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黛力新治疗咽异感症30例临床观察

覃丽玲;邹冰;佟威

关键词:咽异感症, 黛力新, 焦虑症
摘要:目的 观察黛力新治疗咽异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咽异感症患者随机分为黛力新组与对照组进行治疗.结果 咽异感症患者中焦虑倾向和焦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黛力新联用珍黄丸胶囊口服治疗咽异感症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珍黄丸胶囊(P<0.05).结论 有焦虑倾向和焦虑症的咽异感症患者可应用黛力新治疗.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 手术之前着重在于改善心脏及呼吸功能;手术之后维持稳定的循环功能,适时脱离呼吸机,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胸腔引流管通畅.结果 本组30例中有4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例发生切口感染.结论 着重做好围手术期护理,达到降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目的 .

    作者:苏惠霞;肖海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陈香露百露致口舌麻木1例报告

    1病例简介患者,女,40岁.因近两年来经常间断性出现上腹疼痛,伴有泛酸,胃镜检查结果为浅表性胃炎,Hp为阴性,已多次服用法莫替丁片,病情也多次好转后又复发,由于担心长期服用法莫替丁片会出现胃萎缩的副作用,医生建议暂停使用该药而改用陈香露百露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但患者见说明书中第一次服用4~6片而擅自按一次6片,一天3次服用),服药两天后腹痛、泛酸症状缓解,但在第一天用药后就感觉嘴唇有轻微麻木感,没太在意,继续服用,到第二天后发现嘴唇麻木感加重,而且舌头也有麻木的感觉,因此建议停止服用,停用后麻木感消失.后改用其它胃痛药无类似症状发生.

    作者:张岚;黄忠彪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急救16例高血压危象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高血压危象(HC)的急救措施,及时挽救患者生命.方法 对16例HC病例的急救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16例病人经及时抢救治疗后,HC症状均得到改善,血压控制在21.28~23.94/13.3~14.63kPa,1例病人平素有大量饮酒史,血压较难控制.结论 全面正确判断病人情况、迅速采取救护措施是抢救HC成功的保证.

    作者:赵丽芬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慢性HBV和HCV合并感染患者肝损害的血清学改变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合并感染的患者肝损害的血清学改变特点.方法 收集225例慢性肝病(包括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 乙、丙肝病毒合并感染引起慢性肝炎或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肝穿病理标本;所有病例均常规检测肝功能、血清HBVDNA、HBV血清标志物、血清HCVRNA,抗-HCV.所有肝活检标本均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做苏木素-伊红染色,进行肝炎分级分期,HBsAg、HBcAg免疫组化,HBVDNA、HCVRNA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①重度慢性肝炎患者:HBV/HCV合并感染的患者(B加C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水平与HCV单独感染(C组)患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比HBV单独感染的患者(B组)低(P<0.05).②非重度慢性肝炎患者:三组的血清学改变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C组与B加C组患者的发病年龄相似(P>0.05),但明显大于B组患者(P<0.01).④单独感染组发病的病程长短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比合并感染组长, 与单纯感染组相比,合并感染组发展为重肝的时间要短(P<0.01).结论 在重度慢性肝炎的患者中,肝功能损害的血清学指标(AST、ALT、TB、DB)不能很好地反映肝内损害严重度.与单纯感染组相比,HBV与HCV合并感染组发展为重度肝炎的时间要短.

    作者:潘庆登;肖影群;卢桂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尿液培养检出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与分析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药物敏感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确诊尿路感染患者采取中段尿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细菌分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85株病原菌中66.49%为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168株占43.64%)居首位,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5株,11.69%).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相对较低,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噻吩、氨苄青霉素/ 舒巴坦的耐药率均较高,分别为96.40%、94.60%、92.30%和92.30%.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为100.00%,肠球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尿路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临床医生应关注尿液培养分离菌的变迁及药物耐药的情况,合理选择与使用抗生素.

    作者:夏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产科分娩镇痛中的临床观察

    妊娠分娩是生殖健康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产妇对分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产妇清醒、无痛苦地分娩,分娩镇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院近年来开展病人自控硬膜外阻滞麻醉(PCEA)用于分娩镇痛,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珩;郑容华;刘源添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子宫内膜增生症816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增生症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症816例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816例子宫内膜增生症类型及好发年龄:①以单纯性增生多见,共719例(88.11%),复杂性增生50例(6.13%),单纯性增生伴不典型增生3例(0.37%),复杂性增生伴不典型增生44例(5.39%);②以围绝经期多见,40岁以上共675例,占82.72%.结论 子宫内膜增生症严重威胁着妇女的身心健康,诊刮标本病理检查是明确诊断及分类的方法.单纯性增生及复杂性增生可用孕激素保守治疗,不典型增生除有生育要求外,建议行子宫切除术.

    作者:庞朗;韦毓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体会(附14例报告)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分脑内型及脑外型,大多为脑内型,只有少数为脑外型.脑内和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治疗难度和预后差别均很大.我科自2004年12月~2008年10月手术治疗各种颅内海绵状血管瘤14例,现结合文献作一总结.

    作者:刘桂彪;陈家康;黄河清;文超勇;陆建吾;郑捷敏;薛建荣;李学东;陈鸿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资料、病理所见及诊断方法,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 7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预后良好,随诊无复发.结论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肿瘤的发现依赖于B超、CT、MRI影像学检查.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本病的唯一办法.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

    作者:胡碧清;阳桂丽;廖芝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持续性枕后位不同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第二产程持续性枕后位当S≥+3时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儿结局的分析.方法 利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住院分娩的128例第二产程持续性枕后位且S≥+3中选择产钳助产66例(产钳组)和剖宫产62例(剖宫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比较两组年龄、孕周、胎次、软产道裂伤、产后出血、产褥感染、住院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吸入综合征、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颅内出血、NICU.结果 两组年龄、胎次、孕周、产褥感染、新生儿吸入综合征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两组软产道裂伤、产后出血、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产妇住院时间、新生儿颅内出血及窒息、NICU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 持续性枕后位时低位产钳助产与剖宫产相比产钳助产方法优于剖宫产术,及时处理并选择佳分娩方式对减少母婴并发症、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减少产科纠纷有重要意义.

    作者:谢灵芝;李桂锋;郑少彬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脑卒中后抑郁对康复预后的影响

    目的 观察脑卒中患者出现脑卒中后抑郁(PSD)对康复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别于治疗前后对102例脑卒中患者,其中治疗组(抑郁组)52例,对照组(非抑郁组)50例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对治疗组同时还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经康复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较对照组差(P<0.01).结论 PSD是阻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有不利影响,在临床治疗中应引起重视.

    作者:韦仕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广西平果县2009年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对平果县2009年手足口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平果县2009年手足口病共发病1 649例,死亡6例,发病率为33.70/万,病死率为0.36%.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夏秋季多见,5岁及以下幼儿发病多,占总病例数的95.63%.结论 早发现、早隔离治疗病人,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是防控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

    作者:蒙启飞;蒋文芬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急性CO中毒并全身重度烧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人体吸入一氧化碳(CO)后,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四肢无力或短时昏厥等症状,重者可伴有四肢肌张力增强、阵发性惊厥,昏迷时间较长较深,甚至死亡.我科于2008年9月收治1例急性CO中毒合并全身重度烧伤的患者,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精心护理,治愈出院.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陆凤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驾驶员体检中视力和辨色力存在的问题

    目的 为了保证交通安全,减少由于驾驶员因素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应重视视力和辨色力检查.方法 对驾驶员体检中视力和辨色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目前体检存在托关系、冒名来体检,以致视力不能矫正者和色觉异常者漏诊,漏查.结论 为了自己和社会的交通安全,为了对公众负责也为了防范医疗纠纷,要重视体检的问题,把好体检关.

    作者:王莉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丙泊酚联合曲马朵在无痛人流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丙泊酚联合曲马朵在无痛人流中的疗效.方法 将20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单纯丙泊酚组(n=100),B组为丙泊酚联合曲马朵组(n=100).A组静注丙泊酚2.5mg/kg诱导,B组静注曲马朵1mg/kg后静注丙泊酚2.0mg/kg诱导.两组术中均酌情追加丙泊酚30~50mg.结果 B组丙泊酚用量、术中肢动、清醒时间、清醒后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A组.结论 丙泊酚联合曲马朵在无痛人流中疗效佳,可减少丙泊酚用量,镇痛效果佳,清醒快速.

    作者:黄澎;李小兰;韦育红;马宝满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细菌性肝脓肿93例外科治疗分析

    细菌性肝脓肿是由化脓性细菌侵入肝脏形成肝内化脓性感染灶,是外科常见疾病,是绝大多数需要外科处理的严重疾病.通过分析我院近10年93例肝脓肿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作一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利仕文;徐旭;方富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社区更年期妇女性活动调查

    目的 了解社区更年期妇女性活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社区医疗机构有效提供保健服务和健康教育指导.方法 由专人对社区40~55岁共1 512例已婚妇女以访问形式进行性活动调查.结果 80.35%更年期妇女仍有性要求;81.08%更年期妇女认为绝经并不标志性生活终结.94.37%更年期妇女认为性生活在婚姻中的作用是重要的;68.78%更年期妇女对性生活感到满意.结论 生理、心理和社会是影响更年期妇女性活动三个主要方面的因素.

    作者:桂琴;郑建军;吴荣初;吴耀华;李剑霜;梁丽禅;蒲术耘;黄益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端粒酶活性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概况

    位于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与结合蛋白组成的复合体称为端粒.其功能是维持染色体稳定,防止染色体降解、融合、重组和丢失.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苷酸蛋白酶(RNA),其作用是以自身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端粒的重复序列并接到染色体末端而维持其长度.除生殖细胞和少数造血细胞外,正常体细胞的端粒酶处于失活状态,当端粒酶被激活时,不断合成端粒重复序列DNA,补充细胞分裂时缩短的端粒,导致细胞无限增殖、永生化、转为恶性.研究表明,人类70%~95%的恶性肿瘤端粒酶活性增高,而癌旁或正常组织端粒酶无或低表达[1~3].故端粒酶作为目前广谱的肿瘤标志物而倍受关注.宫颈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占中国女性癌症的第二位.端粒酶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密切关系.现就端粒酶活性与宫颈癌的关系予以综述.

    作者:丁燕玲;赵应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健康教育对脑性瘫痪患儿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脑性瘫痪(CP)患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 100例CP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儿均发放问卷调查表,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观察组患儿家属长期、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只进行随机性指导.1年后应用<婴儿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对两组患儿社会适应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患儿社会适应能力中的6个项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健康教育可促进CP患儿的生长发育,对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陆青梅;黄境旺;赵日岚;李彩绿;覃美兰;曾洁华;梁秋叶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家庭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家庭化产科护理服务模式,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方法 以入住产科温馨病房220例产妇为实验组,贯穿于以家庭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开展产前、产时、产后的护理与目标健康教育.以入住普通产科病房的2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产科护理与健康教育.结果 实验组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自然分娩率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家庭化的产科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自然分娩成功率,满足母婴照顾需求的高质量服务模式.

    作者:张丽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右江民族医学院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