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缝隙护理干预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激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张伟琴;梁爱清;江锦芳

关键词:紫癜, 治疗依从性, 护理, 激素
摘要:目的:探讨全程无缝隙护理干预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者激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住院接受激素治疗的ITP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全程疾病知识、心理、用药等方面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3个月后激素治疗依从性、血小板计数及再次出血情况。结果住院期间两组患者激素治疗依从性好,均为100.0%,出院3个月后,干预组治疗依从性好的比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出院前两组血小板计数均>50×109/L,无出血现象,出院3个月后,干预组血小板计数<50×109/L有7例,再次出血4例,均少于对照组的19例、12例( P<0.05)。结论对ITP患者进行全程无缝隙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激素治疗依从性,减少病情反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广西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卫生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

    为了使学生适应医院卫生信息化的需要,构建适合医疗卫生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模块、采用多种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多种考核方式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多途径增加计算机教师医学知识储备,创新教学思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知识掌握程度及技能操作能力得到提高,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新型医学人才。

    作者:戴爱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术中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甲状腺手术后的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静脉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单次泵注组(A组),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组(B组),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各30例,比较3组患者疼痛评分、舒适评分。结果3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 VAS )分值、BCS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VAS分值低,BCS分值高(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术后疼痛轻,镇静效果好。

    作者:李萌;郭涛;黄朝宇;邢玉涛;韩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心肺复苏成功患者发生心血管衰竭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成功患者发生心血管衰竭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患者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 ROSC)后是否出现心血管衰竭将患者分为心血管衰竭组75例和非心血管衰竭组31例。收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心血管病史、心肺复苏时间以及复苏前生命体征等资料,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心血管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血管衰竭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非心血管衰竭组( P<0.05);心血管衰竭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为(30.54±8.49)分、SOFA评分为(14.65±5.14)分,均明显高于非心血管衰竭组的(19.74±9.76)分及(6.49±4.56)分( P<0.05)。心血管衰竭组发病初始可除颤心律比例明显低于非心血管衰竭组( 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复苏持续时间、复苏前存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 )、复苏前血糖紊乱均为患者发生早期心血管衰竭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复苏持续时间、复苏前存在SIRS以及复苏前血糖紊乱均是患者发生早期心血管衰竭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薛乾隆;贺英;岳秉宏;韩树池;陈艳梅;高继英;张秀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某医院2005~2013年门诊量变化趋势分析

    目的:探讨医院门诊量的动态变化和季节性变化规律。方法根据2005~2013年某医院门诊量统计数据,采用季节指数法分析门诊量的变化特点。结果医院门诊量从2005年到2013年保持逐年增长的趋势,9年间的年均增长率为9.13%。2010年之前,每年门诊量的增长率维持在3%~6%,从2011年开始,门诊量增长率逐年上升,其中2012年的增长达到19.39%;门诊量低的是第一季度,季节指数为86.01%,而其他三个季度的季节指数都在100%以上,高的是第三季度,达108.62%。结论门诊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具有季节性特点。

    作者:满丽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鉴别乳腺肿块性质的价值

    目的:探讨实时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 SR )对不同大小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乳腺肿块患者40例(56枚肿块),其中肿块直径≥2.0 cm有24枚(A组),肿块直径<2.0 cm有32枚(B组),对比并分析2组SR;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SR为结果,建立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ROC曲线图显示AUC为0.846,选择约登指数大值0.786为临界点,确定SR临界值为3.21。恶性肿块的SR为(5.2±1.2),明显大于良性肿块的(2.1±0.2)(P<0.05)。 A组良性肿块SR为1.04~4.66,恶性肿块SR值为1.87~11.33;将SR为4.76作为临界值,AUC为0.878。 B组良性肿块SR为1.05~3.11,恶性肿块SR为1.22~8.85;将SR为2.58作为临界值,AUC为0.889。 A组AUC明显小于B组(P<0.05)。结论对于不同大小乳腺肿块患者,实时超声弹性成像SR能准确鉴别乳腺肿块性质,操作简单、无创,重复性好。

    作者:李坚;刘雪玲;伍业冬;雷蓓;聂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无缝隙护理干预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激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全程无缝隙护理干预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者激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住院接受激素治疗的ITP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全程疾病知识、心理、用药等方面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3个月后激素治疗依从性、血小板计数及再次出血情况。结果住院期间两组患者激素治疗依从性好,均为100.0%,出院3个月后,干预组治疗依从性好的比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出院前两组血小板计数均>50×109/L,无出血现象,出院3个月后,干预组血小板计数<50×109/L有7例,再次出血4例,均少于对照组的19例、12例( P<0.05)。结论对ITP患者进行全程无缝隙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激素治疗依从性,减少病情反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伟琴;梁爱清;江锦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DNA 修复相关基因 ERCC1、BRCA1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DNA修复相关基因ERCC1与BRCA1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方法选取70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化疗药物耐药试验分为耐药组(30例)和敏感组(40例),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患者ERCC1、BRCA1的表达情况。结果耐药组ERCC1、BRCA1阳性率分别为83.3%、80.0%;敏感组ERCC1、BRCA1阳性率分别为32.5%、35.0%;耐药组ERCC1、BRCA1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敏感组( P<0.05)。结论 DNA修复相关基因ERCC1与BRCA1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耐药患者中异常表达,临床中可以依据其表达情况指导用药。

    作者:赵光日;周明;戴璐;杨新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锁孔入路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肿瘤33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肿瘤的效果。方法桥小脑角肿瘤62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组29例(传统入路组),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手术治疗组33例(锁孔入路组),比较两组肿瘤全切率、面神经保留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患者肿瘤全切率均为100.0%;锁孔入路组面神经保留率为48.5%(16/33),传统入路组为51.7%(15/29),两组面神经保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孔入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传统入路组短(P<0.05),住院费用明显少于传统入路组( P<0.05)。结论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治疗治疗桥小脑角肿瘤疗效好,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唐秀文;肖泉;叶劲;刘若平;钟书;蓝胜勇;梁有明;庞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个性化膳食指导对壮族乳母膳食结构及乳汁钙铁锌含量影响的分析

    目的:探讨个性化膳食指导对乳母膳食结构和乳汁中钙、铁、锌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南宁市100例壮族乳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实验组接受个性化膳食指导,对照组给予普通膳食指导,于干预前后调查两组膳食结构,测定乳汁中钙、铁、锌含量。结果两组乳母干预前膳食结构不均衡;干预后,对照组水果及奶类摄入量增加,其余膳食种类摄入量无明显变化;实验组禽肉类摄入量明显降低,除粮谷类、奶类和大豆坚果外,其余均达哺乳期妇女平衡膳食宝塔推荐值;对照组乳汁中锌含量增加,但钙、铁含量无明显变化;实验组乳汁中钙、锌含量增加,铁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通过个性化膳食指导,可以改善乳母的膳食结构,增加营养素及矿物质的摄入量,提高乳汁中钙、锌的含量,但铁含量无明显变化。

    作者:莫洁玲;黄颖红;周容;韦兰荣;袁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 LCOS )的危险因素。方法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50例,其中术后发生LCOS 39例(观察组),术后未发生LCOS 111例(对照组)。对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行单因素分析确定LCOS的影响因素,再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LCO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体重指数、合并肾功能不全、心胸比、肺动脉压力、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循环时间、失血量比、术后心律失常、呼吸机辅助时间、重症监护时间是术后发生LCOS的影响因素( P均<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体重指数<19 kg/m2、体外循环时间>100 min、失血量比>20%、主动脉阻断时间>60 min为术后发生LCOS的危险因素。结论体重指数<19 kg/m2、体外循环时间>100 min、失血量比>20%、主动脉阻断时间>60 min为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LCOS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毅君;邓盛;熊荣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慢性肾脏疾病贫血及其与铁代谢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了解慢性肾脏病( CKD )患者贫血及铁代谢的情况,分析贫血与铁代谢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3~5期非透析CKD患者69例,检测其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Fe)、总铁结合力(TIBC)等指标。根据SFE和TIBC数值计算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结果69例患者发生贫血54例(78.3%),其中CKD 3期贫血发生率47.8%(11/23),CKD 4期为82.4%(14/17),CKD 5期为100.0%(29/29)。血清FE与Hb、HCT呈正相关关系( P<0.005);TIBC与Hb、HCT呈正相关关系( P<0.005)。Hb与红细胞压积、钙、铁、碳酸氢根(HCO3-)及肾小球滤过率呈正相关关系(P<0.005);Hb与BUN、SCR、P、K及PTH呈负相关关系( P<0.005)。结论3~5期CKD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贫血,贫血与铁代谢密切相关。随着肾功能的减退,贫血与铁代谢紊乱的程度加深。

    作者:黄剑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放射性核素自动分装仪在131 I治疗中的评价

    目的:评价放射性核素自动分装仪在131 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效果。方法将需要进行131 I治疗的20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药品分装采用手工操作,观察组采用放射性核素自动分装仪分装。采用活度计测量药品剂量准确度,记录分装131 I的时间,采用辐射探测仪监测操作者受辐射照射剂量,并发放满意度调查表了解患者治疗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接触放射源时间<1 min、受辐射剂量<100 nSv/h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采用放射性核素自动分装仪进行分装发药,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降低了放射源对操作者的辐射危害,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柳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010~2012年桂林市旅行团游客食源性疾病特征分析及防控对策探讨

    目的:分析旅行团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探讨防控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0~2012年桂林市旅行团食源性疾病事件调查资料。结果2010~2012年桂林市共报告旅行团食源性疾病事件26起,发病人数254例,发生起数和人数均逐年上升。事件发生以夏季为主(53.85%);发生地点以景区农家乐餐厅为主(53.85%)。26起事件中查明原因6起(23.08%),未能查明原因的事件20起(76.92%)。结论桂林市旅行团食源性疾病防控形势严峻,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旅游餐馆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管,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以降低旅行团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秦友燕;张振开;何柳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尘肺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T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意义

    目的:探讨尘肺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T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水平及意义。方法尘肺患者63例,健康者22例(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regs、T细胞亚群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6、TNF-α水平。结果尘肺组外周血Tregs、CD4+T细胞水平、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8+T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D3+T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尘肺组外周血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尘肺组外周血Tregs水平与CD4+T细胞水平、CD4+/CD8+比值及TNF-α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CD8+T细胞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CD3+T细胞、IL-6水平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尘肺患者外周血Tregs水平明显增高,影响了T淋巴亚群分布和TNF-α、IL-6水平,导致免疫功能紊乱。

    作者:陈志军;张健杰;李冬红;邓立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连续性护理干预减少肾造瘘管引流缺陷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减少留置肾造瘘管引流缺陷的临床效果。方法留置肾瘘管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干预组实施连续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按泌尿外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留置肾造瘘管的有效引流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的正确个人行为应对能力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肾造瘘管引流缺陷率为7.5%,低于对照组的27.5%(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干预能保证患者术后肾造瘘管引流的通畅,可降低肾造瘘管引流缺陷率。

    作者:李兰;陆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铜绿假单胞菌在 ICU与非 ICU的分离情况与耐药性比较

    目的:观察重症监护病区( ICU)与非ICU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情况与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10~2012年自ICU与非ICU患者标本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932株,用梅里埃Vitek 2分析仪对菌株进行测定及药敏实验。按CLSI 2012年版判读药敏结果。结果2010~2012年本院ICU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455株,占总分离率的16.4%(455/2776);非ICU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477株,占17.1%(477/2791)。铜绿假单胞菌的来源以气管吸物(43.8%)和痰(41.1%)为多见。 ICU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株对美洛西林的耐药率高,为76.4%;对左旋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30%;对头孢哌酮、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2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低,为11.5%。非ICU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株对美洛西林的耐药率高,为46.2%;对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20%,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性均低于20%。结论 ICU与非ICU的铜绿假单胞菌以呼吸道感染为多见;ICU分离株对多种抗生素有一定的耐药率;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加强病区的消毒隔离和耐药性监测。

    作者:梁亮;农生洲;陈杏春;林伟;赵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miRNA-135 a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液标本及PC-12细胞乏外吐小体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miRNA-135 a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液标本及PC-12细胞乏外吐小体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轻度认知障碍患者( MCI)9例,痴呆期阿尔茨海默病( DAT)患者21例,健康对照者30例,检测受试者血清、血浆及培养基中miRNA-135 a表达水平。结果在乏外吐小体培养基中miRNA-135 a相对表达量低于普通培养基(P<0.05);健康对照组血浆中miRNA-135a相对表达量高于血清,也高于乏外吐小体培养基( P<0.05);MCI组、DAT组血清、血浆中miRNA-135 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认知障碍患者血miRNA-135a表达量低,检测miRNA-135a对临床诊断阿尔茨海默病有一定价值。

    作者:项薇;高曲文;杨红军;彭凯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影响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影响。方法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亚低温组47例和常温组49例,亚低温组术中采用亚低温,监测肛温于33℃~34℃后,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及颅内血肿清除术;常温组49例术中未进行亚低温处理,监测肛温36.5℃~38.5℃,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及颅内血肿清除术。结果亚低温组术中轻度脑膨出24例,中度脑膨出15例,重度脑膨出8例,常温组分别为9例、24例、16例,亚低温组术中脑膨出程度较低( P<0.01)。术后90 d,亚低温组死亡17例(36.2%)、良好15例(31.9%)、中残8例(17.0%)、重残4例(8.5%)、植物生存3例(6.4%),常温组分别为29例(59.2%)、8例(16.3%)、6例(12.2%)、3例(6.1%)、3例(6.1%),亚低温组预后好于常温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施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中采用亚低温,可降低急性脑膨出的严重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李如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经乳晕入路腔镜与开放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病变的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经乳晕入路腔镜与开放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的可行性和手术效果。方法80例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腔镜组40例和开放组40例,分别采用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传统开放性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开放组比较,腔镜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两组随访时间为6个月,腔镜组患者均对手术的美容效果满意。开放组患者均认为手术瘢痕裸露影响美观。结论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等优势。

    作者:张涌泉;许景洪;黄文文;李立志;甘雨;唐毓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胎心监护异常图形与妊娠高危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胎儿电子监护异常图形与妊娠相关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用地诺前列酮治疗的孕妇244例,临产后记录其胎心监护图形,其中出现异常胎心监护图形者109例为观察组,正常胎心监护图形135例为对照组,分析各种异常图形与妊娠高危因素的关系。结果异常胎心监护图形发生率为44.7%,其中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41周伴脐带缠绕、羊水过少是发生异常胎心监护图形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异常胎心监护图形发生率高前3位为轻度变异减速、重度变异减速、晚期减速。羊水过少是重度变异减速的危险因素(P<0.05)。妊娠合并糖尿病是产生晚期减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危妊娠临产后出现异常胎心监护图形的比例较高,糖尿病合并妊娠与晚期减速、羊水过少与重度变异减速有密切关系。

    作者:宋良;韦红卫;邓童宁;廖丹;黄美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广西医学杂志

广西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