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裕安;葛莲英;刘剑仑;匡志鹏;李艳;罗小玲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其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为了提高对老年人AMI患者早期症状的认识,减少误诊或漏诊,现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3月间收治106例老年人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苏萍;岑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光动力疗法(PDT)是近年来新兴的恶性肿瘤治疗技术,随着国产光敏药物血卟啉衍生物(HpD)产业化和激光技术的发展,它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我院自2004年2月引进该项技术以来,采用国产血卟啉注射液(HpD)介导的光动力疗法(HpD-PDT)治疗多种恶性肿瘤26例,18例随访6个月,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闯;杨荣宁;陈蔚;赵莹;刘立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毫米波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6例患者进行毫米波治疗,毫米波频率36 GHz,输出功率120 mW,每天2次,每次30 min,15 d为一疗程,间隔10 d后进行第二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同时检测其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轻度~中度水肿组两疗程治疗后患者主观症状改善,肢体周径明显减少(P<0.01),免疫功能改善.结论:对于乳腺癌术后的轻度~中度上肢淋巴水肿患者,毫米波治疗是一种有效而简便的方法.
作者:陆永奎;黄智芬;黎汉忠;陈闯;张作军;谭志强;陈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我院儿科2000年9月至2005年9月间收治经确诊为新生儿呼吸暂停的患儿108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钟运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肿瘤转移相关基因Mta1(metastasis-associated gene 1)表达与鼻咽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43例鼻咽癌组织和20例正常鼻咽部组织,检测了Mta1 mRNA的表达.结果:43例鼻咽癌组织的Mta1 mRNA平均表达水平(2.36±0.87)明显高于鼻咽部正常组织(0.87±0.45)(P<0.01);鼻咽癌组织中Mta1 mRNA高表达率与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关系密切;43例鼻咽癌有19例Mta1 mRNA高表达,高表达率为44.2%.结论:Mta1基因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其高表达与鼻咽癌浸润转移关系密切.
作者:王会河;黄光武;莫立根;赵惠柳;邝国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胆道大出血往往出血量大,病情紧急,如不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可危及生命,而内科保守治疗和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多难以奏效.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技术的发展,采用肝动脉造影诊断和治疗胆道大出血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我院1999~2005年对7例胆道大出血患者采用介入栓塞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荣富;王大健;曾自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晚期乳腺癌,通过术前化疗可以缩小肿瘤,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增加保乳手术的机会,我科在2002年5月至2005年10月应用多西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DE方案)对31例Ⅱb至Ⅲb期的乳腺癌患者进行了术前新辅助化疗,效果较好,且毒副反应可以耐受,现报告如下.
作者:熊良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小儿全麻应用的效果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各类小儿全麻病例90例,随机分为RⅠ、RⅡ、F组,每组各30例.诱导:在咪唑安定、异丙酚和维库溴铵复合下RⅠ、Ru组采用瑞芬太尼2.5μg/kg,F组作为对照组采用芬太尼3 μg/kg静注;麻醉维持:RⅠ组用瑞芬太尼0.4μg/kg·min-1、RⅡ组用瑞芬太尼0.25 μg/kg·min-1(在切皮和探查时追加1 μg/kg)、F组用芬太尼0.15 μg/kg·min-1,在异丙酚复合下持续输注.观察3组病人的麻醉效果和不同时段的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3组病例麻醉效果都满意,入室、诱导和插管时的各项指标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插管后10 min RⅠ组有18例心率减慢至80次/min以下,给静注阿托品0.02 mg/kg后得以纠正.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拔管时间RⅠ、R Ⅱ组比F组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述剂量的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全麻是有效和安全的.
作者:曾斌其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的脱髓鞘疾病,而癫(疒间)(epilepsy,EP)则是由于神经元的异常放电而出现的,这两个病的发病机理有很大不同.然而,临床上可以观察到一些MS患者伴有癫(疒间)发作的现象.
作者:黄建敏;黄瑞雅;李雪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带膜支架血管内植入治疗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对5例患有夹层动脉瘤的病人进行带膜支架血管内植入治疗,1例术中造影发现胸、腹主动脉多处夹层破口而终止手术,其余4例均血管内植入带膜支架,其中3例植入胸主动脉、1例植入腹主动脉.用Medtronic直型支架3例,用国产分支支架1例.结果:除1例造影发现封堵不佳,给予球囊支架内扩张,此外无其他特殊并发症.其余3例均一次成功,术后造影显示动脉瘤消失,真腔扩大,全组无死亡.结论:带膜支架血管内植入治疗夹层动脉瘤疗效确切、微创、并发症低、值得推广.但要做好术前评估及掌握适应证.
作者:李香伟;林辉;龙小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三七花冰块预防化疗后口腔炎的效果.方法:100例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每天用朵贝尔氏液含漱,每天7次,至化疗结束后5 d;实验组在对患者进行口腔自我护理指导的基础上从化疗当日开始使用三七花冰块口含漱,每天7次,至化疗结束后5 d.结果:实验组发生口腔溃疡4例(8%),对照组发生口腔溃疡12例(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花冰块含漱有较好的防治化疗性口腔炎的作用.
作者:江锦芳;陈丽君;陶惠容;劳永聪;许璐;李灿炎;刘志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早产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是引起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首要因素[1].在围产儿死亡中,早产儿占半数,而约8%的存活者也会有智力障碍或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早期预测早产是防治早产的关键和研究重点.
作者:赵艳琼;黄星;韦业平;陈悦;黄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闭合性肾损伤(肾损伤)是泌尿外科急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选择适当的影像学检查,不仅对明确肾损伤的病情,而且对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均起决定性作用.我院1995年6月至2005年6月共收治肾损伤患者68例,现将其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CT影像学检查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吴世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贵州省黔南少数民族地区初诊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280例住院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汉族组(170例),少数民族组(110例),采用氧化酶法测定受试患者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PG),使用亲和层析微柱法测定HbA1c.结果:受试患者FPG及2 hPG值分别与HbA1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组与少数民族组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A1c含量的检测与民族无关,但有助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以及早期认识与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作者:王正英;李铁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我院2004年12月至2005年9月共行十二指肠镜胆总管取石3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易新平;陈景繁;朱慧如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泌尿外科经常遇到的常见疾病.针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外科术式有100多种,但是其临床效果不能令人满意.经阴道无张力阴道悬带(TVT)术是近几年来新近开展的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一项技术,临床效果好,在较短的时间内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作者:李广宇;黄存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瓣膜替换术血气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50例瓣膜替换术病人,分别于手术前、心肺转流30 min、心肺转流停止、手术结束时,从桡动脉抽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心肺转流中所有病人氧合正常,PaO2在26.67 kPa以上.转流中部分病人发生呼吸性碱中毒,通过心肺转流前后调节呼吸机、心肺转流中调整氧流量等措施,呼吸性碱中毒可以基本纠正.结论:血气分析对术中监测体外循环灌注及术后呼吸管理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蔡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我科2000年1月至2004年8月采用钻孔双腔管持续冲洗引流的方法治疗外伤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5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阮玉山;肖绍文;张超元;谭源福;周全;罗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染病发病率与死亡率不断下降,而各种慢性病,特别是发达国家高发的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也成为我国人口的主要死因.重视慢性病的社会心理因素研究,以便采取相应的社会防治措施,保护居民健康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探讨慢性病防治对策,2004年10月对柳州市晶远社区进行了一次慢性病流行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宫丽娅;龙少康;苏秀宁;韦运杰;王小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体重和体重指数对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811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正位1~4椎体(L1~4)、左侧髋部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转子内区(Inter)、髋部总体(Total)和华氏三角(Ward's)的骨密度.按年龄分为3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内又按体重指数分为:BMI≤20 kg/m2为低体重组(A组),20<BMI≤25 kg/m2为正常体重组(B组),BMI>25 kg/m2为超重组(C组),比较各部位骨密度的变化.结果: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各年龄段内各部位骨密度均为超重组>正常体重组>低体重组,而且大部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段内体重和体重指数均与骨密度有相关性,而且体重的相关性更强.结论: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各部位骨密度随体重指数增加而增加.体重对骨密度的影响更大.
作者:何玉玲;单鹏飞;曹行之;廖二元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