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干梗死的临床表现与磁共振成像比较分析

吴霖浦;黄永新;郑天衡

关键词:脑干梗死, 磁共振成像
摘要:脑干梗死约占脑梗死的21.9% [1] ,常由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的粥样硬化使动脉血管管腔狭窄、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引起局部脑组织坏死.由于不规则颅底骨的部分容积效应和致密骨棘产生的伪影,CT扫描在脑干形成了亨氏暗区,掩盖了后颅窝及脑干的正常结构,大大限制了CT对该区病变的诊断价值.随着磁共振成像(MRI)临床应用推广,脑干梗死的临床诊断率明显提高,现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共收治脑干梗死患者38例,现对临床表现与MRI的结果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CYP2E1遗传型与饮酒习惯对广西肝癌易感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基因多态性与饮酒因素交互作用在广西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300例肝癌和292例正常对照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并用PCR-RFLP方法检测CYP2E1基因型.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变异基因CYP2E1 者分别占32.3%和32.9%(P>0.05).饮酒频度每周≥3次(高频饮酒)且携带野生基因和变异基因CYP2E1 者发生肝癌的危险度分别是饮酒频度每周<3次(低频饮酒)且携带野生基因型者的1.299倍和1.803倍.结论:单一易感基因CYP2E1变异基因型与肝癌易感性无关;频繁饮酒可能提高CYP2E1变异基因型携带者患肝癌的危险性.提示对于CYP2E1变异基因型携带者,高频饮酒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子.

    作者:叶新平;彭涛;刘唐威;肖开银;苏智雄;尚丽明;徐邦浩;黎乐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肝脏富血供肿物诊断中的应用

    多层螺旋CT以其快速扫描、各向同性、强大影像后处理功能等特点,使之能够在注射对比剂后对肝脏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作快速大容积薄层扫描,通过多角度显示肝脏正常血管系统、肝脏肿瘤血管系统的表现特征及其血液动力学特点,对肿瘤的性质作出判断[1].国内外研究表明,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肝脏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朱旭娜;苏丹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dFARMS检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JAK2V617F突变的研究

    目的:对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 PV)患者进行JAK2V617F突变检测和相对定量,探讨敏感性高的检测方法,为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用RT-PCR方法对39例PV患者进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用双荧光扩增受阻突变系统(double fluorescent-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dFARMS)检测JAK2V617F突变,并对突变拷贝数行相对定量.结果:39例PV患者bcr/abl融合基因均阴性.经dFARMS-PCR后,PCR产物经普通琼脂糖凝胶电泳示JAK2V617F突变检出率为89.7%;PCR产物经毛细管电泳示JAK2V617F突变检出率为94.9%.dFARMS检测的敏感性为0.01%.37例突变阳性患者,23例出现并发症,突变相对定量示高拷贝数,2例阴性患者无并发症出现.结论:dFARMS检测JAK2V617F突变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用于临床检测,尤其对突变细胞数少的PV患者;携带有JAK2V617F突变及高突变拷贝数的PV患者,可能易出现并发症.

    作者:罗军;彭玲;毕会;程鹏;赖永榕;周吉成;卢玉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GSTM1基因多态性和烟酒习惯与原发性肝癌易感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Ⅱ相代谢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GSTM1)基因多态性和烟酒习惯及其相互作用与原发性肝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多重PCR技术对广西地区105例肝癌患者及151例健康对照的GSTM1基因型进行检测,并调查研究对象的烟酒习惯.结果:GSTM1缺失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分别为64.76%和50.99%(P<0.05);GSTM1缺失基因型的个体中,有吸烟、饮酒习惯者患肝癌的危险性明显升高, OR分别为3.13 (95% CI: 1.48~6.61)和4.27(95%CI:1.82~10.02).结论:GSTM1是肝癌的遗传易感因素,GSTM1基因多态和烟酒习惯在肝癌的发生中存在协同作用.

    作者:贺菽嘉;顾永耀;廖志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三维超声在诊断不同类型先天性子宫畸形的临床价值

    目的:评价三维超声对先天性子宫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9例先天性子宫畸形经阴道进行三维超声成像,与二维超声检查相比较,并和宫腔镜、腹腔镜手术的结果做对照.结果:超声共诊断子宫畸形59例,二维超声诊断53例,符合率89.8%(53/59);三维超声诊断58例,符合率98.3%(58/59).三维超声能更清晰显示子宫内部结构,特别是子宫腔及内膜的形态和结构.结论:三维超声能从不同角度直观显示各种位置的子宫内部构造及宫底外观形态,能更有效地诊断和鉴别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

    作者:田晓先;林连恩;李雪琴;周旋;黎新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广州地区恙虫病演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恙虫病演变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恙虫病的新认识,有助于降低恙虫病的误、漏诊率及病死率.方法:将138例从1985年6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广州地区恙虫病,以2000年1月为时间分界点分两组(A组:2000年以前,B组:2000年以后)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A组典型恙虫病多见,病死率低,而B组非典型恙虫病趋多,年龄、职业结构有所变化,临床表现趋向多样化、复杂化,多脏器损害多见,病死率也有所增加.结论:近8年来,恙虫病从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甚至实验室检查方面发生了变化,趋向不典型,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作者:冯媼;杜宇;周宇辰;陈志伟;叶晓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60例UA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hs-CRP变化,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肱动脉反应性充血时内径变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UA作用广泛,除有传统的降脂作用外,还具有抗炎、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

    作者:覃裕旺;王庆高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3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症之一,也是肾病综合征(NS)严重的并发症.NS的病人一旦发生ARF,就会增加院内感染的机会,死亡率也升高.现收集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NS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 36例,就其临床特点与病理类型、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分析.

    作者:王明军;薜超;黎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两台不同厂家PCR扩增仪检测血清HBV-DNA低浓度标本的对比分析

    目的:通过两台不同厂家PCR扩增仪对血清HBV-DNA低浓度标本进行复检,分析这两台仪器实验结果的重复性.方法:随机收集两台PCR扩增仪所测结果为HBV-DNA低浓度的血清标本31份,于干净的离心管中置-80℃保存备测.经相同预处理后同时再在两台PCR扩增仪上复检,获取两台仪器的实验数据.结果:两台PCR扩增仪的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呈高度正相关(r=0.858,P<0.05). 结论:经过相同预处理,两台不同厂家的PCR扩增仪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所得结果重复性好.

    作者:汤春园;罗毅;李山;陈志坚;徐明辉;谢丽;秦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直视下斑马导丝引导筋膜扩张器治疗尿道狭窄

    目的:探讨尿道狭窄患者常规金属尿道探子尿道扩张失败后的治疗新方法.方法:36例尿道狭窄患者常规金属尿道探子扩张失败后,在尿道镜或输尿管镜直视下插入斑马导丝通过狭窄处,撤出尿道镜或输尿管镜,顺留置的斑马导丝逐号置入筋膜扩张器扩张尿道.结果:36例均扩张成功,其中30例经定期尿道扩张治愈,6例因长期频繁尿道扩张后患者要求手术而行尿道内切开或瘢痕电切术.结论:直视下斑马导丝引导筋膜扩张器扩张治疗尿道狭窄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少数需长期频繁尿道扩张患者可行尿道内切开或瘢痕电切术.

    作者:周大庆;李文刚;庞翔;何猛;刘尚文;余小祥;江波;邹汉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急性颅脑损伤早期并发精神障碍(附108例分析)

    我科在2004~2007年期间对108例急性颅脑损伤后早期并发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了手术、药物、早期高压氧等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分析如下.

    作者:吴明伟;廖振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一期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哑铃形肿瘤27例

    椎管哑铃形肿瘤起源椎管内,通过椎间孔生长到椎旁,形似哑铃,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复杂,占椎管肿瘤的6%,多为良性肿瘤,其中神经鞘瘤占60%~90%.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采用一期显微手术治疗的椎管哑铃形肿瘤27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承能;钟家云;谢坚;吕西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LASIK术后泪膜及角膜知觉的早期改变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泪膜及角膜知觉的早期改变,以指导术后治疗.方法:37例(73眼)行LASIK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7 d、1、3个月记录患者主观症状,检查角膜知觉、泪膜破裂时间(BUT)、荧光素染色、泪液分泌试验(ShirmerI).结果: LASIK术后与术前比较,病人出现干眼症状,泪液分泌减少,术后3个月时仍未恢复(P<0.01).术后BUT缩短(P<0.01),角膜知觉下降(P<0.01),术后3个月基本恢复.结论:LASIK术后早期病人干眼症状加重,泪液分泌量减少,角膜知觉下降,术后应定期复查,早期适当补充人工泪液.

    作者:曾静;黄明汉;颜鲁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热牙胶连续波根管充填技术改良初步研究

    目的:结合冷侧压法改良热牙胶连续波根管充填技术,通过增加根尖部的牙胶量来克服该技术超充率较高的缺点.方法:100个离体尖牙牙根用改良双敞技术预备后,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常规法和改良法根充,超充样本计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常规组9例超充,改良组2例超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热牙胶连续波根管充填技术比原方法超充率低.

    作者:谢方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原发性肝癌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与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病理组织来源的原发性肝癌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方法:对70例肝细胞性肝癌(HCC)及13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超声造影.观察HCC及ICC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结果:70例HCC中90%表现为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呈等或低增强,延迟期呈低增强.其余10%表现为动脉期等或低增强,或门脉及延迟期呈等或高增强.13例ICC动脉期10例呈周边不规则增强,中央呈极低增强并可见网状血管,无强化向心性扩大.3例呈均匀或不均匀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所有病灶均消退呈低增强.结论:HCC与ICC的超声造影表现不同,了解其病理特征与超声造影表现的关系有助于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作者:杨红;陈立宏;何云;李智贤;廖新红;卢爱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胡桃夹现象合并肾小球疾病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胡桃夹现象(NCP)合并肾小球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NCP组15例,对照组25例,分别比较NCP组和对照组、合并肾小球疾病的NCP患者和单纯血尿的NCP患者的年龄、病程、体重指数、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形态及左肾静脉扩张段内径(D)与狭窄段内径(N)的比值等.结果:NCP组与对照组比较,体重指数明显降低,D/N值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P单纯血尿组比较,NCP合并肾小球疾病患者病程较长,24 h尿蛋白定量较高、尿红细胞以多形为主.结论:NCP合并肾小球疾病并不少见,出现多形红细胞尿和蛋白尿的瘦高体型患者,应考虑NCP合并肾小球疾病的可能.

    作者:文青松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外伤性肝破裂130例报告

    1994年8月至2007年6月,我院共收治外伤性肝破裂130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08例,女22例,年龄8~69岁,平均35.2岁.

    作者:谢桂生;梁驰;董保国;梁秋养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3种止血方法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评价

    目的:比较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超声止血刀、单极电凝、双极电凝三种止血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18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分别进行筋膜内子宫切除术(CISH)、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附件切除术和卵巢囊肿剔除术,其中应用超声刀进行腹腔镜妇科手术51例,单极电凝46例,双极电凝83例.对相同术式中用不同的止血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使用超声刀患者较单极电凝、双极电凝患者术中出血明显减少(P<0.05)、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无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应用超声止血刀具有缩短手术时间,止血效果更佳等优点.

    作者:马娅芬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阴茎延长术合并包皮环切术58例

    我院在2004年3月至2007年3月采用阴茎延长术和包皮环切术治疗阴茎短小并包皮过长、包茎58 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建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壮族青少年同身寸与身高、四肢长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索广西壮族青少年同身寸与身高、四肢长度的关系,为年龄(发育)解剖学、法医学和针灸取穴提供参考数据.方法:测量了1 322例7~19岁发育正常的壮族青少年中指同身寸、身高和四肢长度,并作直线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得出男女各年龄组同身寸、身高、四肢长度均值.同身寸与身高除女生7岁组外,其余均呈正的直线相关;同身寸与上肢长除男7岁组,女14岁组以外,其余呈正的直线相关;同身寸与髂前上棘高大部分年龄组呈正的直线相关.并求出壮族青少年由同身寸长推算身高、四肢长的回归方程.结论:通过同身寸长可推算出身高和四肢长度.

    作者:李坤;蒋葵;苏曲之;廖彦博;苏阳;朱芳武;黄卫生;韦明;梁明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