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恒贤;莫少艺;刘世翔
目的:研究腮腺区肿块影像学综合诊断的特点及检查程序.方法:对76例腮腺区肿块患者手术前行腮腺造影、B型超声及CT检查 3种方法中至少2项,术后结合病理诊断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采用影像学综合诊断的76例患者诊断符合率达92.1%,高于任何单项检查的结果,特别是在低恶性肿瘤的诊断方面尤为显著.结论:腮腺区肿块影像学综合诊断以不同的角度提示肿块的征象,提高了诊断率,其检查并非简单的相加,需有选择的综合应用.
作者:张翔云;保继荣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受体(IGFⅡR)微小卫星不稳 定性(MI)在肝细胞癌的表现.方法:用QIAamp方法提取肝细胞癌DNA,选择7对引物,经PCR扩增,走DNA序列胶电泳,测定其MI的阳性率及有无IGFⅡR基因的突变.结果:肝细胞癌MI阳性率44.1%(15/34),癌旁组织细胞MI阳性率23.5%(8/34),二者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IGFⅡR基因有丢失、插入、替换等突变.结论:肝癌细胞MI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表明其DNA错配修复功能有缺陷或丧失,遗传性不稳定,基因易突变,并可观察到IGFⅡR基因的三种突变.
作者:赵荫农;杨尔滨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肾脏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为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将我院 1993~1998年发现的34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作一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
作者:朱方敏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方法:对脑卒中复发组58例与对照组194例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血 脂、冠心病、饮酒、吸烟及脑卒中家族史等危险因素和初次发病后3年内的复发和预后情 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复发组与对照组的危险因素是一致的(P>0.05),但 复发组的预后较对照组差(P<0.05).结论:防止脑卒中的复发主要是防治危险因素.
作者:陈春莲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GM-CSF基因转导的肿瘤细胞免疫小鼠的抗肿瘤效果.方法:用电穿孔法将小鼠GM-CSF的表达质粒导入RMA淋巴瘤细胞,经G418筛选后,将GM-CSF高表达克隆(RMA-GM)细胞皮下接种C57BL/6小鼠,观察成 瘤性,以及经丝裂霉素-C处理灭活的RMA-GM细胞免疫小鼠,观察抗肿瘤作用.结果:RMA-GM细胞皮下接种C57BL/6小鼠后出瘤时间比对照组略延长.经丝裂霉素-C处理灭活的RMA-GM细胞免疫小鼠及亲代肿瘤细胞攻击后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生长速度减慢,小鼠生存期明显延长,并且40%小鼠无瘤长期生存.结论:在RMA肿瘤模型中,GM-CSF基因转导的肿瘤细胞瘤苗有较好的 抗肿瘤免疫效果,此法有可能成为治疗肿瘤的有效途径.
作者:李桂生;张叔人;高全立;杨春旭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围术期硬膜外镇痛对静吸复合全麻肺癌手术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8例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 用相同的全麻药物.实验组病人入室后于Th5~6置入硬膜外导管,并注入1.6%利多卡因5~8ml,然后每隔1 h注入5ml,直至手术结束后以0.2%布比卡因和6 mg/L丁丙喏啡混合液行PCA镇痛,至术后72 h.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1h、术后24h、术后72h、术后1周,采静脉血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结果:对照组CD3、CD4降低程度明显大于麻醉前及实验组.术中两组的NK细胞活性均出现一过性增高随后明显降低.结论:硬膜外镇痛可减轻静吸复合麻醉对肺癌病人免疫功能的抑制.
作者:廖品琥;黄冰;温文钊;王建荔;阮林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终止早孕已广泛用于临床.随着米非司酮作用机制研究的日渐 深入,临床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过去对孕10~17周终止妊娠的方法是采用钳刮术或等待孕 周增加再行引产.
作者:于惠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尖锐湿疣(CA)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治疗存 在着相当的难度,且复发率高,还有恶变倾向.笔者应用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ALA -PDT)治疗尖锐湿疣2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林有坤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肝癌患者就诊时,大部分不能获得手术切除,须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目前首选经导管 肝动脉化疗栓塞(TAE),但TAE治疗后可引起胃十二指肠粘膜损害,合并出血.
作者:王惠平;刘航;冯坚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患者梁某某,女,21岁,因停经4个月余,阴道少量流血13 d于1998年10月8日入院.患 者1998年5月16日,停经1个月开始出现明显早孕反应,8月3日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阴道少量流血,未治疗血止.
作者:袁华;李柳铭;徐金霞;马燕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患者男,24岁,因喷洒农药后头晕、呕吐、尿少3 d入院.3 d前喷洒农药(联合甲胺磷 、敌百虫、杀虫双、敌杀死4种农药)时不慎倾倒沾污颈项、背及胸部皮肤,次日上午出现头 晕头痛、恶心呕吐、解烂便,下午畏寒发热、大汗、胸闷心悸,第3天出现尿少急诊入院,病后第2天外院应用过输液及阿托品(剂量不详)治疗.
作者:宋观志;钟国强;周晓敏;邓家强;唐尔闻;李则春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先天性无阴道并非罕见,目前国内外所作的人工阴道成形术,多采用自体皮移植术、羊 膜移植术、乙状结肠移植术、腹膜移植术等[1].
作者:陈善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老年人外科急腹症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病变重而症状及体征轻,给诊断带来困难,延误 治疗.我院自1980年6月至1998年10月共收治475例60岁以上老年人急腹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长持 刊期: 2000年第02期
1992~1998年,我院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配伍蝮蛇抗栓酶治疗脑血栓形成5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晓东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多囊脑的MRI(磁共振成像)表现和诊断.方法:1例年龄50 d的男孩,因四肢强直性抽搐作MRI检查.结果:两侧大脑半球有大小不等的囊状结构,呈圆形、椭圆形,提 示高度扩张的血管周围间隙,其信号强度与CSF一致.结论:MR表现两侧大脑半球多发大小不等圆形、椭圆形或分层的囊 状结构,信号强度与CSF相似,结合临床病人智力发育异常、四肢强直性抽搐,应考虑多囊脑的诊断.
作者:李茂;秦宇红;李荣富;梁漱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某些恶性血液病患者凝血纤溶情况.方法:用乳胶凝集半定量法检测10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前的血浆 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结果:52例急性白血病中,22例D二聚体阳性,27例FDP阳性;18例 慢性白血病中,2例D二聚体阳性,2例FDP阳性;2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4例D二聚体阳 性,3例FDP阳性;18例恶性淋巴瘤中,3例D二聚体阳性,3例FDP阳性.结论:相当部分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发凝血纤溶异常.
作者:朱霞;张珍琼;莫胜福;陈秉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患者,女性,46岁,因反复阵发性心悸、头晕18年,于1997年11月5日入院.患者1980 年起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阵发性心悸、胸闷、头晕、乏力,呈突然发作,骤然终止,每次发作持续1~2 h,每年发作1~2次,近1年来发作比以前频繁,约每月发作1次.
作者:郑剑光;陶新智;赵定菁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治疗首选颅骨锥孔引流术[1].我院1990~1999年 共收治CSDH病人52例,均行经皮锥颅引流术.
作者:王大满;庞东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我院1986年1月至1997年6月共收治Lasègue征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43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86年1月至1997年6月对50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43例Lasègue征阴性(8.5%);男30例,女13例;年龄20~72岁,平均43岁.40岁以上39例(90.1%);病程短6个月,长7年,平均3年8个月.
作者:黄恒贤;莫少艺;刘世翔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危重病人血中血管紧张素Ⅱ(AⅡ)与醛固酮(ALD) 的分离现象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55例危重病人[按是否合并有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 DS)分为A组(合并MODS组)和B组(非MODS组)]和35例健康正常人(C组)血中皮质醇(COR)、AⅡ 和ALD的含量.结果:①A、B组的COR、AⅡ均显著高于C组(P<0.01);A、B两 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而A组ALD的浓度显著低于C组(P<0.01),也低于 B组(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A组病人低ALD发生率为5 4.55%(12/22),高于B组的27.27%(9/33,P<0.05);A组高ALD发生率为13.64%(3/22 )与B组的24.24%(8/33)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低ALD患者平均动脉血压明显低于 高ALD患者(P<0.05);低ALD患者合并MODS率、病死率明显高于高ALD患者组(P<0.05);④ALD水平与APACHEⅢ评分间呈明显负相关(r=-0.674 1,P<0.001).结论:危重病人特别是合并MODS的极危重患者中AⅡ-ALD分离现象并非少见,且病情严重,预后差,病死率高.
作者:霍开秀;李小励;钟荣;唐盾;何庆忠;胡长玉 刊期: 200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