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方丝弓矫治初期尖牙向后结扎的临床分析

陈玉梅;李大建;陈维;朱鹏伟

关键词:方丝弓矫治器, 尖牙向后结扎, 拔牙
摘要:目的观察方丝弓矫治初期尖牙向后结扎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机理和使用方法.方法随机选择30例拔除第一双尖牙的病人,在方丝弓矫治技术的初期牙列排齐整平阶段,应用结扎丝将尖牙向后结扎,在镍钛圆丝的引导下,远中移动尖牙,观察尖牙与第二双尖牙靠拢的速度,并且在尖牙移动前后拍摄X线牙片协助评价疗效.结果尖牙与第二双尖牙靠拢的速度为0.75~1.2mm/m,平均速度为0.92mm/m,且不同直径的镍钛圆丝引导下速度之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尖牙向后结扎应用于方丝弓矫治初期,疗效明显,并可缩短方丝弓矫治疗程.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动脉介入治疗巨块型宫颈癌病人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动脉介入治疗巨块型宫颈癌的护理配合技能.方法回顾分析40例巨块型宫颈癌病人行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资料.结果经介入治疗1~3次后,6例肿块完全消失,29例缩小后行手术治疗,5例加放疗和盆腔外照射,取得较好疗效.结论对病人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指导,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及护理,对并发症的及时处理有助于保证介入治疗顺利进行,为手术困难者创造手术机会.

    作者:刘玲珍;杨丽君;倪丽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杨桃木叶治疗婴儿尿布疹43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尿布疹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43例尿布疹患儿每次便后用杨桃木叶捣汁清洗会阴及臀部和皮肤破损处(观察组),与43例采用炉甘石洗剂(对照组)作对照观察.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7.67%(42/43)显著高于对照组46.51%(20/43),χ2=29.97,P<0.01.结论此方法操作简单,经济,副作用小,能迅速改善红、肿、热、痛症状.

    作者:罗世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我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分析与对策

    目的探讨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现状,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不断满足患者需求及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了解本院护理人员在编制、年龄、学历及职称结构等方面的配置现状.结果护理人员编制不足,病床与病房护士之比仅为1∶0.35;护士年龄在30岁以下者占53.60%;学历以中专为主,占75.68%;职称以初级职称为主,占77.03%;合同护士占全院护士35.59%.结论护理人员编制不足,年龄、学历、职称分布欠合理.建议按工作需要配置护理人员,重视护理人员在职培训,加强合同护士管理,保证护理工作质量及服务质量.

    作者:胡迎春;姜华;黄少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青少年渐进多焦点近视眼镜控制近视发展的观察

    目的了解渐进多焦点眼镜控制或减缓青少年近视发展的效果.方法选择近视患者167例,年龄6~19岁,据双眼屈光参差≤-2.50D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78例(156眼),配戴渐进多焦点眼镜;对照组89例(178眼),配戴普通眼镜.两组病人戴镜后每6个月复查屈光度,以12个月后复查资料作为统计,进行分析.结果屈光度无变化,研究组141眼(90.38%),对照组98眼(55.06%);屈光度增加,研究组15眼(9.62%),对照组80眼(44.94%).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渐进多焦点眼镜控制中、低度近视效果较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尖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1995~2004年我院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收治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1995~2004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的收治情况,并提出干预措施及防治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法,对柳州市工人医院10年间收治的慢病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收治人数呈逐年上升之势.慢病病种以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为前三位.结论慢性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种.应以社区为基础,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开展慢病综合防治.

    作者:张利;刘爱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忽略性肩先露3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忽略性肩先露的发生率、处理方式及母儿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忽略性肩先露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中有28例行毁胎术,4例行剖宫产术,4例行全子宫切除加膀胱加阴道壁修补术(其中3例是并发症的处理),3例行内倒转术,1例自娩.1例孕产妇死亡,婴儿终存活4例.结论胎儿存活者剖宫产术是抢救胎儿的佳方法,胎儿已死但无子宫破裂或先兆子宫破裂者,尽量行阴道分娩,具体分娩方式需视胎体嵌入骨盆之情况选择除脏术加内倒转术或脊柱横断术、断头术.

    作者:韦春葵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螺钉内固定治疗严重胫腓骨骨折

    目的介绍应用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螺钉内固定治疗严重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严重胫骨骨折患者行急诊清创术,胫骨骨折部行简单螺钉内固定,骨折远近端垂直胫骨内侧或外侧骨面分别拧入2枚螺丝钉,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固定,视伤口情况分别行一期或二期皮瓣移植、植皮手术消灭创面.结果 31例获随访,5例失访,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7.8个月.骨折位置功能均良好,骨折愈合14~23周,2例骨不连.伤口甲级愈合21例;乙级15例.结论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简单螺钉内固定治疗严重胫腓骨骨折能达到有效固定,既有利于骨折愈合,也有利于软组织修复、减少伤口及深部感染率,有利于功能恢复,是治疗严重胫腓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梁子才;陈灼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金双歧联合思密达治疗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51例报告

    目的探讨金双歧联合思密达治疗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的效果.方法将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一般治疗相同,对照组予思密达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金双歧口服.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0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65%,两组比较χ2=12.73,P<0.01.结论金双歧联合思密达口服治疗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可提高总有效率,且无副作用.

    作者:韦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脑梗塞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29例颈内动脉系统脑梗塞患者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出MCA狭窄者75例,无狭窄者54例,比较分析MCA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比较MCA狭窄组与非狭窄组年龄、性别、饮酒、心脏病及高纤维蛋白原水平因素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比较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异常因素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发现高血压和吸烟与脑梗塞患者MCA的狭窄呈正相关(P<0.01).结论高血压、吸烟是脑梗塞患者MCA狭窄的危险因素.

    作者:邱德贵;郑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高压氧配合针刺治疗脑外伤致肢体偏瘫的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高压氧配合针刺治疗脑外伤致肢体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颅脑外伤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以高压氧配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30,P<0.05),治愈时间亦短于对照组(t=4.93,P<0.01).结论高压氧配合针刺治疗脑外伤肢体偏瘫能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及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黄晓玲;赖小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178例急诊内科昏迷病人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昏迷病人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处理方法.方法分析178例昏迷病人早期诊断和处理效果.结果 178例病人抢救成功145例,死亡33例,病死率为18.54%.结论昏迷病人病死率高,及时准确的早期诊断和处理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及各脏器功能损害.

    作者:凌如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百色市住院患者HIV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HIV感染及艾滋病(AIDS)在人群中的发病状况和流行情况.方法对35263例住院病人,常规采用EILSA法和金标法进行初筛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者送广西区疾控中心复检确定.结果 35263份血清标本共检出HIV抗体阳性81例,阳性率为0.23%.其中静脉吸毒者30例,占37.4%;性病患者6例,占7.40%.普通人群45例,占55.56%.男70例,占86.42%,女11例,占13.58%.少数民族42例,汉族39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68例.年龄20~58岁79例;无业42例,农民27例,公务员3例,退休4例,新生儿2例,其它3例.其中25例已确定为AIDS.结论 HIV不仅在高危人群中有高的感染率,在普通人群中也有发生,加强宣教已成为预防AIDS迫切的措施之一.

    作者:岑柳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脑脊液中NSE、LDH、CPK、AST的改变分析

    目的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儿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PK)、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种酶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治疗前分别采集乙脑患儿50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患儿脑脊液51例和正常儿童31例(对照组)脑脊液标本,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测定NSE,用酶连续速率法测定LDH、CPK、AST.结果乙脑组NSE水平显著高于化脑组和对照组(P均<0.01).乙脑组和化脑组CPK及AS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而化脑组CPK、LDH、AST水平明显高于乙脑组(P均<0.01).乙脑患儿脑脊液中NSE水平随着临床分型而升高(P均<0.01).结论对脑脊液进行NSE、LDH、CPK、AST检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乙脑和化脑,并有助于判断乙脑脑损伤的程度和预后.

    作者:黄月艳;李强;林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首发症状不典型的出血性脑血管病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不典型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误诊的原因,为临床及时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因首发症状不典型而早期误诊的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首发症状与腰穿及头颅CT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首发症状不典型的出血性脑血管病可分为7种类型而易误诊,头颅CT或腰穿检查可帮助确诊.结论对首发症状不典型的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要详细追问病史,认真分析临床症状与观察治疗效果.对可疑的患者要及早行头颅CT或腰穿检查,以尽早诊断及治疗.

    作者:林春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钦州市法定传染病疫情漏报迟报原因分析

    目的掌握钦州市法定传染病疫情漏报、迟报原因,有针对性地探索改进措施.方法通过疫情漏报、迟报构成调查,分析其原因.结果检验科漏报率高,达6.40%;其次为住院部,漏报率为6.0%;急诊室漏报率低,仅为1.48%;迟报率以门诊为高,达4.67%,急诊室低,为1.98%.漏报、迟报原因中,主观因素为主,客观因素为次.结论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明确职责和义务,配备好疫情报告网络设备,是减少以致杜绝疫情漏报和迟报的关键.

    作者:何毅;庞耀;傅朝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整体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探讨

    整体护理是适应护理改革和社会发展新形势需要的新模式、新方法.现结合我院手术的护理实践,对2002年1846例手术病人的整体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体会到要保证整体护理在手术室顺利开展与深化,必须认真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作者:黄永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用于术后PCIA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剂量瑞芬太尼(REM)用于术后PCIA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全身麻醉下择期手术成年患者120例行PCIA,按REM用药剂量不同,随机分成4组(n=30):Ⅰ组0.0033μg/(kg·min)-1,Ⅱ组0.005μg/(kg·min)-1,Ⅲ组0.0067μg/(kg·min)-1,Ⅳ组0.0083μg/(kg·min)-1.于术后6、12、24h各评定一次BP、HR、R、SpO2.镇痛治疗后6h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判断患者自诉切口疼痛强度.观察镇痛期间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等不良反应及症状程度.结果患者术后6、12、24h BP、HR、R及SpO2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Ⅲ组、Ⅳ组与Ⅰ组、Ⅱ组的镇痛效果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Ⅳ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其它三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 0.0067μg/(kg·min)-1 REM行术后PCIA能取得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少,更适合PCIA.

    作者:韦克;黄泽汉;韦龙华;吴日阡;李明良;黄金凤;邓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难治性肺炎34例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对难治性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9例难治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抗感染基础上通过纤支镜在病变部位作局部冲洗、吸痰并注药.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1.18 %,对照组为60.00%(P<0.01).结论经纤支镜局部冲洗、吸痰并注药能改善气道阻塞, 促进引流,提高病变局部的抗生素浓度,结合全身治疗可提高难治性肺炎效果.

    作者:曾彤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156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硬性输尿管镜和钬激光对15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作碎石治疗.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36例,中、下段120例.结石大小(3mm~15mm)×(5mm~35mm).结果一次操作成功142例(91.03%),其中127例(81.41%)2~6周内结石全部排净.发生并发症7例,结石移位8例.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效果好、创伤轻微.

    作者:王祥林;徐伟;刘成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1986~2005年盐城市离休老干部866例死因分析

    目的了解盐城市离休老干部主要疾病死亡原因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应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10)对盐城市离休老干部1986~2005年866例死亡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盐城市离休老干部的前5位死因构成比顺位依次为恶性肿瘤(31.29%)、心血管疾病(22.06%)、多脏器功能衰竭 (14.20%)、呼吸系统疾病(11.66%)、脑血管疾病(8.89%),占全部死亡例数的88.11%.与前10年比较,后10年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死因构成比明显上升,而心血管疾病下降(P均<0.01).结论应加强老年人的早期健康保健工作,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重视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等的防治工作,积极控制各种危险因素.

    作者:仇玉臣;周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右江民族医学院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