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性心绞痛82例

刘汉波;屈云;任晓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 稳定性心绞痛, 现报告如下, 结合方法
摘要:自1996年5月~2003年7月,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稳定性心绞痛82例,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实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清开灵注射液致过敏反应分析

    清开灵注射液是安宫牛黄丸的改进剂型,由人工牛黄、水牛角、金银花等中药制成的复方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镇静安神、醒脑开窍、化痰通络等功效,临床主要用于热病神昏、中风偏瘫、神志不清、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肺炎、急慢性肝炎、脑梗死等疾病的治疗.现将2000~2003年以来的12则清开灵注射液致过敏反应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董庆平;王晓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左小腿骨筋膜间室综合征诊治体会

    病例:谢某,男,35岁,2002年6月11日入院.左腕,左小腿跌砸压伤肿痛、活动障碍26h.劳动时不慎从3m高处跌下,左腕及左小腿跌地受伤,同时左小腿及踝部被水泥板块砸压,致使左腕,左小腿及踝部多处受伤.左腕左小腿及踝部淤肿,皮肤青紫,局部畸形压痛,活动受限.X线摄片示左桡骨远端骨折,左内、外踝骨折,左胫骨中段骨折.诊断为左小腿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检查:T38.5℃,BP14.64/9.31kPa,神志清楚,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呈急性痛苦表情,左腕部淤肿胀痛,畸形、压痛(+),有骨擦音,左腕关节活动受限.左膝部、小腿及踝部高度肿胀疼痛、畸形、压病(+),有骨擦音,活动障碍.以左小腿中下段肿痛更甚,从左月国窝处开始至左足背,可见多处皮肤青紫淤肿、张力性水疱.

    作者:魏连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从肝论治小儿功能性胃肠疾病体会

    笔者在临床上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从肝论治小儿功能性胃肠疾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介绍如下.

    作者:余定辉;林木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咳喘定口服液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观察

    目的:观察咳喘定口服液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124例患者随机分为咳喘定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咳喘定治疗组在抗感染基础上给予咳喘定口服液,常规治疗组在抗感染基础上给予复方甘草合剂,两组均治疗7天.结果:咳喘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6%,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66.13%,经χ2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抗感染的基础上口服咳喘定口服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较好.

    作者:杨辉;邱志楠;潘俊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复方仙人掌胶囊治疗十二指肠溃疡52例

    我们用自拟复方仙人掌胶囊治疗十二指肠溃疡52例,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胡志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微调泵使用过程中污染原因分析

    微调泵具有操作方便,注射速度匀速,剂量准确,能长时间、小剂量注射药物的特点,现广泛应用于危重病人.但在持续使用微调泵过程中也存在污染问题.现将其污染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应佩秀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复方半边莲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我们自2003年3月至2004年3月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复方半边莲静脉给药及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30例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聪琴;吕艳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淡渗利湿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03例

    1992年以来,笔者采用淡渗利湿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03例,获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志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针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恢复期50例观察

    我们自2000年3月~2004年3月,运用针刺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恢复期患者5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

    作者:黄晓菁;李永堂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试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误区

    中医和西医由于各自发展的历史条件不同,形成了两个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在临床实践中理应相互取长补短,力求避免用西医的理论误导临床辨证,笔者现就当前辨证误区分析于下.

    作者:帅光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老年血淤证的现代机理研究概述

    老年血淤证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现结合近年来研究成果阐析如下.

    作者:任忠钦;凌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脱发辨治体会

    笔者临床辨治脱发,疗效较好,介绍如下.例1:高某,女,54岁,2000年4月诊.2个月前每每梳头时头发都大量脱落,诊见头皮光亮如镜无一丝毛发,伴头痛,胸闷,睡眠差,时耳聋,胁痛,口苦,心情急躁,食欲不振,头皮作痒,舌红苔黄腻,脉弦.证属肝胆湿热循经上扰清窍所致.选龙胆泻肝汤加味.龙胆草、车前子(布包)各15g,栀子、黄芩、柴胡、泽泻、石菖蒲各10g,当归20g,木通、甘草各6g,合欢皮、生地各30g.日1剂,5剂后诸症好转,守方继进5剂后诸症消失.效不更方,连服30余剂后长出一头乌发.

    作者:屈云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50例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方法:治疗组5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茵栀利黄汤口服,对照组50例单纯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两组日平均胆红素下降值和血胆红素降至正常所需天数,治疗组分别为50.04±25.25μmol/L和4.6±2.3d;对照组35.84±20.89μmol/L和6.0±4.4d,两组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利黄汤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迅速降低血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疗程.

    作者:周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枳术汤治疗胃下垂52例观察

    笔者自1993年4月~2003年9月用枳术汤治疗胃下垂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韦爱华;张炉高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ICU低年资护士临床用药知识水平分析

    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是各种药物治疗的执行者,同时也是护理对象用药前后情况的观察者,因此护士在临床合理用药中具有重要作用.ICU低年资护士入科后因临床用药知识缺乏,实际操作中存在不少安全隐患.笔者考查了重症监护病房(ICU)低年资护士临床用药知识水平,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艳;蒋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医药治疗湿疹实验研究进展

    湿疹[1]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确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皮疹具多样性,瘙痒剧烈,易复发,是皮肤科常见病之一,占皮肤科门诊量15%~30%[2].现代研究认为其发病机理复杂,目前已知与Ⅰ、Ⅳ型过敏反应、细菌或真菌感染有关[3~7].

    作者:朱晓燕;张毅;王见宾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治伤软膏药效学实验报告

    治伤软膏是根据昆山名医张惠铨经验方优化组合,经现代工艺制备而成的外敷药物.该方具有活血化淤、消肿止痛作用,用以治疗软组织损伤,疗效显著[1].为探讨该方的药效机理和安全性,我们对此进行了药效学实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三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泄浊豁痰散淤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86例

    近3年来,笔者自拟泄浊豁痰散淤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86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游绍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消斑丸治疗黄褐斑36例观察

    笔者2001~2003年间用消斑丸治疗黄褐斑36例,疗效较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李永波;温光祥;李永忠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益肝胶囊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30例

    笔者用益肝胶囊治疗乙型肝炎疗效较好,总结如下.

    作者:李彩东;王聪庆;吴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实用中医药杂志

实用中医药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