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

李洁;高然;文航

关键词:宫颈柱状上皮异位, CO2激光, 聚焦超声
摘要: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可呈现子宫颈糜烂样改变,但目前已明确“宫颈糜烂”并不是病理学上的上皮溃疡、缺失所致的真性糜烂,也与慢性子宫颈炎症的定义间质中出现慢性炎细胞侵润并不一致.子宫颈糜烂样改变只是一个临床征象,可为生理性改变,也可为病理性改变[1].宫颈原始鳞-柱交接部受雌激素的影响,可表现为生理性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本研究认为无临床症状表现的生理性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者不需治疗,但出现炎性症状表现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者需行物理治疗.
云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后腹腔镜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37例报告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是引起肾积水的一种常见的尿路梗阻性疾病.2013年6月-2015年6月,笔者对37例UPJO患者实施了后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骏;陈斌;刘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冲洗液温度控制在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中的护理安全分析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病,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新的标准方法.由于手术时采用硬膜外或全身麻醉、截石位、灌注大量冲洗液及术中冲洗液的吸收易出现低体温,严重影响患者生理机能和术后恢复,因此维持HoLEP患者术中正常体温显得尤为重要.术中应用与体温相近温度的冲洗液,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1],本研究为进一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结合笔者的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陈燕;马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超声检查在肝硬化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超声检查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病因之一.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在我国以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为主[1].由于肝脏具有很强的代偿功能,肝硬化起病隐匿,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常常被漏诊.本文对10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声像图特点进行总结分析,探讨超声显像在肝硬化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姚明英;马菊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品管圈在提高护士对预防体温计破损及汞收集中的应用

    品管圈(QCC)是采取发动员工自愿主动组合的方法开展质量促进活动的一种质量管理方式[1].在医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过程中,推广和应用品管圈等管理工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许晴;太荣芬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浅谈乳腺癌根治术的术后护理

    临床资料我院自2014年5月-2016年2月收治乳腺癌患者20例,年龄38~69岁,平均52.8岁.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5例,粘液癌5例,临床分期Ⅰ期8例,Ⅱ期4例,Ⅲ期8例.术后护理1.卧位(1)未清醒前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引起窒息.清醒后6h血压平稳取半卧位,利于切口引流和使横膈下降,改善呼吸,如出现胸闷、气促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2)术后患侧上肢适当抬高,并在6h开始按摩手臂,以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并避免因侧卧压迫患肢,影响肢体血液循环.患肢制动3d,以免腋窝皮瓣的滑脱而影响愈合.

    作者:张红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临床研究表明[1]: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属于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患者年龄往往较大.因此,针对于那些同时伴有多种心、肺、脑、高血压其他疾病的患者而言可被列为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临床针对这类患者的手术治疗更需谨慎,因为此类患者的手术耐受情况不佳,机体组织的免疫力水平不高[2].因此,针对于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有效治疗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次研究为了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实际效果,以便为相关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借鉴.本文以我院临床收治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临床治疗前后的改善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现对相关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沈睿熙;张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埋藏式除颤器术后放电五例临床分析

    心脏埋藏式除颤起搏器(ICD)是快速性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预防心源性猝死有效措施,术后放电是其并发症之一[1],反复放电也是起搏电生理医师极为棘手问题.本文对我院2005年来50例埋藏式除颤起搏器置入患者术后发生放电事件5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廖德荣;郝应禄;李燕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气管支架在气管良性气管狭窄中的应用现状

    良性气管狭窄的病因包括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气管软化、气道结核或气管周围病变压迫等,我国的结核发病率高,且随着各种危重症患者抢救及呼吸支持技术的普遍应用,长期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患者也逐渐增多,故良性气管狭窄在我国并不少见.气管狭窄传统金标准是手术切除治疗,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手术切除.而针对气管狭窄的腔内介入治疗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如热疗、微波可能因其产生的热刺激引起肉芽组织在短期内更快地增生,反而导致狭窄加重;激光可能因伴随气管壁的出血和穿孔反而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而冷冻治疗的延迟性不适宜用于急性、重度瘢痕性气管狭窄[1].支架置入在血管、食管成形中的成功应用为气管狭窄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20世纪末就开始把支架置入术应用于气管狭窄的治疗中,现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气管支架置入术已成为处理良性气管狭窄的主要治疗方法[2].

    作者:路会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延续护理对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灌注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膀胱癌是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1],据美国统计数据预测未来膀胱癌每年新发病例约为70530例[2].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常用手术方法,该具有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肿瘤治疗效果确切等优点,但是术后膀胱肿瘤复发率较高[3],单纯手术治疗后复发率高达50%~70%,并且其中10%~30%的肿瘤复发后分级、分期有增加趋势[4].患者术后按要求接受辅助膀胱灌注化疗药物,对杀灭残留微小病灶、肿瘤细胞,有效预防、抑制膀胱肿瘤复发具有重要意义[5].但是,由于每次膀胱灌注时都经尿道插入尿管注入化疗药物给患者造成不适、灌注治疗周期较长以及化疗性膀胱炎、药物接触性皮炎等灌注副作用导致膀胱灌注依从性低的问题十分突出,本研究将延续护理方法引入膀胱灌注患者中,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现报到如下.

    作者:劳丽娟;李丹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Fontan手术心律失常的防治

    Fontan手术1971年应用于临床的同时就提出了心律失常的问题,随着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良其发生率也有下降,近年来国内报道在40%左右,国外有报道可达10%以下,但心律失常依然是常见且复杂的并发症之一.心律失常关系到心率储备与自主神经功能,可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泵衰竭、心房血栓形成,延迟术后早期恢复[1],增加死亡率及心脏移植率[2],是远期死亡和病残及再入院的主要原因.分析总结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进而做好术前病情评估,手术适应征及术式的选择,术后监护,对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臧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玉溪市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主要病原菌及感染监控结果分析

    儿童因为生理特点及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全成熟,屏障功能差,使得感染成为其常见疾病,且因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病情重,广泛开展各种侵入性医疗操作及免疫抑制剂应用,易发生全身性感染,因此控制细菌感染成为治疗儿童疾病的重要环节.由于广谱抗菌药物在临床上普遍使用、儿童用药的局限使性等因素,使耐药菌株和耐药性不断增加,给临床医师有效治疗感染带来诸多困难.为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有效减少耐药细菌的产生,现对玉溪市儿童医院2011年-2014年在PICU治疗的患儿细菌培养结果与药敏分析及同期病房感染质控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季亚楠;侯钢;杨丽萍;郭芬仙;陈红;周永芳;陈文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经济性及疗效回顾性分析

    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12年6月-2015年10月所有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历105份,将其中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如呕血和(或)黑便、急诊内镜发现出血源,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头晕、乏力、腹痛、血压下降的患者105例分为2组.A组45例,男31例,女14例:年龄19~82岁,平均年龄(55.03±16.42)岁;以黑便为主要症状25例,呕血8例,呕血和黑便11例.B组6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23~77岁,平均年龄(54.25±10.04)岁,以黑便为主要症状18例,呕血8例,呕血和黑便24例.以上105份病历中十二指肠溃疡44例,胃溃疡31例,复合性溃疡11例,癌症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19例(肝癌、胃癌等).入院时血红蛋白<70g/L44例、70~100g/L41例、>100g/L20例.2组在年龄、性别、病因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关灿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松花粉的人体食用安全性及通便功能分析

    松花粉又称松黄,是松属植物的雄性配子体,也是我国常用的药食两用的花粉品种.松花粉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维生素、多种矿物质元素、不饱和脂肪酸、黄酮、纤维素、多糖、胆碱等成分种类达200余种,其作为遗传物质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营养比例均衡[1].近年来,关于松花粉的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糖、增强免疫力、抗氧化等保健功能被广泛研究,因松花粉中富含低聚糖、纤维素、胆碱等改善肠道,助通便的成分,其通便功能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类似报道多见于动物试验[2,3],而人群食用的安全性及其通便功能研究鲜见报道.在本实验室前期研究中,同批次的松花粉已通过动物安全性评价且证实具有通便功能,为进一步研究其在人群中的作用,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保健食品人体试食试验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经全部志愿者知情同意,在本地某三甲医院的紧密监护下,我们进行了松花粉人群试服效果的研究.

    作者:温平镜;彭亮;王绍龙;陆锦;高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治疗78例高龄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内固定治疗已成为转子间骨折手术的常用方法,髓内及髓外固定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1,2].对于高龄骨质疏松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内固定治疗容易导致骨折再移位、畸形愈合、骨不连,以及股骨头切割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可高达36%~56%[3,4].虽然关节置换术应用于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仍存在诸多争议,但已有文献支持对骨质疏松的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关节置换[5,7].2008年3月~2014年3月我院采用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转子间骨折78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龙昆;张仲子;赵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蒿甲醚的临床应用点滴体会

    对象与方法1.病例来源:乌干达金贾医院门诊病人,包括乌干达农民、市民及援乌中国各专家组及驻乌使馆人员.2.诊断标准:普通型疟疾:寒战高热,无各系统疾病的症状和阳性体征,对症治疗及抗炎治疗无效,部分患者脾脏可触及,血常规检出疟原虫.脑型疟疾:除上述症状外,主要表现嗜睡,浅昏迷或深昏迷,少数有肢体抽畜或痉挛,脑脊液检查无一般炎性改变.

    作者:梁兵;黎明;周上祺;展鸿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我国盲和视力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人与周围环境进行交流的重要通道.眼睛一旦受损带来的视力损害对生活、学习和工作影响极大.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低视力人群总数为2.7亿左右,到2020年全世界盲和低视力患者数将翻一番为约4亿[1],如不采取有效措施,盲与低视力人数将继续增加.1999年2月18日WHO及20多个非政府组织在全球发起“视觉2020”行动——消灭可避免盲·人人享有看得见的权利.我国是西太平洋地区第一个启动“视觉2020”行动的国家,原因在于全球85%的肓人生活在占世界人口70%的发展中国家[2],我国是世界上盲人数量多的国家之一,几乎每分钟就会出现1例新的盲人.只有了解盲和视力损伤的患病率及病因学特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降低因盲和低视力带来的负担.目前,盲和视力损伤研究已日益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需进一步努力.

    作者:袁中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135例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体会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呕吐、胸闷、气急或短暂性意识障碍等,临床上有很多高血压患者无明显不适自觉症状,例如在健康体检时发现血压偏高,或者发现高血压3级仍无任何不适主诉,亦有很多患者以并发症如脑卒中、急性心功能不全、高血压脑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而首次就诊.我科对2008年3月-2014年12月135例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玉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18例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分析

    Rh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母子Rh血型不合而导致母血中对胎儿红细胞的免疫抗体IgG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发生免疫反应而引起胎儿红细胞破坏的一种溶血性疾病也是儿科常见的急性溶血性疾病,除ABO系统外,还包括Rh,MN,I,P等血型系统的抗原均可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其中Rh系统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仅低于ABO系统,且发病早、发展快、病情严重[1,2].现将我市2014-2015年在我血液中心进行的556例新生儿溶血病检查中18例由Rh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病报道如下.

    作者:汤戎;朱祥明;苏品璨;罗臻;赵杨;陈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滤纸干血斑用于昆明地区人群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基因突变的应用性研究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缺乏症是以G6PD基因单个碱基突变为分子基础的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性疾病,是我国南方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云南省是我国G6PD缺乏症的高发区,某些地区发病率高达13%[1].由于酶缺陷性质及酶活性降低水平的不同,在某些诱因的情况下如生时冷刺激,或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食用了可能引起溶血的药物和食物,其表现可以从无症状到急性溶血性贫血、核黄疸等一系列病理改变,而大多数平时可无临床症状[2,3],因此早期准确诊断对于该病的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本文建立了一种采用滤纸干血斑,用改良的DNA提取技术,结合PCR-膜反向斑点杂交法(RBD)的方法,对昆明地区确诊G6PD缺乏症的人群进行G6PD基因突变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琼;黎曼侬;黄烁丹;李继红;周驰;王诗丽;孙永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运用品管圈降低护士锐器伤发生率实践效果观察

    护士锐器伤是指护士在工作时间内,由针头及其他一切锐器所造成的使皮肤出血的意外伤害[1].大量监测研究证实,护士是医院中发生锐器伤的高危人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承担着大量的治疗护理工作,在注射、抽血、输液时均有皮肤损伤的可能[2].锐器伤是医疗护理操作中常见的职业暴露因素,主要为注射器针头、输液器针头、手术室缝针、手术刀片、玻璃划伤等.锐器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从而引起医源性感染的潜在危险日益严重.据美国CDC报道,美国每年医务人员约发生60万~80万次锐器伤,护士平均每人每年损伤2.88次.毛秀英等曾对北京7家医院的1075名临床护士调查,锐器伤率高达80.6%.

    作者:黄海;官雪燕;李于蓝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云南医药杂志

云南医药杂志

主管:云南省卫生厅

主办:云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