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舜;陈海波;曹(王莹);于大海
目的:探索与多囊肾病基因PKD1连锁相关的微卫星SM6和CW2在广西壮、瑶两个主要少数民族人群中的多态性分布规律及其在基因诊断中的有效性.方法:采用PCR体外扩增SM6和CW2两个位点的DNA片段,然后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等位基因,以标准DNA片段为标识进行比较,作直线回归计算等位基因片段的大小.结果:在SM6位点,被检的63名壮族人和64名瑶族人,分别分离出23种和28种等位基因,片段长度在88~158 bp和84~152 bp之间,其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898和0.931;而在CW2位点,两个民族人群分别检测到了25种和24种等位基因,片段长度在105~157 bp和109~163 bp之间,其PIC分别为0.926和0.931.结论:两个民族在SM6位点和CW2位点的等位基因分布不相同,SM6和CW2均可用于广西壮、瑶族人群PKD1基因诊断.
作者:赵铖;苏上贵;伍巧源;赖永榕;杨桢华;黎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新生鼠吸入高浓度氧所致肺损伤时肺泡内白介素8(IL-8)的变化.方法:生后24 h内的SD新生鼠100只,随机分为空气组和高氧组,每组50只.空气组常规饲养,高氧组置常压高氧箱内,吸入>95%氧,两组分别于实验进行后24 h,3、6、10、14 d取肺组织观察病理变化,并进行肺泡灌洗获取肺泡灌洗液(BALF),ELISA方法检测灌洗液中IL-8含量.结果:与空气组比较,高氧组肺组织24 h开始出现炎症细胞反应,肺泡内见巨噬细胞、极少量中性粒细胞及红细胞,随着吸氧时间延长,肺发育受阻,肺泡数量减少,有纤维样物质增生;从第3天起,BALF中IL-8含量显著增高,与相应同日龄空气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浓度氧可导致肺组织损伤并影响肺发育;IL-8可能参与了高氧肺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导致高氧肺损伤的重要炎症介质之一.
作者:陈玉君;庞玉生;陈丽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右侧胸壁3孔胸腔镜下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疗效.方法:采用股动脉、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术中不阻闭升主动脉,体外循环不降温或浅低温(32±1)℃,全胸腔镜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结果:本组无死亡,术后右侧气胸1例;手术时间1.8~2.7 h,体外循环时间36~72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2~4 h,术后胸液引流量明显减少,术后住院时间5~8 d.结论:右侧胸壁3孔胸腔镜下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
作者:王跃军;程云阁;邓海青;钟齐庆;凌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脑电边缘频率(SEF)、双频谱指数(BIS)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方法: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异氟醚吸入全麻(GA)组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EA)组,每组10例.EA组先于胸段硬膜外给予局麻药8~10 ml.两组均吸入异氟醚/O2维持麻醉.先记录两组异氟醚呼气末浓度达到0.5、1.0、1.5低肺泡有效浓度(MAC)时的SEF、BIS值,然后使两组麻醉维持在稳定水平,记录不同阶段的呼气末MAC、SEF、BIS值.EA组每间隔60 min硬膜外给局麻药4~5 ml.结果:两组SEF、BIS值与异氟醚呼气末MAC均呈负相关;GA组异氟醚呼气末MAC值高于EA组,SEF、BIS值则低于G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中局麻药常规剂量对脑电无影响;SEF、BIS在麻醉深度监测中有一定作用.
作者:谢玉波;覃怡;李文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曲安奈德对体外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FB)增殖的影响, 并找出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有效药物浓度范围,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曲安奈德处理HFB 24、48、72 h,采用不加药培养基为阴性对照, 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HFB增殖活性并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IC50、IC95.结果:一定浓度的曲安奈德对体外培养的HFB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其24 h的IC50为0.42 g/L,IC95为2.05 g/L.结论:曲安奈德对增生性瘢痕的治疗作用可能主要通过抑制HFB增殖来实现的.曲安奈德抑制体外培养的HFB增殖的有效浓度范围为0.42~2.05 g/L.此浓度范围可作为临床应用曲安奈德治疗增生性瘢痕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范东良;刘庆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对体外培养皮肤组织中细胞表面分子ICAM-1(CD54)和B7-2(CD86)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将来自整形术9例胸部皮肤组织切成面积相同的小组织块,每人份等量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SEB适当浓度施于皮肤表面,对照组PBS同法处理皮肤组织,然后将皮肤组织培养24 h后快速组织切片,免疫组化(LSAB法)观察SEB刺激后皮肤组织中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表面ICAM-1分子和郎格汉斯细胞表面B7-2分子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表面分子ICAM-1和郎格汉斯细胞表面分子B7-2均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SEB可刺激体外培养皮肤组织的表皮细胞高表达ICAM-1分子和B7-2分子.
作者:陶赞英;凌月福;郑明慈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膀胱阴道瘘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疾病,也是泌尿外科棘手的手术之一.我院自2001年3月至2005年3月采用单J管作尿液改道引流,治疗膀胱阴道瘘15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银河;徐志强;莫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不同宿主华支睾吸虫的同工酶研究,了解其在不同宿主中的变化情况.方法:应用浓度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板状电泳(CG-PAGE)对50 d虫体的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进行电泳观察,通过凝胶成像软件对酶(蛋白)带的迁移率、相对浓度分布、光密度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来自不同宿主(大鼠、犬、豚鼠、兔、猫)的虫体主要酶带特征基本相同,但次要酶带存在一定差异.结论:不同宿主的华支睾吸虫同工酶存在着一定的变化,实验结果为华支睾吸虫在不同宿主中的发育、生理、生化提供实验资料.
作者:胡文庆;秦小虎;田春林;刘登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近年来,虽然对甲状腺及其急性并发症,尤其甲亢危象(thyroid storm,TS)的研究有了相当的进展,但有关TS的临床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其病死率约为30%~60%[1].为此,我们回顾性分析10年来我院收治的11例TS,以同期收治的入院治疗的甲亢患者作对照进行比较,以揭示TS的临床特点.
作者:梁华晟;罗佐杰;秦映芬;梁杏欢;戴霞;卢德成;韦志明;冼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与成人多囊肾病基因1(PKD1)紧密连锁的微卫星序列DNA等位基因在广西侗族人群中的分布.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体外扩增KG8、SM6、CW2和CW4等4个位点的基因片段,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并与标准DNA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受检的62名侗族人染色体当中,分别在KG8、SM6、CW2和CW4等4个位点分离到了14、12、16和21种等位基因.结论:与PKD1连锁的4个微卫星DNA在广西侗族人群中存在高度多态性.
作者:苏上贵;赵铖;伍巧源;赖永榕;杨桢华;黎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前循环动脉瘤占各种颅内动脉瘤的绝大多数.1998年1 月至2005年7 月,我科共手术治疗42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疗效良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宋星志;蒋广元;梁新强;张征军;黄航;廖毅超;覃颜;陈慧溪 刊期: 2007年第01期
1998年1月至2005年10月我院共收治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42例,经早期大剂量应用甲基强的松龙(MP)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岑文广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广西肝癌高发区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及复制在原发性肝癌(HCC)家庭聚集性中的作用,为进一步制定HCC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配对方法在广西肝癌高发区中选择肝癌高发家庭成员的同时,选择相同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相同民族、相同性别,年龄士5岁的无癌家庭成员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巢式PCR和RT-PCR技术对研究对象外周血清中TTVDNA、HBVDNA和HCVRNA进行检测,将HBV及HCV的感染作为混杂因素进行控制,应用χ2检验方法进行资料的统计学分析.结果:TTVDNA在HCC高发家庭成员组中的阳性率高于非癌家庭成员组,阳性率分别为33.0%(33/100)和21.0% (21/10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53 0,P=0.039 6)(RR=1.85,95%可信区间为0.980~3.502);两组在男、女性别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0.7%(23/75)、40.0%(10/25)和20.0% (15/75)、24.0%(6/25),经统计学分析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2.255 6,P=0.094 2;χ2=1.470 6,P=0.181 8).结论:TTV感染及复制与HCC家庭聚集性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TTV的致肝癌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李国坚;吴继周;梁远;黎乐群;刘志明;梁任祥;韦忠亮;陈茂伟;吴健林;苏明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在人为条件下,用动式吸入染毒柜制作小型高温人工气候室再现高温自然环境.方法:用可调电炉加温,经温控器及保温锅后通过空气压缩机向染毒柜内连续输送高温空气,观察柜内温度和湿度的均衡性及温度上升时间;对室内动物呼吸带对角线4位点及中心点用温湿度晴雨表进行温度、湿度测定;对小鼠进行热致死时间试验及家兔高温中暑试验.结果:高温人工气候室内温度、湿度在开机30 min后变化在(40±0.5)℃,(55±7)%范围内,小鼠在43 ℃高温的环境条件下死亡,家兔在40 ℃的高温环境下出现中暑症状.结论:该高温人工气候室室内温度、湿度恒定,能满足生物研究需要.
作者:潘瑞辉;陈晓琴;李羡筠;甘永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广西黑衣壮族5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分布.方法:应用AmpFISTR IdentifilerTM扩增试剂盒和ABI 3100遗传分析仪检测152例无关个体血样.结果:D3S1358、D16S539、D19S433、D21S11、FGA5个STR基因座共检测出54种等位基因,其基因频率分布在0.003 3~0.401 3.观察杂合度分别为0.770 0、0.711 0、0.809 0、0.822 0、0.908 0;多态信息总量分别为0.760 0、0.670 0、0.790 0、0.820 0、0.860 0,累积个体识别力达0.999 999 098,累积非父排除率达0.999 548.广西黑衣壮族与其他2个广西壮族支系之间相同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西黑衣壮族5个STR基因座属高度遗传多态性标记;广西壮族内部存在多种支系的说法可能具有STR基因座的遗传学基础.
作者:滕少康;徐林;曹林枝;朱少建;汪萍;黄世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风湿性二尖瓣重度狭窄患者,病史往往较长,且病情较重,如何使病人安全度过手术,顺利康复,并获得良好的远期生活质量,显得尤为关键.我院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共收治3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重度狭窄患者,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柳山;吴文森;张赋;龙驹;江毅;范悦;方恒晓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马凡综合征晶状体脱位的联合手术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27例(34只眼)马凡综合征晶状体脱位眼采用不同联合手术治疗方案,包括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晶状体切除术以及人工晶状体一期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或囊袋内植入.结果:术后病人随访3~24个月(平均10个月),好矫正视力0.8~1.0有6眼(17.6%),0.3~0.7有12眼(35.3%),0.1~0.2有8眼(22.5%),另有8眼(16.2%)视力0.1以下.结论:马凡综合征的先天性晶状体脱位的联合手术治疗是行之有效的,尤其在一期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或囊袋内植入者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选择不同手术的适应证及掌握娴熟的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发梁;区显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贫血中常见的类型,找出病因对防治IDA具有重要的意义.我院地处郊区,农村病人较多,IDA的病因有其特点,现总结206例成人IDA患者的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韦秋敏;李湘;卢荣羡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血液及骨髓培养阳性是确诊及治疗菌血症和败血症的重要依据.为了解我院近年血及骨髓感染病原菌情况,笔者对2004年培养出的256株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周鸿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MTT实验中不同溶剂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和受试物颜色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方法:用MTT比色方法比较不同溶剂(乙醇、脂肪乳、二甲基亚砜、乙酸乙酯、氯仿、吐温80)对卵巢癌SKOV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受试物(黄芩素、茶多酚、阿霉素)颜色对MTT显色反应的影响.结果:10%以上浓度的乙醇、乙酸乙酯、5%二甲基亚砜、20%以上浓度的氯仿和所有浓度的吐温80对卵巢癌SKOV3细胞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随浓度的递增抑制作用进一步加强,而脂肪乳细胞毒性甚微,浓度高达50%仍不会对细胞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吐温80不宜作为MTT实验受试物的溶剂.药物黄芩素、茶多酚和阿霉素本身的颜色会增加MTT实验中的吸光值,导致结果出现假阴性.结论:不同浓度的溶剂和受试药物的颜色会干扰MTT的实验结果,在采用MTT法时必须设定溶剂和有颜色受试药物的对照组,否则将不能利用MTT的实验结果正确评价受试物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作者:陈艳华;黎丹戎;侯华新;邱莉;张玮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