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国勤
目的:探讨“四防”情景演练在安全护理中所起作用.方法:精神专科3个科室进行了“四防”情景演练,对演练前后3个科室的45名护理人员应急知识、应急防范能力、协作精神等情况以及3个科室意外事件发生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护理人员的应急知识和应急防范能力提高了,意外事件发生率降低了.结论:“四防”情景演练在安全护理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保证了医疗护理安全,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周彩莲;苏玉萍;欧眉艳;唐丽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采取系统性回顾分析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采用开放式后入路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术10例进行分析.结果:10例病人均愈合好,无复发,恢复快.结论:开放式后入路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和复发率低等特点,同时减少了手术进路损伤,有推广价值.
作者:汪大海;戴永泽;杨勇;石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合并奥氮平治疗抑郁症伴焦虑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抑郁症伴焦虑的患者,随机分成合并组(帕罗西汀合并奥氮平治疗)和单用组(单用帕罗西汀治疗)各30例,共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和HAM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治疗后第1、2、4、8周末,合并组的HAMD和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单用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单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少而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帕罗西汀合并奥氮平治疗抑郁症伴焦虑障碍,具有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作者:梁家騋;杨红梅;王成美;宁静;王学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调查精神科首次出诊联系人的情况.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式,了解精神科首次出诊联系人的情况及出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已婚患者与未婚患者联系人构成比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不同性别患者的联系人文化构成比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在填写“影响帮助患者就诊的主要因素”中80.9%的人选“会被人歧视”,询问“精神障碍患者不配合就诊,首选求助对象”时,69.7%的人选择“找亲戚朋友帮忙”.结论:精神障碍患者求治联系人身份无法确定,患者家属面对的社会压力影响求治行为.同时在家庭中,男性和女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救治关注机率仍然存在差别.
作者:雷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2010 ~2011年中央补助地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登记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现状.方法:对于登记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精防医生负责采集患者的基础信息和疾病信息及每月的随访情况,按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率多的对象为:病种精神分裂症占91.77%;年龄45 ~ 59岁占37.94%;职业农民占42.56%;学历初中占46.74%.结论:精神卫生工作应形成急性住院治疗;社区康复随访;精神卫生知识宣传相结合的精神卫生社区康复服务模式.
作者:周金平;沈志弟;奚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如何有效回避护理风险,提高传染病患者安全管理.方法:回顾某二级传染病专科医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呈报的79起护理不良事件,从分类、发生原因、与护士资历、发生时间、科室、病种之间的关系等进行研究.结果:①护理不良事件前5位分别是给药错误、压疮、标本错误、输液相关事件、管路滑脱.②主要原因分别是不遵守操作规程,评估不足和沟通不良.③护上资历与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关.④对新发传染病人、重病人在评估和沟通及自身知识方面存在显著不足.⑤不良事件发生在交接班时,尤其是在8:00和12:00左右.结论:护理管理者要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监控机制,对护理人员按层级管理,提高护士整体风险意识和综合素质: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按患者需求进行弹性排班;加强护理人员对新发传染病及重病人的防治知识培训,强化护理技术操作程序考核,增强沟通意识提升评估沟通能力,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齐雯俊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阿立哌唑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和阿立哌唑治疗,疗程12周,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齐拉西酮组治疗有效率为67.5%,阿立哌唑组为70.0%,两组药物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头痛、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齐拉两酮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稍高于阿立哌唑.结论:齐拉西酮与阿立哌唑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两药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服药依从性.
作者:纪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了解60例非亲生父母养大的青少年心理异常的发生和养父母养育方式、家庭环境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 - CV)对60例青少年心理异常患者进行测评并与60例健康青少年进行对照及相关分析.结果:青少年心理异常者与养父母养育方式及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其因子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不良的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异常的发病起一定作用,且具有相关性.
作者:刘久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评价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配到齐拉西酮组30例和利培酮组30例,进行为期8周的对照研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1)、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及有关实验室检查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8周两组PAN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均<0.01),各时点PANSS评分两组间减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末,齐拉西酮组有效率80.0%、利培酮组有效率8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相关不良事件,但利培酮组静坐不能、异常泌乳和(或)闭经、肌张力增高及体质量增加的发生率高于齐拉西酮组(P<0.05).结论:齐拉两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且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
作者:段兴斌;李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抑郁症病人的情绪、情绪调节方式和人格特质特点及其对抑郁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对90名抑郁症患者及与之匹配的9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测评,测评工具包括日常情绪问卷、情绪调节方式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症患者表现出更多的抑郁;(2)在日常情绪上抑郁症组有较多的悲伤、内疚和内向敌意,较少的兴趣、快乐;(3)在情绪调节习惯上抑郁症组对正情绪有较多的忽视,较少的重视和宣泄,对负情绪有较多的重视和宣泄;(4)在人格特质上抑郁症组有更强的神经质和内倾;(5)回归分析表明,在情绪调节方式上正情绪的忽视、重视、宣泄,负情绪的重视、宣泄对抑郁程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在人格特质上,神经质对正情绪的宣泄,负情绪的重视、抑制有显著预测作用;外倾对正情绪的重视、宣泄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人格特质-尤其是内外倾和神经质-可能通过一些不良的情绪调节习惯(对负情绪重视和宣泄,对正情绪忽视)导致更多的负情绪,更少的正情绪.人格因素与不良情绪调节习惯因素的共同作用,可能是导致情绪障碍的重要机制,对抑郁严重程度有显著影响.
作者:李雪晶;郭轶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团体健康教育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36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随机健康教育方法,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团体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对疾病及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住院满意度、服药治疗的依从性、平均住院日.结果:研究组对疾病及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住院满意度调查、服药治疗的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日少于对照组.结论:团体健康教育可密切护患关系、降低医疗成本、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作者:胡海霞;虞晓兰;陈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利培酮与单用奥氮平治疗老年期痴呆伴行为和精神障碍(BPSD)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5例BPSD患者分为奥氮平联合利培酮组与单用奥氮平组,治疗6周.采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 AD)评定疗效,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评定患者痴呆状况,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BEHAVE-AD评分显著减少(P<0.05).奥氮平联合利培酮组在治疗6周末MMSE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奥氮平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奥氮平联合利培酮组不良反应少于奥氮平组(x2=4.03,P<0.05),两组在口干、嗜睡及失眠、体质量增加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利培酮组与单用奥氮平对BPSD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均有较好的疗效,疗效相当.奥氮平联合利培酮在认知功能及药物的安全性方面优于单用奥氮平.
作者:许红梅;南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男性青少年网络成瘾自我接纳与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我接纳问卷、应付方式问卷及SCL -90问卷对216名男性青少年网络成瘾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自我接纳与解决问题、求助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是0.25和0.13);与自责、幻想、退避及合理化应对方式.SCL -90诸因子、心理健康总分呈显著负相关.以心身健康总分为因变量的逐步回归分析,依次进入方程的变量是自我接纳、幻想、退避和解决问题应对方式.结论:男性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自我接纳和应对方式、心理健康水平均存在一定的关系.
作者:职晓燕;王传升;张瑞岭;王丹;郝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酒精滥用对精神和躯体造成损害的严重程度.方法:检索2004年1月~2011年6月期间住院及门诊病例符合CCMD -3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86人作回顾分析.结果: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中,酒精急性中毒8例,酒精滥用14例,酒精所致幻觉症24例,酒精所致妄想症19例,酒精所致抑郁综合征14例,酒精所致人格改变12例,酒精所致智能损害10例,不能归类1例.躯体损害: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32例,脂肪肝和肝硬化24例,周围神经炎16例,营养不良16例,手舌震颤13例,高血压12例,冠心病10例,步态不稳8例,阳萎7例,抽搐发作3例,胆囊炎3例.结论:酒精滥用对精神和躯体的损害相当严重,应充分重视,加强宣传教育,减少酒精滥用.
作者:张雪松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女性常见的骨折,常为Garden Ⅲ或Ⅳ型,由于保守治疗及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存在较高的骨折不愈合率和股骨头坏死率分别高达20%~30%、20% ~ 40%[1],所以应尽可能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以期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我科在2005~2011年间,共收治69例高龄女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均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程莹莹;杨华;卢天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药平心定志汤合并维思通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痰湿内阻型)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痰湿内阻型)随机分为研究组(平心定志汤合并维思通组)和对照组(单纯服用维思通组),每组60例,观察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评估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末时,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5.2%和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71,P=0.047),研究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维思通平均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34,P=0.00);研究组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平心定志汤与维思通结合治疗痰湿内阻型精神分裂症,在改善阴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病理方面,疗效优于单纯维思通治疗.
作者:郭艳梅;苏顺英;刘叶红;李玉欣;张艳敏;史彦彦;刘艳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了解住养老年人服用镇静催眠药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用药合理安全.方法:采取核对医嘱及询问患者本人的方法,对长期住养老年人服用镇静催眠药的品种、剂量、用法及不良反应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统计.结果:185例中服镇静催眠剂者47例,占25.41%.有不良反应者4例,其中疑似肝功能者影响2例.结论:高龄老人失眠占比率较高,使用药物镇静催眠人数也较多.目前我院老年患者使用镇静催眠药尚在可控范围,不良反应上不突出.但仍应强调一定要合理安全使用镇静催眠剂.
作者:金筠菁;任海丹;高山;高中芹;翁霞骏;赵水羡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的治疗方法与护理.方法:对48例顽固性腹水的患者进行腹水超滤浓缩回输.结果:患者的腹围明显缩小,体重下降,血浆白蛋白明显升高,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护理效果.结论: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能有效提高血浆白蛋白,具有操作方便、安全、有效、经济的优点,是一种治疗顽固性腹水的好方法.在腹水回输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腹水回输顺利的关键.
作者:张金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到2011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胫骨骨折的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交锁髓内钉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内固定优良率、近期和远期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可以取得和交锁髓内钉术相似的治疗效果,并且可以应用于不适合进行交锁髓内钉术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冰;陈铮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研究社会功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量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服药态度量表(DAI):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等量表调查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社会功能训练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样本量各100个,干预组给予干预治疗18个月,给予基线调查及每6个月评估一次,观察疗效.结果:临床总体印象量表的总体进步评分,治疗第18月后干预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功能缺陷评定(SDSS)评分:干预组较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评分于第18个月干预组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治疗前后结果对比,干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会功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有效,操作简单方便,值得推广.
作者:钟薇;张卫敏;刘伟锋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