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彤
发热是儿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可出现于多种疾病中,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机体调节功能紊乱,给小儿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影响.WHO建议当小儿肛温高于38.5℃时应采用安全的解热药治疗.对发热病人除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外,应用有效而安全持久的退热治疗十分重要,我院2003年10~12月采用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商品名:托恩)对6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进行退热治疗,并与赖氨匹林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韦志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骶尾部肿瘤临床少见,手术切除困难,出血量大,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本文将我科自1996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28例骶尾部肿瘤作一总结,就其早期诊断、手术切除要点、并发症的防治及提高疗效的问题作一探讨.重点对前后联合入路与术前介入血管栓塞单纯后入路手术治疗骶尾部肿瘤进行临床比较研究.
作者:韦敏克;梁斌;李宏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TUVP)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金标准,该手术并发症之一即是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综合征(TUR综合征),一旦发生,病情危急,处理棘手.据文献报告[1]发生率为0.5%.我院于2000年10月至2003年8月共行TUVP 280例,出现8例TUR综合征,发生率为0.29%,现将诊治情况汇报如下.
作者:朱光炜;陈光;张翠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柔红霉素(DNR)联合阿糖胞苷(Ara-C)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的首选方案(DA方案).但由于化疗药物的毒性作用,使约80%被治疗的患者发生局部刺激性疼痛症状和无菌性静脉炎.既增加患者的痛苦,又增加护理工作量,影响化疗质量及护理质量.为减轻静脉炎的发生率和炎症程度,减轻疼痛,作者对静脉注射的给药方式进行改良,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旭;梁金清;蒋和玲;周贻振;刘燕晔;梁梅梅;朱柳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院1995年1月至2003年3月共收治股骨远端骨折119例,分别采取小夹板外固定,胫骨结节骨牵引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3种方法治疗.经过半年至3年的随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谢炎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热性惊厥(FS)是儿科常见的严重急症之一.单纯型FS预后良好,但若反复发作,则会对脑功能产生损害.现将我院儿科2000年1月至2004年2月收治的住院及急门诊67例FS的临床分析和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柳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针对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约10%~15%的患者伴有胸腺瘤[1].手术切除胸腺瘤和胸腺组织是治疗MG伴胸腺瘤的基本方法,有明确的效果.现将我科近年来行手术治疗的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26例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陈卫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马尔尼菲青霉基因特征及与致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AP-PCR技术,以P235′-AGTCAGCCAC-3′,P1055′-AGTCGTCCEE-3′,P120 5′-GGGAGACATC-3′为单引物对12株竹鼠分离的马尔尼菲青霉及3株临床分离菌株进行DNA指纹分析.结果:①菌株DNA指纹图谱呈多态性,主要带型相同;②引物P23扩增竹鼠分离菌株与临床分离菌株DNA带型有较大差异.结论:马尔尼菲青霉基因差异可能与致病力相关.
作者:曹存巍;梁伶;韦义萍;韦高;刘晓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对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将6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组)和对照组(阿司匹林组),治疗3个月,观察心绞痛缓解程度、心血管原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各种出血发生的情况及静息心电图ST-T的变化.结果:所有观察指标的改善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各种出血无增加.结论: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使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良好效果,且安全性高.
作者:何汉康;陈剑;刘莉;陈良细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拉米夫定(lamivudine)是一种胞嘧啶核苷衍生物.自1998年12月21日我国批准拉米夫定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以来,在临床上已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我们应用拉米夫定治疗CHB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蒋绍香;肖萍;罗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前CT分期与术后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CT表现,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CT能很好显示病变范围、浸润程度、周围器官受侵情况及肿大的转移淋巴结.对T1~T2、T3和T4判定的准确率分别为60%、86.5%和75%,对N0、N1和N2判定的准确率分别为76.9%、54.2%和44.4%.结论:直肠癌的术前CT分期与病理分期有较好的一致性,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陈文福;邓德茂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干化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得尿液中许多化学成分得以快速分析.但由于干化学试剂带是依靠颜色变化来显示检验结果,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其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本文采用干化学法与显微镜镜检法,对1 042份尿液标本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桂福;黄宝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院2001年3月至2003年10月采用CT扫描定位,经皮锥颅血肿穿刺加脑室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8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陆爱琼;袁小伶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巨大心脏病人二尖瓣置换术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31例巨大心脏患者在心脏跳动中施行二尖瓣置换术,早期死亡5例.术后随访到111例,失访15例,随访率88.1 %,随访时间0. 5~9.0年.随访方法是对病人采用信访、电话随访和门诊复查相结合进行长期随访.结果:远期死亡9例,死亡原因为心衰5例、心律失常2例、瓣周漏1例、原因不明1例.3、6、9年累积生存率为92.3%、84.1%、79.5%.随访结果与术前及术后早期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左室收缩末直径、左室舒张末直径及心功能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房型及右室型远期疗效较好,全心型及左室型效果较差.结论:在心脏跳动中行巨大心脏的二尖瓣置换手术切实可行,安全有效,心肌保护效果良好,远期效果满意.随访期间加强心功能支持和室性心律失常防治,有助于提高巨大心脏二尖瓣置换术的远期疗效.
作者:周华富;何巍;陈铭伍;覃家锦;冯旭;冼磊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与卵巢恶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48例卵巢恶性肿瘤、21例良性卵巢肿瘤及22例正常卵巢组织中MMP-2 mRNA及TIMP-2 mRNA 的表达情况,进行阳性率及半定量的比较,并将其结果与临床及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MP-2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0.928±0.796)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0.527±0.578)(P<0.05).TIMP-2在卵巢恶性肿瘤及良性肿瘤中阳性率及半定量(分别为75.0%、0.777±0.653、76.2%、0.771±0.635),明显高于正常卵巢(分别为45.5%、0.382±0.633)(P<0.05).其表达水平与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多因素生存回归分析显示MMP-2、TIMP-2可作为卵巢恶性肿瘤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MMP-2及TIMP-2可能与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胡晓霞;李力;黎丹戎;张玮;张洁清;陈心秋;唐步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闭合膜部室间隔缺损.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04年2月住院的、经临床、心电图、心脏X线照片及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确诊为膜部室间隔缺损5例,在X线透视下经导管置入国产封堵器闭合膜部室间隔缺损,并于术后24 h、1个月、3个月随访心电图和TTE,观察疗效.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即刻左心室造影及TTE均无残余分流;术后24 h、1个月、3个月随访心电图和TTE未发现传导阻滞、残余分流等并发症.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闭合膜部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介入治疗方法,成功率高,即刻及近期疗效可靠.
作者:黄凯;伍伟锋;郭盛兰;刘唐威;曾知恒;陶新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收集我院2000年8月至2003年8月65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的脑电图(EEG)、头颅CT等辅助检查资料,以探讨EEG对急性脑梗死的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肖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恶性血液病患者因本身疾病以及化疗的关系,容易发生医院感染.为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现将我院近10年发生医院感染的54例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梁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酒精对锥体外系影响的不良机制.方法:48只8周龄雌性幼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低、中和高浓度组,分别用不同浓度的酒精(0%、12.5%、25%和50%)灌喂,按10 ml/kg,隔天1次,90 d后,分别对各浓度组小鼠进行灌酒前、后转棒试验.转棒试验结束后快速取出小脑和尾壳核,并测量其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90 d后,高浓度组小鼠在继续灌酒前、后在棒上停留时间均减少,中浓度组小鼠灌酒后在棒上停留时间减少;高、中浓度组小脑和尾壳核的SOD活性降低,高浓度组小鼠小脑和尾壳核的MDA含量升高,中浓度组小鼠小脑MDA含量也升高.结论:酒精致锥体外系功能障碍与小脑、尾壳核的SOD活性降低和MDA含量升高有关.
作者:韦力;杨伯宁;霍群;韦献良;檀进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高尿酸血症对心率变异及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高尿酸血症组56例,对照组56例.采取禁食12 h静脉血2 ml检测血尿酸,测定心率变异及QT离散度.结果:高尿酸血症组QT离散度(QTd)高于对照组(P<0.01).心率变异(HRV)各种指标:全程NN间期标准差(SDNN),高尿酸血症组低于对照组(P<0.01).全程NN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高尿酸血症组较对照组低(P<0.01),NN50除以总的NN间期的个数(PNN50),高尿酸血症组低于对照组(P<0.05).低频段功率(LF)与高频率功率(HF)之比(LF/HF),高尿酸血症组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对心率变异及QT离散度有明显的影响,对自主神经有损害.可作为监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一种指标.
作者:方永辉;施志雄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