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安徽省酱腌菜生产企业食品卫生现状调查

叶玲霞;李军;胡敏

关键词:食品, 酱腌菜, 食品安全
摘要:目的 研究安徽省酱腌菜食品生产企业的卫生学状况,为安徽省酱腌菜食品生产企业和产品卫生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在安徽省的8个市的30家酱腌菜生产企业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酱腌菜食品生产企业存在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原辅料的索证率低等卫生问题.结论 建议尽快国家出台《酱腌菜生产企业良好生产规范》,同时加大对酱腌菜食品生产企业的行政执法力度.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节水防臭便器研制报告

    当前市场上生产销售的便器可以分为3种类型.一类是水冲便器,二是有水冲功能的的直通便器,三是无水冲功能的直通便器.多年的实践证明,这3类便器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作者:李乃林;郭国伟;邵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巨大儿420例分析

    新生儿出生体重≥4000g称巨大儿,属高危妊娠.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孕妇摄人营养过量,运动量减少,巨大儿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因为巨大儿孕妇分娩并发症多,为了保证母儿健康,对孕妇进行正确的产前诊断和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姚轶;罗秋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昆明鼠腹腔注射甲苯急性中毒的行为学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昆明鼠腹腔注射甲苯急性中毒的行为学表现,探讨甲苯急性毒性神经损伤.方法 昆明鼠随机分成6组,8 000mg/kg,4 000m/kg,2 000m/kg,1 000mg/kg,500 mg/kg等不同剂量甲苯小鼠腹腔注射制作急性中毒模型,生理盐水对照组,染毒后观察24h一般行为学改变和4d、6d、8d、10d、12d、14d运用程控自主活动箱检测神经兴奋性变化,运用寇氏法公式计算药物半数致死剂量LD50.结果 甲苯染毒各组都有急性中毒的表现,主要表现为抑制;甲苯急性毒性对小鼠有严重损伤,其自主活动表现为短暂的兴奋后迅速转为抑制.LD50=1782.38mg/kg,S lg LD50=0.0602(LD50的标准误),LD5095%CI(可信区间)=(1358.31 2338.84)mg/kg.自主活动明显降低(P<0.05),2 000 mg/kg与1 000 mg/kg、500 mg/kg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 小鼠腹腔注射甲苯发现具有急性毒性,LD50=1782.38 mg/kg;中毒小鼠自主活动性降低(P<0.05).

    作者:徐蓉;李光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基层医院使用消毒剂污染原因及质量控制

    消毒剂在医疗工作中的使用质量关系到患者的医疗安全,在控制医院感染发生起着举起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针对矿区基层医院2002~2004年作用的消毒剂进行抽样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怀;陈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二氧化氯含量测定中不确定度的评定

    为研究二氧化氯含量测定中不确定度的测定,本研究根据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对二氧化氯的测定结果进行评定.

    作者:方义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加强病毒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传染病一直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健康,是阻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危害之一.将传染病的危害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程度,是一个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证.传染病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它的不可预见性,这给整个防控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其中病毒性疾病的防控工作更是如此.

    作者:李德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麻风病基本消灭后的防治策略及其实施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评价基本消灭麻风病后的防治策略,为巩固防治成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麻风线索调查、病人复查、接触者检查、疫点调查等方法发现麻风病人,对病人规范实施MDT,对基本消灭麻风后的新发病人进行分析,评价MDT实施与监测的效果.结果 发现新发麻风病人18例、复发病人3例,年患病率均在1‰以下,近5年年平均发病率在0.5/10万以下.MDT实施覆盖率100%,规则率90.5%,治愈率100%,MDT愈后监测率100%;新发病例发病年龄升高,病期缩短,儿童发病率降低,畸残率降低.结论 继续规则实施MDT与监测,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与线索调查,主动发现,早期治疗病人,认真做好麻风神经炎监测等工作,是巩固防治成果,促进麻风病控制与康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蔡传毓;杨茂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浅谈健康教育在肺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

    目前,控制结核病的策略主要是以化疗控制传染源.对化疗中的病人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对促进患者规律治疗、减少产生耐药菌、提高治愈率和发现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李玉珍;杨传群;李志礼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安徽省酱腌菜生产企业食品卫生现状调查

    目的 研究安徽省酱腌菜食品生产企业的卫生学状况,为安徽省酱腌菜食品生产企业和产品卫生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在安徽省的8个市的30家酱腌菜生产企业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酱腌菜食品生产企业存在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原辅料的索证率低等卫生问题.结论 建议尽快国家出台《酱腌菜生产企业良好生产规范》,同时加大对酱腌菜食品生产企业的行政执法力度.

    作者:叶玲霞;李军;胡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抗幽门螺杆菌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作用

    1980年代以来,人们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之间关系的认识逐步深入,抗HP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作用得到普遍认同[1].我院将2000年3月至2006年3月共收治的消化性溃疡152例,进行分组对照研究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关松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合肥市1991~2005年15岁以下儿童乙型病毒型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合肥市自实行儿童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以来15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的发病情况及占乙型肝炎总发病的构成情况,科学评价儿童乙肝免疫规划在控制乙肝发病方面的作用,为制定乙型肝炎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1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合肥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免疫预防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1~2005年间,全市共报告15岁以下乙肝发病3156例,年均发病率为20.37/10万.1994年为发病率高年份,报告病例数579例,发病率为56.21/10万;2005年为发病率低年份,报告病例数32例,发病率为3.31/10万.15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占乙肝总发病的构成比例逐年下降,从1991年的18.23%降到2005年的2.18%.结论 1991~2005年合肥市15岁以下儿童乙肝总体流行强度呈现下降趋势,15岁以内人群得到了较好的保护,降低了乙肝的总发病率,乙肝免疫规划是控制乙肝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刘振武;王晓萍;钱冰;周传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与新农村建设

    1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农村环境是与城市环境相对而言的,是以农民聚居地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内的自然及社会条件的总和.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获得了迅速发展,然而,这种发展却伴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过度干预、大量人工环境的出现,使农村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特别是在现代工业化的过程中,有的地方由于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长期利益,掠夺性开发资源,使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作者:秦文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安徽某乡镇企业土法炼铅对环境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安徽省某镇回收蓄电池土法炼铅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为铅污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融铅炉污染区环境(空气、小麦、土壤)的铅含量,并与对照区进行比较.结果 污染区空气样品的铅含量为0.028±0.265mg/m3,超过国家标准10倍;小麦样品铅含量为2.84±11.287mg/kg,超过国家标准7倍;土壤样品铅含量为0.0670±1.72%,超过国家标准2~3倍.对照组空气样品的的铅含量为0.0650±0.0527mg/m3;小麦样品的铅含量为0.335±0.114mg/kg;土壤样品的铅含量为0.067%±0.00505%.结论 污染区空气、小麦和土壤中铅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土法炼铅严重污染了环境.

    作者:管斌;单晓梅;冯慧;梅利华;王晓玮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马鞍山市2000~2006年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马鞍山市开展麻疹检测工作后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麻疹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对马鞍山市2000~2006年麻疹疫情和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0~2006年全市报告疑似麻疹597例,实验室确诊264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3.30/10万.麻疹高发时间在每年1~6月份,发病年龄以青少年为主,在确诊病例中31.44%的病例麻疹疫苗(MV)免疫史不详,21.21%的病例无MV免疫史.全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正常,敏感性不断提高,麻疹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结论 加强MV常规免疫,提高接种的及时性和麻疹监测系统、实验室检测工作是加速控制麻疹进程的重要环节.

    作者:陈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洪涝灾害地区环境卫生状况及干预效果调查

    目的 了解洪涝灾害地区环境卫生现状及干预效果,为救灾防病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现状调查和水质检测分析.结果 灾区环境卫生状况差;水质合格率低;按三级水标准评价,干预后,干预点和对照点的大口井、手压井/机井、储水器的水质合格率分别为100.0%、36.8%、71.4%和31.6%、25.0%、24.1%.结论 实施环境卫生治理等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灾区环境卫生状况,预防灾后疾病的发生.

    作者:马小燕;王志强;孙玉东;王欲圣;王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六安市市辖区2000~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六安市金安区和裕安区2000~2005年麻疹流行特征,为制定麻疹控制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六安市辖的金安区和裕安区2000~2005年麻疹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0~2005年共报告505例麻疹病人,发病率2002年高,为12.10/10万,2005年次之,为8.70/10万,2000年低,为0.69/10万,平均年发病率为5.74/10万.95.84%的病例分布在农村;91.09%的病例源自暴发,67.13%的病例分布在3~6月,69.31%的病例为6~14岁的中小学生.505例麻疹病人中,未接种麻疹疫苗占18.22%,免疫史不详占45.94%;疫情报告时限<1d占5.74%,≤7d占54.06%,>7d占40.20%.结论 六安市市辖区麻疹暴发影响着各年发病率,暴发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基层麻疹免疫的覆盖面不足,质量不高.为加速控制六安市麻疹流行,应切实加强麻疹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定期开展麻疹强化免疫,健全、完善麻疹监测系统.

    作者:周永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新生儿体温测量部位和时间的临床研究

    体温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护理人员只有采取正确的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才能获取准确的体温数值,为治疗和护理提供必不可少的依据.测量体温常用的方法是腋下测量,但在产科病房,测量新生儿腋温时存在诸多不利之处,因为新生儿出生后需要保暖,新生儿包裹较多,每次测试腋温的时候都需要解开衣服,易使新生儿受凉,并且新生儿手臂不易固定,夹试体温计时需要护理人员扶托,为寻找一个简单易行,准确可靠的测温部位及方法,笔者对20例新生儿进行腋温、颈温的测试对比观察,并试将体温计夹试7min来测量颈温,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冉;黄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黟县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黟县医疗机构2001和2003年消毒效果监测情况,找出消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按《消毒和灭菌评价方法及标准》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的要求,对全县各级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进行抽样监测.结果 消毒监测合格率为74.22%;2001、2003年监测合格率依次为60.70%和88.51%;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监测合格率分别为84.35%、77.58%和69.00%,差异有显著性((χ2=12.42,P<0.005).结论 黟县医疗机构消毒合格率偏低,消毒效果不容乐观,存在院内感染和传染病传播扩散的威胁.

    作者:胡筱英;叶龙祥;鲍忠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氯仿、四氯化碳

    自来水中一般都经过加氯消毒处理,这过程中使得水中有机卤化物的种类和含量增加,其中以氯化代烷(氯仿、四氯化碳)较高.这些都具有致癌性,因此对其含量的测定和限值的研究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本方法采用了毛细管柱、电子捕获检测器对水中的氯仿、四氯化碳进行测定,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作者:谢启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357例初治肺结核患者PPD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 研究初治结核病患者PPD试验结果与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探讨PPD试验意义所在.方法 对357例确诊初治肺结核患者行PPD试验,将实验结果与患者年龄、性别、病情轻重程度、是否有合并症、疾病转归等资料分析对照,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本组患者PPD试验结果与患者年龄、性别、是否有合并症、病情轻重和疾病预后明显相关.结论 PPD试验不但是结核病的常用诊断方法,而且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间接体现,对病情分析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贡秀云;叶敏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预防医学会,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