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APK信号转导通路多基因多重RT-PCR方法的建立

陈茂伟;曹骥;苏建家;焦杨

关键词:多重逆转录PCR, 分裂原激活的激酶信号转导通路, 基因, 信使RNA
摘要:目的:建立检测MAPK激酶信号转导通路ERK1、JNK1、p38各基因mRNA表达情况的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Multi RT-PCR)的方法.方法:自Genebank中获取大鼠及人源ERK1、JNK1及p38的基因序列,将大鼠与人的基因序列用Align X进行同源性比较,选取保守区应用primer 5软件设计3对引物,建立Multi RT-PCR检测体系,分别扩增ERK1、JNK1、p38基因,产物长度分别403、309、607 bp;对RT-PCR扩增产物分别切胶回收进行PCR产物测序进一步验证.结果:①应用Multi RT-PCR方法对11例大鼠及11例人肝细胞癌组织进行检测,琼脂糖电泳结果显示各基因产物条带清晰、无引物二聚体产生、无非特异性扩增产物,并对各基因产物片段分别切胶测序得到证实;②对22例肝癌组织检测结果表明在肝癌组织中ERK1、JNK1、p38mRNA阳性率分别为95.83%、100%、100%,且在表达丰度上有明显的变化.结论:所建立的MAPK Multi RT-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效率高、简单易行、可靠的特点,对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疾病中的作用研究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32例临床分析

    左肾静脉(LRV)受压综合征又称胡桃夹现象(NCP),为儿童非肾小球血尿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对32例经B超证实的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唐秀娟;周春;李铭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健胃愈疡颗粒对胃溃疡大鼠胃组织核因子-κB的活化和IL-8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鼠胃溃疡胃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及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在健胃愈疡颗粒(JWYY)胃黏膜保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JWYY组,改良Okabe法建立大鼠乙酸性胃溃疡模型, 造模后第8天和第16天分别应用原位杂交法、免疫组化学法检测NF-κB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和IL-8蛋白的表达.结果:造模第8天,模型组NF-κBmRNA及其蛋白明显从细胞质移位于细胞核,与正常组(0.41±0.17、0.29±0.11)、假手术组(0.54±0.15、0.38±0.15)比较其核阳性反应的细胞密度增加(5.92±0.61、9.13±1.21,均P<0.01),IL-8表达增加(58.95±7.34 vs 9.55±1.58、11.00±2.21,均P<0.01);应用JWYY,NF-κBmRNA及其蛋白的核移位被明显抑制,阳性反应细胞密度显著减低(3.77±0.59、5.37±0.99,均P<0.01),IL-8表达亦显著减低(22.34±8.39,P<0.01).模型组第16天与第8天相比NF-κBmRNA及其蛋白部分从胞核移出细胞质,其核阳性反应的细胞密度显著减低(2.42±0.51、4.18±0.94,均P<0.01),IL-8表达亦减低(15.72±2.67,P<0.01);JWYY组NF-κBmRNA及其蛋白和IL-8表达(1.69±0.11、2.96±0.46、11.35±2.54)均不及模型组(分别P<0.05、P<0.05、P<0.01).NF-κB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与IL-8的表达呈正相关(r=0.809、r= 0.808, 均P<0.01).结论:JWYY抑制大鼠胃溃疡NF-κB的活化进而抑制炎症反应可能是其胃黏膜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凌江红;李家邦;申定珠;蒋荣鑫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非甲状腺性的颈部囊性肿块的彩超诊断

    非甲状腺性的颈部囊性肿块的部位有深有浅,单凭临床触诊难以作出正确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并可检测血流情况,从而可判断病变的部位并可根据声像图特征进一步作出定性的诊断.本文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0例非甲状腺性的颈部囊性肿块的彩超表现,旨在探讨非甲状腺性的颈部不同类型囊性肿块的彩超表现特点及其诊断意义.

    作者:莫伶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CIK细胞和DC的免疫生物学特性及抗肿瘤研究进展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CIK细胞)是由多种细胞因子如IL-2、IFN-γ和CD3单克隆抗体等诱导而成的对多种肿瘤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毒性T细胞,其溶瘤活性具有非MHC限制性[1].CIK细胞在体内归巢于脾脏、淋巴结等,可特异地聚集于肿瘤局部发挥抗肿瘤作用;树突状细胞(DC)是功能强大的主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分布于除脑和睾丸以外身体各部的任何组织.DC通过受体的方式摄取外来抗原,并能与这些抗原表面的MHCⅠ类和Ⅱ类分子结合,刺激初始型CD8+T细胞和CD4+T细胞活化.DC除了诱导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外,还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影响B细胞的增殖,活化体液免疫应答[2].因此,将具有高效杀伤活性的CIK细胞和具有强大肿瘤抗原递呈能力的DC联合应用治疗恶性肿瘤,可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本文就CIK细胞和DC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抗肿瘤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匡志鹏;梁安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脑胶质细胞瘤的间质内照射治疗

    胶质细胞瘤是脑组织常见的肿瘤,由于其多呈侵润性生长,无明显的边界,多数不限一个脑叶,单纯手术治疗效果多不理想,目前常采用手术结合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手段.自20世纪20年代Regard和Cowtard等开始应用深部X线治疗恶性肿瘤以来,放射治疗在脑胶质细胞瘤的治疗中逐渐占有重要的位置.依据放射源和人体距离可将放射治疗分为普通外照射和间质内照射两种,按放射量与距离平方呈反比的规律,间质内照射治疗可以使靶区达到较高放射量,而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很低,所以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的特点,可以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1,2].现将间质内照射治疗脑胶质细胞瘤综述如下.

    作者:陈文斗;李春森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壮族大学生中HIV-1感染相关基因CCR5多态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了解CCR5Δ32基因突变在广西壮族人群基因组中的分布,初步估计壮族人群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感染的遗传易感性.方法:分别抽取50名壮族大学生外周血6 ml,从血中提取DNA样品,对其基因组DNA中CCR5基因进行PCR扩增.结果:在50名壮族大学生外周血中未检测到CCR5Δ32基因突变.结论:50名壮族大学生对HIV-1可能较易感.

    作者:王宁;何海玲;王瑛瑛;刘梅玲;温彦;于志勇;陆海融;杨海波;赖振屏;樊晓晖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少白细胞异体红细胞输注对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输入异体红细胞及少白细胞异体红细胞对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结肠癌根治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20):术中输注异体红细胞 2 U;Ⅱ组(n=20):术中输注少白细胞异体红细胞2 U.分别于术前、术后第l天、术后第5天抽取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数量.结果:术后第l天,两组CD3+、CD4+、CD4+/CD8+、NK细胞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但Ⅰ组下降较Ⅱ组更明显.术后第5天,Ⅰ组的CD3+、CD4+、CD4+/CD8+、NK细胞仍较术前显著减少(P<0.01),而Ⅱ组已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围术期异体红细胞严重抑制患者免疫功能,少白细胞异体红细胞对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轻,且术后恢复较快.

    作者:董河;宋建防;王世端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糖尿病患者滤过性手术并发症的治疗及预防

    糖尿病合并青光眼患者行滤过性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仍能达到良好效果.

    作者:马翔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骨桥蛋白mRNA在黄曲霉毒素B1诱导大鼠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 OPN)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的关系.方法:对20例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 AFB1)诱导的大鼠HCC及其出癌前肝组织和11例对照大鼠肝组织,采取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半定量法,动态检测OPN mRNA在HCC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所有检测标本均有OPN mRNA的表达;OPN mRNA在HCC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组各时期的肝组织(P<0.01);同一时期HCC组OPN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CC组中OPN mRNA表达随时间的延长有增高趋势.结论:在AFB1诱导肝癌过程中OPN mRNA表达不断增高,提示OPN在AFB1诱导HCC发生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曾丽霞;冯震博;苏建家;曹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不同化疗药物对人肝癌耐药细胞BEL-7404/ADM端粒酶活性抑制的研究

    目的:观察几种常用化疗药物对人肝癌耐药细胞BEL-7404/ADM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端粒重复扩增实验(TRAP)结合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测定BEL-7404/ADM耐药细胞经过多种化疗药物[顺铂(DDP)、阿霉素(ADM)、丝裂霉素(MMC)、长春新碱(VCR)]不同浓度和时间作用后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当各种药物高浓度处理细胞24 h后再去除药物,DDP对端粒酶的活性完全抑制,MMC有部分抑制,ADM和VCR无抑制作用;低浓度药物处理细胞3 d,其结果同高浓度相似.结论:高浓度DDP和MMCC在短时间内或低浓度长时间作用对人肝癌耐药细胞BEL-7404/ADM端粒酶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可能与药物的作用浓度和时间有关.

    作者:韦长元;莫军杨;黎丹戎;梁安民;曹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ATP生物荧光法在卵巢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ATP生物荧光法在卵巢癌体外药敏试验(ATP-TCA)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ATP-TCA法对卵巢癌手术标本25例进行化疗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ATP-TCA的可评估率为92.00%;25例卵巢癌患者对8种化疗药物的敏感率分别为:足叶乙甙17.39%,阿霉素26.09%,健择34.78%,丝裂霉素39.13%,5-氟脲嘧啶43.48%,草酸铂56.52%,顺铂65.22%,紫杉醇69.57%.结论:ATP-TCA法是一种敏感的化疗药物试验,在卵巢癌化疗药物敏感性预测方面的临床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苏承武;唐永梅;蔡捷;李佳荃;唐东平;李梅;田海梅;张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细胞因子对人眼眶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TSHr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对体外培养的人眼眶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促甲状腺素受体(TSHr)表达的影响. 方法:对8例人眼眶脂肪细胞进行分化培养,在培养基质中分别加入IL-2、IL-4、IL-6、IL-10和干扰素-γ(IFN-γ)等细胞因子,12 d收集细胞,通过 RT-PCR观察TRHr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TSH刺激后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的含量;油红染色提取法检测细胞内脂肪含量.结果:IL-6、IL-4、IL-10、IL-2等细胞因子处理组的目的条带均强于未处理组(均P<0.01),而IFN-γ组明显弱于其他细胞因子处理组(P<0.01),与未处理组无明显差别(P>0.05).经细胞因子处理后的培养的人眼眶脂肪细胞对TSH刺激2 h后cAMP的产量以IL-6组为高,是未给予细胞因子处理组(对照组)的2倍多(P=0.000), IL-4和IL-10,处理组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P=0.045,P=0.034),IFN-γ处理组对TSH刺激后cAMP的产量则明显低于无细胞因子组(P=0.000),而IL-2处理组则与无细胞因子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结论:IL-6、IL-4、IL-10等细胞因子可促进人眼眶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TSHr的表达和增加细胞内的脂肪含量,IFN-γ可抑制人眼眶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TSHr的表达和降低细胞内的脂肪含量.

    作者:何剑峰;吴中耀;杨华胜;颜建华;王莉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深低温停循环在新生儿及婴儿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附12例分析)

    2004年4月至2005年2月我院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对12例新生儿及婴儿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纠治,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洪;叶宁;邬少君;郑晓宇;吴文绪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尿激酶丹奥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尿激酶(UK)溶栓后继续用丹奥、低分子肝素钙后续抗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寻求一种更有效的联合溶栓治疗方案.方法:用UK对20例早期(6 h内)脑血栓形成患者进行静脉溶栓后,立即用丹奥注射液静滴及2 h后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作后续抗栓治疗,并进行疗效及副作用分析.结果:20例病人1周后基本痊愈13例(65%),总显效率90%,总有效率95%,且无明显的出血或其它不良反应.结论:小样本观察,UK溶栓后继续用丹奥及低分子肝素钙后续抗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促进血管完全再通,防止血管再闭塞,其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安全可靠.

    作者:韦冲;陈昌枝;何翠玲;甘斌;肖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新法复苏用于胎粪污染致新生儿窒息43例效果观察

    羊水粪染是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甚至是死亡的直接原因,为了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提高助产护理质量,医护人员需要熟练正确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法.2004年6月至2005年9月我们对在分娩时出现胎粪污染所致的新生儿窒息43例,进行新法复苏操作救治,现将其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巧霜;杨晓娅;潘茹;饶倩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后T细胞重建及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后T细胞免疫重建的特点及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动态检测4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前、后不同时期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对其中18例白血病患者检测其移植前、后不同时期的CD3+CD5+、CD3+CD45RA+、CD4+CD45RA+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42例患者均重建造血.移植后CD4+T细胞恢复较慢,而CD8+T细胞则恢复较快,导致CD4+/CD8+细胞比值在移植后1年内持续倒置.回输CD+34细胞数量分别与移植后30 d时的CD3+、CD4+、CD8+T细胞数呈正相关.cGVHD组患者的CD3+CD45RA+ 、CD4+CD45RA+细胞均明显低于无GVHD组患者(均P<0.05).结论: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后CD4+T细胞恢复慢,而CD8+T细胞恢复较快.回输CD+34细胞数与移植后早期患者T细胞重建的快慢密切相关.cGVHD可引起初始T细胞亚群(CD45RA+细胞)减少.

    作者:蔡正文;赖永榕;莫武宁;马劼;彭志刚;刘汉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CLIA和RIA检测乳糜血清AFP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对血清AFP的定量检测,常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方法,但在临床工作中常发现,当血清中含有较高的血脂而呈乳白色时,AFP含量常出现非病理性的异常增高.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是近年来应用较多的超微量物质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精确、重现性好及试剂有效期长、安全无毒等特点,但其对高脂血症患者的乳糜血清AFP定量的准确性鲜见报道.本文用CLIA和RIA法检测35份正常人血清和35份乳糜血清的AFP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章伟;方文珠;吴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原发性胆囊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9例原发性胆囊癌、20例正常胆囊组织中COX-2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指标以及术后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OX-2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4.4%(29/39),显著高于正常胆囊组织(25%,5/20)(P<0.05).COX-2阳性表达与胆囊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术后肝肺等脏器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患者的性别、年龄均无关(P>0.05).结论:COX-2高表达为原发性胆囊癌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原因,与原发性胆囊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临床可采用高选择性COX-2抑制剂进行胆囊癌的防治.

    作者:赵素斌;李守霞;赵国栋;石运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自体骨痂移植治疗四肢陈旧性骨折31例

    1997年1月至2003年3月我院采用自体骨痂移植治疗四肢陈旧性骨折31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树体;吴强初;姚振秀;劳贵昌;黄家良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广西地区儿童急性白血病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研究

    目的:研究流式细胞术(FCM)在广西地区儿童急性白血病(AL)的免疫分型诊断价值,了解儿童白血病免疫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CD45侧散射(SSC)双参数设门方法进行FCM白血病细胞表面分化抗原分析. 结果:120例广西地区儿童急性白血病分型可分为3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占65.83%;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占27.5%;混合型白血病占6.67%.79例ALL中,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占91.14%,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T-ALL)占7.59%.伴髓系抗原表达的ALL占 25.32 %,主要表达CD13(22.78%).髓过氧化物酶(MPO)在AML特异性表达.结论:应用FCM能对广西地区儿童急性白血病进行正确分型诊断.

    作者:廖宁;莫武宁;李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