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附26例报告)

陈卫民

关键词:胸腺瘤, 重症肌无力, 外科治疗, 自身免疫性疾病, 乙酰胆碱受体, 神经肌肉接头, 胸腺组织,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 基本方法, 患者
摘要: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针对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约10%~15%的患者伴有胸腺瘤[1].手术切除胸腺瘤和胸腺组织是治疗MG伴胸腺瘤的基本方法,有明确的效果.现将我科近年来行手术治疗的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26例回顾分析如下.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直肠癌术前CT分期与术后病理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前CT分期与术后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CT表现,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CT能很好显示病变范围、浸润程度、周围器官受侵情况及肿大的转移淋巴结.对T1~T2、T3和T4判定的准确率分别为60%、86.5%和75%,对N0、N1和N2判定的准确率分别为76.9%、54.2%和44.4%.结论:直肠癌的术前CT分期与病理分期有较好的一致性,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陈文福;邓德茂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多发性硬化继发癫癎的临床特征及发生机制探讨(附16例报告)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继发癫癎的临床特征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对我院1998~2003年227例MS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头颅MRI及脑脊液(CSF)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6例(7.05%)继发癫癎发作,发作类型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多见,尚有单纯部分性运动发作、复杂部分性运动发作、视觉性作发,发作性语言障碍等.1例出现全身性痉挛性癫癎持续状态.在癫癎活动期,所有患者脑电图均有轻到中度异常(各联波率普遍减慢),部分出现局灶性单个尖波、棘波、尖-慢复合波、棘-慢复合波等癎样放电.MRI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内多个病灶,部分患者CSF IgG指数升高或寡克隆区带阳性.结论:MS患者癫癎发生率较高,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及其伴随的免疫反应有关,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作者:梁志坚;郑金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经皮锥颅血肿穿刺加脑室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

    我院2001年3月至2003年10月采用CT扫描定位,经皮锥颅血肿穿刺加脑室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8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陆爱琼;袁小伶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时布洛芬与赖氨匹林退热效果分析

    发热是儿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可出现于多种疾病中,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机体调节功能紊乱,给小儿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影响.WHO建议当小儿肛温高于38.5℃时应采用安全的解热药治疗.对发热病人除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外,应用有效而安全持久的退热治疗十分重要,我院2003年10~12月采用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商品名:托恩)对6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进行退热治疗,并与赖氨匹林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韦志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骶尾部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28例体会

    骶尾部肿瘤临床少见,手术切除困难,出血量大,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本文将我科自1996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28例骶尾部肿瘤作一总结,就其早期诊断、手术切除要点、并发症的防治及提高疗效的问题作一探讨.重点对前后联合入路与术前介入血管栓塞单纯后入路手术治疗骶尾部肿瘤进行临床比较研究.

    作者:韦敏克;梁斌;李宏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24 h动态脑电图对癫癎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24 h动态脑电图(AEEG)在癫癎(EP)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动态脑电图仪,对50例EP患者及发作性疾病患者行24 h动态脑电监测及常规脑电图(EEG)检查,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EP组癎样放电24 h AEEG检出率为72.7%,常规EEG的检出率为31.8%,发作性疾病组癎样放电24 h AEEG检出率为21.4%,常规EEG的检出率为14.3%.癎样放电多出现在NREM睡眠期,尤其NREM Ⅰ、Ⅱ期.结论:24 h AEEG可提高癎样放电的检出率,对EP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京红;王荣桂;梁珍英;滕晓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冠心病病人应用硬膜外麻醉的价值

    冠心病病人麻醉期间的危险性显著高于无心脏病的病人,其危险性不仅取决于心脏的功能,病变程度、性质,还与麻醉药物的的影响,手术创伤,术前、术中、术后监护和治疗密切相关.1999年6月至2003年3月我们应用硬膜外麻醉对患有基础疾病为冠心病的13例乳腺肿瘤的患者实施乳腺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建荔;赖恩华;顾永辉;彭丹晖;蒋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经颅多普勒检测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的价值

    糖尿病是一组多种因素互相作用所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因代谢紊乱常合并脑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无症状性脑血管病变靠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被发现已日益广泛,这有利于糖尿病脑血管病早期防治.本文通过对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TCD检测及分析,以探讨TCD对糖尿病脑血管病的临床检测价值.

    作者:唐德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综合疗法治疗学龄前儿童远视性弱视107例

    远视性弱视是儿童眼科常见病,其不仅对儿童正常发育有影响,且可造成视功能永久性低下.目前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尚不确切.我科1997年2月至2000年6月采用综合疗法治疗107例193眼(21例单眼患病)学龄前儿童远视性弱视,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李尖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影响卵巢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卵巢癌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985~1998年在我科治疗的资料完整的313例卵巢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用Kaplai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生存率差异性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独立的预后因素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残余灶大小、淋巴结清扫、化疗疗程等可能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均P<0.05),Cox模型对上述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析、残余灶大小、化疗疗程与卵巢癌的预后有关(均P<0.05).结论:临床期别、残余灶、腹膜后淋巴结清扫和化疗疗程是影响卵巢癌的重要顾后因素,尽大可能切除病灶,术后规则、足量的化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张洁清;余冬青;李力;唐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心脏跳动中巨大心脏二尖瓣置换术远期疗效

    目的:评价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巨大心脏病人二尖瓣置换术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31例巨大心脏患者在心脏跳动中施行二尖瓣置换术,早期死亡5例.术后随访到111例,失访15例,随访率88.1 %,随访时间0. 5~9.0年.随访方法是对病人采用信访、电话随访和门诊复查相结合进行长期随访.结果:远期死亡9例,死亡原因为心衰5例、心律失常2例、瓣周漏1例、原因不明1例.3、6、9年累积生存率为92.3%、84.1%、79.5%.随访结果与术前及术后早期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左室收缩末直径、左室舒张末直径及心功能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房型及右室型远期疗效较好,全心型及左室型效果较差.结论:在心脏跳动中行巨大心脏的二尖瓣置换手术切实可行,安全有效,心肌保护效果良好,远期效果满意.随访期间加强心功能支持和室性心律失常防治,有助于提高巨大心脏二尖瓣置换术的远期疗效.

    作者:周华富;何巍;陈铭伍;覃家锦;冯旭;冼磊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红脖游蛇咬伤中毒的临床研究报告

    目的:为了探明红脖游蛇(Rhabdophis subminiatus)咬伤中毒引起出血的机理.方法:采取临床观察结合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PLT)及试管法凝血时间(CT)等实验室捡查,其中3例进行了抗凝血酶原Ⅲ活性 (AT-Ⅲ)、α2-纤溶酶抑制物活性(α2-PI)、纤维蛋白原浓度(Fg)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含量(FDP)测定的血液学研究.结果:所有的病人PLT均在正常范围,但CT明显延长,3例病人的AT-Ⅲ、α2-PI活性明显下降,其中α2-PI为甚;纤维蛋白浓度(Fg)明显被消耗,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含量(FDP)明显增多.结论:红脖游蛇咬伤可引起患者体内凝血系统被激活而继发纤溶亢进完全脱纤维蛋白状态的类DIC样血液学改变.

    作者:李其斌;黄光武;金城记代彦;渡庆次贺博;中村真理子;小杉忠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腔镜下甲状腺手术体位的改良

    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其具有颈部无瘢痕、痛苦小、创伤少、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日短(均2~3 d)等优点,深受患者欢迎.但原体位常给手术者操作带来不便,易感疲劳,与器械护士配合欠佳,造成手术时间延长.2003年11~12月我院采用自创的手术体位,进行手术 5例,经临床观察和验证,该体位优于原体位,现介绍如下.

    作者:韦月贵;周小曼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

    胆汁反流性胃炎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因其反流的胆汁在胃炎中的特殊作用而不同于其他类型胃炎的治疗.笔者应用铝碳酸镁片治疗5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超;王民登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再次住院诱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病因不清的、多系统多脏器均可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程长,易复发.曾有报道75.31%患者在1年内复发[1].因此,如何减少SLE复发是值得医务人员探讨的问题.为此,笔者对127例SLE复发患者的诱因进行统计,并根据其诱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钟柱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11例临床分析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GP)在临床中较为少见,是一种慢性肾实质感染的特殊类型.1989年10月至2003年11月我们共收治1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佘锡鸾;苗树;秦自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对子宫全切手术病人循环稳定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麻醉前预防性注入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减轻和阻断迷走神经反射的影响,达到稳定循环作用.方法:子宫全切术120例病人,共分3组,每组各40例.术前,A组肌肉注射长托宁0.5 mg;B组肌肉注射阿托品0.5 mg;C组既不给长托宁也不用阿托品;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全程观察3组病人的Bp、EKG、SpO2、HR的变化和记录长托宁、阿托品、麻黄碱的用量.结果:3组病人的EKG与SpO2无明显变化.长托宁、阿托品、麻黄碱的首剂用量分别为0.5、0.5、10.0 mg;3种药追加剂量分别为0、0.5、0 mg.结论:长托宁预处理对接受硬膜外麻醉的盆腔手术病人具有稳定循环作用,使术中应用麻黄碱的剂量与人数明显减少,而且长托宁组对循环稳定作用明显优于阿托品组.

    作者:李丹亚;蒋宗滨;刘敬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Fe元素在瘢痕疙瘩中含量分析

    由于铁具有催化作用,因此,铁可作为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或许多酶的金属协同因子,在许多生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但游离铁产生短寿命自由基,导致氧自由基性损害.在炎症情况下,铁贮存减少,铁的减少导致巨筮细胞活力变化,免疫反应增强.近几年,对瘢痕疙瘩病因形成有一种新的概念,认为是包括免疫球蛋白在内的特殊的免疫反应.目前,有关病理性瘢痕中Fe元素的研究不多,本实验就病理性瘢痕和Fe元素之间的联系作一探讨,为病理性瘢痕防治提供新的途径.

    作者:李德全;李健邦;梁卫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技术在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TVI) 技术检测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评估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VI技术对62例临床确诊(其中36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和38例正常对照者的舒张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进行测定,并与常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冠心病松弛受损组与假性正常组的舒张早期波与舒张晚期波之比(Ea/Aa)均较正常组明显减低(P<0.01);限制型组的Ea与Aa均较正常组明显减低(P<0.01),但Ea/Aa与正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VI技术检测二尖瓣环Ea/Aa反映的是组织结构运动的变化,具有相对不依赖前负荷的影响,在二尖瓣血流频谱假性正常化时,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可用于无创评价冠心病左室整体舒张功能.

    作者:潘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高通量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贫血的影响

    目的:使用高通量透析器进行血液透析,了解高通量透析在纠正尿毒症患者贫血中的作用.方法:将36例维持性血液透患者随机分成高通量透析组(n=19)和低通量常规透析组(n=17).高通量透析组采用高通量透析器F60,常规透析组采用低通量透析器F6,进行血透共半年,监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结果: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半年后与常规透析组比较,高通量透析组Hb、Hct、ALB显著升高,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透析组.结论:高通量透析可以减轻维持性血透患者贫血.

    作者:吴杰;骆字验;黄龙;高晓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