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1例

韦凤娇;韦爱芳

关键词: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 早期临床表现, 缺乏足够认识, 淋巴组织增生, 临床医生, 性疾病, 不典型, 误诊, 漏诊, 病人, 报告
摘要: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一般临床医生对本病缺乏足够认识,病人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被漏诊或误诊,1999年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庆大霉素肾毒性治疗作用的形态学研究*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庆大霉素(GM)肾毒性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只,两组均按每只160 mg/kg*d-1肌注GM 9 d;实验组于实验第10天按2 000 U/kg*d-1肌注bFGF 9 d,而对照组则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让其自然恢复.所有动物均经心脏灌注固定后取肾皮质作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实验组动物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恢复和再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庆大霉素肾毒性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黄巨恩;李校坤;徐志文;陈纡;梁祖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强迫振荡肺功能测定新技术在COPD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法(IOS)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COPD)的应用,对早期判断气道阻塞的意义.方法:采用IOS对15例COPD患者,15例对照组测定其呼吸阻力及相关指标,并作相关分析.结果:COPD组与对照组比较气道阻力有显著差异(P<0.05)及频率依赖性.反映小气道阻塞的IOS值同EFV1%、EFV1/FVC、PEF25~75有显著相关(P<0.01~0.05).结论:强迫振荡法可以早期反映气道阻塞情况,应用前景广泛.

    作者:汤春园;梁国容;何志义;朱倩茹;邓家珍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VEGF-C mRNA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mRNA在正常口腔粘膜、白斑及鳞癌等组织中的表达.方法:RT-PCR法检测VEGF-C mRNA的表达.结果:鳞癌组织VEGF-C 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口腔粘膜及白斑(P<0.01);鳞癌表达与病理分级(P<0.01)、淋巴结转移(P<0.01)密切相关,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VEGF-C对鳞癌的生长及转移有促进作用,有望作为检测淋巴管转移及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于大海;温玉明;欧子民;邝海;韦山良;蒙宁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儿童断指再植22例37指分析

    儿童断指是严重的手外伤,由于儿童手指小、血管细,再植有一定困难,进行残端缝合,给患儿生理和心理带来不良影响.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儿童断指再植成功率也获得显著提高.1990年7月至1998年12月,我院进行了22例37指12岁以下儿童断指再植,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爱国;杨小辉;纪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非心脏开胸手术后并发严重心律失常28例分析

    1990~1999年我院胸心外科对178例普胸手术后病人进行连续心电监护,出现不同程度心律失常37例,其中严重心律失常28例,发生率12.9%,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对象:28例病人术前心电图均正常,无明显心血管系统疾病史.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28~79岁,平均54.5岁.

    作者:朱立健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正交试验优选提取连翘中抗龋抗口腔溃疡成分的佳工艺条件

    目的:优选从连翘中提取以熊果酸为考察指标的提取物的佳工艺.方法:正交试验法.结果:佳提取工艺为药材6倍量乙醇,回流2次,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0 g/L,溶液用量为膏量3倍,溶液温度:(40±5)℃,膏密度:1.02.结论:用正交试验法可以优选出从连翘中提取以熊果酸为考察指标的提取物的佳工艺条件.

    作者:孙今雄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152例重型肝炎预后因素分析

    重型肝炎是一类病死率甚高,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肝脏疾病+{[1]}.对其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治愈率和降低病死率.现将我院1992年3月至2000年3月收治的152例重型肝炎的预后因素分析如下.

    作者:周永裕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浆血栓素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对其病情及预后的影响

    血栓素A2(TXA2)与前列环素(PGI2)这一对生物活性物质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密切,TXA2增高及两者失衡可促使脑梗死的发生,并可加重脑组织的损害.本文通过对41例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的测定,探讨其含量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邓品瑞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颅颈交界腹侧区肿瘤远外侧枕下经髁入路的术式和显微解剖(附4例报告)

    目的:探讨枕下远外侧经髁手术对颅颈交界腹侧区肿瘤切除的适应证及术式方法.方法:结合临床显微解剖讨论分析4例颅颈交界区肿瘤手术的情况.结果:4例颅颈交界区肿瘤采用枕下远外侧经髁术式,除1例髓内肿瘤右上肢肌力无恢复外,余3例均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结论:对比其他传统入路,经髁术式有术径短,显露清楚,脑干牵拉轻,对周围结构保护好等优点.是此区大部分肿瘤切除的首选入路.

    作者:黄玮;杨雷霆;黄祜鸿;肖绍文;秦坤明;谭源福;张超元;冯大勤;周全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美托洛尔联合狄戈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快室率房颤患者疗效观察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时常伴有快室率房颤,传统的治疗首选药物是洋地黄,但部分患者单用洋地黄类药物常常不能奏效.近年来我们观察了30例CHF伴快室率房颤患者在狄戈辛等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树森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神经移植对脊神经节的P物质阳性神经元的影响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神经移植对脊神经节的P物质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SD大鼠15只,切除右侧坐骨神经1 cm,在手术显微镜下将异体或自体右侧坐骨神经1 cm移植于神经缺损处.对照组只切除右侧坐骨神经1 cm,不进行神经移植.术后12周取两侧脊神经节,冰冻切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P物质(SP),对SP阳性神经元进行图像分析.结果:SP阳性神经元为中、小型细胞,分散于大的脊神经节细胞中.手术侧与自身对照侧及神经移植组与对照组术侧阳性细胞的直径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术侧SP阳性神经元体积积分光密度(VIOD)值明显低于自身对照侧,自体组术侧VIOD值与自身对照侧无显著性差异,异体组术侧VIOD值比自身对照侧稍低.结论:结果表明神经移植修复坐骨神经缺损对脊神经节SP阳性神经元的形态恢复无明显影响,但对其功能恢复有一定作用.

    作者:蒋常文;邵正仁;李明善;骆耐香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P53基因与肿瘤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P53基因的变化与肿瘤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对两个分别具有野生型和突变型P53基因的膀胱癌细胞株MGHU1和RT112进行8Gy γ射线照射,并采用定时显微录影设备观察240 h,对每个被观察的细胞进行谱系分析.结果:两个细胞株均出现了以凋亡为主的细胞死亡,累积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98和105.3,比较指数曲线后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虽然两个细胞株的P53基因状态和总P53蛋白含量有所不同,但并没有影响γ射线照射后的细胞凋亡的形成,从而未能影响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亦表明P53基因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可能取决于不同的细胞类型.

    作者:肖强;Hilmar M.Warenius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经阴道配子输卵管移植术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经阴道配子输卵管移植(TV-GIFT)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效果.方法:对7例(8个周期)不孕症患者,分别采用超排卵方案,在超声下取卵,经阴道-宫颈向输卵管内插管,注入配子(卵细胞和精子),同时用黄体酮或hCG增强黄体功能.结果:平均植入卵子数3个,临床妊娠2例,临床妊娠率28.57%,周期妊娠率25%.结论:经阴道配子输卵管移植是一种操作简单而有效的助孕技术,与经腹腔镜配子输卵管移植相比,不需麻醉和腹部切开且价廉.该法亦可用于输卵管远端梗阻,管腔形态、功能正常的不孕症患者.

    作者:王琳;李雪;陈春博;廖明珠;叶健;周桂云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多发性骨髓瘤非典型表现误诊19例分析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由于骨髓瘤细胞增殖程度和浸润部位不同及其分泌的异常免疫球蛋白的种类和多少不一,可引起一系列复杂的临床表现,患者常被以不同疾病名称收治或病死于各科.据不同医院的统计资料分析,误诊率可达54%~69.1%[1],个别医院甚至高达100%[2].误诊时间短则数月,长则数年余.现将我院1995~1999年收治的不典型MM 19例误诊分析如下.

    作者:潘海波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南宁市胆石病19年的变迁

    目的:探讨南宁市胆石病19年(1981~1999年)来的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2 252例胆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南宁市胆石病前10年(1981~1990年,A组) 与后9年(1991~1999年,B组)比较,男女比例为1∶1.2; 年龄峰值在51~60岁;职业以农民居多,A、B两组分别占46.3%及34.0%;结石部位以胆囊结石多(34.6%),其次是肝内胆管结石(33.7%),胆囊结石B组多于A组(40.7%,24.7%),肝外胆管结石A组多于B组(34.7%,21.4%),肝内胆管结石两组无差异(30.3%,35.8%);胆道蛔虫A组多于B组(3.3%,1.4%),病死率A、B两组没有明显差异(1.3%,1.4%).结论:南宁市胆石病后9年与前10年比较,胆囊结石发病率明显增高,合并胆道蛔虫明显减少,肝内胆管结石及胆石病病死率无明显改变.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城市居民的饮食健康教育,加强对胆石病特别是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治研究.

    作者:刘达云;陈希纲;胡德宏;蒙恒福;肖开银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脐尿管囊肿合并粘液乳头状腺癌及移行细胞癌1例

    患者,男,40岁.因尿频、排尿困难2个月余,发现膀胱肿物一周入院.体检:耻骨联合上缘可及一大小约3 cm×3 cm肿块,质中,活动差,膀胱镜示膀胱顶部2 cm×2 cm×2 cm结节突入膀胱腔,腹壁无异常.B超示膀胱与腹壁间5 cm×4 cm肿物.

    作者:谢东;苏丹柯;陈茂安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的降血糖疗效.方法:采用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试验,55例2型糖尿病病人分为两组,A组给罗格列酮2 mg口服,1次/d,B组给格华止850 mg口服,1次/d,如2周后血糖≥11.1 mmol/L,则各组加量至2次/d,疗程8周.结果:罗格列酮治疗后PBG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降血糖总有效率为82.8%,疗效与格华止相近(P>0.05);能降低FINS,治疗后较治疗前比较(P<0.05),明显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治疗后IAI增加,IRI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副作用轻微,主要是胃肠道反应,未观察到肝肾功能损害.结论: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降血糖疗效确切,能降低2型糖尿病人FINS水平,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副反应轻微,未见肝肾功能损害.

    作者:邓宏明;于志清;夏宁;肖常青;李世生;黎英荣;苏宏业;梁瑜贞;覃忠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手术前后胃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测定

    目的:测定胃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了40例胃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手术治疗前后的变化,并与40例健康成人和40例慢性良性胃病对照.结果:胃癌患者血清sIL-2R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和良性胃病患者明显升高,手术治疗后1,2及3周逐渐下降.治疗后血清sIL-2R水平没有明显下降,预示肿瘤的复发或转移.结论:提示sIL-2R可作为胃癌临床诊断、病情监测又一新的免疫生物学指标.

    作者:陈志刚;李庆洁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颈内静脉扩张段结扎术治疗颈内静脉扩张症18例

    1994年1月至1998年1月,我科共收治颈内静脉扩张症患儿20例,其中18例行患侧颈内静脉扩张段结扎术,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体泉;唐咸明;谭志忠;王红;陆文奇;陈自敏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膀胱大力碎石钳经尿道膀胱碎石术(附55例报告)

    1997年8月至1999年11月我院采用PS-3型膀胱大力碎石钳(杭州桐庐尖端医光器械厂生产)经尿道直视下行膀胱碎石治疗膀胱结石55例,效果确切,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志武;陈凤坤;万良;吴天俊;陈日敢;郑伟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