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剖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比较

潘海花;蒋志峰

关键词: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术, 现报道如下, 术治疗, 微创手术, 生育功能, 腹膜内, 患者
摘要:子宫肌瘤剔除术是治疗子宫肌瘤而且能保留生育功能的常用手术之一.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的开展,采用腹腔镜腹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患者逐渐增多.2003~2004年我院采用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78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鼠高氧肺损伤中肺泡内白介素8含量的变化

    目的:探讨新生鼠吸入高浓度氧所致肺损伤时肺泡内白介素8(IL-8)的变化.方法:生后24 h内的SD新生鼠100只,随机分为空气组和高氧组,每组50只.空气组常规饲养,高氧组置常压高氧箱内,吸入>95%氧,两组分别于实验进行后24 h,3、6、10、14 d取肺组织观察病理变化,并进行肺泡灌洗获取肺泡灌洗液(BALF),ELISA方法检测灌洗液中IL-8含量.结果:与空气组比较,高氧组肺组织24 h开始出现炎症细胞反应,肺泡内见巨噬细胞、极少量中性粒细胞及红细胞,随着吸氧时间延长,肺发育受阻,肺泡数量减少,有纤维样物质增生;从第3天起,BALF中IL-8含量显著增高,与相应同日龄空气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浓度氧可导致肺组织损伤并影响肺发育;IL-8可能参与了高氧肺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导致高氧肺损伤的重要炎症介质之一.

    作者:陈玉君;庞玉生;陈丽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派丽奥辅助治疗增生性牙龈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派丽奥与碘甘油辅助治疗增生性牙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将72例增生性牙龈炎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107颗牙.观察基线、第7周的临床症状变化,记录治疗前后的PD、PLI、SBI的改变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7周时实验组的PD、PLI、SBI均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总有效率为75.8%,而对照组为45.1%.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派丽奥辅助治疗增生性牙龈炎较碘甘油效果好.

    作者:陈燕;王少英;黎石坚;施春梅;韦惠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曲安奈德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曲安奈德对体外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FB)增殖的影响, 并找出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有效药物浓度范围,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曲安奈德处理HFB 24、48、72 h,采用不加药培养基为阴性对照, 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HFB增殖活性并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IC50、IC95.结果:一定浓度的曲安奈德对体外培养的HFB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其24 h的IC50为0.42 g/L,IC95为2.05 g/L.结论:曲安奈德对增生性瘢痕的治疗作用可能主要通过抑制HFB增殖来实现的.曲安奈德抑制体外培养的HFB增殖的有效浓度范围为0.42~2.05 g/L.此浓度范围可作为临床应用曲安奈德治疗增生性瘢痕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范东良;刘庆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TRFIA法与ELISA酶免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比较

    乙型肝炎在多种传染病中是常见的一种,在正常人群中所占的比例也较大,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对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感染程度有着很大的帮助.

    作者:赖国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侗族人群成人多囊肾病基因1微卫星DNA多样性分析

    目的:了解与成人多囊肾病基因1(PKD1)紧密连锁的微卫星序列DNA等位基因在广西侗族人群中的分布.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体外扩增KG8、SM6、CW2和CW4等4个位点的基因片段,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并与标准DNA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受检的62名侗族人染色体当中,分别在KG8、SM6、CW2和CW4等4个位点分离到了14、12、16和21种等位基因.结论:与PKD1连锁的4个微卫星DNA在广西侗族人群中存在高度多态性.

    作者:苏上贵;赵铖;伍巧源;赖永榕;杨桢华;黎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浅表性膀胱癌45例治疗分析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对45例浅表性膀胱癌进行治疗,其中29例采取膀胱切开肿瘤切除或膀胱部分切除术+丝裂霉素-C(MMC-C)膀胱黏膜下浸润注射(A法);16例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术(B法),术后应用MMC-C膀胱灌注,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彭新庆;阮贤球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南方汉族IgA肾病患者慢性肾功能进展的临床风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慢性肾功能进展相关的临床风险因素.方法:随访309例南方汉族IgA肾病患者,按肾功能是否进展将患者分为进展组(49例)和稳定组(260例),分析肾功能进展的临床风险因素.结果:①男性、水肿、高血压、蛋白尿的发生率均以进展组多见(P<0.05);②两组患者的年龄、血压、尿蛋白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进展组有较高的血清IgA水平和较低的血清C3水平(P<0.05).结论:南方汉族IgA肾病的临床风险因素是蛋白尿、男性和高血压;年龄大、血清IgA升高和补体C3下降也是肾功能预后差的指标;病程长短可能不是肾功能进展的必要条件.

    作者:薛超;廖蕴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腹腔镜治疗肝破裂合并多处骨折的护理体会

    我科2003年10月至2004年8月对5例外伤性肝破裂合并全身多处骨折的病人,在全麻下采用腹腔镜行肝破裂修补术,病人术后恢复快,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蒲桂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不同浓度布比卡因椎旁阻滞用于剖胸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布比卡因椎旁阻滞用于剖胸术后镇痛效果和给药方式.方法:90例全麻下单侧剖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6组(n=15).术后病人出现中度疼痛时,用不同浓度布比卡因椎旁阻滞作镇痛治疗,Ⅰ~Ⅵ组布比卡因浓度依次为0.13%、0.20%、0.25%、0.30%、0.37%、0.50%,首量15 ml.观察镇痛前、后的血压、心率、SpO2、疼痛评分、呼吸通气功能的变化及部分病例的应激激素变化.再次出现疼痛时注药,此时第Ⅰ~Ⅳ组用连续注射法,维持量2~4 ml/h;Ⅴ、Ⅵ组用间断注药法,每次15 ml. 结果:6组都有镇痛作用.Ⅰ~Ⅵ组的止痛时间依次为:(125±42) min、(167±39) min、(198±56) min、(215±67) min、(263±47) min、(452±75) min;疼痛评分:VAS评分≤4, Prince Henry Scale 评分≤2分;用布比卡因前及用后5、10、15、30 min的血压、心率、SpO2均无明显变化(P>0.05);镇痛后30 min呼吸功能FVC、FEV1.0比镇痛前改善(P<0.01);术后第1天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恢复麻醉前水平(P>0.05). 结论:6种浓度布比卡因椎旁阻滞用于剖胸术后镇痛均有效、安全,止痛时间随浓度增加而延长, 0.13%布比卡因是实用有效的浓度.连续注射法比间断注射法效果更好.

    作者:黄燕娟;曾建业;邹建平;黄思光;钟日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广西毛南族青少年体质发育分析

    目的:为了解广西毛南族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状况.方法:采用人体测量学的常规方法,对广西毛南族青少年11项生长发育指标进行测量,并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①广西毛南族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都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长,与体质发育具有同步性;②不同年龄段的男女青少年的体质发育幅度不同,女性青少年第二次生长发育的突增年龄为10~12岁,男性则为12~14岁;③与其它民族青少年比较,广西毛南族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的趋势与其它民族是一致的,但各项生长发育指标低于其它民族.结论:①毛南族青少年体质发育与其它民族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趋势一致;②毛南族青少年身高、体重指标比中国汉族、广西汉族、广西壮族青少年低.

    作者:徐林;李松峰;周丽宁;龚继春;邓琼英;魏博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TTV感染及复制与原发性肝癌家庭聚集性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广西肝癌高发区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及复制在原发性肝癌(HCC)家庭聚集性中的作用,为进一步制定HCC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配对方法在广西肝癌高发区中选择肝癌高发家庭成员的同时,选择相同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相同民族、相同性别,年龄士5岁的无癌家庭成员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巢式PCR和RT-PCR技术对研究对象外周血清中TTVDNA、HBVDNA和HCVRNA进行检测,将HBV及HCV的感染作为混杂因素进行控制,应用χ2检验方法进行资料的统计学分析.结果:TTVDNA在HCC高发家庭成员组中的阳性率高于非癌家庭成员组,阳性率分别为33.0%(33/100)和21.0% (21/10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53 0,P=0.039 6)(RR=1.85,95%可信区间为0.980~3.502);两组在男、女性别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0.7%(23/75)、40.0%(10/25)和20.0% (15/75)、24.0%(6/25),经统计学分析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2.255 6,P=0.094 2;χ2=1.470 6,P=0.181 8).结论:TTV感染及复制与HCC家庭聚集性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TTV的致肝癌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李国坚;吴继周;梁远;黎乐群;刘志明;梁任祥;韦忠亮;陈茂伟;吴健林;苏明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p53表达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AFP、HBV感染之间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p53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和患者预后、AFP、HB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0例肝细胞癌和20例肝良性肿瘤标本p53的表达;结合肝细胞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门静脉癌栓、术后生存期、血清甲胎蛋白(AFP)、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细胞癌的p53阳性率显著高于肝良性肿瘤(P<0.01);p53阳性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肝硬化、临床分期均无显著性相关(P>0.05);包膜不完整、并有门静脉癌栓、分化未成熟及血清AFP阳性的肝细胞癌组织的p53阳性率明显高于有完整包膜、无门静脉癌栓、分化较成熟及血清AFP阴性的组织(P<0.05) ;HBsAg阳性的肝细胞癌p53阳性率显著高于HBsAg阴性者(P<0.01);p53阳性的肝细胞癌患者术后2年存活率显著低于阴性者 (P<0.01).结论:p53是评价肝细胞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一个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它的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的血清AFP水平及HBV感染有密切相关性.

    作者:欧盛秋;马亦龙;崔英;康平;李志坤;蒙志斌;陈祖乾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淀粉酶升高误诊为急性胰腺炎30例原因分析

    2000年12月至2006年5月我院共收治30例非胰源性淀粉酶升高误诊为胰腺炎患者,现分析如下.

    作者:严永光;马艾辉;潘力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广西眼镜蛇神经生长因子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目的:扩增广西眼镜蛇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全长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以广西眼镜蛇cDNA为模板,扩增出编码NGF的全长基因,并克隆至pMD18-T载体中进行基因测序.结果:所得序列与Genbank提供的序列(M61180)对比显示,广西眼镜蛇prepro-NGF与Naja kaouthia (monocled cobra)、Bungarus multicinctus、mouse、人的NGF同源性分别为99%、91%、66%、68%,将不同氨基酸相同的化学性质计算在内,同源性更高.结论:成功地获得了广西眼镜蛇NGF的全长基因,且序列与已知序列高度一致.

    作者:宋慧;张学荣;周元聪;江涛;舒雨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负载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疫苗诱导CTL的抗肿瘤效应

    目的:探讨负载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体外杀瘤作用及对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用小鼠结肠腺癌细胞株CT26细胞抗原冲击致敏制备负载肿瘤抗原的DC疫苗;负载肿瘤抗原的DC疫苗激活同源T淋巴细胞产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采用乳酸脱氢酶(LDH) 4 h释放法检测CTL在体外对CT26细胞的杀伤活性;建立CT26荷瘤小鼠模型,应用CTL治疗荷瘤小鼠,观察肿瘤大小和小鼠存活期.结果:负载CT26肿瘤抗原的DC疫苗能够诱导T细胞增殖分化为肿瘤特异CTL,该CTL对CT26细胞有高效而强烈的杀伤作用,杀伤率为(83.95±11.25)%,而对B16细胞、3LL Lewis 细胞无明显杀伤作用,杀伤率分别为(12.75±5.36)%和(11.38±4.57)%.应用CTL治疗荷瘤小鼠能显著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延长荷瘤小鼠存活期.结论:负载肿瘤抗原的DC疫苗能够诱导高效而特异的CTL杀瘤活性并能治疗荷瘤小鼠.提示负载肿瘤抗原的DC疫苗诱导的CTL可能在肿瘤的免疫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罗小玲;谢裕安;葛莲英;匡志鹏;吴继宁;梁安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前循环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附42例报告)

    前循环动脉瘤占各种颅内动脉瘤的绝大多数.1998年1 月至2005年7 月,我科共手术治疗42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疗效良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宋星志;蒋广元;梁新强;张征军;黄航;廖毅超;覃颜;陈慧溪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应用RT-PCR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

    目的:应用RT-PCR法检测CK19和MAGE-1 、-2 、-3 、-4 基因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中的表达情况,比较两者在诊断淋巴结微转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方法检测53例患者的111组纵隔淋巴结CK19和MAGE-1 、-2 、-3 、-4 mRNA 的表达.结果:应用RT-PCR技术检测MAGE和CK19基因mRNA表达在病理阳性淋巴结的阳性率分别为87.1% (27/31)和 83.9%(26/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肺癌患者淋巴结4种MAGE基因表达均为0,CK19基因表达率为30.8%(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常规病理检查和应用RT-PCR技术检测MAGE和CK19基因在淋巴结微转移阳性率分别为27.9 % (31/111)和48.6% (54/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RT-PCR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分子标志物中,MAGE基因较CK19基因更为准确.

    作者:冼磊;王俊;姜冠潮;王丹蕾;刘军;李剑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马凡综合征晶状体脱位的联合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马凡综合征晶状体脱位的联合手术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27例(34只眼)马凡综合征晶状体脱位眼采用不同联合手术治疗方案,包括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晶状体切除术以及人工晶状体一期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或囊袋内植入.结果:术后病人随访3~24个月(平均10个月),好矫正视力0.8~1.0有6眼(17.6%),0.3~0.7有12眼(35.3%),0.1~0.2有8眼(22.5%),另有8眼(16.2%)视力0.1以下.结论:马凡综合征的先天性晶状体脱位的联合手术治疗是行之有效的,尤其在一期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或囊袋内植入者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选择不同手术的适应证及掌握娴熟的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发梁;区显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肺性脑病22例体会

    肺性脑病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是由于呼吸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症状的一种综合征.近年来无创通气,尤其是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在临床上的应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应用BiPAP治疗COPD呼吸衰竭疗效肯定.本文收集我科2003年5月至2005年12月采用BiPAP治疗的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2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晓芳;李家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注射用磷霉素钠应用于老年人的安全性探讨

    注射用磷霉素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为探讨其应用于老年人的安全性,对2002年1月至2005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患者1 200例应用注射用磷霉素钠(东北制药总厂生产,商品名:复美欣)后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九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