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伟;张勇;韦伟;薛彬
目的 分析六安市金安区和裕安区2000~2005年麻疹流行特征,为制定麻疹控制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六安市辖的金安区和裕安区2000~2005年麻疹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0~2005年共报告505例麻疹病人,发病率2002年高,为12.10/10万,2005年次之,为8.70/10万,2000年低,为0.69/10万,平均年发病率为5.74/10万.95.84%的病例分布在农村;91.09%的病例源自暴发,67.13%的病例分布在3~6月,69.31%的病例为6~14岁的中小学生.505例麻疹病人中,未接种麻疹疫苗占18.22%,免疫史不详占45.94%;疫情报告时限<1d占5.74%,≤7d占54.06%,>7d占40.20%.结论 六安市市辖区麻疹暴发影响着各年发病率,暴发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基层麻疹免疫的覆盖面不足,质量不高.为加速控制六安市麻疹流行,应切实加强麻疹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定期开展麻疹强化免疫,健全、完善麻疹监测系统.
作者:周永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评价基本消灭麻风病后的防治策略,为巩固防治成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麻风线索调查、病人复查、接触者检查、疫点调查等方法发现麻风病人,对病人规范实施MDT,对基本消灭麻风后的新发病人进行分析,评价MDT实施与监测的效果.结果 发现新发麻风病人18例、复发病人3例,年患病率均在1‰以下,近5年年平均发病率在0.5/10万以下.MDT实施覆盖率100%,规则率90.5%,治愈率100%,MDT愈后监测率100%;新发病例发病年龄升高,病期缩短,儿童发病率降低,畸残率降低.结论 继续规则实施MDT与监测,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与线索调查,主动发现,早期治疗病人,认真做好麻风神经炎监测等工作,是巩固防治成果,促进麻风病控制与康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蔡传毓;杨茂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为了保护和增强少年儿童健康,了解和掌握我区小学生视力低下分布状况,为今后控制与降低学生视力低下患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6年4月,对固原市一小、二小、四小、五小1~6年级学生进行视力监测.
作者:王虎;马红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阜阳市农村人群肠道蠕虫病感染情况,分析阜阳地区人体肠道蠕虫流行趋势.方法 根据卫生部统一安排,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抽取调查对象.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方法调查肠道蠕虫病感染状况.结果 阜阳农村地区居民肠道蠕虫病感染率1985~1990年高达69.02%,2002~2003年为19.08%,下降了72.36%.结论 阜阳市农村地区肠道寄生虫病下降趋势明显,但仍处于高感染状况,应继续加大控制力度.
作者:陈庆伟;张勇;韦伟;薛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保障医疗安全,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永久主题.2005年3月我们结合医院管理年活动,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融人医院感染管理的过程中,以员工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与稳步发展.
作者:马云松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为加快广东省高校的食堂建设和规范管理,进一步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有效地防范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2005年4月,广东省教育厅后勤产业办组织对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的12家学生食堂进行了调查和评估验收.
作者:王燕;陆惠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安徽省酱腌菜食品生产企业的卫生学状况,为安徽省酱腌菜食品生产企业和产品卫生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在安徽省的8个市的30家酱腌菜生产企业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酱腌菜食品生产企业存在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原辅料的索证率低等卫生问题.结论 建议尽快国家出台《酱腌菜生产企业良好生产规范》,同时加大对酱腌菜食品生产企业的行政执法力度.
作者:叶玲霞;李军;胡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新生儿出生体重≥4000g称巨大儿,属高危妊娠.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孕妇摄人营养过量,运动量减少,巨大儿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因为巨大儿孕妇分娩并发症多,为了保证母儿健康,对孕妇进行正确的产前诊断和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姚轶;罗秋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传染病一直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健康,是阻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危害之一.将传染病的危害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程度,是一个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证.传染病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它的不可预见性,这给整个防控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其中病毒性疾病的防控工作更是如此.
作者:李德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临床上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我院采用微波联合益宝疗治疗重度宫颈糜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殷乐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为研究二氧化氯含量测定中不确定度的测定,本研究根据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对二氧化氯的测定结果进行评定.
作者:方义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黟县医疗机构2001和2003年消毒效果监测情况,找出消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按《消毒和灭菌评价方法及标准》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的要求,对全县各级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进行抽样监测.结果 消毒监测合格率为74.22%;2001、2003年监测合格率依次为60.70%和88.51%;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监测合格率分别为84.35%、77.58%和69.00%,差异有显著性((χ2=12.42,P<0.005).结论 黟县医疗机构消毒合格率偏低,消毒效果不容乐观,存在院内感染和传染病传播扩散的威胁.
作者:胡筱英;叶龙祥;鲍忠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精神病复发率的高低受多种因素影响.调查发现,社会对患者的歧视偏见、过多指责、加上患者不能坚持服药等.复发率可高达92%.如果社会、家庭成员能以平等、关怀、鼓励态度对待病人,又能坚持服药,则复发率可降至15%[1].
作者:马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安徽省某镇回收蓄电池土法炼铅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为铅污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融铅炉污染区环境(空气、小麦、土壤)的铅含量,并与对照区进行比较.结果 污染区空气样品的铅含量为0.028±0.265mg/m3,超过国家标准10倍;小麦样品铅含量为2.84±11.287mg/kg,超过国家标准7倍;土壤样品铅含量为0.0670±1.72%,超过国家标准2~3倍.对照组空气样品的的铅含量为0.0650±0.0527mg/m3;小麦样品的铅含量为0.335±0.114mg/kg;土壤样品的铅含量为0.067%±0.00505%.结论 污染区空气、小麦和土壤中铅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土法炼铅严重污染了环境.
作者:管斌;单晓梅;冯慧;梅利华;王晓玮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前,控制结核病的策略主要是以化疗控制传染源.对化疗中的病人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对促进患者规律治疗、减少产生耐药菌、提高治愈率和发现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李玉珍;杨传群;李志礼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自来水中一般都经过加氯消毒处理,这过程中使得水中有机卤化物的种类和含量增加,其中以氯化代烷(氯仿、四氯化碳)较高.这些都具有致癌性,因此对其含量的测定和限值的研究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本方法采用了毛细管柱、电子捕获检测器对水中的氯仿、四氯化碳进行测定,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作者:谢启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近年来国内外频繁发生食品污染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广大消费者、政府和行业组织所关注的焦点,成为一个重要性日益提高的公共卫生问题[1].
作者:侯韦莲;胡世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简称院内肺炎(nosocomial pneumonia,NP)是指无明显起伏期感染的患者在入院48h后在医院发生的肺部感染.研究表明:NP在我国医院感染中占首位,约23.3%~42%,死亡率较高[1].
作者:王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监测,发现、清除残存传染源,为消除丝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各流行县(市、区)按照《安徽省丝虫病监测技术方案》的要求开展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横向、纵向的人群与蚊媒的病原监测.结果 至2006年,安徽省丝虫病微丝蚴率已由基本消除丝虫病考核验收时的平均0.13%下降至零;82个县(市、区)开展消除丝虫病监测的持续时间都达到了基本消除丝虫病后10年以上;无微丝蚴血症后病原学监测范围,以县为单位都达到了覆盖流行乡镇30%以上和流行区人口3%以上.结论 安徽省丝虫病传播已被阻断,达到消除丝虫病国家标准.
作者:陈广信;范厚菊;姜静静;李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近几年来,中央和各级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各级疾控机构实验室的建设和装备.如何配置好、管好、用好这些设施和装备,发挥其效益,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为此,我们组织基层疾控系统实验室的负责同志进行交流,现将交流结果汇总如下.
作者:张振宇;余长大;单晓梅;丁刚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