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放射性核素自动分装仪在131 I治疗中的评价

刘柳芳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自动分装仪, 131 I治疗, 防护, 满意度
摘要:目的:评价放射性核素自动分装仪在131 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效果。方法将需要进行131 I治疗的20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药品分装采用手工操作,观察组采用放射性核素自动分装仪分装。采用活度计测量药品剂量准确度,记录分装131 I的时间,采用辐射探测仪监测操作者受辐射照射剂量,并发放满意度调查表了解患者治疗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接触放射源时间<1 min、受辐射剂量<100 nSv/h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采用放射性核素自动分装仪进行分装发药,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降低了放射源对操作者的辐射危害,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广西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转录因子-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在肺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50例原发性肺癌(腺癌23例、鳞癌14例、肺小细胞癌9例、肺大细胞癌4例)组织、癌旁组织及21例来源于胃肠道或卵巢转移性肺腺癌组织标本中TTF-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TTF-1在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结果腺癌、鳞癌、肺小细胞癌、肺大细胞癌、转移性肺腺癌组织TTF-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3.9%(17/23)、0、77.8%(7/9)、50.0%(2/4)、0,腺癌、肺小细胞癌组织 TTF-1表达阳性率较鳞癌高( P<0.05)。原发肺癌的癌旁组织中,正常或增生肺泡上皮大部分不着色或较淡,阳性细胞少(<20%)。继发性肺癌的癌旁组织中TTF-1表达均为阴性。肺癌组织TTF-1表达阳性率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均无明显关系( P>0.05)。结论 TTF-1可作为一个鉴别原发性或转移性肺腺癌的理想指标,并且TTF-1在原发性肺癌的组织类型判断上也能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黄克锋;冼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儿童单只供肾移植围术期免疫抑制方案8例总结

    目的:总结以他克莫司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在儿童供肾移植围术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4例3~6岁儿童逝世后捐献供肾移植,8例受者均以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为基础免疫治疗,术前采用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与甲泼尼龙联合诱导治疗。统计手术当日(0 d)、术后3 d、5 d、7 d、14 d、30 d血肌酐值、内生肌酐清除率、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计数、排斥反应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8例受者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2例,其余6例患者均在术后14 d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CD3+、CD4+、CD8+计数于术后1个月趋于稳定;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例,他克莫司中毒1例;未出现感染病例。结论采用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与甲泼尼龙联合诱导在儿童捐献单只供肾移植围术期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蔡文娥;黄仁彬;孙煦勇;农江;李海滨;覃音红;秦科;蓝柳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关节镜与保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关节镜手术与保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将14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72例采用关节镜手术,对照组72例采用保守治疗,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膝关节功能活动、并发症及复发率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两组治疗后膝关节Lyscholm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观察组复发率为1.39%,低于对照组的9.72%(P<0.05)。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创伤小,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卢永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胎心监护异常图形与妊娠高危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胎儿电子监护异常图形与妊娠相关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用地诺前列酮治疗的孕妇244例,临产后记录其胎心监护图形,其中出现异常胎心监护图形者109例为观察组,正常胎心监护图形135例为对照组,分析各种异常图形与妊娠高危因素的关系。结果异常胎心监护图形发生率为44.7%,其中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41周伴脐带缠绕、羊水过少是发生异常胎心监护图形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异常胎心监护图形发生率高前3位为轻度变异减速、重度变异减速、晚期减速。羊水过少是重度变异减速的危险因素(P<0.05)。妊娠合并糖尿病是产生晚期减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危妊娠临产后出现异常胎心监护图形的比例较高,糖尿病合并妊娠与晚期减速、羊水过少与重度变异减速有密切关系。

    作者:宋良;韦红卫;邓童宁;廖丹;黄美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自动可更换加压位址气囊止血带在骨科四肢手术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自动可更换加压位址的气囊止血带在骨科四肢手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使用气囊止血带的骨科四肢手术患者2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例采用常规止血带,观察组120例使用自动可更换加压位址的气囊止血带。比较两组使用不同止血带的止血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止血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可更换加压位址的气囊止血带,能到达预期的止血效果,并降低止血带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国雄;陈尔英;林雨;潘振斌;张培丽;苏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透费用对血透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目的:评价血透费用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3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单因素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工作状态、家庭收入、透析次数、病情、病程、透析费用与心理状况相关性,再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心理状况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63.5%出现心理问题;血液透析患者每月血透费用与SCL-90得分呈正相关( P<0.05)。结论应加强对血液透析患者的社会支持和心理教育,以期低血液透析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

    作者:程琼;周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羟喜树碱对人肾上腺皮质癌裸鼠移植瘤的抗瘤活性研究

    目的:观察羟喜树碱对人肾上腺皮质癌SW-13细胞裸鼠移植瘤的作用。方法裸鼠腋窝皮下接种人肾上腺皮质癌SW-13细胞,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A组和干预B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30 mg/ml羟喜树碱溶液和0.45 mg/ml羟喜树碱溶液,注射体积均为10 ml/kg,1次/d,每周连用5 d停2 d,总疗程2周。测量并绘制移植瘤生长曲线和无事件生存曲线,计算各干预组佳相对肿瘤增长率(%T/C)、无事件生存期( EFS) T/C值。结果各干预组移植瘤生长曲线均较对照组平缓且出现生长延迟。对照组中位无事件生存期为5 d,干预A组为8 d,B组为17 d。两个干预组的佳%T/C均<40%,羟喜树碱干预有效。干预A组的EFS T/C值为1.75,该浓度羟喜树碱具有低度抗瘤活性;干预B组的EFS T/C值为3.25,而移植瘤体积无净减小,具有中度抗瘤活性。结论羟喜树碱对人肾上腺皮质癌SW-13细胞裸鼠移植瘤具有一定抗瘤活性,可抑制瘤体生长,其浓度对抗瘤活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文静;张劼;罗佐杰;梁杏欢;尹健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 LCOS )的危险因素。方法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50例,其中术后发生LCOS 39例(观察组),术后未发生LCOS 111例(对照组)。对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行单因素分析确定LCOS的影响因素,再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LCO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体重指数、合并肾功能不全、心胸比、肺动脉压力、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循环时间、失血量比、术后心律失常、呼吸机辅助时间、重症监护时间是术后发生LCOS的影响因素( P均<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体重指数<19 kg/m2、体外循环时间>100 min、失血量比>20%、主动脉阻断时间>60 min为术后发生LCOS的危险因素。结论体重指数<19 kg/m2、体外循环时间>100 min、失血量比>20%、主动脉阻断时间>60 min为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LCOS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毅君;邓盛;熊荣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膝关节半月板桶柄状撕裂的磁共振成像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膝关节半月板桶柄状撕裂( BHT)的磁共振成像( MRI)特点。方法对经膝关节镜手术证实的27例(27膝) BHT患者及27例(27膝)非BHT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半月板碎块内移征(A征)、半月板翻转征/双前角征(B征)、外周残半月板征(C征)、空领结征/领结残破征/后角残破征(D征)的频率以及同时具有半月板碎片移位征象及半月板残缺征象(A/B且C/D征)的频率,计算各征象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A征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5.19%和88.89%, B征为29.63%和85.19%, C 征为81.48%和77.78%、,D征为59.26%和66.67%;A/B且C/D征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48%和96.30%,与A征、C征的敏感度相近,但特异度较后两者显著提高。结论 A征及C征对MRI诊断BHT具诊断价值,若能结合A/B且C/D征,则可减少误诊。

    作者:王树庆;梁有禄;韦健;韦骏;黄永杰;王效柱;周建飞;邓忠奎;汪勤;陈琪;宋国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肿瘤的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98例107个乳腺结节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并与病理结果比较。弹性成像按5分法分级。结果107个乳腺结节,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良性结节68个,恶性结节39个。超声弹性成像评分≤3分(良性)67个结节,>3分(恶性)40个结节。良性结节超声弹性成像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6.8%(59/68);恶性结节超声弹性成像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9.5%(31/39)。以弹性成像评分>3分,并且弹性成像病灶面积与二维超声面积比≥1.5为恶性肿瘤诊断标准,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9.4%、97.1%、和90.7%。结论弹性成像可有效评估组织硬度,定量参数面积比有助于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

    作者:黄精贤;李茂谊;邓祖群;罗琴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尘肺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T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意义

    目的:探讨尘肺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T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水平及意义。方法尘肺患者63例,健康者22例(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regs、T细胞亚群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6、TNF-α水平。结果尘肺组外周血Tregs、CD4+T细胞水平、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8+T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D3+T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尘肺组外周血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尘肺组外周血Tregs水平与CD4+T细胞水平、CD4+/CD8+比值及TNF-α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CD8+T细胞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CD3+T细胞、IL-6水平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尘肺患者外周血Tregs水平明显增高,影响了T淋巴亚群分布和TNF-α、IL-6水平,导致免疫功能紊乱。

    作者:陈志军;张健杰;李冬红;邓立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DukesC期直肠癌根治术中灌注化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术中灌注化疗在Dukes C期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Dukes C期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在根治性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TME)中行直肠上动脉、肠系膜下静脉、肠腔及腹腔灌注化疗;对照组40例单行TME。两组术后均采用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方案规范化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癌胚抗原( CEA)水平;术后1、2、3、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结果观察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77.2%、71.7%、44.8%,对照组分别为69.8%、46.6%、38.8%、11.1%,观察组1、2、3、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血清CEA水平降低趋势较对照组明显(P<0.05)。术后5年观察组局部复发率27.5%、远处转移率17.5%,均低于对照组的50.0%、37.5%( P<0.05)。结论 Dukes C期直肠癌TME术中灌注化疗安全有效,可降低术后复发率、远处转移率,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林荣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基于乘积季节 ARIMA模型的出院人数预测

    目的:分析医院出院人数变化规律,预测2014年医院出院人数。方法运用SPSS19.0软件,基于自回归滑动平均( ARIMA)乘积季节模型对2009~2013年医院出院人数建模,使用得到的ARIMA模型对2014年出院人数进行预测。结果 ARIMA(2,1,0)×(1,1,0)12模型很好的拟合了历年出院人数,其R2=0.833,平均绝对误差为6.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RIMA模型能够较好描述出院人数的周期性、趋势性和波动性,预测效果可信,能为医院管理提供依据。

    作者:黄舒婷;陈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临床路径与病案信息管理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临床路径作为新的医护模式,与病案信息管理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本文重点阐述病案信息管理对临床路径实施的重要作用及临床路径对病案信息管理的影响。采用完善的电子病案及信息系统,提高病案信息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服务意识,是促进临床路径有效实施及推广的有力措施。

    作者:黄素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标准化吸痰法提高痰培养质量的研究

    目的:探讨标准化吸痰法在肺炎患儿痰培养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肺炎患儿167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83例,实验组84例,使用双盲法、均在使用抗生素前取晨痰做培养。对照组清理口腔后常规吸痰或咳痰采集痰标本,实验组采用标准化吸痰法采集痰标本。结果实验组标本合格率为78.6%,痰培养阳性率为52.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4%、34.9%(P<0.05)。结论对肺炎患儿采用标准化吸痰法采集痰标本可提高痰标本合格率、痰培养阳性率,减少患儿痛苦。

    作者:唐晓燕;谢庆玲;甄宏;杨红叶;王志英;胡琼燕;韦玉华;农利平;蒋珊珊;黄春芝;苏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胎膜早破孕妇生殖道感染状况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孕妇生殖道感染状况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胎膜早破孕妇96例为观察组,同期无胎膜早破的健康孕妇10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解脲支原体(Uu)、细菌性阴道病(BV)病原菌及念珠菌感染率,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Uu、BV病原菌、Uu+BV病原菌+念珠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念珠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早产者Uu、BV病原菌阳性率明显高于足月产者( P<0.05);观察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肺炎、剖宫产、产褥感染及胎盘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孕妇生殖道感染率较高,可增加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韦玉岚;黄秋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1067例结核病患者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结核病患者的耐药情况,为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分析1067例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药敏结果。结果1067例患者中全敏感792例,耐药275例(25.77%),其中单耐药98例(9.18%),多耐药48例(4.50%),耐多药117例(10.97%),广泛耐药12例(1.12%)。复治患者耐药率明显高于初治患者(P<0.05),HIV抗体阳性患者耐药率与HIV抗体阴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耐药患者中,67.64%对异烟肼耐药,65.09%对利福平耐药。氧氟沙星的总耐药率9.18%,而单耐药率2.34%。耐多药占耐药患者42.55%,以耐异烟肼、利福平常见。结论结核病专科医院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率较高,耐药谱多样,以耐异烟肼、利福平常见。

    作者:李无名;唐柳生;李勇;黄碧琳;卢瑞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前脑钠肽对阵发性房颤消融术效果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前脑钠肽( Pro-BNP)水平对阵发性房颤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消融术后成功的预测价值。方法阵发性房颤患者94例,接受电生理检查以及环肺静脉电隔离消融术治疗直至肺静脉电隔离;消融术后患者接受心脏超声检查,并测定血清Pro-BNP浓度。结果随访12个月,94例患者消融成功72例,复发22例。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成功组Pro-BNP水平和左心房直径均呈下降趋势,而复发组Pro-BNP水平则呈上升趋势。以Pro-BNP水平比基础水平降低>25%为消融远期成功的标志,其敏感性为69.4%,特异性为86.4%,准确性为73.4%。结论血清Pro-BNP浓度降低可以作为房颤消融术后远期成功的预测指标。

    作者:张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广西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了解广西肺栓塞患者临床特征,以提高肺栓塞的诊治水平。方法对广西13家医院202例确诊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采用Wells评分和修正Geneva评分评判肺栓塞的可能性。结果202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81.2%)、咳嗽(60.9%)、胸膜炎样疼痛(32.2%)、肺部湿性啰音(33.2%)、心率增快(33.2%)为常见。实验室检查常见低氧血症(81.7%)、低碳酸血症(62.9%)、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87.2%),部分患者心电图检查显示胸前导联 T波倒置(43.6%)及X线胸片显示右下肺动脉增粗(39.2%)。 Wells评分肺栓塞低度可能、中度可能和高度可能分别占24.4%、48.8%和26.8%;修正Gevena评分肺栓塞低度可能、中度可能和高度可能分别占14.3%、70.8%和14.9%。结论肺栓塞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Wells评分和修正Geneva评分判断肺栓塞有一定意义。

    作者:蓝冰;秦志强;许承琼;陈显源;李党育;梁世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体位固定材料对放射治疗患者剂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各种条件下的体位固定材料在不同能量X射线路径上对放射治疗患者吸收剂量和体表剂量的影响,为临床放射治疗计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专用模体中,用电离室测量不同能量下,模体上添加各种体位固定材料前后剂量的变化,得到体位固定材料在不同能量X射线路径上对放射治疗患者吸收剂量和体表剂量的影响。结果添加体位固定材料后使放射治疗患者的吸收剂量减少,随着X射线能量的增加固定材料对放射治疗患者吸收剂量的影响变小;同一能量,有机玻璃对吸收剂量的影响大,面膜、真空袋、碳纤维对吸收剂量的影响较小。不同厚度的面膜、真空袋对表面剂量影响不同,厚度越大,影响越大;面膜孔径越大对表面剂量影响越小。结论体位固定材料在X射线路径上对放射治疗患者吸收剂量和体表剂量有较大的影响,在治疗计划设计过程中应根据临床要求,进行补偿修正。

    作者:韦汉荣;曾自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广西医学杂志

广西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