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亚伟
目的 探讨贫困地区政策干预对孕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6年7月-2012年6月的年报统计资料,对政策干预前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显著提高,有效减少了社会因素对剖宫产的影响,剖宫产率呈下降趋势.结论 政策干预效果显著,推进了妇幼保健工作,有效保障了妇女儿童健康.因此,在贫困地区推广这项政策十分必要.
作者:张小兰;胡秉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回顾性总结和分析595例3岁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围术期处理等,以进一步提高此类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远期效果.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1月,手术治疗3岁以下婴幼儿先心病患者595例,其中男315例,女280例,体重3.2~14kg.全组患者均一期手术.体外循环采用1:4冷含血心肌保护液保护心肌,转流中控制血细胞压积(HCT)0.20~0.25.体外循环停机后采用改良超滤(MUF),手术结束时HCT 0.35~0.40.结果 全组术后均入ICU治疗,呼吸机辅助3~136(10.3±6.6)h.术后出现并发症52例,发生率8.74%.手术死亡14例,死亡率2.35%.随访3个月至1年11个月,院外死亡3例,失访63例,其余患儿生长发育改善,体重增加.结论 掌握适当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手术时机,建立专业的团队,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效果良好.
作者:汪毅;李亚雄;张雅永;王翔;王小燕;邹弘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分析2001-2010年阳泉市孕产妇死亡情况,探讨引起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制定降低孕产妇死亡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阳泉市三区两县2001-2010年的妇幼卫生年报表和孕产妇死亡报告卡、死亡评审表,回顾性分析从妊娠开始到产后42天死亡的孕产妇资料.结果 阳泉市2001-2010年统计活产数为99 815人,孕产妇死亡54例,死亡率54.10/10万.前4位死因分别是妊娠高血压疾病(27.28%)、产科出血(22.22%)、妊娠合并内科疾病(18.52%)、羊水栓塞(14.81%);死亡地点主要是县级医院(46.30%)、家中(24.07%)及转诊途中(12.96%).结论 做好孕产期系统保健管理,增加妇幼保健工作资金投入,加强对贫困孕产妇的保健服务,实行住院分娩,加强基层医疗及保健人员的培训,提高产科质量,继续深入开展“降消”项目,打击非法接生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笑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与先兆流产(Threatened abortion)的关系,及其在判断先兆流产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0例先兆流产患者(先兆流产组)、40例正常早期妊娠妇女(正常对照组),以及46例保胎成功患者(保胎成功组)、14例保胎失败患者(保胎失败组)血清中的IL-6、IL-8水平.结果 ①先兆流产组血清IL-6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L-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先兆流产患者保胎成功组治疗后血清IL-6水平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保胎成功组治疗后血清IL-8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血清IL-6水平降低、IL-8水平升高可能与先兆流产的发生、发展有关;血清IL-6、IL-8可作为判断先兆流产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宫晓玲;张江萍;赵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造成高危妊娠因素的分析,找出影响母婴健康的危险因素,为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广西孕产妇高危妊娠管理工作规范》中的高危妊娠评分标准,对2010年7月-2012年6月在河池市妇幼保健院围产保健门诊建卡的孕妇进行筛查,并建专册管理和追踪随访.结果 围产保健门诊登记建卡的孕妇2172例,筛出高危妊娠827例,发生率为38.08%.高危因素发生率的前3位依次为:≥2次流产史、年龄≥35岁、剖宫产史.结论 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规范进行高危因素筛查并积极有效的干预治疗、监测,对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确保母婴健康具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杨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2000-2010年新疆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及2004-2010年新疆14个监测县(市)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死因顺位、死亡地点和评审结果.方法 采用各地市上报的妇幼卫生年报和监测县(市)孕产妇死亡各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0-2003年孕产妇死亡率变化不明显,2003年以后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14个监测县(市)2004-2009年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0年略有反弹.死因顺位前两位以产科出血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主,2008年以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取代产科出血位居死因顺位之首;死亡地点在家中的比例减少,在医疗机构的增多;可避免死亡的孕产妇比例增加.结论 2000-2010年新疆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基本消除了城乡孕产妇死亡率的差异,但2010年死亡率有所回升,降低孕产妇死亡工作仍是当前妇幼工作的重点.
作者:王晓军;唐述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预防基层医院产科婴儿被盗的护理安全措施.方法 在产妇家属中筛选1名主要责任人,分别在入院时、分娩后、夜间、出院前对其进行婴儿防盗安全教育,并签署书面知情告知书.结果 实施家属系统化安全教育以来,绵竹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未发生一起婴儿被盗事件,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安全管理的依从性提高.结论 基层医院对产妇家属实施系统化安全教育是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措施,可提高产妇及家属对安全管理的依从性,有效杜绝婴儿被盗事件的发生.
作者:黄仲萍;牟建容;邓兴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孕母患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对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82例患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孕母的新生儿在出生3天、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结果 82例孕母患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新生儿中,2.44% (2/82)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低下,30.49% (25/82)曾出现一过性高TSH血症,67.07% (55/82)甲状腺功能正常,未发现甲状腺功能亢进患儿.25例高TSH血症的新生儿全部在出生后3个月自动恢复正常.孕母甲状腺自身抗体和妊娠期间药物剂量调整与新生儿甲状腺功能无明显相关.结论 患AITD的孕母分娩的新生儿常常在出生的第1~3个月轻微的TSH升高,FT4水平正常.但大多数的新生儿的TSH水平无需干预能完全恢复正常.对该类新生儿在出生1~3个月内进行甲状腺功能的监测,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干预.
作者:周永贤;闵玲;赖有行;林倩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和研究中西医疗法结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睢县中医院近年来收治的66例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静滴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治疗结束后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94%(31/33)和57.58%(19/33);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63.64%(21/33)和30.30%(10/33),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疗效显著,相较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有着明显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冠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商品名欣母沛)在双胎妊娠及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148例双胎妊娠及前置胎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4例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常规予缩宫素20u静脉滴注+生物缩宫素20u宫体下段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宫肌注射;对照组74例静脉滴注缩宫素20u+生物缩宫素20u宫体下段注射.观察两组产后出血量(24h)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后24h出血量分别为(356±150)mL、(468±160)mL,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4.8%、4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以上产后出血高危妊娠中常规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降低了这部分高危妊娠的产后出血率,其效果好,用药方便.
作者:朱红娣;蒋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安徽省六安市寿县地区淮河流域出生缺陷现状及变化趋势,为制定辖区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和制度,进行卫生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0日安徽省六安市寿县出生的544例出生缺陷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出生缺陷的发生与孕妇的自我保护、孕产期保健、监测方法和手段有很大关系.结论 应加强妇幼保健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妇幼卫生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加强优生优育宣教及围产期保健工作,对减少出生缺陷发生,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彭春燕;孙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应用超声多普勒在产前测量脐动脉血流已经超过20余年,通过测量脐动脉等多个血管血流可预测胎儿状况.多普勒测量发现脐动脉舒张末期无血流或反流(absent or reversed end diastolic velocity,AREDV)通常提示胎盘功能不良.脐动脉AREDV常常与胎儿脑室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脑室旁白质软化症(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坏死性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远期神经发育损害以及围产儿死亡率增加等相关.对高危妊娠如子痫前期和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等应用超声多普勒测量脐动脉血流可降低围产期死亡率和致残率.对脐动脉AREDV需要严密随访和及时分娩.本文对多普勒脐动脉AREDV的病理基础、围产结局和处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黎婷;樊尚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子痫前期是指孕20周后出现高血压和尿蛋白量≥0.3g/24h,伴或不伴多器官受损.大多数子痫前期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和/或分娩后48h内.表现为高血压和蛋白尿等典型临床表现[1].然而,有些子痫前期并不出现上述典型表现,也不在上述时间段内出现,这些病例称为不典型子痫前期[2].患者在妊娠20周以前或分娩48h以后发病,出现子痫前期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特征,但缺乏典型的高血压和蛋白尿.这些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以根据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解释,只有终止妊娠能够终治愈,延误诊断可能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本文介绍子痫前期的主要发病机制和不典型子痫前期-子痫的临床特征和处理原则.
作者:樊尚荣;李健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干预管理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近年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的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孕妇为妊娠期未作监测,分娩前确诊为糖尿病,妊娠期间没有进行相关治疗;观察组孕妇为定期体检,并于妊娠28周内确诊为糖尿病,经规范化治疗干预.对比分析两组孕妇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患者分娩前血糖值低于对照组,妊娠并发症和妊娠结局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干预管理对于妊娠结局有明显的改善,能够减少产妇妊娠并发症.
作者:李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绝经前期妇女避孕情况,寻找适用的避孕方式.方法 收集早孕要求人工流产(人流)或药物流产且年龄超过40岁的妇女298例,采取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40岁以上要求人流妇女占同期人流总数的8.4%.未采取避孕措施和避孕失败是主要原因,其中无避孕措施的109例,占36.6%;避孕失败181例占60.7%.结论 医务人员应指导绝经前期妇女知情选择适合的避孕措施,减少意外妊娠.
作者:田禾;宋华勤;魏欣;王莉;唐增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某女,43岁,因放置宫内节育器10余年,反复不规则阴道流血多次,于2010年10月就诊.患者平素月经周期规律,10/30天,经量正常,无痛经,无血块,2000年4月患者在当地镇医院放置宫内节育器,型号为活性165中号,术后每年妇女查体均显示宫内节育器位置正常.有性生活20年,顺产后18年,近5年于月经间期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腰酸,阴道分泌物水样,量多,带血,无异味.以往在当地医院及区级、市级多家医院就诊,均给予B超检查,常规妇科检查后止血消炎处理,未做过宫颈癌相关检查.病情时好时坏,疗效不明显.患者来烟台开发区妇幼保健站时为月经干净4天,要求取环.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尚可,查体合作,五官正常,四肢活动自如.全身皮肤无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正常,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无明显包块,肠鸣音正常.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已产型,阴道通畅,宫颈内口7~8点处充血,表面光滑,无明显宫颈糜烂,子宫前位,大小活动度好,双附件未扪及异常.阴道分泌物化验正常.腹部B超:膀胱充盈可,子宫前位,大小正常,肌壁回声无异常,子宫内膜清晰,0.5cm,宫内节育器位置正常,双侧附件未扪及异常.
作者:陈中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一项政府统一规划、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群众参与、医疗保健机构实施的系统工程,是集预防保健、临床医学、健康教育、组织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为保证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质量,确保各个筛查环节高效且准确的运行,我们自2010年起应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建立了新生儿疾病筛查的信息平台,在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 建设背景1.1 信息平台是管理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有效手段新生儿疾病筛查是多部门协助、多环节运作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会影响筛查质量,甚至延误患儿的确诊和治疗,引发医疗纠纷.依靠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条码技术建立信息平台,管理新生儿疾病筛查,保证筛查质量的重要手段.
作者:秦成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陪伴分娩在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从2012年1-8月间在桓台县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126例足月妊娠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2例使用陪伴分娩,对照组64例无陪伴分娩.结果 观察组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在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产程缩短,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陪伴分娩减少了产妇对分娩的不适、疼痛和焦虑,给产妇增加了信心和安全,促进产程进展,增加阴道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作者:许会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妊娠合并糖尿病(GDM)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同期59例健康孕妇(对照组)的母婴结局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围产儿并发症显著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 GDM对母婴结局危害较大,临床工作者应加强GDM相关知识宣教及血糖监测.
作者:吕晓宁;徐大改;刘艳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在我国人工流产(人流)作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早已被广泛接受,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条件的改善,人流术中的镇痛需求越来越高.在行人流术时临床医师都在积累经验,寻找更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以减轻患者病痛,降低手术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发生,提高医疗安全性.介休市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中心从2010-2012年采用两种无痛可视人流术,即:局部浸润麻醉(宫颈旁阻滞麻醉)下可视人流术及静脉推注丙泊酚麻醉,取得了良好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从2010年1月-2012年12月就诊并确诊为早孕要求人流的孕妇,按《妇产科学》[1]中人流术适应证和禁忌证选择100例患者,年龄18~42岁,停经≤70d.随机分为两组:局麻组50例,用利多卡因在宫颈旁作局部浸润麻醉;静脉麻醉组50例,手臂静脉推注丙泊酚麻醉.两组孕妇的年龄、身高、体重、停经天数及孕产次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作者:刘秋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