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娜;苏丹柯
目的:研究从蝮亚科尖吻蝮蛇(Agkistrodon acutus)分离纯化出的无出血活性纤溶酶(NHFLE)的一般药理学作用.方法:观察NHFLE对小鼠神经系统的影响.检测大鼠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以及凝血时间等指标.结果:NHFLE对小鼠的一般行为、协调活动和阈下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无影响;不同剂量NHFLE对大鼠心率、血压以及呼吸也无影响.1.4 mg/kg的NHFLE在10~30 min内显著延长大鼠的凝血时间(P<0.05),在60 min后恢复正常.结论:NHFLE对小鼠的神经系统、大鼠的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均无影响.
作者:彭均华;黎渊弘;杨斌;侯小琼;雷丹青;黎肇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手术对白介素-10(IL-10)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影响.方法: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病变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组)和对照组20例(中低温心脏停跳组).实验组在浅低温[(32±1)℃]体外循环、冠状静脉窦持续逆行灌注、心脏跳动中手术;对照组经冠状静脉窦逆灌冷晶体停搏液、中度低温[(28~30)℃]体外循环下手术.分别于手术前、主动脉阻断即刻、主动脉阻断15 min、主动脉开放15 min、主动脉开放1 h、主动脉开放2 h、主动脉开放4 h、主动脉开放24 h采集血液标本,检测两组各个时点血浆IL-10、cTnT水平.结果:①IL-10在主动脉阻断15 min两组都明显升高(P<0.01);但在主动脉开放15 min后各时点实验组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②cTnT在主动脉开放15 min两组都明显升高(P<0.01);但在主动脉开放15 min后各时点实验组升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手术能增加IL-10释放,减少cTnT释放,从而可减轻体外循环术后全身炎性反应及心肌的损伤.
作者:谢晓勇;何巍;郑宝石;雷宾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BiPAP呼吸机是一种新型的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治疗轻-中度呼吸衰竭(呼衰)疗效确切[1],我们2001~2006年采用BiPAP呼机治疗不同病因引起的呼衰65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彩霞;邹小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对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 PV)患者进行JAK2V617F突变检测和相对定量,探讨敏感性高的检测方法,为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用RT-PCR方法对39例PV患者进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用双荧光扩增受阻突变系统(double fluorescent-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dFARMS)检测JAK2V617F突变,并对突变拷贝数行相对定量.结果:39例PV患者bcr/abl融合基因均阴性.经dFARMS-PCR后,PCR产物经普通琼脂糖凝胶电泳示JAK2V617F突变检出率为89.7%;PCR产物经毛细管电泳示JAK2V617F突变检出率为94.9%.dFARMS检测的敏感性为0.01%.37例突变阳性患者,23例出现并发症,突变相对定量示高拷贝数,2例阴性患者无并发症出现.结论:dFARMS检测JAK2V617F突变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用于临床检测,尤其对突变细胞数少的PV患者;携带有JAK2V617F突变及高突变拷贝数的PV患者,可能易出现并发症.
作者:罗军;彭玲;毕会;程鹏;赖永榕;周吉成;卢玉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兔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结扎左前降支建立兔心梗模型.抽取骨髓进行干细胞分离和培养.培养基对照组的心肌瘢痕区注入培养基;间充质干细胞组注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单个核细胞组注入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4周后观察各组心功能、病理变化及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间充质干细胞组和单个核细胞组移植4周后,超声检查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均较对照组改善(P<0.05);间充质干细胞组梗死区有细胞存活.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梗可改善心功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心肌内存活.
作者:曾知恒;黄晓静;林葆菁;黄凯;陈宇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在右胸壁打三个2~3 cm的小孔,股动静脉、上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阻断升主动脉,晶体心脏停跳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共行房间隔缺损修补18例,室间隔缺损修补10例.结果:术中扩大切口2例,二次开胸止血2例,体外循环时间40~160 min,平均9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8~60 min,手术时间平均30 min,术后恢复顺利.结论:电视胸腔镜目前在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且安全可靠.
作者:潘毓标;王跃军;韦力;吴根社;章士刚;芦峰;莫辉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成人背驼式原位肝移植术围术期循环功能、呼吸功能、血气、电解质、血糖的变化特点、处理和麻醉管理的方法.方法:背驼式原位肝移植48例,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术中分别于切皮前、无肝前期、无肝期30 min、新肝期初期1 min、新肝期30 min、术毕6个时点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排量(CO)、血气分析、电解质、血糖、体温.根据背驼式原位肝移植术各期病理生理变化不同特点,给予相应的麻醉处理及对症治疗.结果:48例病人均安全渡过围术期,无一例术中发生心脏事件.无肝期30 min与切皮前相比心率显著增快、血压显著下降、CVP显著下降(P<0.01).新肝初期与切皮前相比心率显著减慢、血压显著下降(P<0.01)、CVP显著升高(P<0.05).PCWA、MPAP、CO均显著升高(P<0.01)呈高排低阻.新肝期30 min血流动力学趋于平稳直至术毕.围术期有代谢性酸中毒倾向.无肝期30 min主要表现低钙、低钾(P<0.01),新肝初期1~5 min表现为高血钾、低钙(P<0.01),经综合处理,均可纠正.术中血糖偏高(P<0.01),新肝期血糖逐渐下降.结论:背驼式原位肝移植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有较大波动,血气、电解质、血糖变化大,体温易降低,应正确处理.尽量用不经肝脏代谢的药物,麻醉深度要适当,才能使病人安全渡过围术期.
作者:陈序;江朝秀;倪玉霞;彭劲松;林成新;潘敬喜;刘敬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克隆人癌胚抗原(CEA)基因cDNA,构建CEA基因疫苗.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人结肠癌细胞组织克隆出细胞中CEA基因片段,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该基因片段重组于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上,构建成pcDNA3.1/CEA疫苗,分别用PCR扩增、酶切电泳分析及DNA测序的方法对pcDNA3.1/CEA疫苗进行鉴定.结果:经PCR扩增发现2.1 kb的目的基因条带、酶切电泳分析可见2.1 kb的目的基因条带和5.4 kb的载体条带、DNA测序证实载体中的目的基因序列与CEA的cDNA序列完全相同.结论:本实验成功地克隆了CEA 基因并构建了其基因疫苗,为进一步研究CEA基因疫苗抗肿瘤的实验打下基础.
作者:王代友;于大海;邝晓聪;张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脑干梗死约占脑梗死的21.9% [1] ,常由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的粥样硬化使动脉血管管腔狭窄、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引起局部脑组织坏死.由于不规则颅底骨的部分容积效应和致密骨棘产生的伪影,CT扫描在脑干形成了亨氏暗区,掩盖了后颅窝及脑干的正常结构,大大限制了CT对该区病变的诊断价值.随着磁共振成像(MRI)临床应用推广,脑干梗死的临床诊断率明显提高,现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共收治脑干梗死患者38例,现对临床表现与MRI的结果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吴霖浦;黄永新;郑天衡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银屑病是一种累及皮肤、韧带、筋膜和关节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数患者以皮损先发,数月或数年后出现关节炎,诊断不难,但以关节炎首发的关节病性银屑病(psoriasis arthropathica,PsA)常易误诊,且治疗效果不佳.现将我院诊为PsA 54例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放射学特点和治疗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郑文军;林有坤;严煜林;韦高;梁伶;温斯健;刘慧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DNR-Dual-Rab25,并在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MM231)中表达.方法:采用DNA重组技术将Rab25cDNA片段与载体pDNR-Dual连接,转染至人乳腺癌细胞株MM231中, G418筛选细胞,RT-PCR检测MM231细胞中Rab25基因的表达, MTT法检测MM231细胞增殖活性,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均证实重组质粒pDNR-Dual-Rab25构建成功,转染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M231中能扩增出与Rab25目的基因片段大小一致的DNA片段,说明该质粒经转染后能够在MM231细胞中稳定表达.经MTT法检测,转染重组质粒pDNR-Dual-Rab25的MM231细胞的增殖力明显增强.结论: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DNR-Dual-Rab25,转染至MM231细胞后成功表达,且细胞增殖力明显增强,为研究Rab25基因对乳腺癌的影响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吴非;张海添;陆云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症之一,也是肾病综合征(NS)严重的并发症.NS的病人一旦发生ARF,就会增加院内感染的机会,死亡率也升高.现收集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NS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 36例,就其临床特点与病理类型、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分析.
作者:王明军;薜超;黎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宫外孕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早发现早治疗是避免其破裂造成不良后果的关键.通过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发现早期未破裂型宫外孕,并可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保留输卵管,以大可能保证患者的生育能力.现将我院2005年5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305例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输卵管妊娠患者的诊断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詹林;唐建华;劳一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食道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就诊患者中70%~80%已属于中晚期[1],大部分患者已失去了手术治疗机会,放射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廖金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射疗法(3DCRT)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经病理确诊的42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 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1例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方法, B组21例采用单纯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方法.结果:A组完全缓解率57.1%(12/21),总有效率90.5%(19/21),明显优于B组[完全缓解率19.0%(4/21),总有效率57.1%(12/21)](P<0.05).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白细胞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射疗法治疗局部晚期NSCLC可提高近期疗效,毒副反应能耐受.
作者:梁永;黄东宁;蔡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泪膜及角膜知觉的早期改变,以指导术后治疗.方法:37例(73眼)行LASIK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7 d、1、3个月记录患者主观症状,检查角膜知觉、泪膜破裂时间(BUT)、荧光素染色、泪液分泌试验(ShirmerI).结果: LASIK术后与术前比较,病人出现干眼症状,泪液分泌减少,术后3个月时仍未恢复(P<0.01).术后BUT缩短(P<0.01),角膜知觉下降(P<0.01),术后3个月基本恢复.结论:LASIK术后早期病人干眼症状加重,泪液分泌量减少,角膜知觉下降,术后应定期复查,早期适当补充人工泪液.
作者:曾静;黄明汉;颜鲁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多层螺旋CT以其快速扫描、各向同性、强大影像后处理功能等特点,使之能够在注射对比剂后对肝脏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作快速大容积薄层扫描,通过多角度显示肝脏正常血管系统、肝脏肿瘤血管系统的表现特征及其血液动力学特点,对肿瘤的性质作出判断[1].国内外研究表明,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肝脏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朱旭娜;苏丹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地中海贫血(地贫) 胎儿基因型与脐动脉(UmA)血流速度波形指标变化的关系,探讨UmA血流动力学改变与预测胎儿严重贫血的关系.方法:对157例孕龄19~27周,胎儿有地贫风险的单胎妊娠的孕妇, 行超声多普勒检查,测量胎儿UmA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与舒张期血流速度峰值的比值(S/D)、阻力指数(RI)、脉动指数(PI),并行羊膜腔穿刺或脐静脉穿刺产前地贫基因型分析.地贫组胎儿101例,对照组56例.根据地贫基因分析结果对胎儿分组为:重型α地贫20例,轻型α地贫38例,重型β地贫12例,轻型β地贫31例.对照组:胎儿地贫基因分析排除α、β地贫56例.结果:地贫胎儿UmA血流的S/D、RI、PI均与孕周呈负相关(r分别是:-0.738、-0.872、-0.605,P均<0.01);各地贫组与对照组的胎儿孕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α地贫组胎儿UmA血流的S/D、RI和PI高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其余各组两两比较,S/D、PI和RI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重型α地贫胎儿UmA血流速度波形的S/D、RI和PI呈现明显的增高,超声多普勒检测胎儿UmA血流,对预测严重贫血的地贫患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敏清;马燕;石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静脉自控镇痛(PCIA)在子宫动脉栓塞(UAE)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65例(ASA病情评级Ⅰ~Ⅱ级) UAE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的患者,随机抽取39例术前开始予自控镇痛,持续48 h,为PCIA组;26例术后自觉疼痛时予传统的肌注盐酸哌替定(杜冷丁组),比较两组术中和术后48 h内的镇痛效果及副反应.结果:PCIA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杜冷丁组,两组副反应发生率基本一致.结论:UAE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术中应用PCIA镇痛效果好.
作者:周瑞仁;李廉;陈淼岚;何敏琪;蒙建栋;梁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研究Parkin基因1~12号外显子缺失突变与广西地区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29例临床确诊为早发性帕金森病(EOPD)和34例临床确诊为晚发性帕金森病(LOPD)的患者的Parkin基因1~12号外显子;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arkin基因1~12号外显子缺失突变.结果:未检测到Parkin基因1~12号外显子缺失突变.结论:未发现Parkin基因外显子缺失突变与PD发病有明显相关关系.
作者:罗曙光;易祖芳;王进;程道宾;林伟雄;杨华丹;卢翠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