治疗前均显著性降低(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8周后HAMD与KM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度洛西汀联合激素疗法对绝经期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单纯补充激素疗法,具有借鉴性.
作者:梁光利;万礼霞;左晓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亚洲人骨质疏松自评工具(OSTA)对筛查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对入选的106例老年女性患者进行骨密度测量,并计算其OSTA指数,通过比较OSTA指数和骨密度值,计算OSTA的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Kappa值.结果:当以OSTA≤-1为截断值时,其灵敏度为93.3%(95%CI:100.0%-86.0%),特异度为50.8%(95% CI:63.3%-38.3%),Youden指数为0.4(95%CI:0.6-0.3),Kappa值为0.4(P<0.05).结论:亚洲人骨质疏松自评工具对于筛查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曹硕;梁冠秀;何志娜;吕改红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6个月,分析治疗前后患者FSH和LH的水平、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较治疗前患者子宫肌瘤体积、月经量显著减少,经期缩短;FSH及LH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有低热及轻度腹痛,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徐艳;谢新宝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动态心电图对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61例,分别采用常规心电图(ECG)与动态心电图(DCG)两种检测方式进行诊断,并对比分析两种检测结果差异性.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查方式在诊断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x2=53.6748,P=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者在无症状表现心肌缺血检出率差异巨大(x2=48.6551,P=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用于检测糖尿病性冠心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萍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持续性血液透析(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8例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透析组和对照组.透析组患者37例,采用持续性血液透析治疗(CBP),对照组患者31例,采用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及速尿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总蛋白(TP)以及血红蛋白(Hb)指标的变化,并总结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肌酐、尿素氮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透析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组患者11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73%(11/37);对照组患者16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61% (16/31);透析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性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均优于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及速尿治疗.
作者:孙宏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对于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结果:经过4周的护理,两组患者的PANSS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入院时(P<0.05);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NOSIE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入院时(P<0.05);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全程护理中,有效促进患者症状的恢复,促进患者尽快融入社会生活中.
作者:孙玲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电休克法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利培酮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WMS总分与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ANSS总分明显降低,WMS总分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NSS与WMS总分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与优良率显著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法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口服利培酮片.
作者:左晓伟;王成东;童柱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脑血管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I)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42例脑血管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治疗两个疗程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ADL评分与MMSE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ADL与MMSE评分情况均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两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在口服尼莫地平基础上静脉滴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口服尼莫地平治疗效果.
作者:王静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分析耳鼻喉急性感染及术后疼痛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92例耳鼻喉急性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扶他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他林治疗耳鼻喉急性感染及术后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陶晓丹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婴儿期增重与5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相关性.方法:对1 680例婴儿进行随访,从中筛选出单纯性肥胖的120例儿童,对性别、父母文化水平、婴儿出生体重、婴儿期12个月增重等方面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儿童性别、父母文化水平对5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无显著性影响,而出生体重、婴儿期前后6个月增重过大与儿童单纯性肥胖有显著相关性,其OR值分别为1.984、2.126和1.875.结论:婴儿出生时的体重过重、婴儿期前后6个月的增重过大与5岁以下儿童发生单纯性肥胖存在相关性.
作者:雷巧容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时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1次/d,睡前口服;对照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1次/d,睡前口服.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症状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肝转氨酶、肌酸激酶(CK)、尿蛋白升高例数多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高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时治疗效果更可观,但应注意监测患者肝肾功能情况,若出现肝肾功能损害时应减量或停用.
作者:任毅;黄爱丽;赵会权;于刚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不同心理干预方法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社会支持及其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分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每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氟西汀常规剂量进行治疗.研究1组患者给予常规心理健康教育,给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关注其病情变化,解决需求;研究2组患者每周给患者1次支持性心理干预,采用接纳、倾听、解释、安慰、鼓励等认知行为引导的方式.在入组时及心理干预2、4、6、8周末,采用SSRS、HAMD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心理干预2、4、6、8周末,两组患者客观支持均无显著差异.主观支持、社会支持总分、支持利用度、HAMD评分,研究组2组患者均显著优于研究1组.结论:支持性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方面效果优于心理健康教育,两种心理干预方法对患者客观支持的影响无差异.
作者:马明芳;梁杏莉;李小梅;张大维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雄激素阻断治疗对前列腺癌患者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0例前列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行双侧睾丸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至少12个月的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评分、血脂及血糖代谢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雄激素阻断治疗可严重影响患者代谢功能,患者易出现贫血、骨质疏松、血脂代谢异常等并发症.
作者:姚林;吴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对骨创伤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疼痛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创伤患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
作者:范碧玲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深入研究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跟腱外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3位跟腱外伤患者,先后进行CT扫描以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MRI检查中对完全性跟腱撕裂、不完全性跟腱撕裂以及跟腱内局限跟腱撕裂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CT检查(P<0.05).结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跟腱外伤患者诊断中为治疗方案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作者:张健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与血清胆红素及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历资料,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12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和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高血压颈动脉硬化与血清胆红素及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硬化程度加重、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而血清胆红素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增高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程度呈正比,而与血清胆红素降低的程度呈反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与血清C-反应蛋白及胆红素存在密切相关性.
作者:周长宇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102例,给予胺碘酮治疗,治疗组患者102例,给予瑞舒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总有效率、病情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治疗方案能减少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抑制心肌重构,改善临床疗效.
作者:李淑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分析手外伤患者心理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骨外科手外伤患者62例,作为研究组,并与国内常模进行对照,采用MCMQ医学应对问卷、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SDS抑郁自评量表分别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作具体的调查和分析,从而分析手外伤患者心理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结果:①研究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都比国内常模要高,两者之间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经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应对方式,研究组患者面对评分比国内常模要低,而回避评分和屈服评分则显著的高于国内常模,两者之间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手外伤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屈服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P<0.01),而和回避、面对并无相关性(P>0.05);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应对方式的各维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手外伤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应对方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做出有效的引导措施,改变其不良的应对方式和心理状况,使其用积极应对方式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促进病情早日康复.
作者:巫菊仙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肾康注射液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肾康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ALB)、总胆固醇(CHOL)及甘油三酯(TG).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相关指标均优于治疗前,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4h尿蛋白及血生化指标ALB、CHOL、TG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肾康注射液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显著.
作者:王梅 刊期: 2015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