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洪涝灾害地区环境卫生状况及干预效果调查

马小燕;王志强;孙玉东;王欲圣;王惠

关键词:灾区, 环境卫生, 干预
摘要:目的 了解洪涝灾害地区环境卫生现状及干预效果,为救灾防病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现状调查和水质检测分析.结果 灾区环境卫生状况差;水质合格率低;按三级水标准评价,干预后,干预点和对照点的大口井、手压井/机井、储水器的水质合格率分别为100.0%、36.8%、71.4%和31.6%、25.0%、24.1%.结论 实施环境卫生治理等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灾区环境卫生状况,预防灾后疾病的发生.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HACCP体系在餐饮业中应用研究

    我国《食品安全行动计划》明确要求,2007年餐饮业实施HACCP管理.在我国研究并建立一般餐饮业HACCP计划模型是当务之急.

    作者:张明;李荣彬;杨文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提高疾控机构检验检测能力的思考

    近几年来,中央和各级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各级疾控机构实验室的建设和装备.如何配置好、管好、用好这些设施和装备,发挥其效益,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为此,我们组织基层疾控系统实验室的负责同志进行交流,现将交流结果汇总如下.

    作者:张振宇;余长大;单晓梅;丁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视频作业对女性职工健康影响研究

    目的 了解金融系统视频作业对女性职工健康的影响,为保障女性视频作业职工的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随机对芜湖市金融系统女性视频作业职工273名和非视频作业女性职工201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女性视频作业职工与对照组相比,感冒次数、皮肤异常、经量减少、痛经、经期行为异常、工作紧张、疲倦、视力不适等症状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视频作业对女性职工健康有一定损害,应对女性视频作业职工加强健康教育,定期进行健康监护.

    作者:邢朝阳;李小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合肥市某小学水痘暴发调查报告

    2006年4~5月,合肥市蜀山区某小学发生了1起水痘暴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学生家长反映后迅速组织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时照华;杨信杰;蒋薇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与新农村建设

    1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农村环境是与城市环境相对而言的,是以农民聚居地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内的自然及社会条件的总和.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获得了迅速发展,然而,这种发展却伴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过度干预、大量人工环境的出现,使农村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特别是在现代工业化的过程中,有的地方由于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长期利益,掠夺性开发资源,使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作者:秦文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基层医院使用消毒剂污染原因及质量控制

    消毒剂在医疗工作中的使用质量关系到患者的医疗安全,在控制医院感染发生起着举起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针对矿区基层医院2002~2004年作用的消毒剂进行抽样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怀;陈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泗阳县高氟区儿童氟斑牙调查情况分析

    江苏省泗阳县是饮水型氟中毒流行区.为了解当地饮水高氟区儿童氟斑牙的发病情况,给当地的降氟改水工作提供依据,2006年7月,在江苏省爱卫办、疾控中心的支持下,我们对我县部分高氟区进行了氟斑牙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王怀建;朱环;张卫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5家实验室对含氯消毒剂含量及杀菌效果室间比对探讨

    目的 为了解同一含氯消毒剂在不同实验室间有效成分含量及杀菌效果测试值有无差别.方法 5家不同实验室按照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实验方法对有效氯含量及杀菌效果进行了室间比对.结果 5家实验室的有效氯含量测试结果平均值为47.1%,标准差为0.71,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菌效果,高剂量组杀灭对数值较接近,低剂量组则偏差较大.结论 不同实验室采用相同方法测试同一含氯消毒剂,有效含量结果较一致,杀菌效果偏差相对较大,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控制检测质量.

    作者:杨广岚;魏兰芬;徐燕;林玲;陈贵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保障医疗安全,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永久主题.2005年3月我们结合医院管理年活动,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融人医院感染管理的过程中,以员工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与稳步发展.

    作者:马云松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加强病毒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传染病一直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健康,是阻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危害之一.将传染病的危害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程度,是一个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证.传染病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它的不可预见性,这给整个防控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其中病毒性疾病的防控工作更是如此.

    作者:李德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3种免洗手消毒剂临床消毒效果观察

    医务人员提高手卫生消毒的执行率,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1].为此我们选择了市场上销售的3种免洗手消毒剂,进行临床消毒效果观察,以便从中选择1种速效、高效、质量优良、能够保证消毒效果的消毒剂应用于临床.

    作者:江兰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新生儿体温测量部位和时间的临床研究

    体温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护理人员只有采取正确的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才能获取准确的体温数值,为治疗和护理提供必不可少的依据.测量体温常用的方法是腋下测量,但在产科病房,测量新生儿腋温时存在诸多不利之处,因为新生儿出生后需要保暖,新生儿包裹较多,每次测试腋温的时候都需要解开衣服,易使新生儿受凉,并且新生儿手臂不易固定,夹试体温计时需要护理人员扶托,为寻找一个简单易行,准确可靠的测温部位及方法,笔者对20例新生儿进行腋温、颈温的测试对比观察,并试将体温计夹试7min来测量颈温,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冉;黄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合肥市1991~2005年15岁以下儿童乙型病毒型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合肥市自实行儿童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以来15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的发病情况及占乙型肝炎总发病的构成情况,科学评价儿童乙肝免疫规划在控制乙肝发病方面的作用,为制定乙型肝炎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1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合肥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免疫预防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1~2005年间,全市共报告15岁以下乙肝发病3156例,年均发病率为20.37/10万.1994年为发病率高年份,报告病例数579例,发病率为56.21/10万;2005年为发病率低年份,报告病例数32例,发病率为3.31/10万.15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占乙肝总发病的构成比例逐年下降,从1991年的18.23%降到2005年的2.18%.结论 1991~2005年合肥市15岁以下儿童乙肝总体流行强度呈现下降趋势,15岁以内人群得到了较好的保护,降低了乙肝的总发病率,乙肝免疫规划是控制乙肝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刘振武;王晓萍;钱冰;周传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阜阳地区人群肠道蠕虫病现状调查及防治效果评价

    目的 研究阜阳市农村人群肠道蠕虫病感染情况,分析阜阳地区人体肠道蠕虫流行趋势.方法 根据卫生部统一安排,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抽取调查对象.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方法调查肠道蠕虫病感染状况.结果 阜阳农村地区居民肠道蠕虫病感染率1985~1990年高达69.02%,2002~2003年为19.08%,下降了72.36%.结论 阜阳市农村地区肠道寄生虫病下降趋势明显,但仍处于高感染状况,应继续加大控制力度.

    作者:陈庆伟;张勇;韦伟;薛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黟县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黟县医疗机构2001和2003年消毒效果监测情况,找出消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按《消毒和灭菌评价方法及标准》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的要求,对全县各级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进行抽样监测.结果 消毒监测合格率为74.22%;2001、2003年监测合格率依次为60.70%和88.51%;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监测合格率分别为84.35%、77.58%和69.00%,差异有显著性((χ2=12.42,P<0.005).结论 黟县医疗机构消毒合格率偏低,消毒效果不容乐观,存在院内感染和传染病传播扩散的威胁.

    作者:胡筱英;叶龙祥;鲍忠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浅谈健康教育在肺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

    目前,控制结核病的策略主要是以化疗控制传染源.对化疗中的病人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对促进患者规律治疗、减少产生耐药菌、提高治愈率和发现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李玉珍;杨传群;李志礼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安徽省基本消除淋巴丝虫病后的流行病学监测研究

    目的 通过监测,发现、清除残存传染源,为消除丝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各流行县(市、区)按照《安徽省丝虫病监测技术方案》的要求开展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横向、纵向的人群与蚊媒的病原监测.结果 至2006年,安徽省丝虫病微丝蚴率已由基本消除丝虫病考核验收时的平均0.13%下降至零;82个县(市、区)开展消除丝虫病监测的持续时间都达到了基本消除丝虫病后10年以上;无微丝蚴血症后病原学监测范围,以县为单位都达到了覆盖流行乡镇30%以上和流行区人口3%以上.结论 安徽省丝虫病传播已被阻断,达到消除丝虫病国家标准.

    作者:陈广信;范厚菊;姜静静;李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广州大学城高校学生食堂现况调查

    为加快广东省高校的食堂建设和规范管理,进一步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有效地防范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2005年4月,广东省教育厅后勤产业办组织对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的12家学生食堂进行了调查和评估验收.

    作者:王燕;陆惠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嘉善县2003~2006年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碘盐监测是普及食用碘盐消除碘缺乏危害的主要措施,也是消除碘缺乏病可持续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全国加强碘缺乏病控制的要求,我中心于2003~2006年对嘉善县食盐加碘情况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丽平;曾纳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理发美容业实施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效果评估

    目的 研究量化分级管理在理发美容业中的应用结果,探索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新方法.方法 采用量化分级管理评分表进行实施前和实施后量化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理发店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后与实施前相比较,平均得分提高了15.65分,B、C级分别上升了23.65、29.84个百分点,D级下降了53.86个百分点.美容店量化前后相比较,平均得分提高了15.40分,A、B级分别上升了13.02、29.70个百分点,C、D级下降了9.01、33.75个百分点.理发美容业各项卫生指标符合率等均有所提高.结论 在理发美容店实施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值得推广.

    作者:潘春生;陈健;范亚平;夏清云;朱佩云;刘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预防医学会,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