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安徽省基本消除淋巴丝虫病后的流行病学监测研究

陈广信;范厚菊;姜静静;李春

关键词:淋巴丝虫病, 监测研究, 消除
摘要:目的 通过监测,发现、清除残存传染源,为消除丝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各流行县(市、区)按照《安徽省丝虫病监测技术方案》的要求开展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横向、纵向的人群与蚊媒的病原监测.结果 至2006年,安徽省丝虫病微丝蚴率已由基本消除丝虫病考核验收时的平均0.13%下降至零;82个县(市、区)开展消除丝虫病监测的持续时间都达到了基本消除丝虫病后10年以上;无微丝蚴血症后病原学监测范围,以县为单位都达到了覆盖流行乡镇30%以上和流行区人口3%以上.结论 安徽省丝虫病传播已被阻断,达到消除丝虫病国家标准.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357例初治肺结核患者PPD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 研究初治结核病患者PPD试验结果与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探讨PPD试验意义所在.方法 对357例确诊初治肺结核患者行PPD试验,将实验结果与患者年龄、性别、病情轻重程度、是否有合并症、疾病转归等资料分析对照,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本组患者PPD试验结果与患者年龄、性别、是否有合并症、病情轻重和疾病预后明显相关.结论 PPD试验不但是结核病的常用诊断方法,而且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间接体现,对病情分析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贡秀云;叶敏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提高疾控机构检验检测能力的思考

    近几年来,中央和各级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各级疾控机构实验室的建设和装备.如何配置好、管好、用好这些设施和装备,发挥其效益,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为此,我们组织基层疾控系统实验室的负责同志进行交流,现将交流结果汇总如下.

    作者:张振宇;余长大;单晓梅;丁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固原市4所小学7~12岁学龄儿童视力监测与分析

    为了保护和增强少年儿童健康,了解和掌握我区小学生视力低下分布状况,为今后控制与降低学生视力低下患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6年4月,对固原市一小、二小、四小、五小1~6年级学生进行视力监测.

    作者:王虎;马红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二氧化氯含量测定中不确定度的评定

    为研究二氧化氯含量测定中不确定度的测定,本研究根据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对二氧化氯的测定结果进行评定.

    作者:方义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溴敌隆毒饵实验室有选择性适口性试验及灭鼠效果观察

    为了解溴敌隆不同毒饵的适口性及杀灭效果,为科学灭鼠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溴敌隆毒饵的两种剂型进行了实验室有选择适口性摄食试验和灭效观察.

    作者:周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安徽省大学生近20年间运动素质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近20年间安徽省大学生运动素质变化,为加强体育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1985年、2005年全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中19~22岁大学生运动素质测试结果,采用SPSS11.5统计分析.结果 20年间安徽省大学生运动素质有一定变化,速度素质50m跑城乡男生、下肢暴发力素质立定跳远城乡男女生呈现上升;耐力素质1 000m/800m跑城乡男女生均明显下降;力量素质斜身引体/仰卧起坐城乡男生下降,女生提高,提高幅度乡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城乡差距逐渐缩小.男生除1 000m跑外各项指标均为乡村优于城市;女生仰卧起坐城市优于乡村,800m跑和坐位体前屈乡村优于城市.2005年各项指标均值均低于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2000年).结论 我省大学生运动素质水平不容乐观.教育部门要加强学生体育工作,增加学生体育锻炼时间.

    作者:方俊;徐粒子;王淑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视频作业对女性职工健康影响研究

    目的 了解金融系统视频作业对女性职工健康的影响,为保障女性视频作业职工的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随机对芜湖市金融系统女性视频作业职工273名和非视频作业女性职工201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女性视频作业职工与对照组相比,感冒次数、皮肤异常、经量减少、痛经、经期行为异常、工作紧张、疲倦、视力不适等症状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视频作业对女性职工健康有一定损害,应对女性视频作业职工加强健康教育,定期进行健康监护.

    作者:邢朝阳;李小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六安市市辖区2000~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六安市金安区和裕安区2000~2005年麻疹流行特征,为制定麻疹控制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六安市辖的金安区和裕安区2000~2005年麻疹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0~2005年共报告505例麻疹病人,发病率2002年高,为12.10/10万,2005年次之,为8.70/10万,2000年低,为0.69/10万,平均年发病率为5.74/10万.95.84%的病例分布在农村;91.09%的病例源自暴发,67.13%的病例分布在3~6月,69.31%的病例为6~14岁的中小学生.505例麻疹病人中,未接种麻疹疫苗占18.22%,免疫史不详占45.94%;疫情报告时限<1d占5.74%,≤7d占54.06%,>7d占40.20%.结论 六安市市辖区麻疹暴发影响着各年发病率,暴发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基层麻疹免疫的覆盖面不足,质量不高.为加速控制六安市麻疹流行,应切实加强麻疹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定期开展麻疹强化免疫,健全、完善麻疹监测系统.

    作者:周永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泗阳县高氟区儿童氟斑牙调查情况分析

    江苏省泗阳县是饮水型氟中毒流行区.为了解当地饮水高氟区儿童氟斑牙的发病情况,给当地的降氟改水工作提供依据,2006年7月,在江苏省爱卫办、疾控中心的支持下,我们对我县部分高氟区进行了氟斑牙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王怀建;朱环;张卫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1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双插管洗胃的方法及体会

    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常因意识不清无法配合洗胃,本文介绍1例对患者采取双插管洗胃的方法.这一方法,既可缩短洗胃时间,避免因胃液返流引起的呛咳或窒息而导致的并发症,又可以对伴有呼吸衰竭患者给予及时有效地机械通气.

    作者:张敦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新生儿体温测量部位和时间的临床研究

    体温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护理人员只有采取正确的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才能获取准确的体温数值,为治疗和护理提供必不可少的依据.测量体温常用的方法是腋下测量,但在产科病房,测量新生儿腋温时存在诸多不利之处,因为新生儿出生后需要保暖,新生儿包裹较多,每次测试腋温的时候都需要解开衣服,易使新生儿受凉,并且新生儿手臂不易固定,夹试体温计时需要护理人员扶托,为寻找一个简单易行,准确可靠的测温部位及方法,笔者对20例新生儿进行腋温、颈温的测试对比观察,并试将体温计夹试7min来测量颈温,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冉;黄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安徽省基本消除淋巴丝虫病后的流行病学监测研究

    目的 通过监测,发现、清除残存传染源,为消除丝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各流行县(市、区)按照《安徽省丝虫病监测技术方案》的要求开展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横向、纵向的人群与蚊媒的病原监测.结果 至2006年,安徽省丝虫病微丝蚴率已由基本消除丝虫病考核验收时的平均0.13%下降至零;82个县(市、区)开展消除丝虫病监测的持续时间都达到了基本消除丝虫病后10年以上;无微丝蚴血症后病原学监测范围,以县为单位都达到了覆盖流行乡镇30%以上和流行区人口3%以上.结论 安徽省丝虫病传播已被阻断,达到消除丝虫病国家标准.

    作者:陈广信;范厚菊;姜静静;李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5家实验室对含氯消毒剂含量及杀菌效果室间比对探讨

    目的 为了解同一含氯消毒剂在不同实验室间有效成分含量及杀菌效果测试值有无差别.方法 5家不同实验室按照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实验方法对有效氯含量及杀菌效果进行了室间比对.结果 5家实验室的有效氯含量测试结果平均值为47.1%,标准差为0.71,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菌效果,高剂量组杀灭对数值较接近,低剂量组则偏差较大.结论 不同实验室采用相同方法测试同一含氯消毒剂,有效含量结果较一致,杀菌效果偏差相对较大,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控制检测质量.

    作者:杨广岚;魏兰芬;徐燕;林玲;陈贵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微波联合益宝疗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疗效观察

    临床上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我院采用微波联合益宝疗治疗重度宫颈糜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殷乐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与控制措施

    近年来国内外频繁发生食品污染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广大消费者、政府和行业组织所关注的焦点,成为一个重要性日益提高的公共卫生问题[1].

    作者:侯韦莲;胡世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合肥市某小学水痘暴发调查报告

    2006年4~5月,合肥市蜀山区某小学发生了1起水痘暴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学生家长反映后迅速组织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时照华;杨信杰;蒋薇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308例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分析及护理对策

    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简称院内肺炎(nosocomial pneumonia,NP)是指无明显起伏期感染的患者在入院48h后在医院发生的肺部感染.研究表明:NP在我国医院感染中占首位,约23.3%~42%,死亡率较高[1].

    作者:王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洪涝灾害地区环境卫生状况及干预效果调查

    目的 了解洪涝灾害地区环境卫生现状及干预效果,为救灾防病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现状调查和水质检测分析.结果 灾区环境卫生状况差;水质合格率低;按三级水标准评价,干预后,干预点和对照点的大口井、手压井/机井、储水器的水质合格率分别为100.0%、36.8%、71.4%和31.6%、25.0%、24.1%.结论 实施环境卫生治理等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灾区环境卫生状况,预防灾后疾病的发生.

    作者:马小燕;王志强;孙玉东;王欲圣;王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嘉善县2003~2006年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碘盐监测是普及食用碘盐消除碘缺乏危害的主要措施,也是消除碘缺乏病可持续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全国加强碘缺乏病控制的要求,我中心于2003~2006年对嘉善县食盐加碘情况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丽平;曾纳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与新农村建设

    1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农村环境是与城市环境相对而言的,是以农民聚居地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内的自然及社会条件的总和.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获得了迅速发展,然而,这种发展却伴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过度干预、大量人工环境的出现,使农村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特别是在现代工业化的过程中,有的地方由于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长期利益,掠夺性开发资源,使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作者:秦文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预防医学会,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