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炙甘草汤抗心律失常作用实验研究进展

周承志;邱明义;张道亮

关键词:炙甘草汤, 抗心律失常作用, 再灌注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缺血, 左冠状动脉, 实验研究, 大鼠, 保护作用, 前降支, 发生率, 结扎
摘要:近年来,炙甘草汤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实验研究较为广泛和深入,现分述如下.抗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炙甘草汤对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的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大鼠心律失常有明显保护作用,降低室早、室速及心律失常的总发生率[1].
实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天冬抗肿瘤作用研究概述

    天冬为百合科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天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Lour.) Merr的干燥块根.它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经所载天冬具有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的功效,久服轻身益气、延年[1].天冬具有养阴润燥,清火,生津的功效.主要药理成分是天门冬素、粘液质、β-甾醇及5-甲氧基甲基糖醛、瓜氨酸、丝氨酸等19种氨基酸和多种低聚糖等成分.从块根抑瘤有效部位中分离出4种多糖:天冬多糖(asparagus polysaccharide)A、B、C、D[2].很多多糖均具有抗肿瘤活性,且没有或很少有常用抗肿瘤化疗药物损伤骨髓、抑制造血的副作用.研究表明,多糖在体内或体外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延长荷瘤动物的存活期.上述这些成分能在肿瘤防治的某一环节起到重要作用,如天冬水提物具有抑制实体型S180小鼠肿瘤生长的作用[3],其总多糖对小鼠肉瘤S180有明显抑制作用[4].罗俊等[5]用天冬水提物使荷瘤BALB/c小鼠瘤块(S180,H22)重量减少,使S180腹水型昆明种小鼠平均存活时间延长,提示天冬具有抗肿瘤作用.天冬属有5种药用植物,均有抑制肿瘤的作用,其中以羊齿天冬为强[3].目前对天冬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还很有限,现对天冬的抗肿瘤作用研究作一概述.

    作者:邢东炜;张闽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镇肝熄风汤佐治顽固性原发性高血压47例

    笔者自2001年6月~2004年3月,对西药治疗效果欠佳的顽固性原发性高血压,加用镇肝熄风汤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屠德敬;郑健;李邦慧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西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0例观察

    1994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西结合方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诊断依据参考湖南省卫生厅1999年7月编印的<常见疾病诊断依据与疗效判断标准>,具有下述7项中的4项,且1~4项须持续6周以上.①晨僵>1h;②关节炎>3个关节区;③手关节受累;④对称关节受累;⑤类风湿关节;⑥类风湿因子存在;⑦X线手部照片骨质侵蚀或肯定的骨质脱钙.

    作者:毛生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风水肿慎用麻黄体会

    对风水肿(急性肾炎)用麻黄现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麻黄不论生用、炙用均能升高血压,因此对浮肿而兼有高血压者极不适宜.也有人认为,治疗水肿当以麻黄、杏仁宣化上焦.现将笔者用麻黄治疗风水肿2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克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莱菔子研究概况

    莱菔子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Raphnaus satirus L.)的成熟种子,始载于<日华子本草>,系中医学常用消食除胀、降气化痰药.笔者现就莱菔子化学、炮制、药理等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谭鹏;姜虹玉;吕文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浅谈甘草的功效及应用

    甘草味甘,生用偏寒、炙用偏温,归脾、胃、心、肺经,功能补益心脾、缓急止痛、调和药性、泻火解毒、润肺止咳.甘草味甘益脾,凡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面黄肌瘦、食少便溏等,多用甘草,配党参、茯苓、白术等药,如<和剂局方>四君汤.若气虚血少,心阳不振所致心动悸、脉结代等,则须重用炙甘草为君药,以益气补中,化生气血,资脉之本源,如<伤寒论>炙甘草汤.气血两虚的其他病症,甘草亦用于气血双补方中,如<济生方>归脾汤、<正体类要>八珍汤等.

    作者:王修荣;王岩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18例观察

    宫外孕以输卵管妊娠常见,停经、腹痛、阴道出血为其主要症状,宫外孕一旦破裂即须立即手术,因而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极为重要.我们对早期宫外孕采用抗肿瘤杀灭胚胎的保守治疗方法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包咏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甲珠消囊汤治疗卵巢囊肿20例

    笔者自2001年以来,用自拟甲珠消囊汤治疗卵巢囊肿2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0例均为门诊病人,经过妇科及B超检查确诊,其中已婚者19例,未婚者1例;年龄24~49岁,平均32.2岁;囊肿大为8.1cm×7.2cm,小为3.0cm×2.2cm.伴盆腔积液3例,月经不调3例.

    作者:杜淑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126例

    笔者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12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26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小45岁,大56岁,平均48.5岁;病程0.5~6年.其中未绝经者12例,绝经者114例.

    作者:倪苏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58例

    我们自2003年元月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58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58例,年龄13~20岁26例,21~45岁19例,46~53岁13例;病程3月~3年.其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经量增多.子宫出血时间2周以内25例,2~4周20例,4周以上13例;每次行经需市售卫生纸3~5包34例,6~8包17例,8包以上7例.B超或病理检查排除由妊娠、炎症、肿瘤引起的子宫出血.

    作者:朱爱菊;朱振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加减五积散治疗肩周炎32例观察

    2000年元月~2003年元月,笔者从祛风解肌、温养经脉入手,运用传统方剂加减五积散治疗肩周炎32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夫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哮喘120例观察

    2001~2004年,笔者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哮喘120例,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205例为我院门诊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男71例,女49例;年龄0~3岁17例,3~7岁78例,7~14岁25例,平均5.8岁;轻度(3~5次/年)40例,中度(5~8次/年)75例,重度(>8次/年)5例.对照组85例,男57例,女28例;年龄0~3岁15例,3~7岁49例,7~14岁21例,平均5.6岁;轻度21例,中度58例,重度6例.两组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褚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甘利欣合复肝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0例观察

    我院自2001年9月~2002年9月应用复肝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共80例,均符合2000年9月中华医学会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34例,女6例;年龄20~54岁,平均(31.2±8.5)岁;病程1~10年,平均(5.4±1.7)年;轻度27例,中度13例.对照组男33例,女7例;年龄22~55岁,平均(31.5±9.1)岁;病程10个月~8年,平均(4.7±1.4)年;轻度29例,中度11例.临床表现为厌油,恶心,乏力,腹胀,肝区疼痛、肝脾大.生化检查肝功能异常.经t检验及χ2检验,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张洪梅;许华强;丁建萍;戴淑玲;王宪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半夏泻心汤临床应用体会

    半夏泻心汤为<伤寒论>方,由半夏、黄连、黄芩、干姜、人参、大枣、甘草组成.笔者根据其寒热同用、苦辛并进、补泻兼施的组方特点,治疗多种疾病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谭仲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79例

    笔者自2003年3月~2004年8月间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79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79例均为住院患者,男52例,女27例;年龄65~79岁,平均68.5岁;病程短2个月,长8个月.全部病人均纤维胃镜检查,其中胃体溃疡1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2例,复合性溃疡11例,幽门部溃疡16例,胃窦部溃疡12例,胃底溃疡11例.

    作者:彭世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糖尿病足治疗观察

    糖尿病足是由血管并发症以及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病变所引起.自主神经病变可使皮肤柔韧性减少,再加上皮肤干燥和痛觉减退,皮肤易开裂,发生蜂窝织炎或深部组织感染,造成足部皮肤溃烂、肢端坏疽.我们2002年3月~2004年3月对48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了胰岛素外用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衣美翠;李朋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西药合用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30例观察

    2001年3月~2004年5月,笔者用复合维生素B及田七镇痛膏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30例,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6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小18岁,大57岁,平均26.5岁.病程短1周,长12年;右侧14例,左侧16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小23岁,大45岁,平均27岁;病程短2天,长17年;右侧10例,左侧20例.全部观察病例均符合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

    作者:王年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化痰止眩汤治疗眩晕58例

    笔者近年来自拟化痰止眩汤治疗眩晕5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58例均为门诊病人,按高等医药院校<中医内科学>5版教材诊断标准诊断为眩晕.其中男28例,女30例;年龄30~75岁,平均52岁;初发12例,反复发作而病程6个月以内者8例,6个月~2年者15例,2年以上者23例.表现为头晕阵作或视物旋转,恶心胸闷,形体肥胖,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或弦滑.辨证属于痰浊内阻,肝郁脾虚.

    作者:李云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绞股蓝治疗高脂血症55例

    血脂代谢紊乱(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防治血脂代谢紊乱可有效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笔者用绞股蓝泡饮治疗老年人高脂血症55例,有明显疗效.

    作者:彭世志;宁贤基;邓燕艺;赵胜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活血化淤法临床运用体会

    笔者在临床中用活血化淤法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满意,介绍如下.1 瓜藤缠左某,女,54岁,2004年4月1日诊.右侧下肢皮肤长红色丘疹数个,大小不等,触之疼痛.查右下肢小腿伸侧局部皮肤发有数个红斑结节,结节略高出皮面,初起色淡红,继而变为暗红色,无破溃,压之色退,有疼痛感,另伴有双脚发麻,舌红苔白脉细.诊断为瓜藤缠.证属湿热淤阻.治以活血化淤通络,解毒除湿.药用自拟凉血解毒汤加减.牛膝12g,红花10g,赤芍、茜草、三棱、莪术、浙贝、络石藤各15g,生地、土茯苓、苡仁、牡蛎各30g,丝瓜络20g.3剂,水煎服,日1剂,1日3次,药渣煎水泡洗患处.第2天左侧下肢也出现红色结节数个,服药3剂后双下肢红色结节全部消失,局部皮肤略为暗红色,已不疼痛.

    作者:杨小乐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实用中医药杂志

实用中医药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