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敦祯
目的 为了解同一含氯消毒剂在不同实验室间有效成分含量及杀菌效果测试值有无差别.方法 5家不同实验室按照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实验方法对有效氯含量及杀菌效果进行了室间比对.结果 5家实验室的有效氯含量测试结果平均值为47.1%,标准差为0.71,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菌效果,高剂量组杀灭对数值较接近,低剂量组则偏差较大.结论 不同实验室采用相同方法测试同一含氯消毒剂,有效含量结果较一致,杀菌效果偏差相对较大,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控制检测质量.
作者:杨广岚;魏兰芬;徐燕;林玲;陈贵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为研究二氧化氯含量测定中不确定度的测定,本研究根据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对二氧化氯的测定结果进行评定.
作者:方义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我国《食品安全行动计划》明确要求,2007年餐饮业实施HACCP管理.在我国研究并建立一般餐饮业HACCP计划模型是当务之急.
作者:张明;李荣彬;杨文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体温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护理人员只有采取正确的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才能获取准确的体温数值,为治疗和护理提供必不可少的依据.测量体温常用的方法是腋下测量,但在产科病房,测量新生儿腋温时存在诸多不利之处,因为新生儿出生后需要保暖,新生儿包裹较多,每次测试腋温的时候都需要解开衣服,易使新生儿受凉,并且新生儿手臂不易固定,夹试体温计时需要护理人员扶托,为寻找一个简单易行,准确可靠的测温部位及方法,笔者对20例新生儿进行腋温、颈温的测试对比观察,并试将体温计夹试7min来测量颈温,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冉;黄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黟县医疗机构2001和2003年消毒效果监测情况,找出消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按《消毒和灭菌评价方法及标准》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的要求,对全县各级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进行抽样监测.结果 消毒监测合格率为74.22%;2001、2003年监测合格率依次为60.70%和88.51%;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监测合格率分别为84.35%、77.58%和69.00%,差异有显著性((χ2=12.42,P<0.005).结论 黟县医疗机构消毒合格率偏低,消毒效果不容乐观,存在院内感染和传染病传播扩散的威胁.
作者:胡筱英;叶龙祥;鲍忠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新生儿出生体重≥4000g称巨大儿,属高危妊娠.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孕妇摄人营养过量,运动量减少,巨大儿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因为巨大儿孕妇分娩并发症多,为了保证母儿健康,对孕妇进行正确的产前诊断和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姚轶;罗秋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2001~2005年界首市、安庆市、南陵县、歙县15~49岁育龄妇女死亡情况,探讨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分析安徽省国家级孕产妇死亡监测单位界首市、安庆市、南陵县、歙县2001~2005年15~49岁育龄妇女死亡情况的调查资料.结果 15~49岁育龄妇女死亡率为54.04/10万.其中≥35岁的占61.59%.因为疾病死亡的占63.48%,因意外伤害死亡的占36.52%.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列死亡构成第1、2位.结论 肿瘤及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35岁以上妇女生命的重要疾病;意外伤害是20~34岁育龄妇女死亡的重要原因.应积极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育龄妇女死亡.
作者:马新;李涛;何朝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洪涝灾害地区环境卫生现状及干预效果,为救灾防病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现状调查和水质检测分析.结果 灾区环境卫生状况差;水质合格率低;按三级水标准评价,干预后,干预点和对照点的大口井、手压井/机井、储水器的水质合格率分别为100.0%、36.8%、71.4%和31.6%、25.0%、24.1%.结论 实施环境卫生治理等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灾区环境卫生状况,预防灾后疾病的发生.
作者:马小燕;王志强;孙玉东;王欲圣;王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安徽省某镇回收蓄电池土法炼铅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为铅污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融铅炉污染区环境(空气、小麦、土壤)的铅含量,并与对照区进行比较.结果 污染区空气样品的铅含量为0.028±0.265mg/m3,超过国家标准10倍;小麦样品铅含量为2.84±11.287mg/kg,超过国家标准7倍;土壤样品铅含量为0.0670±1.72%,超过国家标准2~3倍.对照组空气样品的的铅含量为0.0650±0.0527mg/m3;小麦样品的铅含量为0.335±0.114mg/kg;土壤样品的铅含量为0.067%±0.00505%.结论 污染区空气、小麦和土壤中铅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土法炼铅严重污染了环境.
作者:管斌;单晓梅;冯慧;梅利华;王晓玮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阜阳市农村人群肠道蠕虫病感染情况,分析阜阳地区人体肠道蠕虫流行趋势.方法 根据卫生部统一安排,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抽取调查对象.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方法调查肠道蠕虫病感染状况.结果 阜阳农村地区居民肠道蠕虫病感染率1985~1990年高达69.02%,2002~2003年为19.08%,下降了72.36%.结论 阜阳市农村地区肠道寄生虫病下降趋势明显,但仍处于高感染状况,应继续加大控制力度.
作者:陈庆伟;张勇;韦伟;薛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常因意识不清无法配合洗胃,本文介绍1例对患者采取双插管洗胃的方法.这一方法,既可缩短洗胃时间,避免因胃液返流引起的呛咳或窒息而导致的并发症,又可以对伴有呼吸衰竭患者给予及时有效地机械通气.
作者:张敦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马鞍山市开展麻疹检测工作后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麻疹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对马鞍山市2000~2006年麻疹疫情和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0~2006年全市报告疑似麻疹597例,实验室确诊264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3.30/10万.麻疹高发时间在每年1~6月份,发病年龄以青少年为主,在确诊病例中31.44%的病例麻疹疫苗(MV)免疫史不详,21.21%的病例无MV免疫史.全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正常,敏感性不断提高,麻疹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结论 加强MV常规免疫,提高接种的及时性和麻疹监测系统、实验室检测工作是加速控制麻疹进程的重要环节.
作者:陈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老年患者因其自身的生理特点影响透析质量,通过护理干预可提高透析质量,减少透析中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余海燕;杨沐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为了保护和增强少年儿童健康,了解和掌握我区小学生视力低下分布状况,为今后控制与降低学生视力低下患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6年4月,对固原市一小、二小、四小、五小1~6年级学生进行视力监测.
作者:王虎;马红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六安市金安区和裕安区2000~2005年麻疹流行特征,为制定麻疹控制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六安市辖的金安区和裕安区2000~2005年麻疹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0~2005年共报告505例麻疹病人,发病率2002年高,为12.10/10万,2005年次之,为8.70/10万,2000年低,为0.69/10万,平均年发病率为5.74/10万.95.84%的病例分布在农村;91.09%的病例源自暴发,67.13%的病例分布在3~6月,69.31%的病例为6~14岁的中小学生.505例麻疹病人中,未接种麻疹疫苗占18.22%,免疫史不详占45.94%;疫情报告时限<1d占5.74%,≤7d占54.06%,>7d占40.20%.结论 六安市市辖区麻疹暴发影响着各年发病率,暴发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基层麻疹免疫的覆盖面不足,质量不高.为加速控制六安市麻疹流行,应切实加强麻疹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定期开展麻疹强化免疫,健全、完善麻疹监测系统.
作者:周永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2006年4~5月,合肥市蜀山区某小学发生了1起水痘暴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学生家长反映后迅速组织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时照华;杨信杰;蒋薇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980年代以来,人们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之间关系的认识逐步深入,抗HP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作用得到普遍认同[1].我院将2000年3月至2006年3月共收治的消化性溃疡152例,进行分组对照研究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关松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农村环境是与城市环境相对而言的,是以农民聚居地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内的自然及社会条件的总和.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获得了迅速发展,然而,这种发展却伴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过度干预、大量人工环境的出现,使农村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特别是在现代工业化的过程中,有的地方由于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长期利益,掠夺性开发资源,使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作者:秦文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近年来国内外频繁发生食品污染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广大消费者、政府和行业组织所关注的焦点,成为一个重要性日益提高的公共卫生问题[1].
作者:侯韦莲;胡世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医务人员提高手卫生消毒的执行率,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1].为此我们选择了市场上销售的3种免洗手消毒剂,进行临床消毒效果观察,以便从中选择1种速效、高效、质量优良、能够保证消毒效果的消毒剂应用于临床.
作者:江兰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