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182例临床分析

陆昀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
摘要: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凝胶阻滞检测核蛋白-DNA结合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改良的凝胶阻滞法用于核蛋白-DNA结合的检测.方法:培养人真皮成纤维细胞,用维甲酸刺激不同时段,抽提其核蛋白,与32P-标记维甲酸反应元件(RARE)及维甲类X受体抗体α、β(RXR α、β)结合,进行凝胶阻滞分析.结果:细胞于不同状态可出现迁移率不同的条带,加入RXR β抗体可产生新的上移条带.结论:改良后的凝胶阻滞法较简单灵敏,可用于核蛋白-DNA结合的检测.

    作者:谢小薰;肖绍文;Swisshelmjia K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甲状腺滤泡肿瘤Ki-67抗原的表达及其与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关系

    目的:探讨Ki-67抗原标记指数与良恶性甲状腺滤泡肿瘤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4例常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甲状腺滤泡肿瘤中的Ki-67抗原的表达.结果:Ki-7抗原阳性细胞标记指数在微浸润型癌(MIFC)、广泛浸润型癌(WIFC)和滤泡腺瘤(FA)中分别是(4.3±3.42)%,(3.5±1.53)%和(0.6±0.39)%,腺瘤与微浸润型癌和广泛浸润型癌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甲状腺滤泡肿瘤中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79,P<0.01).结论:Ki-67抗原的表达有助于良恶性甲状腺滤泡肿瘤的鉴别诊断.

    作者:杨亦萍;韦敏怡;立山尚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原发性胆囊癌的超声诊断及误诊分析

    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缺乏特异性,与常见的良性胆道疾患鉴别较为困难.我院1986~1996年共收治原发性胆囊癌患者28例,现对B超在诊断原发性胆囊癌中的价值和常见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何云;王()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钩端螺旋体病肺出血型142例临床分析

    作者:唐泽洪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CT立体定位神经内窥器直视下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21例

    作者:谭卫;杨磊;杨翔发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脑外伤后脑积水21例报告

    1993年9月至1998年9月我院收治脑外伤后脑积水21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7例,女4例.年龄7~61岁,平均28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4例,跌伤6例,坠落伤1例.1.2 原发伤及早期处理:严重脑挫裂伤或伴颅内血肿13例,单纯性脑挫裂伤2例,开放性颅脑损伤4例,原发性脑干伤1例,小脑出血破入四脑室1例,GCS评分:3~8分12例,9~12分6例,13~15分3例.

    作者:陆建吾;陈家康;黄河清;文超勇;兰学军;谭英华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新进展

    首例经鼻腔气管内插管报道于1902年,自1930年Magill发明了经鼻盲探气管插管(Blind nasotracheal intubtaion,BNTI)以来,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完善,这门技术已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插管成功率不断提高.现仅就导管的改进、插管技术及辅助手段的改进以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廖品琥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斑点免疫结合试验直接检测末梢血甲胎蛋白的研究和应用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方便使用、检测人末梢血甲胎蛋白(AFP)的方法.方法:用斑点免疫结合试验(DIBA)直接检测人末梢血(全血)AFP.结果:DIBA检测的条件在37℃或室温,孵育时间为10 min×2时,敏感度达25 μg/L.用此法和放射免疫法同时检测住院肝癌病人90例的末梢血和血清AFP,结果符合率为96.67%,以AFP 50 μg/L判为阴性,两结果的阳性符合率达100%.并用此法检测普查的正常人群1 200例,检出末梢血AFP浓度为50~100 μg/L有3例,与血清DIBA和RIA检测结果相符.结论:DIBA试剂盒检测人末梢血(全血)AFP,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与常规检测法有较好的符合性,而且具有简便、省料、快速、可直接检测末梢血(全血)等优点.

    作者:贺海平;唐东平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新式剖宫产术76例

    新式剖宫产是由以色列STARK医生经过10年的临床实践逐渐形成的独具风格的剖宫产手术[1].因其效果良好,目前已较广泛地应用于全国各地妇产科.我院1998年4月1日至1998年11月30日行此种剖宫产术76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晓春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克拉霉素干混悬剂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克拉霉素新剂型--干混悬剂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应用稀释法及临床分离所得的285株致病菌对克拉霉素干混悬剂和阳性对照药红霉素进行体外抗菌活性的测定,并考查了细菌接种量,血清浓度和培养基pH值对克拉霉素干混悬剂小抑菌浓度(MIC)的影响,同时测出受试药克拉霉素干混悬剂的杀菌曲线.结果:克拉霉素干混悬剂具有与红霉素相同的抗菌谱,对红霉素敏感的菌株其抗菌活性与红霉素基本相同,对耐红霉素的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阳性球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但对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等阴性菌与红霉素抗菌作用不明显;在培养基pH偏碱条件下,其抗菌作用增强,血清浓度的改变对该药的抗菌作用影响不明显.杀菌曲线显示:克拉霉素干混悬剂对金葡球菌及化脓性链球菌的杀菌速度比红霉素快.结论:克拉霉素干混悬剂无论从其抗菌效果还是剂型改进方面均优越于红霉素,是一具有开发前景的新药.

    作者:朱莲娜;林军;黄万清;吴晓宁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输卵管阻塞的介入治疗

    目的:为明确输卵管阻塞的部位及程度,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成功率高的治疗方法.方法:用自制的输卵管再通器具对52例病人共89条输卵管作选择性造影,并对其中75条间质部或峡部阻塞的输卵管作再通术,术后抗炎及定期输卵管通液治疗.结果:插管成功率为91%,再通成功率为81.3%,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该技术操作简单,集诊断及治疗于一体,成功率高,病人痛苦少,是诊治输卵管阻塞的首选方法.

    作者:马亦龙;崔英;赖少侣;许进;蒋凤艳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滑动机制直丝弓矫治技术临床应用初探

    滑动机制直丝弓矫治技术是Mclaughlin和Bennett于1989年共同推出的一种矫治原理更科学,临床操作更简捷的直丝弓矫治技术[1].目前,该技术在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应用越来越广泛[2].国内临床应用报道较少.我科1997~1998年应用杭州新亚的MINI直丝托槽完成了16例患者的矫治,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旭梅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腮腺癌的手术及综合治疗(附52例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及综合治疗对腮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科1981年1月至1996年12月手术及综合治疗52例腮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10、15年生存率分别为67.3%、54.96%、38.96%.单纯手术5年生存率为65%,术后辅助治疗5年生存率为68.75%.结论:早期治疗、首次治疗的成功,原发灶的彻底切除及术后综合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伟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骨巨细胞瘤的外科治疗(附70例分析)

    目的:探索骨巨细胞瘤术前X线表现、病理分级与预后的关系,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资料完整的70例骨巨细胞瘤的X线表现、手术方法、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骨巨细胞瘤的X线分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理分级及预后,以瘤段骨切除体外灭活再植术疗效佳,但手术较复杂,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结论:术前可根据骨巨细胞瘤的X线分度或结合病理活检结果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作者:宁晔;曾毅军;徐卓明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腰椎间盘突出的X线平片、CT诊断与手术对照(附20例分析)

    作者:卢荣然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肺炎性假瘤的X线诊断

    作者:宁尚峰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髋臼后壁骨折9例

    作者:郭健;李兵;孙宏志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182例临床分析

    作者:陆昀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附41例分析)

    作者:郭洪水;李明光;蔺佩鸿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对比性评价三种分离小肠结肠炎耶氏菌培养基

    目的:寻找一种分离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的高效选择鉴别培养基.方法:收集70份猪粪便标本进行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的分离;将这70份标本用划线法种入三种选择鉴别培养基:S.S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CIN琼脂平板.分离出5株小肠结肠炎耶氏菌,血清型03,生物型3,VP阴性变异株.然后比较这三种培养基的分离率.结果:CIN琼脂的分离率高(100%),麦康凯琼脂的分离率低(16%).结论:分离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用CIN琼脂好,其次是S.S琼脂,差是麦康凯琼脂.

    作者:谢春;郑薛斌;梁静娟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