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TV感染及复制与原发性肝癌家庭聚集性关系研究

李国坚;吴继周;梁远;黎乐群;刘志明;梁任祥;韦忠亮;陈茂伟;吴健林;苏明华

关键词:输血传播病毒(TTV), 原发性肝癌(HCC), 家庭聚集性
摘要:目的:探讨广西肝癌高发区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及复制在原发性肝癌(HCC)家庭聚集性中的作用,为进一步制定HCC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配对方法在广西肝癌高发区中选择肝癌高发家庭成员的同时,选择相同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相同民族、相同性别,年龄士5岁的无癌家庭成员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巢式PCR和RT-PCR技术对研究对象外周血清中TTVDNA、HBVDNA和HCVRNA进行检测,将HBV及HCV的感染作为混杂因素进行控制,应用χ2检验方法进行资料的统计学分析.结果:TTVDNA在HCC高发家庭成员组中的阳性率高于非癌家庭成员组,阳性率分别为33.0%(33/100)和21.0% (21/10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53 0,P=0.039 6)(RR=1.85,95%可信区间为0.980~3.502);两组在男、女性别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0.7%(23/75)、40.0%(10/25)和20.0% (15/75)、24.0%(6/25),经统计学分析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2.255 6,P=0.094 2;χ2=1.470 6,P=0.181 8).结论:TTV感染及复制与HCC家庭聚集性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TTV的致肝癌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脑干卒中后癫(癎)的临床表现及发生机制(附10例报告)

    目的:探讨脑干卒中后继发癫(癎)的临床表现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来收治的脑干卒中继发癫(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结果.结果:①548例脑干卒中中有10例(1.8%)继发癫(癎)发作,发作类型依次为强直-阵挛发作、强直发作、阵挛发作、失神发作;②8例行脑电图检查5例正常,2例呈轻度异常出现散在快θ波增多,各联波率普遍减慢,仅1例重度异常表现为出现弥漫性δ波,双侧尖波、棘波短阵发放.结论:脑干卒中后癫(癎)为全面性发作,(癎)性发作可发生于各发病阶段,患者的脑电图异常率较低,改变较轻.血肿刺激、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缺血缺氧等可能是早期癫(癎)发作的主要机制,晚期癫(癎)发作则与胶质细胞增生、瘢痕形成、中风囊等致(癎)灶有关.

    作者:韦云飞;赵伟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20%甘露醇治疗癌性胸水的临床研究

    癌性胸水是指恶性肿瘤胸膜转移或胸膜原发性恶性肿瘤所致的胸腔积液.几乎所有的恶性肿瘤在病程晚期都可以并发胸膜腔积液,癌性胸水的治疗是临床医生不可避免且比较棘手的问题,治疗癌性胸水的办法虽有很多,但效果不佳、副作用大.

    作者:黄鼎铭;谢彤;崔英;左传田;刘德森;茅乃权;潘琪;潘泓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206例成人缺铁性贫血病因分析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贫血中常见的类型,找出病因对防治IDA具有重要的意义.我院地处郊区,农村病人较多,IDA的病因有其特点,现总结206例成人IDA患者的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韦秋敏;李湘;卢荣羡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南宁市高危人群禽流感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南宁市禽流感高危人群对禽流感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高危人群禽流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在南宁市抽取15个农贸市场和20个家禽养殖场,对从事家禽养殖业、家禽饲养、运输、加工销售、生产管理者共420人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软件对高危人群禽流感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分析.结果:在所调查的研究对象中都回答听说过禽流感,听说禽流感主要是通过电视,占64.9%;对禽流感相关知识的问题平均答对率为48.3%,文化程度越高,禽流感相关知识得分越高,而年龄、性别、民族、职业与禽流感相关知识得分无关.在禽流感发生后,有36.5%的人担心自己会被感染;只有37%的人购买了预防禽流感的药物;如果自己身边出现了禽流感病人,有61.5%的人会恐慌.大多数人认为党和政府对防治禽流感所采取的措施有效,并愿意参加禽流感的现场防治工作.结论:禽流感高危人群的禽流感知识比较缺乏,正确的行为、态度比例也不高,应该充分关注高危人群的禽流感预防工作,并采取更为有效的禽流感健康促进干预措施.

    作者:李茂皓;曾小云;仇小强;钟秋安;谢晓宇;潘南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不同溶剂和受试物颜色对MTT实验的影响

    目的:探讨MTT实验中不同溶剂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和受试物颜色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方法:用MTT比色方法比较不同溶剂(乙醇、脂肪乳、二甲基亚砜、乙酸乙酯、氯仿、吐温80)对卵巢癌SKOV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受试物(黄芩素、茶多酚、阿霉素)颜色对MTT显色反应的影响.结果:10%以上浓度的乙醇、乙酸乙酯、5%二甲基亚砜、20%以上浓度的氯仿和所有浓度的吐温80对卵巢癌SKOV3细胞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随浓度的递增抑制作用进一步加强,而脂肪乳细胞毒性甚微,浓度高达50%仍不会对细胞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吐温80不宜作为MTT实验受试物的溶剂.药物黄芩素、茶多酚和阿霉素本身的颜色会增加MTT实验中的吸光值,导致结果出现假阴性.结论:不同浓度的溶剂和受试药物的颜色会干扰MTT的实验结果,在采用MTT法时必须设定溶剂和有颜色受试药物的对照组,否则将不能利用MTT的实验结果正确评价受试物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作者:陈艳华;黎丹戎;侯华新;邱莉;张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脑电功率谱和双频谱分析技术在全麻深度监测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脑电边缘频率(SEF)、双频谱指数(BIS)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方法: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异氟醚吸入全麻(GA)组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EA)组,每组10例.EA组先于胸段硬膜外给予局麻药8~10 ml.两组均吸入异氟醚/O2维持麻醉.先记录两组异氟醚呼气末浓度达到0.5、1.0、1.5低肺泡有效浓度(MAC)时的SEF、BIS值,然后使两组麻醉维持在稳定水平,记录不同阶段的呼气末MAC、SEF、BIS值.EA组每间隔60 min硬膜外给局麻药4~5 ml.结果:两组SEF、BIS值与异氟醚呼气末MAC均呈负相关;GA组异氟醚呼气末MAC值高于EA组,SEF、BIS值则低于G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中局麻药常规剂量对脑电无影响;SEF、BIS在麻醉深度监测中有一定作用.

    作者:谢玉波;覃怡;李文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肝脏损伤动物模型及观察指标研究现状

    肝脏是动物体内的解毒器官及重要的代谢场所,建立实验性肝损伤动物模型,为探知肝脏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疗效判断提供有用的工具.现将近年来国内外对实验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分类、检测指标等有关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陈卫华;郭松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2 382例血培养检出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血液及骨髓培养阳性是确诊及治疗菌血症和败血症的重要依据.为了解我院近年血及骨髓感染病原菌情况,笔者对2004年培养出的256株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周鸿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42例

    1998年1月至2005年10月我院共收治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42例,经早期大剂量应用甲基强的松龙(MP)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岑文广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c-CRP)与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轻度(0~15分)46例,中度(16~30分)38例,重度(31~45分)22例.同时选择年龄性别比较相似的90名正常健康体检者,空腹抽血测定hc-CRP.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CRP的水平为(5.84±2.39)m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轻、中、重度组hc-CRP分别为(3.15±2.85)mg/L、(5.69±2.67)mg/L、(9.42±2.73)mg/L,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c-CRP是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它与急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翁保慧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马凡综合征晶状体脱位的联合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马凡综合征晶状体脱位的联合手术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27例(34只眼)马凡综合征晶状体脱位眼采用不同联合手术治疗方案,包括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晶状体切除术以及人工晶状体一期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或囊袋内植入.结果:术后病人随访3~24个月(平均10个月),好矫正视力0.8~1.0有6眼(17.6%),0.3~0.7有12眼(35.3%),0.1~0.2有8眼(22.5%),另有8眼(16.2%)视力0.1以下.结论:马凡综合征的先天性晶状体脱位的联合手术治疗是行之有效的,尤其在一期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或囊袋内植入者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选择不同手术的适应证及掌握娴熟的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发梁;区显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血液透析滤过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肾性贫血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滤过(HDF)与维持性血液透析(HD)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9例尿毒症终末期患者随机分成2组:HDF组19例,HD组20例.HDF组采取血液透析滤过治疗,HD组采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均每周2次,每次5 h,疗程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肌酐(Cr)、尿素氮(Bun)、血清磷(P3-)、甲状旁腺素(PTH)、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铁蛋白、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临床表现如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瘙痒、厌食纳差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HDF组治疗后Cr 、Bun 、P3-和PTH下降(P<0.05或P<0.01);而HDF组和HD组Hb和红细胞比容均升高(P<0.01).治疗后,HDF组的Cr 、Bun 、P3-和PTH低于HD组(P<0.05或P<0.01);而HDF组的Hb和红细胞比容高于HD组(P<0.01).结论: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优于维持性血液透析.

    作者:徐子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甲亢危象的临床特点分析

    近年来,虽然对甲状腺及其急性并发症,尤其甲亢危象(thyroid storm,TS)的研究有了相当的进展,但有关TS的临床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其病死率约为30%~60%[1].为此,我们回顾性分析10年来我院收治的11例TS,以同期收治的入院治疗的甲亢患者作对照进行比较,以揭示TS的临床特点.

    作者:梁华晟;罗佐杰;秦映芬;梁杏欢;戴霞;卢德成;韦志明;冼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注射用磷霉素钠应用于老年人的安全性探讨

    注射用磷霉素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为探讨其应用于老年人的安全性,对2002年1月至2005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患者1 200例应用注射用磷霉素钠(东北制药总厂生产,商品名:复美欣)后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九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McCune-Albright 综合征1例

    患儿,4岁9个月,壮族.2001年11月出生时发现颈、臂、背、胸、大腿等处有咖啡色色素沉着,1岁3个月出现阴道流血,每年2~3次,每次2~3 d,量不多,4岁8个月出现乳房发育,近1周右大腿上端隐痛,无骨折史.2006年 8月28日到我院就诊.

    作者:张宏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带腓肠神经逆行筋膜蒂皮瓣的解剖学观察及手术方法改良

    目的:对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移植的应用解剖进行系统观察,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同时对手术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提高疗效. 方法:利用经动脉灌注、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标本15具(30侧)进行解剖学观测.对15例(30侧)成人的活体小腿应用多谱勒血管探测仪测定小腿远端后外侧皮支穿支点的分布.总结近年小腿逆行筋膜蒂皮瓣49例,对手术方法进行总结、改良.结果:腓肠神经周围伴行数支恒定的细小动脉,且相互吻合,在发出营养神经的血管同时,亦发出2~6个小分支,平均为3支,供养相应区域的皮肤.结论: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足背,足跟,内外踝,小腿中下段胫前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时,较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具有不牺牲肢体的主要血管,血管危象风险小的优点,皮瓣血管蒂恒定,变异较少,且手术操作简易.通过手术方法的改良,使皮瓣成活率进一步提高.

    作者:赵劲民;苏伟;刘军廷;帕拉迪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p53表达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AFP、HBV感染之间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p53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和患者预后、AFP、HB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0例肝细胞癌和20例肝良性肿瘤标本p53的表达;结合肝细胞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门静脉癌栓、术后生存期、血清甲胎蛋白(AFP)、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细胞癌的p53阳性率显著高于肝良性肿瘤(P<0.01);p53阳性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肝硬化、临床分期均无显著性相关(P>0.05);包膜不完整、并有门静脉癌栓、分化未成熟及血清AFP阳性的肝细胞癌组织的p53阳性率明显高于有完整包膜、无门静脉癌栓、分化较成熟及血清AFP阴性的组织(P<0.05) ;HBsAg阳性的肝细胞癌p53阳性率显著高于HBsAg阴性者(P<0.01);p53阳性的肝细胞癌患者术后2年存活率显著低于阴性者 (P<0.01).结论:p53是评价肝细胞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一个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它的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的血清AFP水平及HBV感染有密切相关性.

    作者:欧盛秋;马亦龙;崔英;康平;李志坤;蒙志斌;陈祖乾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产前诊断Down综合征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对Down综合征进行产前诊断.方法:收集产前筛查中染色体异常的高危孕妇(孕8~10周或孕16~20周) 绒毛或羊水间期细胞或染色体标本各20例,应用21号染色体特异性DNA探针对间期和中期细胞进行FISH检测,同时通过脐血淋巴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及流产后绒毛细胞染色体的检测分析以证实产前诊断准确性.结果:全部标本杂交成功,信号强,背景低.经FISH检测的总共40例绒毛和羊水细胞中,发现21三体综合征3例,其中羊水细胞2例,绒毛细胞1例,所有产前诊断结果与追踪检查结果一致.结论:FISH技术简便、快速、特异性强、易掌握,适用于染色体异常的快速产前诊断.

    作者:黄莉;曾瑄;谢丹尼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芬太尼透皮贴剂用于家居癌痛病人的临床评价

    目的:观察芬太尼透皮(多瑞吉)贴剂用于家居的晚期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有中重度疼痛的53例家居癌痛患者,使用多瑞吉贴剂止痛,于第15天时观察疼痛缓解率、生活质量、不良反应、患者喜爱程度.结果:多瑞吉贴剂平均剂量为4.86 mg/72 h,疼痛缓解率为94.34%,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常见不良反应有头晕、呕吐、便秘等,无成瘾及其他严重毒性.结论:多瑞吉贴剂因其强效、安全方便、无成瘾及外流危险,可作为家居癌痛患者的一线止痛药物.

    作者:钟进才;阙铁生;韦美怡;张华萍;林章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先天性白内障

    目的:探讨和评价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先天性白内障,预防后囊膜混浊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56眼)先天性白内障的患儿中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行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的14例26眼(PCCC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的16 例30眼(玻切组).≥2岁的患儿施行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随访12~36个月,观察术后视力、并发症及眼部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视力有改善征象,视力提高.PCCC组与玻切组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分别为46.15%(12/26)和 16.67%(5/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较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能更有效减少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作者:彭燕一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