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急性胃肠功能障碍41例报告

黄献文;林希平

关键词:婴儿, 新生, 胃粘膜, 多器官功能衰竭, 内窥镜检查, 胃肠道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因宫内窘迫、产时窒息或严重感染而处于应激状态的41例新生儿,在发生顽固性呕吐或疑及上消化道出血时,对其中的28例进行纤维胃镜检查.结果胃镜检查发现急性应激性胃粘膜病变(ASML)患者28例,其中表现为早期(充血水肿型)3例,早中期(出血糜烂型)21例,后期(急性溃疡型)4例.结论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是新生儿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的重要部分,其发生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但与应激时血液重新分布、消化道粘膜缺氧缺血性损伤及坏死有关.应用纤维胃镜检查是安全、准确的方法.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时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69例行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成功进行手术65例,操作时间为6.5±3.5min,术中出血2~5ml.4例中转做传统气管切开术.结论此术操作安全、简单、快速,保证了患者通气,赢得救治时间.

    作者:谭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6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对60例计划外妊娠14~22周而要求终止妊娠孕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引产,对照组单纯采用利凡诺.结果两组用药至分娩的时间、总产程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而用药至宫缩时间,引产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软产道损伤、清宫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引产成功率高,产程短,软产道损伤小,清宫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韦喜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17例肺癌病人的临终护理

    临终病人护理是针对死亡过程中多种问题做出恰当处理,为病人提供温暖的人际关系,舒适的医疗环境和坚强的精神支持. 临终护理是指对无治疗意义,估计只能存活6个月以内的病人施行的护理.临终护理的意义在于强调整体护理,即动用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控制病人的症状,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尽可能地减轻他们精神上的痛苦,使病人在生命的后阶段能够生活得舒适,有尊严、有意义.我科对17例肺癌终末期病人实施了临终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禤玉善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百色市住院患者HIV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HIV感染及艾滋病(AIDS)在人群中的发病状况和流行情况.方法对35263例住院病人,常规采用EILSA法和金标法进行初筛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者送广西区疾控中心复检确定.结果 35263份血清标本共检出HIV抗体阳性81例,阳性率为0.23%.其中静脉吸毒者30例,占37.4%;性病患者6例,占7.40%.普通人群45例,占55.56%.男70例,占86.42%,女11例,占13.58%.少数民族42例,汉族39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68例.年龄20~58岁79例;无业42例,农民27例,公务员3例,退休4例,新生儿2例,其它3例.其中25例已确定为AIDS.结论 HIV不仅在高危人群中有高的感染率,在普通人群中也有发生,加强宣教已成为预防AIDS迫切的措施之一.

    作者:岑柳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方丝弓矫治初期尖牙向后结扎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方丝弓矫治初期尖牙向后结扎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机理和使用方法.方法随机选择30例拔除第一双尖牙的病人,在方丝弓矫治技术的初期牙列排齐整平阶段,应用结扎丝将尖牙向后结扎,在镍钛圆丝的引导下,远中移动尖牙,观察尖牙与第二双尖牙靠拢的速度,并且在尖牙移动前后拍摄X线牙片协助评价疗效.结果尖牙与第二双尖牙靠拢的速度为0.75~1.2mm/m,平均速度为0.92mm/m,且不同直径的镍钛圆丝引导下速度之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尖牙向后结扎应用于方丝弓矫治初期,疗效明显,并可缩短方丝弓矫治疗程.

    作者:陈玉梅;李大建;陈维;朱鹏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脂的影响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CHD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予口服通心络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对照组予口服复方丹参片,每次3片,每日3次,两组均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71.74%),χ2=8.55,P<0.01.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血脂指标下降,一氧化氮(NO)上升,血浆内皮素(ET)降低,P<0.01或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CHD效果显著,具有调脂和(或)降脂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作者:彭世志;蒋兰林;庞秋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泌尿系结石微创治疗近况

    泌尿系结石的治疗近10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微创外科治疗如各种腔镜和碎石器械、碎石方法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泌尿系结石微创治疗的发展,治疗的范围、效果都有很大提高.现综合文献就泌尿系结石微创治疗的近况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黄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小量脑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采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小量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分析采用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42例高血压性小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内科保守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微创治疗组经过引流后与保守治疗组比较:头痛、呕吐、剩余血肿量、血肿周围水肿量、GCS评分均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小量脑出血效果优于内科保守治疗.

    作者:莫进达;陆超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使用硬膜外阻滞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及对产妇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健康足月初产妇,在硬膜外阻滞下行剖宫产术.术毕随机分为PCEA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镇痛效果,产后24h、48h血浆泌乳素(PRL)浓度的变化,产后阴道流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 PCEA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产妇在术后24h、48h的伤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24h,48h血浆PRL水平显著较对照组高,肠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1或0.05);但两组产后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采用PCEA镇痛效果确切安全,能促进泌乳素的分泌及肠功能恢复,产后恢复较好.

    作者:农桂青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不同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性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美托洛尔在老年性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剂量及耐受性.方法对NYHA分级心功能Ⅱ~Ⅳ级129例老年患者在常规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从极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目标分别为:①心率下降到55~60次/min(不低于50次/min);②稍加剂量心功能下降1级以上;③收缩压不低于12.00kPa.结果美托洛尔维持量为(80.7±34.1)mg/d.其中85例(65.89%)达心率目标,44例(34.11%)达心衰目标,血压无显著变化.结论在治疗期间内,心力衰竭(NYHAⅡ级~Ⅳ级)患者对美托洛尔耐受性较好.

    作者:陆宁;凌建洋;庄维丹;钟远慎;曾巧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新式剖宫产术中娩头困难98例分析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术中娩头困难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98例单胎头位新式剖宫产术中娩头困难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8例单胎头位新式剖宫产术中娩头困难患者的胎头娩出平均时间为72s,发生新生儿窒息6例,子宫切口撕裂9例,术中出血2例.娩头困难主要与胎头高浮(35例)、胎头深嵌(14例)及麻醉效果不佳(11例)等有关.结论新式剖宫产在合并胎头高浮、胎头深嵌、麻醉效果不佳时更容易发生娩头困难,术中根据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可有效地减少娩头困难的发生,降低母儿并发症.

    作者:邓新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上尿路梗阻并发肾积脓3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上尿路梗阻并发肾积脓的诊治方法.方法分析38例上尿路梗阻并发肾积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结果 38例均经手术证实,依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其中13例行肾切除术,25例行取石等手术解除梗阻而保肾.结论早期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是避免肾切除的关键,放置合适双J管具有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

    作者:吴世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百色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控制对策

    目的了解百色市1996~2005年乙脑发病情况,以便指导今后的乙脑防制工作.方法对百色市近10年报告的乙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0年来共报告乙脑病例526例,病例散发且相对集中在百色市南部和北部地区,呈明显的夏秋季流行高峰,95.82%病例为<15岁儿童,男多于女,以散居儿童、学生和农民为主.结论百色市近10年乙脑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与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低有关.控制乙脑应采取以灭蚊、防蚊和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作者:汤健闻;江超穗;柳智豪;柳延芳;蒙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影响会阴切口愈合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影响会阴切口愈合的临床因素,制定合理的护理对策,提高切口愈合率.方法对1012例会阴切开缝合术者切口愈合的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切口愈合与会阴局部情况和妊娠疾病因素有关.结论切口愈合的好坏与会阴有无感染、会阴局部水肿、血肿、妊娠合并症、便秘以及助产者的缝合技术等因素有关,加强产前预防和产后护理,可提高切口愈合率.

    作者:卢琼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漂浮骨瓣下缘在重型颅脑损伤外减压术中的应用(附28例报告)

    目的介绍漂浮骨瓣下缘在重型颅脑损伤外减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8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让骨瓣下缘浮于骨窗上硬脑膜与骨膜之间,骨瓣上缘疏松固定.结果漂浮骨瓣下缘术后早期有外减压作用,待脑水肿消退后,骨瓣自动回复,后期骨瓣可达临床愈合.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出现颅内压增高时,漂浮骨瓣下缘术式具有自动减压作用,避免去骨瓣后因颅骨缺损行Ⅱ期人工颅骨修补以及因颅骨缺损而给病人造成的心理、生理和经济负担.

    作者:吴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透视护患纠纷提升护士素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卫生体制的改革,以及医疗服务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和自我保护意识也逐步提高.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的统计调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后,我国各级、各种类医疗机构医疗纠纷的发生,平均上升了22.9%[1].日益增多的医疗纠纷不但严重干扰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而且还降低了医院信誉.护理工作作为直面临床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也必然成为纠纷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如何提升护士素质,防范、化解护患纠纷,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作者:唐萍萍;农天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以双下肢对称瘫痪表现的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1例报告

    1 病例介绍患者,男,62岁.因多尿、多饮1周,双下肢瘫痪1天入院.入院前1周无诱因出现口干多尿、多饮,尿量与饮水量各约有2500~3000ml/24h,入院前1天出现双下肢瘫痪,不能站立,无头晕头痛,无呕吐发热,无肢体麻木、抽搐,无排尿困难及大小便失禁.既往有高血压病5年,未规则服药,余病史无特殊.

    作者:吕以培;黄载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机械通气血液净化抢救毒鼠强中毒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

    我院采用机械通气、血液滤过技术加常规治疗成功抢救1例毒鼠强中毒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家宙;梁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用于术后PCIA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剂量瑞芬太尼(REM)用于术后PCIA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全身麻醉下择期手术成年患者120例行PCIA,按REM用药剂量不同,随机分成4组(n=30):Ⅰ组0.0033μg/(kg·min)-1,Ⅱ组0.005μg/(kg·min)-1,Ⅲ组0.0067μg/(kg·min)-1,Ⅳ组0.0083μg/(kg·min)-1.于术后6、12、24h各评定一次BP、HR、R、SpO2.镇痛治疗后6h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判断患者自诉切口疼痛强度.观察镇痛期间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等不良反应及症状程度.结果患者术后6、12、24h BP、HR、R及SpO2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Ⅲ组、Ⅳ组与Ⅰ组、Ⅱ组的镇痛效果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Ⅳ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其它三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 0.0067μg/(kg·min)-1 REM行术后PCIA能取得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少,更适合PCIA.

    作者:韦克;黄泽汉;韦龙华;吴日阡;李明良;黄金凤;邓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重症监护病房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病原学与耐药性监测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NFGNB)感染的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ICU患者感染NFGNB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别占NFGNB 33.91%、24.50%、12.38%.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他啶,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耐药性较低.结论根据细菌病原学和抗菌药物敏感性资料,选择经验性抗菌药,控制感染,并减少新的耐药菌株出现.

    作者:李伟;林旭常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右江民族医学院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