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山;吴文森;张赋;龙驹;江毅;范悦;方恒晓
目的:探讨脑干卒中后继发癫(癎)的临床表现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来收治的脑干卒中继发癫(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结果.结果:①548例脑干卒中中有10例(1.8%)继发癫(癎)发作,发作类型依次为强直-阵挛发作、强直发作、阵挛发作、失神发作;②8例行脑电图检查5例正常,2例呈轻度异常出现散在快θ波增多,各联波率普遍减慢,仅1例重度异常表现为出现弥漫性δ波,双侧尖波、棘波短阵发放.结论:脑干卒中后癫(癎)为全面性发作,(癎)性发作可发生于各发病阶段,患者的脑电图异常率较低,改变较轻.血肿刺激、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缺血缺氧等可能是早期癫(癎)发作的主要机制,晚期癫(癎)发作则与胶质细胞增生、瘢痕形成、中风囊等致(癎)灶有关.
作者:韦云飞;赵伟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心肌保护一直是心脏外科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从早年的低温高钾晶体停搏液到后来的氧合血停搏液,从冷灌到温灌,从单一灌注方法到几种方法的联合应用,从低温心脏停跳到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浅中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心肌保护的方法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本文将对几种心肌保护方法从历史、理论基础、优缺点等方面进行综述,以加深对心肌保护的认识.
作者:林善昌;何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人舌鳞状细胞癌耐放疗细胞系并检测多药耐药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方法:利用人舌鳞癌细胞株Tca8113, 采用单次剂量1 Gy,每周2次的60Co照射,诱导其耐放疗性,建立一株耐放疗的人舌鳞癌细胞系.并用免疫组化以及RT-PCR检测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结果:耐放疗的Tca8113细胞大耐受剂量为20 Gy,多药耐药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 结论:成功建立耐放疗细胞系,为口腔癌放疗耐药研究提供了细胞模型.
作者:韦舜;陈海波;曹(王莹);于大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与成人多囊肾病基因1(PKD1)紧密连锁的微卫星序列DNA等位基因在广西侗族人群中的分布.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体外扩增KG8、SM6、CW2和CW4等4个位点的基因片段,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并与标准DNA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受检的62名侗族人染色体当中,分别在KG8、SM6、CW2和CW4等4个位点分离到了14、12、16和21种等位基因.结论:与PKD1连锁的4个微卫星DNA在广西侗族人群中存在高度多态性.
作者:苏上贵;赵铖;伍巧源;赖永榕;杨桢华;黎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肺性脑病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是由于呼吸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症状的一种综合征.近年来无创通气,尤其是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在临床上的应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应用BiPAP治疗COPD呼吸衰竭疗效肯定.本文收集我科2003年5月至2005年12月采用BiPAP治疗的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2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晓芳;李家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冠心病是一种受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影响的疾病,高密度脂蛋白(HDL)与冠心病危险性呈负相关.已证实HDL每提高1 mg,冠心病的危险性可降低2%~3%[1].
作者:周毅江;尹瑞兴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我院2001年12月至2005年9月应用温血停跳液间断灌注心肌保护方法进行心内直视手术5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阳世雄;曾建业;韦涌初;黄思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马凡综合征晶状体脱位的联合手术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27例(34只眼)马凡综合征晶状体脱位眼采用不同联合手术治疗方案,包括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晶状体切除术以及人工晶状体一期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或囊袋内植入.结果:术后病人随访3~24个月(平均10个月),好矫正视力0.8~1.0有6眼(17.6%),0.3~0.7有12眼(35.3%),0.1~0.2有8眼(22.5%),另有8眼(16.2%)视力0.1以下.结论:马凡综合征的先天性晶状体脱位的联合手术治疗是行之有效的,尤其在一期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或囊袋内植入者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选择不同手术的适应证及掌握娴熟的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发梁;区显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乙型肝炎在多种传染病中是常见的一种,在正常人群中所占的比例也较大,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对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感染程度有着很大的帮助.
作者:赖国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1998年3月至2004年3月,我科共收治慢性前列腺炎(CP)720例,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成2组,观察4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锦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和评价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先天性白内障,预防后囊膜混浊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56眼)先天性白内障的患儿中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行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的14例26眼(PCCC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的16 例30眼(玻切组).≥2岁的患儿施行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随访12~36个月,观察术后视力、并发症及眼部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视力有改善征象,视力提高.PCCC组与玻切组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分别为46.15%(12/26)和 16.67%(5/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较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能更有效减少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作者:彭燕一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加强血液及制品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检测已越来越受到医疗行政部门的重视.对外科手术及预输血患者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兹病抗体(抗-HIV)、梅毒抗体(TP-ELISA)的检测,对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健康、避免输血传播疾病导致医疗纠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2004年1~12月对手术及预输血患者6 140例进行4项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陆一平;李晖;黄文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1998年1月至2005年10月我院共收治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42例,经早期大剂量应用甲基强的松龙(MP)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岑文广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子宫肌瘤剔除术是治疗子宫肌瘤而且能保留生育功能的常用手术之一.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的开展,采用腹腔镜腹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患者逐渐增多.2003~2004年我院采用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78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海花;蒋志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索与多囊肾病基因PKD1连锁相关的微卫星SM6和CW2在广西壮、瑶两个主要少数民族人群中的多态性分布规律及其在基因诊断中的有效性.方法:采用PCR体外扩增SM6和CW2两个位点的DNA片段,然后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等位基因,以标准DNA片段为标识进行比较,作直线回归计算等位基因片段的大小.结果:在SM6位点,被检的63名壮族人和64名瑶族人,分别分离出23种和28种等位基因,片段长度在88~158 bp和84~152 bp之间,其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898和0.931;而在CW2位点,两个民族人群分别检测到了25种和24种等位基因,片段长度在105~157 bp和109~163 bp之间,其PIC分别为0.926和0.931.结论:两个民族在SM6位点和CW2位点的等位基因分布不相同,SM6和CW2均可用于广西壮、瑶族人群PKD1基因诊断.
作者:赵铖;苏上贵;伍巧源;赖永榕;杨桢华;黎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微探头超声内镜(USP)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41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USP检查,其中154例经手术或内镜切除,内镜活检得到病理确诊.结果: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种类分布及声像图有一定规律,USP对154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符合率为94.8%,与胃镜、X线钡餐造影相比,USP更容易确定病变的性质.结论:USP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具有很高诊断价值.
作者:覃山羽;姜海行;谭至柔;唐国都;金群馨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滤过(HDF)与维持性血液透析(HD)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9例尿毒症终末期患者随机分成2组:HDF组19例,HD组20例.HDF组采取血液透析滤过治疗,HD组采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均每周2次,每次5 h,疗程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肌酐(Cr)、尿素氮(Bun)、血清磷(P3-)、甲状旁腺素(PTH)、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铁蛋白、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临床表现如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瘙痒、厌食纳差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HDF组治疗后Cr 、Bun 、P3-和PTH下降(P<0.05或P<0.01);而HDF组和HD组Hb和红细胞比容均升高(P<0.01).治疗后,HDF组的Cr 、Bun 、P3-和PTH低于HD组(P<0.05或P<0.01);而HDF组的Hb和红细胞比容高于HD组(P<0.01).结论: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优于维持性血液透析.
作者:徐子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异基因脾细胞经门静脉途径输注诱导受体免疫耐受的效果,以及联合使用塞尼哌后的效果.方法:将供体SD大鼠的脾细胞经门静脉途径输注给受体Wistar大鼠,一周后把SD大鼠的皮肤移植到相应的Wistar大鼠上.移植前联合使用塞尼哌.观察术后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和受体外周血淋巴细胞CD25+的表达水平. 结果:门静脉耐受诱导后移植皮肤的平均存活时间(MST)为(15.8±2.1)d,较对照组长(P<0.01);随移植皮肤存活时间的延长,外周血淋巴细胞的CD25+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但使用塞尼哌后MST未延长.结论:经门静脉途径输注异基因脾细胞能够诱导受体产生免疫低应答状态,联合使用塞尼哌未能加强免疫耐受的诱导效果.
作者:黎承杨;邓耀良;吴闯;李山;米华;刘德云;李盛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贫血中常见的类型,找出病因对防治IDA具有重要的意义.我院地处郊区,农村病人较多,IDA的病因有其特点,现总结206例成人IDA患者的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韦秋敏;李湘;卢荣羡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偏瘫弛缓期康复治疗训练有效的指导方法.方法:先后随机抽取偏瘫弛缓期病人各50例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前后对照,对照组按常规的方法进行指导,实验组通过观看专门制作的康复治疗训练光盘及阅读配套的康复手册进行学习.结果:实验组对偏瘫弛缓期特定康复知识的知晓率、功能锻炼的准确率及功能锻炼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康复治疗训练光盘及配套的康复手册指导偏瘫弛缓期病人的功能锻炼的方法,不仅能更好地激发病人学习的兴趣,引起无意注意,使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有机地结合,增强记忆的效果,而且还能满足病人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丰富了人性化护理的内涵,值得推广.
作者:卢桂花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