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小量脑出血临床分析

莫进达;陆超鹏

关键词:外科手术, 微创性, 脑出血, 高血压
摘要:目的研究采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小量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分析采用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42例高血压性小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内科保守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微创治疗组经过引流后与保守治疗组比较:头痛、呕吐、剩余血肿量、血肿周围水肿量、GCS评分均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小量脑出血效果优于内科保守治疗.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并发严重低钠综合征1例

    1 病例简介患者,男,75岁,ASAⅡ级,因进行性排尿不畅2年,不能排尿4天入院,诊断:前列腺肥大,尿潴留,高血压病,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TURP).

    作者:袁美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普米克令舒吸入佐治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普米克令舒超声雾化吸入佐治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 76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地塞米松雾化吸入对照组30例,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组46例.两组常规予以抗感染、抗病毒、吸氧等处理,治疗组在上述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每日2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变化及喘息缓解、喘鸣音、咳嗽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气促缓解、喘鸣音、咳嗽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缩短(P<0.05或0.01).两组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普米克令舒超声雾化吸入是佐治喘息性支气管炎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林行;陈锦春;吴海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超声乳化吸除加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儿童白内障(附25例报告)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儿童白内障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8例43眼3.6~12岁的儿童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11眼,视力在0.1~0.4者26眼,视力<0.1者2眼,视力检查不合作者4眼,伴有眼球震颤5眼.术中前房发生不同程度纤维素性渗出者2眼,术后前房纤维素性渗出者6眼.术后随访出现瞳孔明显变形者2眼,人工晶体夹持1眼,后囊混浊10眼.结论超声乳化吸除加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儿童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梁晟崎;杨帆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百色市住院患者HIV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HIV感染及艾滋病(AIDS)在人群中的发病状况和流行情况.方法对35263例住院病人,常规采用EILSA法和金标法进行初筛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者送广西区疾控中心复检确定.结果 35263份血清标本共检出HIV抗体阳性81例,阳性率为0.23%.其中静脉吸毒者30例,占37.4%;性病患者6例,占7.40%.普通人群45例,占55.56%.男70例,占86.42%,女11例,占13.58%.少数民族42例,汉族39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68例.年龄20~58岁79例;无业42例,农民27例,公务员3例,退休4例,新生儿2例,其它3例.其中25例已确定为AIDS.结论 HIV不仅在高危人群中有高的感染率,在普通人群中也有发生,加强宣教已成为预防AIDS迫切的措施之一.

    作者:岑柳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及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的降压效果及对左心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的患者,治疗时间4个月,治疗前后测血压及UCG.1级者口服厄贝沙坦150mg,2级者口服150~300mg,3级者口服300mg.结果治疗后LVDd、IVST、LVPWT、LVW、LVWI均有下降(P<0.01).治疗后血压下降总有效率为84.00%,治疗前后偶测血压结果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轻微.结论厄贝沙坦可降低血压同时能逆转左心室重构,疗效确切,使用安全.

    作者:黄秀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78例腹股沟疝的效果观察

    目的总结应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经验.方法使用疝环充填物及网状补片对78例腹股沟疝病人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切口愈合好,疼痛轻,下腹无牵扯痛,能早期下床活动.9例术区局部皮肤发红,无感染等严重并发症.随访69例,1例术后5个月复发.结论与传统疝修补手术相比,具有办法简便、适应证宽、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的优点.是一项更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和疝的病理生理的手术方法.

    作者:韦健;覃正团;周华;何国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脑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诊断

    目的探讨脑血管母细胞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结果 9例脑血管母细胞瘤均位于后颅窝,大囊小结节型7例,实质型和单纯囊型各1例.大囊小结节型囊性部分T1WI、T2WI信号均高于脑脊液信号,壁结节常位于靠近脑表面壁上,强化明显;实质型瘤内可见血管流空信号.结论脑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应与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脑膜瘤和转移瘤等鉴别.增强扫描有助于病灶的检出和定性诊断.

    作者:梁有禄;黄永杰;宋国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内感染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住院患者各类标本(447份)中分离出的主要病原菌,采用细菌生化微量鉴定管和K-B纸片扩散法进行细菌鉴别和药敏分析.结果共分离出187株病原菌,前几位的菌种数从高到低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真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不动杆菌属.药敏结果分析显示:革兰阳性球菌对苯唑青霉素的耐药率高,其次为青霉素;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高,其次为头孢唑啉.结论院内感染的细菌耐药情况不容乐观,定期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施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慢性便秘诊治进展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精神心理、社会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便秘已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在我国对慢性便秘发病率并无准确统计,但根据我国北方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2],慢性便秘的发病率为6.07%~9.18%,而且便秘与结肠癌、心、脑血管及老年性痴呆等发生有关.

    作者:赵景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脑脊液中NSE、LDH、CPK、AST的改变分析

    目的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儿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PK)、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种酶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治疗前分别采集乙脑患儿50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患儿脑脊液51例和正常儿童31例(对照组)脑脊液标本,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测定NSE,用酶连续速率法测定LDH、CPK、AST.结果乙脑组NSE水平显著高于化脑组和对照组(P均<0.01).乙脑组和化脑组CPK及AS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而化脑组CPK、LDH、AST水平明显高于乙脑组(P均<0.01).乙脑患儿脑脊液中NSE水平随着临床分型而升高(P均<0.01).结论对脑脊液进行NSE、LDH、CPK、AST检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乙脑和化脑,并有助于判断乙脑脑损伤的程度和预后.

    作者:黄月艳;李强;林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156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硬性输尿管镜和钬激光对15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作碎石治疗.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36例,中、下段120例.结石大小(3mm~15mm)×(5mm~35mm).结果一次操作成功142例(91.03%),其中127例(81.41%)2~6周内结石全部排净.发生并发症7例,结石移位8例.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效果好、创伤轻微.

    作者:王祥林;徐伟;刘成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手术室护士的言行与手术医师情绪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的言行对手术医师情绪关系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78名手术医师进行不记名调查.结果手术室护士的言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手术医师的情绪.结论手术室护士应重视提高自身素质,注意言行,减少对手术医师的情绪影响.

    作者:李献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病毒唑雾化吸入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病毒唑雾化吸入给药方式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效果.方法将120例12岁以下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在同样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病毒唑超声雾化吸入,对照组采用病毒唑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主要体征和体征持续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1).结论采用病毒唑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效果优于静脉给药.

    作者:欧阳月仙;罗丽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盐酸格拉司琼在术后镇痛中抗恶心呕吐的观察

    目的盐酸格拉司琼应用于妇科腹部手术病人的静脉术后镇痛时,观察其对恶心、呕吐的治疗及预防作用.方法 150例ASA 1~2级择期妇科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Ⅰ组,n=50):单纯镇痛药液;氟哌啶组(Ⅱ组,n=50):在镇痛药液中加入氟哌啶10mg;盐酸格拉司琼组(Ⅲ组,n=50):在镇痛药液中加入盐酸格拉司琼5mg.镇痛药液以4ml/h输入,观察三组病人恶心、呕吐情况.结果Ⅲ组恶心、呕吐程度明显低于Ⅰ组和Ⅱ组(P<0.01或0.05),Ⅱ组的恶心、呕吐程度亦低于Ⅰ组(P<0.05).结论盐酸格拉司琼治疗及预防静脉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陈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儿童注意力多动缺陷31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3例ADHD患儿分为三组,每组31例.A组采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B组给予利他林治疗,C组予心理咨询治疗.结果 A组治疗有效率(54.84%)低于B组(83.87%),但高于C组(29.03%),三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对不愿意接受药物治疗的ADHD儿童,生物反馈治疗效果较好,综合治疗(药物、行为干预及加强训练、生物反馈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吕冰聪;刘郴州;黄碧茵;黎红梅;邓秀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法安明)和阿司匹林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UAP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阿司匹林加低分子肝素)和对照组(阿司匹林),疗效为1周.结果治疗组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及硝酸甘油日耗量(P<0.01),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UAP效果肯定,且安全,并优于单用阿司匹林.

    作者:郭文哲;覃春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颅脑外伤致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目的寻找减轻和预防外伤性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方法对40例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判定病人精神紊乱症状,观察病人精神障碍相关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痊愈30例,好转10例.结论对外伤性病人的精神障碍采取防治结合,对症护理,改善环境,益智活动,情感支持等,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罗前颖;李风英;罗美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小量脑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采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小量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分析采用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42例高血压性小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内科保守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微创治疗组经过引流后与保守治疗组比较:头痛、呕吐、剩余血肿量、血肿周围水肿量、GCS评分均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小量脑出血效果优于内科保守治疗.

    作者:莫进达;陆超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以双下肢对称瘫痪表现的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1例报告

    1 病例介绍患者,男,62岁.因多尿、多饮1周,双下肢瘫痪1天入院.入院前1周无诱因出现口干多尿、多饮,尿量与饮水量各约有2500~3000ml/24h,入院前1天出现双下肢瘫痪,不能站立,无头晕头痛,无呕吐发热,无肢体麻木、抽搐,无排尿困难及大小便失禁.既往有高血压病5年,未规则服药,余病史无特殊.

    作者:吕以培;黄载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1995~2004年我院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收治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1995~2004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的收治情况,并提出干预措施及防治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法,对柳州市工人医院10年间收治的慢病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收治人数呈逐年上升之势.慢病病种以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为前三位.结论慢性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种.应以社区为基础,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开展慢病综合防治.

    作者:张利;刘爱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右江民族医学院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