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尘肺病患者生化指标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李荣娟;朱林平;杨金平;李春柳

关键词:尘肺, 生化指标, γ-谷氨酰转移酶, 碱性磷酸酶
摘要:目的:研究尘肺病患者生化指标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30例尘肺病患者(尘肺组)及100例健康者(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碱性磷酸酶( ALP)、血尿酸( UA)、血脂水平。结果尘肺组血清ALT、AST、γ-GT、AL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尘肺组UA增高36例(27.69%),对照组UA增高12例(1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尘肺病患者ALT、AST、γ-GT、ALP水平增高,易出现UA代谢异常,临床诊疗实践中应重视对尘肺病患者生化指标的监测。
广西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胎心监护异常图形与妊娠高危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胎儿电子监护异常图形与妊娠相关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用地诺前列酮治疗的孕妇244例,临产后记录其胎心监护图形,其中出现异常胎心监护图形者109例为观察组,正常胎心监护图形135例为对照组,分析各种异常图形与妊娠高危因素的关系。结果异常胎心监护图形发生率为44.7%,其中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41周伴脐带缠绕、羊水过少是发生异常胎心监护图形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异常胎心监护图形发生率高前3位为轻度变异减速、重度变异减速、晚期减速。羊水过少是重度变异减速的危险因素(P<0.05)。妊娠合并糖尿病是产生晚期减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危妊娠临产后出现异常胎心监护图形的比例较高,糖尿病合并妊娠与晚期减速、羊水过少与重度变异减速有密切关系。

    作者:宋良;韦红卫;邓童宁;廖丹;黄美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自动可更换加压位址气囊止血带在骨科四肢手术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自动可更换加压位址的气囊止血带在骨科四肢手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使用气囊止血带的骨科四肢手术患者2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例采用常规止血带,观察组120例使用自动可更换加压位址的气囊止血带。比较两组使用不同止血带的止血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止血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可更换加压位址的气囊止血带,能到达预期的止血效果,并降低止血带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国雄;陈尔英;林雨;潘振斌;张培丽;苏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心肺复苏成功患者发生心血管衰竭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成功患者发生心血管衰竭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患者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 ROSC)后是否出现心血管衰竭将患者分为心血管衰竭组75例和非心血管衰竭组31例。收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心血管病史、心肺复苏时间以及复苏前生命体征等资料,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心血管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血管衰竭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非心血管衰竭组( P<0.05);心血管衰竭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为(30.54±8.49)分、SOFA评分为(14.65±5.14)分,均明显高于非心血管衰竭组的(19.74±9.76)分及(6.49±4.56)分( P<0.05)。心血管衰竭组发病初始可除颤心律比例明显低于非心血管衰竭组( 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复苏持续时间、复苏前存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 )、复苏前血糖紊乱均为患者发生早期心血管衰竭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复苏持续时间、复苏前存在SIRS以及复苏前血糖紊乱均是患者发生早期心血管衰竭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薛乾隆;贺英;岳秉宏;韩树池;陈艳梅;高继英;张秀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气腹、免气腹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气腹与免气腹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疗效。方法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61例,采用气腹后腹腔镜手术治疗28例(气腹组),采用免气腹后腹腔手术治疗33例(免气腹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取石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气腹组手术时间、寻找输尿管驻石段时间、留置双J管时间、缝合输尿管切口时间均短于气腹组(P<0.05)。结论气腹和免气腹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治疗效果相当,免气腹能减少手术时间,缩短寻找输尿管驻石段、置入双J管及闭合输尿管切口时间,但手术操作空间相对较小。

    作者:闭克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卫生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

    为了使学生适应医院卫生信息化的需要,构建适合医疗卫生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模块、采用多种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多种考核方式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多途径增加计算机教师医学知识储备,创新教学思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知识掌握程度及技能操作能力得到提高,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新型医学人才。

    作者:戴爱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临床路径与病案信息管理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临床路径作为新的医护模式,与病案信息管理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本文重点阐述病案信息管理对临床路径实施的重要作用及临床路径对病案信息管理的影响。采用完善的电子病案及信息系统,提高病案信息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服务意识,是促进临床路径有效实施及推广的有力措施。

    作者:黄素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基于乘积季节 ARIMA模型的出院人数预测

    目的:分析医院出院人数变化规律,预测2014年医院出院人数。方法运用SPSS19.0软件,基于自回归滑动平均( ARIMA)乘积季节模型对2009~2013年医院出院人数建模,使用得到的ARIMA模型对2014年出院人数进行预测。结果 ARIMA(2,1,0)×(1,1,0)12模型很好的拟合了历年出院人数,其R2=0.833,平均绝对误差为6.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RIMA模型能够较好描述出院人数的周期性、趋势性和波动性,预测效果可信,能为医院管理提供依据。

    作者:黄舒婷;陈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miRNA-135 a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液标本及PC-12细胞乏外吐小体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miRNA-135 a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液标本及PC-12细胞乏外吐小体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轻度认知障碍患者( MCI)9例,痴呆期阿尔茨海默病( DAT)患者21例,健康对照者30例,检测受试者血清、血浆及培养基中miRNA-135 a表达水平。结果在乏外吐小体培养基中miRNA-135 a相对表达量低于普通培养基(P<0.05);健康对照组血浆中miRNA-135a相对表达量高于血清,也高于乏外吐小体培养基( P<0.05);MCI组、DAT组血清、血浆中miRNA-135 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认知障碍患者血miRNA-135a表达量低,检测miRNA-135a对临床诊断阿尔茨海默病有一定价值。

    作者:项薇;高曲文;杨红军;彭凯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尘肺病患者生化指标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尘肺病患者生化指标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30例尘肺病患者(尘肺组)及100例健康者(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碱性磷酸酶( ALP)、血尿酸( UA)、血脂水平。结果尘肺组血清ALT、AST、γ-GT、AL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尘肺组UA增高36例(27.69%),对照组UA增高12例(1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尘肺病患者ALT、AST、γ-GT、ALP水平增高,易出现UA代谢异常,临床诊疗实践中应重视对尘肺病患者生化指标的监测。

    作者:李荣娟;朱林平;杨金平;李春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儿童单只供肾移植围术期免疫抑制方案8例总结

    目的:总结以他克莫司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在儿童供肾移植围术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4例3~6岁儿童逝世后捐献供肾移植,8例受者均以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为基础免疫治疗,术前采用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与甲泼尼龙联合诱导治疗。统计手术当日(0 d)、术后3 d、5 d、7 d、14 d、30 d血肌酐值、内生肌酐清除率、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计数、排斥反应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8例受者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2例,其余6例患者均在术后14 d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CD3+、CD4+、CD8+计数于术后1个月趋于稳定;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例,他克莫司中毒1例;未出现感染病例。结论采用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与甲泼尼龙联合诱导在儿童捐献单只供肾移植围术期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蔡文娥;黄仁彬;孙煦勇;农江;李海滨;覃音红;秦科;蓝柳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某医院2005~2013年门诊量变化趋势分析

    目的:探讨医院门诊量的动态变化和季节性变化规律。方法根据2005~2013年某医院门诊量统计数据,采用季节指数法分析门诊量的变化特点。结果医院门诊量从2005年到2013年保持逐年增长的趋势,9年间的年均增长率为9.13%。2010年之前,每年门诊量的增长率维持在3%~6%,从2011年开始,门诊量增长率逐年上升,其中2012年的增长达到19.39%;门诊量低的是第一季度,季节指数为86.01%,而其他三个季度的季节指数都在100%以上,高的是第三季度,达108.62%。结论门诊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具有季节性特点。

    作者:满丽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 LCOS )的危险因素。方法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50例,其中术后发生LCOS 39例(观察组),术后未发生LCOS 111例(对照组)。对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行单因素分析确定LCOS的影响因素,再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LCO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体重指数、合并肾功能不全、心胸比、肺动脉压力、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循环时间、失血量比、术后心律失常、呼吸机辅助时间、重症监护时间是术后发生LCOS的影响因素( P均<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体重指数<19 kg/m2、体外循环时间>100 min、失血量比>20%、主动脉阻断时间>60 min为术后发生LCOS的危险因素。结论体重指数<19 kg/m2、体外循环时间>100 min、失血量比>20%、主动脉阻断时间>60 min为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LCOS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毅君;邓盛;熊荣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甲状腺转录因子-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在肺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50例原发性肺癌(腺癌23例、鳞癌14例、肺小细胞癌9例、肺大细胞癌4例)组织、癌旁组织及21例来源于胃肠道或卵巢转移性肺腺癌组织标本中TTF-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TTF-1在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结果腺癌、鳞癌、肺小细胞癌、肺大细胞癌、转移性肺腺癌组织TTF-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3.9%(17/23)、0、77.8%(7/9)、50.0%(2/4)、0,腺癌、肺小细胞癌组织 TTF-1表达阳性率较鳞癌高( P<0.05)。原发肺癌的癌旁组织中,正常或增生肺泡上皮大部分不着色或较淡,阳性细胞少(<20%)。继发性肺癌的癌旁组织中TTF-1表达均为阴性。肺癌组织TTF-1表达阳性率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均无明显关系( P>0.05)。结论 TTF-1可作为一个鉴别原发性或转移性肺腺癌的理想指标,并且TTF-1在原发性肺癌的组织类型判断上也能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黄克锋;冼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鉴别乳腺肿块性质的价值

    目的:探讨实时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 SR )对不同大小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乳腺肿块患者40例(56枚肿块),其中肿块直径≥2.0 cm有24枚(A组),肿块直径<2.0 cm有32枚(B组),对比并分析2组SR;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SR为结果,建立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ROC曲线图显示AUC为0.846,选择约登指数大值0.786为临界点,确定SR临界值为3.21。恶性肿块的SR为(5.2±1.2),明显大于良性肿块的(2.1±0.2)(P<0.05)。 A组良性肿块SR为1.04~4.66,恶性肿块SR值为1.87~11.33;将SR为4.76作为临界值,AUC为0.878。 B组良性肿块SR为1.05~3.11,恶性肿块SR为1.22~8.85;将SR为2.58作为临界值,AUC为0.889。 A组AUC明显小于B组(P<0.05)。结论对于不同大小乳腺肿块患者,实时超声弹性成像SR能准确鉴别乳腺肿块性质,操作简单、无创,重复性好。

    作者:李坚;刘雪玲;伍业冬;雷蓓;聂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阿维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对血清VEGF、IL-6的影响

    目的:观察阿维A 治疗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32例银屑病患者口服阿维A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后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标准(PASI)进行疗效评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和IL-6水平并与18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32例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治疗8周后有效率为87.50%;治疗后血清VEGF、IL-6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银屑病患者血清VEGF、IL-6水平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 P均<0.01);银屑病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血清VEGF、IL-6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1)。结论阿维A治疗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有较好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患者血清IL-6、VEGF有关。

    作者:肖敏;贺琪;陶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影响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影响。方法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亚低温组47例和常温组49例,亚低温组术中采用亚低温,监测肛温于33℃~34℃后,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及颅内血肿清除术;常温组49例术中未进行亚低温处理,监测肛温36.5℃~38.5℃,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及颅内血肿清除术。结果亚低温组术中轻度脑膨出24例,中度脑膨出15例,重度脑膨出8例,常温组分别为9例、24例、16例,亚低温组术中脑膨出程度较低( P<0.01)。术后90 d,亚低温组死亡17例(36.2%)、良好15例(31.9%)、中残8例(17.0%)、重残4例(8.5%)、植物生存3例(6.4%),常温组分别为29例(59.2%)、8例(16.3%)、6例(12.2%)、3例(6.1%)、3例(6.1%),亚低温组预后好于常温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施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中采用亚低温,可降低急性脑膨出的严重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李如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经乳晕入路腔镜与开放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病变的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经乳晕入路腔镜与开放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的可行性和手术效果。方法80例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腔镜组40例和开放组40例,分别采用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传统开放性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开放组比较,腔镜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两组随访时间为6个月,腔镜组患者均对手术的美容效果满意。开放组患者均认为手术瘢痕裸露影响美观。结论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等优势。

    作者:张涌泉;许景洪;黄文文;李立志;甘雨;唐毓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放射性核素自动分装仪在131 I治疗中的评价

    目的:评价放射性核素自动分装仪在131 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效果。方法将需要进行131 I治疗的20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药品分装采用手工操作,观察组采用放射性核素自动分装仪分装。采用活度计测量药品剂量准确度,记录分装131 I的时间,采用辐射探测仪监测操作者受辐射照射剂量,并发放满意度调查表了解患者治疗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接触放射源时间<1 min、受辐射剂量<100 nSv/h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采用放射性核素自动分装仪进行分装发药,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降低了放射源对操作者的辐射危害,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柳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DNA 修复相关基因 ERCC1、BRCA1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DNA修复相关基因ERCC1与BRCA1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方法选取70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化疗药物耐药试验分为耐药组(30例)和敏感组(40例),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患者ERCC1、BRCA1的表达情况。结果耐药组ERCC1、BRCA1阳性率分别为83.3%、80.0%;敏感组ERCC1、BRCA1阳性率分别为32.5%、35.0%;耐药组ERCC1、BRCA1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敏感组( P<0.05)。结论 DNA修复相关基因ERCC1与BRCA1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耐药患者中异常表达,临床中可以依据其表达情况指导用药。

    作者:赵光日;周明;戴璐;杨新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Ilizarov 外固定矫形治疗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37例

    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矫形技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Ilizarov外固定矫形技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37例(49足),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37例随访时间平均为15个月,结果优35足,良14足,差0足,优良率达100.0%,未见内翻足畸形复发。治疗期间仅发生轻度针道口感染2例(2足)占5.4%,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无切口感染、踝关节移位、血管或神经损伤、过度矫正等发生。结论 Ilizarov外固定矫形技术能有效矫正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杨宏;梁业;李登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广西医学杂志

广西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