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败酱草混用浅析

陈淑欣;王海英

关键词:败酱草, 混用, 常用中药, 药源植物, 清热解毒, 宁心安神, 临床治疗, 活血化淤, 黄花败酱, 白花败酱, 大辞典, 种类, 中国, 药典, 排脓, 举证, 功效
摘要:败酱草是较常用中药,有清热解毒、祛淤排脓、活血化淤、宁心安神之功效.《中国药典》(2000年版)没有任何关于败酱草的记载,《中药大辞典》规定败酱草的药源植物为黄花败酱Patrinia scabiasaefo lia Fisch或白花败酱Pvillosa Juss的带根全草.但是临床败酱用药来源植物繁多,种类复杂,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多弊病,举证如下.
实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治疗孕产后类风湿性关节炎35例

    笔者于2001年6月~2003年6月用中药治疗孕产后类风湿性关节炎35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5例均为门诊患者,诊断依据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第51届会议修订标准[1],且均为孕产后发病.年龄23~35岁,病程2个月~3年,均无严重关节外表现,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作者:李振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芪蝎龙搜风固本汤治疗支气管哮喘78例观察

    笔者用自拟芪蝎龙搜风固本汤治疗支气管哮喘78例疗效明显,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共149例,均系门诊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男46例,女32例;年龄20~82岁.对照组71例,男40例,女31例;年龄18~80岁.两组病程均为12~60年,并呈反复发作.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李馥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利咽汤治疗咽炎56例

    近年来,笔者自拟利咽汤治疗急、慢性咽炎5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56例中,男39例,女17例;年龄6~12岁10例,13~50岁40例,50岁以上6例;急性咽炎33例,慢性咽炎23例.临床表现为咽部干、痒,甚至咽部疼痛,咽下不畅感,咽中有异物感,吐之不出,咽之不进,可伴有干咳.查咽部充血,或有淋巴滤泡增生.均符合卫生部1993年制定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急慢性咽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诊断标准.

    作者:杨永勤;周艳;李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98例探讨

    目的:比较针刺配合中药与单纯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探索针刺在慢性前列腺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9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8例及对照组92例,治疗组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用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0.4%,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54.3%,总有效率94.6%.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比单用中药内服疗效好.

    作者:吴向琼;李一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针灸配合弥可保注射液治疗周围性面瘫观察

    2001年3月~2004年1月,我们采用针灸配合弥可保注射液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共310例,按就诊时间顺序在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5例,男70例,女85例;年龄6个月~86岁,平均44.2岁;病程1d~9a.对照组155例,男68例,女87例;年龄4~72岁,平均40.5岁;病程13h~7a.192例有受风寒史,105例有或曾有侧耳后痛,118例无明显诱因.两组患者在性别(经χ2检验)、年龄、病程(经t检验)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全部符合<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治疗学>[1]面神经病的诊断标准.

    作者:李纯;陶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中药治疗青光眼研究进展

    青光眼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神经以外的因素导致的视神经疾病.普遍认为的危险因素是眼压.但是,许多青光眼病人即使眼压已降至正常,患者的神经损害仍在继续[1];另外,六分之一的青光眼患者虽没有眼压升高,却也存在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因此,青光眼的发病尚有许多未知的原因.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青光眼的发病率也将上升,青光眼将成为继白内障后第2位致盲原因.青光眼治疗的终目的是阻止视神经损害,保护视功能.而传统中药治疗青光眼除降眼压外,尚有全身调节及调节视神经营养等作用,现综述如下.

    作者:包辉英;吴国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慢性胃炎辨治心得

    笔者治疗慢性胃炎有所体会,介绍如下.1 肝邪犯胃,安胃必先制肝 肝邪(包括胆)犯胃,症见胃脘胀痛,时而牵连胁背,常因郁怒而痛甚,食少,嗳气频频,或泛吐酸苦水,叹息则舒,苔薄脉弦.治宜舒肝理气,和胃降逆.常用柴胡、赤芍、白芍、枳实、香附、郁金、蒲公英、炙甘草等.若肝气上逆,嗳气较频,可加沉香、旋覆花、代赭石;胃痛甚者,加延胡索、川楝子、苏梗、乌药、香附、豆蔻等.用药宜通灵轻巧,疏通气机,令其调达,而致和平,而不宜用阴柔滋腻之品.

    作者:孙素明;李红卫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肾炎40例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肾炎疗效.方法:选择小儿急性肾炎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常规注射青霉素,另用中药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结果:治疗组在蛋白尿消失时间和镜下血尿消失时间上明显缩短(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肾炎疗效显著.

    作者:赵秀菊;王纪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乙型肝炎证治体会

    笔者在临床上以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治疗乙型肝炎,取得较好临床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马洪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PPH痔上粘膜环切术33例分析

    PPH手术由于不破坏肛垫,不损伤周边皮肤,大限度的保留了肛管的生理机能,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术后肛门疼痛轻,恢复时间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低的优点.现对2002年1~12月33例PPH手术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盛朝阳;钱锋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穴位注射配合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23例

    笔者用无水酒精穴位注射配合中药口服,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27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4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其中男5例,女18例;年龄47~72岁,平均51岁;病程3~8年;三叉神经第2支和第3支发病者9例,单纯第2支发病者14例;伴牙痛者5例.对照组17例,其中男3例,女14例;年龄45~67岁,平均53岁;病程3~7年;三叉神经第2支和第3支发病者6例,单纯第2支发病者11例.两组临床表现均有同侧口角、面颊区放电性剧烈灼痛,夜间不能入睡.

    作者:张洪建;朱志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针刺配合耳压治疗痤疮130例

    笔者以针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痤疮130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130例中,年龄小15岁,大45岁;病程0.5~3a.其中肺经风热型45例,脾胃湿热型49例,冲任不调型36例.

    作者:王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肝硬化腹水治疗体会

    肝硬化腹水病机复杂,病情顽固,缠绵难愈,常呈形实正虚,虚多邪恋之候.治疗不能只消除腹水与肿胀而概用峻利之药,这样治疗虽可暂时减轻痛苦,但时间长往往利尿无效,臌胀反而会加重.当根据虚实寒热,进行辨证施治,方可取效,体会如下.

    作者:王国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63例观察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慢性胆囊炎6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共12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男27例,女36例;年龄21~68岁,平均32.5岁;全身肥胖者42例,向心性肥胖者11例,下肢肥胖者6例;病程短3h,长11a;急性胆囊21例,慢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42例.对照组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20~68岁,平均32岁;病程短4h,长6a;肥胖者54例,急性胆囊炎19例,慢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41例.两组病例在统计资料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急、慢性胆囊炎多在饱餐或过食肥厚、劳累后发病,表现为右胁肋部胀痛,严重者可逐渐加剧,并向右肩背部放射,常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和黄疸等症状.右上腹压痛明显,有时可扪及腹块,莫菲氏征(+),WBC升高、N升高,B超示胆囊体积增大,胆囊壁增厚(>3mm)、毛糙、边界欠光滑,其中约80%~90%显示有结石影像.

    作者:李蔚青;荣红;赵福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180例

    近10年来,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输尿管结石18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80例均为门诊患者,经过B超或X线腹部平片、肾盂透影确诊为结石.180例中,男108例,女72例;小16岁,大73岁,平均50.6岁;病程短10h,长6a.右输尿管结石89例,左输尿管结石76例,双侧输尿管结石1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59例,中段结石53例,下段结石68例;轻度肾积水79例,中度肾积水86例,重度肾积水15例;伴肾功能不全3例,腰痛剧烈伴恶心呕吐102例,伴有发热6例,时有隐隐作痛34例,小腹胀痛伴有尿急、尿频、尿痛68例.结石直径大1.0cm,小0.3cm.

    作者:贾同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鲜竹沥胶囊治疗痰热咳嗽证30例观察

    目的:了解鲜竹沥胶囊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方法:急性支气管炎所致痰热咳嗽证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以鲜竹沥胶囊治疗,对照组30例以鲜竹沥水治疗.结果:两组疗效相似(P>0.05),鲜竹沥胶囊治疗咳嗽、咯痰症状的起效时间较鲜竹沥水短(P<0.01,0.05).结论:鲜竹沥胶囊与鲜竹沥水均具有清热化痰,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的功效.

    作者:欧亚龙;杨光;陈庆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中药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41例

    近年来笔者用中药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4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41例均为门诊患儿,其中男27例,女14例;年龄小11个月,大9岁;发病时间1~5d.临床表现为气喘,气急,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喉间痰鸣等.双肺可闻及哮鸣音.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高,嗜酸性粒细胞增高,X线检查示肺过度充气,透明度增高.均因气候骤变或接触过敏物而发作.中医辨证为热性哮喘18例,寒性哮喘19例,寒热夹杂4例.

    作者:李风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开放性骨折32例

    笔者1992~2003年间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开放性骨折3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32例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大61岁,小10岁,平均36岁.损伤部位以小腿为多见.

    作者:陈小英;杨玲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桂枝汤加减应用体会

    笔者用桂枝汤加减治疗各种疾病获较好疗效,举例如下.例1:张某,女,24岁,2002年11月14日初诊.无诱因突发右侧腰臀部疼痛,并向下放射至窝部,向前弯腰和行走时疼痛加重,伴有麻木、困重感.1周前曾口服布洛芬、双氯灭痛、维生素B13d,症状稍减轻,停药后疼痛又加重.

    作者:骆建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药物坐浴治疗混合痔嵌顿水肿68例观察

    自2000年以来,笔者采用药物坐浴治疗混合痔嵌顿水肿6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68例中,男43例,女25例.年龄18~65岁,病程1~10d.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表现为肛门处内痔脱出,常呈环状隆起,色暗红或紫暗,粘膜光亮水肿,触痛,严重者可出现粘膜表面糜烂、坏死,并可见暴露的血栓及溢出的淤血,并发有炎症感染,肛门剧烈疼痛,并伴有大小便不畅.

    作者:冉月枫;李显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实用中医药杂志

实用中医药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