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柳芳;曾群
情感介入是指设身处地地站在病人角度考虑问题,对病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需求给予同情、理解和帮助.
作者:伍剑辉;谢鸿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2001~2008年平果县人民医院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 回顾平果县人民医院8年来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剖宫产率逐年升高,2001年为15.31%,2008年为38.38%;②剖宫产指征有明显的变化,2001~2004年剖宫产指征难产为第一位,而近4年来社会因素占第一位.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主要是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增多所致,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同时保障母儿的生命安全.
作者:黄倩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在大学外语教学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其终目的之一,写作则是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近年来所授民族院校护理专业(英语方向)几个年级本科班学生平时作业情况看,学生的习作错误类型较多,频率较大,鉴于此,笔者将利用错误分析理论,分析学生习作中不同的错误类型,探索其错误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作者:侯芬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鼻毛修剪器在鼻内镜术前备皮的效果.方法 256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128例.观察组用电动鼻毛器剃除鼻毛,对照组用眼科小手术剪除鼻毛.2组均于术前一日剪鼻毛.以备皮时间、术中进行效果比较.结果 观察组剃除鼻毛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操作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电动鼻毛器剃除鼻毛干净、省时、节力,患者感觉舒适.能有效用于鼻内镜术前备皮.
作者:龙江珍;冯青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在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不受精及受精率低的情况下,应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进行补救后获得胚胎移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IVF周期中发生完全不受精及受精率<30%的病例97个周期,其中57个周期行晚期补救ICSI,40个周期行早期补救ICSI,两种补救ICSI在完全不受精组和受精率低组中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在不受精组中,早期补救的2PN受精率、种植率和妊娠率分别为69.44%、28.00%、30.77%,明显高于晚期补救ICSI的56.23%、1.00%、2.50%(P<0.05或P<0.01),在低受精率组中两者的累计妊娠率、种植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受精率、优质胚胎率、胚胎冷冻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 早期补救ICSI较晚期ICSI的2PN受精率、胚胎种植率高,能更好地改善补救ICSI 的妊娠结局.
作者:唐永梅;韦继红;牟联俊;韦立红;姚春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白内障48例(53眼)患者,均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分析患者术后视力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3天、1周、1个月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39眼(73.58%)、43眼(81.13%)、46眼(86.79%),术后并发症包括角膜内皮水肿、前房少量积血、葡萄膜炎,无处理或对症处理后均消失.无虹膜损伤、晶状体偏离或继发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创伤小,疗效确切,术后视力恢复快,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在临床推广.
作者:李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方法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意义.方法 48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切除手术(VATS组)26例和传统经胸骨正中切口开胸手术(开胸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临床观察指标.结果 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VATS组术中出血量比开胸组减少,术后住院时间比开胸组缩短(P均<0.01).结论 VATS同样可取得与传统开胸切除术的清除效果,且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可作为原发性纵隔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
作者:邓海青;杜正隆;钟齐庆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注射粘弹剂法进行白内障娩核和传统娩核法的异同及其优缺点.方法 选取50~80岁白内障病例共182眼(均为右眼)随机分两组,实验组92眼,注射粘弹剂法进行白内障娩核;对照组90眼,传统晶状体线环圈套娩核.结果 实验组后囊膜破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角膜散光、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注射粘弹剂法进行白内障娩核,能有效保护晶状体后囊膜,可在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进行推广.
作者:覃瑞;马文豪;黄灵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初步探讨放疗同期行化疗对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初治中晚期鼻咽癌患者69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8例采用放疗同步DDP加5-FU化疗进行治疗(放化组),另31例单纯采取常规根治性放疗(单放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 放疗结束时和治疗3个月后,放化组鼻咽肿瘤和颈部肿瘤残留率均明显低于单放组(P<0.01或P<0.05);放化组的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单放组(P<0.05).结论 同步放化疗对原发性及转移性病灶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同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亦有所增加,值得临床医师重视.
作者:韦嵩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恶心、呕吐是硬脊膜外麻醉术后,特别是留置镇痛泵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3%~42%[1].恶心、呕吐可使病人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影响病人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严重者可致伤口裂开、切口疝形成、误吸性肺炎、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等[2].临床常用的解决方法是肌肉注射胃复安,这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而且呕吐频繁时不能在短时间内重复注射.我科自2009年起采用内关按压法对硬脊膜外麻醉术后恶心、呕吐病人进行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吴国友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皮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PCNL)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策,提高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护理质量.方法 观察325例施行PCNL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护理对策.结果 在325例PCNL手术患者中,有20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出血10例,严重感染4例,结肠穿伤3例,肾造瘘管脱落1例,腹腔积液2例.20例发生并发症的患者都被及时发现,除1例病情进展迅速,发生感染性休克致DIC死亡外,其余经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 PCNL虽属微创手术,但也存在一定风险,术中术后大出血、术后感染、残留结石等是PCNL较常见的并发症,加强对PCNL术后并发症的严密观察及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吕海凤;谢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在高血糖老年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治疗血糖基本达标后改用双时相注射门冬胰岛素30或预混人胰岛素30R继续治疗,对比观察两种胰岛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经CSII治疗后,随机分成门冬胰岛素30(治疗组)和预混人胰岛素30R(对照组)各40例,比较两组治疗血糖再达标时间、达标时的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进一步观察12周后餐后2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情况.结果 治疗组血糖再达标时间提早,治疗12周后HbA1c、2hPG下降更明显,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1或P<0.05).结论 在大部分老年糖尿病高血糖患者中,短期带胰岛素泵后改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相对改用预混人胰岛素30R是更为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
作者:黄必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足底内侧动脉浅支皮瓣修复足跟后皮肤缺损、跟腱外露的方法技巧.方法 采用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岛状皮瓣转位修复足跟后皮肤软组织缺损、跟腱外露14例,皮瓣面积4cm×3cm~7cm×5cm.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随访4~12个月,皮瓣色泽基本正常,弹性好,耐磨,未出现皮瓣坏死及皮瓣摩擦破损.结论 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岛状皮瓣治疗足跟后皮肤软组织缺损、跟腱外露,具有皮瓣血供可靠、切取方便、不影响足部血运等优点,可满足跟腱外露修复需要.
作者:莫雄革;彭维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阴道镜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临床诊断作用.方法 对2 056例宫颈病变患者的阴道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妇科门诊阴道镜检查2 056例中,812例因阴道镜图像异常,在阴道镜指引下对异常区域行宫颈多点活检送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确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 89例,占总例数的4.32%,CINⅡ42例,占2.04%,CINⅢ41例,占1.99%,宫颈原位癌3例,占0.15%,宫颈浸润癌2例.结论 阴道镜能有效筛查宫颈疾病,并发现早期宫颈癌前病变、宫颈原位癌,结合组织细胞学检查对于临床明确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习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在幼儿植物性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56例幼儿植物性支气管异物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患儿仅予经支气管镜取出异物后吸净分泌物的处理,治疗组30例在予对照组相同处理的同时采用含2/15的10%丁胺卡那霉素、1/15的0.5%地塞米松、2/15的0.75%沐舒坦的温生理盐水0.5~1ml/kg行BAL.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76.67%)显著高于对照组(42.31%),P<0.01.结论 幼儿植物性支气管异物取出后宜用含丁胺卡那霉素、地塞米松、沐舒坦的温生理盐水常规行BAL.
作者:张彩萍;吴海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脑室出血患者采用微创侧脑室引流加脑脊液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1例脑室出血患者,均采用单侧或双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脑室引流时间为6.5天.围手术期存活率占90.48%,术后7天内头颅CT复查显示12例脑室血肿基本排除干净,术后无颅内感染、脑积水及再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微创侧脑室引流配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效果确切,可作为治疗的重要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江廷开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浅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是否优于中低温治疗和未使用低温治疗.方法 对14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浅低温治疗组50例),对照组Ⅰ(中低温治疗组49例),对照组Ⅱ(未使用低温治疗组49例).将三组病人的疗效、并发症总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良好率(56%)明显高于对照组Ⅱ(26.53%),P<0.01,稍高于对照组Ⅰ(46.94%),P>0.05;对照组Ⅰ的良好率高于对照组Ⅱ(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50%)比对照组Ⅰ(85.71%)明显减少(P<0.01),略低于对照组Ⅱ(63.27%),但P>0.05.结论 浅低温治疗能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凌英;黄纯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因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猪或人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这种疾病不同于其他呼吸道传染病,该病发病迅速、传染性强.卫生部将其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1].随着甲型H1N1流感反复流行,重症病例日趋增多,重危病例、死亡病例不断发生,早期识别和治疗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是减少甲型H1N1流感疫情危害的关键[2].我院2009年12月3日~2010年1月25日,共截至留察室疑似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52例.
作者:陈叶香;陈秀萍;徐舒;袁卫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儿应用有创通气治疗过程中的策略.方法 对10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儿常规治疗失败后,经鼻或口气管插管进行有创人工通气,并早期应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对通气过程中的并发症和患儿的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患儿均高热(体温>38.5℃),9例(90.00%)患者的WBC总数在正常范围,仅1例高于正常.应用模式为压力调节+呼气末正压,即PCV+PEEP或PRVC+PEEP,压力为(1.72±0.53)kPa,PEEP为(0.85±0.16)kPa,通气时间为(11.5±7.4)天.10例患儿确诊后均及时接受了奥司他韦治疗,无不良反应.10例患儿均成功撤离人工通气并拔除人工气道.结论 有创人工通气能有效提高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儿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黄赛虎;谢敏慧;张庆立;柏振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是现代化医院管理过程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院重要仪器设备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诊疗水平、医术质量[1,2].抓住医疗设备管理是医院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必要保证,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鹿泉忠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