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四肢主要动脉急性损伤46例诊治体会

廖文勇;王奇;候培勇;覃鸿尚;何兆忠

关键词:动脉, 创伤和损伤, 诊断, 外科手术
摘要:我院1990年2月~2002年6月共收治四肢主要动脉急性损伤46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鼻道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学观测

    目的探讨临床上经上颌窦口进入上颌窦诊疗的途径.方法在40例成人尸体颅矢状切面上,对中鼻道、半月裂孔、上颌窦口及其周围结构进行解剖学观测及上颌窦口的探针插入试验.结果中鼻道、半月裂孔的长度分别为56.36±2.58mm、21.46±1.79mm;40例中,28侧(70.00%)的上颌窦口位于半月裂孔的中1/3部;12侧(30.00%)的上颌窦口位于半月裂孔的后1/3部.上颌窦口的形态不一.上颌窦口的前后径为3.14±0.47mm.上颌窦口距鼻腔底部、鼻小柱的距离分别为30.41±2.85mm 、49.52±2.37mm .鼻小柱到上颌窦口与到鼻腔基底面连线的夹角为40.2±3.7°.37侧(92.50%)的上颌窦口能用直径≤2.5mm的探针穿过.结论经上颌窦自然开口行上颌窦口穿刺是安全、简便和有效的一种诊治方法.

    作者:王琦;刘瑜琦;刘雅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镁对急性心肌梗塞再灌注心律失常抑制作用的观察

    目的探讨镁制剂在急性心肌梗塞(AMl)早期抑制心律失常发生的临床疗效及对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36例AMI早期患者采用双盲对照的随机化方法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16).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钾镁液,观察溶栓时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溶栓时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06,P<0.05),但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AMI患者早期应用镁制剂,可明显降低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虽病死率无明显降低,但对患者近期预后有益.

    作者:黄彩念;韦丽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在校女生性病46例临床分析

    随着性病逐年增多,学生性病也在逐年增多,为了解在校女生性病构成,笔者对46例在校女生性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兹报告如下:

    作者:武洁;谭斯艺;覃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四灭粉碘仿糊剂治疗慢性根尖周炎30例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四灭粉碘仿根充糊剂在治疗慢性有瘘型根尖周炎中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四灭粉碘仿糊剂加入牙胶尖行根管充填.对照组采用常规根充糊剂充填.定期随访.结果术后6个月、1年疗效对比,实验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四灭粉碘仿糊剂是治疗瘘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一种较理想的填充材料.

    作者:石英姿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宫腔镜在泌尿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附36例报告)

    我院自2000年5月开始使用妇科宫腔镜治疗尿道、前列腺、膀胱、输尿管口部等部位的疾病,取得颇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占全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残角子宫妊娠11例误诊原因分析

    残角子宫妊娠是一种少见的异位妊娠,其发生率为0.91%~3.9%[1,2],因其典型的症状及体征出现较晚而极易误诊误治.现对我院收治的11例的误诊原因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覃艳芬;刘冬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肺结核患者不遵医行为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前在全球所有的传染性疾病中,结核病已经成为成年人的首要死因之一.我国结核病的流行形势也十分严峻,结核菌感染者近3.3亿,现有600万人患病,每年因结核病死亡的人数高达25万[1].

    作者:李小潘;裴庆兰;孙慧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乌拉地尔治疗慢性肺心病难治性心力衰竭3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乌拉地尔治疗慢性肺心病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慢性肺心病难治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抗菌、祛痰、平喘、利尿、强心,氧疗等常规治疗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法的基础上停用利尿、强心剂,予乌拉地尔100~125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滴速100~200μg/min,每日1次,疗程7d.注意监测血压,使血压维持在12.0~8.0kPa以上,并根据血压调整滴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53.13%,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15.426,P<0.01).无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常规治疗法并用乌拉地尔治疗慢性肺心病难治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作者:韦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异丙酚中加入麻黄碱诱导时对病人循环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时于异丙酚中加入麻黄碱对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第Ⅰ组为对照组(20ml异丙酚中加入0.9%氯化钠20ml),第Ⅱ、Ⅲ组20ml异丙酚中加入10、15mg的麻黄碱,连续观察SBP、HR及SpO2,分别记录诱导后1min、2min、3min、4min、5minSBP及HR值.结果Ⅰ组诱导后SBP与诱导前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HR呈下降趋势(P<0.01).Ⅱ组病人诱导后SBP和HR较平稳,SBP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组病人SBP和HR较诱导前升高(P<0.05或0.01).结论麻黄碱能预防异丙酚诱导所致的低BP和HR减慢,而且20ml异丙酚加入10mg麻黄碱较合适.

    作者:黄泽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高频泪道浚通术治疗泪道阻塞65例报告

    目的探讨高频泪道浚通术治疗泪道阻塞的效果.方法对65例72眼泪道阻塞患者施行高频泪道浚通术治疗.结果治愈67眼,治愈率为93.06%.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高频泪道浚通术治疗泪道阻塞效果好,安全可靠,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欧穗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微型动态心电记录仪在检测异常心电图中的价值

    目的了解两种记录仪在心电图异常检测中的价值.方法使用微型动态心电记录仪与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检测260例患者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微型动态心电记录仪异常心电图检出率(73.85%)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记录仪(24.23%),χ2=128.85,P<0.01,而异常心电图类型以ST-T改变、心律失常尤为明显(P均<0.01).结论微型动态心电记录仪检测心电图异常的价值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

    作者:张琴;岑梅;唐文红;陈晓婕;杨苏平;孙中波;覃晓波;巫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病机理和诊治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在我国有60%~90%的肝细胞癌患者合并有肝炎后肝硬化,其中相当部分的病人可因肝硬化而引起门静脉高压症(PHT).使肝癌的治疗变得更为复杂和棘手.肝脏储备功能不良或肝功能处于失代偿状态使手术切除肿瘤成为禁忌,切除率低,仅为20%~30%;即使切除肿瘤,肝癌术后的高复发率(5年约为80%)、上消化道出血和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又使病人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1].因而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是一个临床难题.现结合国内外文献,就其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诊断以及治疗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宫晓光;林木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108例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洛赛克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0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予口服洛赛克治疗(治疗组),并与107例口服法莫替丁(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9.691,P<0.01;Hp转阴率高于对照组,χ2=14.502,P<0.01;1年后溃疡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χ2=20.191,P<0.01.结论洛赛克可作为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首选药物之一.

    作者:黄甫沿;黄美勇;韦青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干化学法检测尿常规的可信性分析

    目的探讨干化学法检测尿常规结果的可靠性.方法用干化学法和显微镜检测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并对两种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完全符合率红细胞为84.7%,白细胞为86.7%.结论干化学法操作简便、快捷,但假阳性、假阴性较多,只能作为筛选试验,必须结合显微镜检查才能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潘云;常正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可必特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38例报告

    雾化吸入药物治疗哮喘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所用药物亦不断增多.我科近来以氧气作动力,将支气管扩张剂可必特(含异丙阿托品和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发作的儿童哮喘,并观察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费新;刘清;李洪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罗哌卡因配伍芬太尼硬膜外镇痛分娩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配伍芬太尼自控硬膜外镇痛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3例单胎、头位初产妇宫口开大3cm时采用0.2%罗哌卡因100ml与芬太尼200μg进行自控硬膜外镇痛为镇痛组,随机选择同期不愿分娩镇痛的相同条件的62例初产妇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痛程度、产程中使用催产素的情况、活跃期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2h阴道流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镇痛组和对照组镇痛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和9.68%,疼痛记分分别为0.74±0.52分和2.29±0.7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01).镇痛组剖宫产率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阴道助产率及总的手术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镇痛组和对照组产后2h阴道流血量分别为229.43±79.48ml和235.65±69.98ml,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3.77%和3.23%,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罗哌卡因配伍芬太尼进行自控硬膜外镇痛分娩能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不增加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镇痛方法.

    作者:韦红卫;黄泽汉;雷志英;李妹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现状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是指因胆道疾病引起的急性胰腺炎,这里的胆道疾病包括胆石症、胆道感染、胆道蛔虫、胆道出血、胆总管囊肿、胰胆管回流异常及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等,其中胆石症为常见.胆源性所占急性胰腺炎的比例约为50%以上,其所占急性重症胰腺炎症(SAP)的比例为80%左右[1].因此,改善ABP的治疗对提高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其治疗对策、手术指征与手术时机等方面目前还存在较大争议,现将ABP的外科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李玉峰;浦涧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鼻咽癌立体适形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

    常规二维放射治疗一直是鼻咽癌的标准治疗模式,用此法早期患者可获约80%的局部控制率,而局部晚期患者的局部控制率为40%~60%,原发部位的控制不仅与疾病的分期有关,也与靶区的足量照射有关[1],提高局部肿瘤剂量是改善局部控制率的关键.随着放射生物学、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及计算机的介入,目前采用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方法治疗鼻咽癌,其效果有所改善.现结合国内外文献对其研究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林高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内镜辅助下钻孔引流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20例

    钻孔引流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首选方法,一般来说效果较好,但是对分隔型CSDH效果较差,复发率高.我院自2000年2月~2003年6月采用脑室镜辅助下钻孔引流治疗分隔型CSDH20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柯遵斌;邓元央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脾切除治疗血液病的研究进展

    随着人们对脾脏在血液病的病程发展中的作用得到不断的深入认识,血液病学和脾脏病理生理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特别是对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多毛细胞白血病(HCL)及血小板减少伴免疫异常综合征(WAS)、艾滋病毒(HIV)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作者:龙仁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右江民族医学院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