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娇;李艳;王晓娟
姜兆俊名老中医从事中医外科50余载,为全国第2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导师,其治疗乳腺增生病有丰富经验,介绍如下.1 病因病机乳头属肝,乳房属胃,冲为血海,任主胞宫,胞系肝肾,关系脾胃,故乳腺增生病的产生应与肝(脾)胃、肾、冲任相关.顾世澄《疡医大全》引用陈实功论述:“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重坠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而消长,并认为本病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也.”本病基本病机主要因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或肝郁痰凝、或肝肾不足、冲任失调,致气滞血瘀痰湿结于乳络[1].
作者:吴雪雪;杨毅;时光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碳酸氢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48例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及5%碳酸氢钠注射液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5.8%.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碳酸氢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效果较好.
作者:吴耀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升降散为清代杨粟山创制,载于《伤寒温疫条辩》,方由僵蚕、蝉蜕、姜黄、生大黄、黄酒、白蜜组成,具有升清降浊、祛风散结、解毒化痰功能,原为“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其症不可名状者”而设.笔者将其改为汤剂,去黄酒、白蜜,随证加减,治疗耳鼻喉疾病疗效显著,举例如下.
作者:刘学俊;万玉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近年来,笔者用经方治疗肿瘤化疗后不良反应多有效验,举例如下.1 柴胡桂枝干姜汤案患者,男,76岁,2011年5月就诊.患结肠癌(中分化腺癌)1年,并化疗3个疗程,2个月前发现腹胀,在市内某医院诊断结肠癌伴肝转移,同时给予介入化疗,化疗后全身乏力,纳差,持续低热(37.8℃~ 38.6℃).现往来寒热,口干,烦躁,大便干(3~4日一行),小便少,偶有头部出汗,进食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辨证为热入少阳,热伤津液.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12g,干姜12g,桂枝10g,党参20g,牡蛎12g,天花粉12g,黄芩10g,甘草6g.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300mL,分早、中、晚3次口服.服药3剂后,头部汗出减少,大便微溏,小便可,仍进食少,往来寒热.
作者:范衡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我们用中药治疗尿崩症2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1 典型病例杨某,女,17岁,于2012年4月8日诊.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渴、尿频、尿急,每天饮水量约4000mL,饮不解渴,饮后约10min即感尿意,尿急,稍晚如厕即小便流出,尿量多,夜间亦如此,严重影响睡眠,白天倦怠无力,腰酸困,心烦,纳差,苦不堪言,问及病情时,默默不语,学习成绩下降.查面色6光白,舌红苔黄厚腻,脉浮滑.既往身体健康,无家族遗传病病史.
作者:陈芸;杨东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胆心综合征(Chole-heart syndrome)是指由胆道疾病(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等)引起的酷似冠心病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胆道疾病并发症,其心脏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胆道疾病病情呈正相关,心脏并无器质性病变,心脏症状随胆道疾病的控制或治愈而缓解甚至完全恢复[1].1 发病机理胆道高压及神经反射,心脏感觉受胸2~8脊神经支配,胆囊受胸4~9脊神经支配,在感觉支配上定位弥散,在胸4~5脊神经有交叉现象,通过脊髓同节反射,胆囊疾病可反射地引起心搏加快、耗氧量增加.腹部迷走神经对心血管系统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胆囊受炎症刺激后经过内脏神经传入至迷走神经背侧核、孤束核、疑核及脑干网状结构,再通过迷走神经传入心脏,引起冠状动脉收缩,血流减少,从而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表现[2].
作者:王静;朱方颖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09例随机分为热毒宁组157例和对照组152例,两组均用西药治疗,热毒宁组加用热毒宁注射液.结果:热毒宁组较对照组退热起效时间短(P<0.05),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短(P<0.05),转危重症比例低(P<0.05),两组手足口皮疹消退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后的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转氨酶、尿素氮及肌酐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均有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及血糖的下降(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过敏反应.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对重症手足口病所致发热具有肯定的退热作用,同时可降低重症患儿转危重症比例,对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肝肾功能等无明显影响,且过敏反应很少见.
作者:巢建新;卓志强;洪少贤;朱振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儿童功能性腹痛是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胃肠病,约占腹痛患儿的50%以上[1].流行病学研究报道该病在4~ 18岁儿童的发病率为0.5% ~ 7.5%,女童多见[2].我们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功能性腹痛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90例,均为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就诊患者.男39例、女51例,年龄大16岁、小4岁,病程2月~1年.
作者:张翼宇;陈辉;殷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镇肝熄风汤联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肝肾阴虚型临床疗效.方法: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均服美多芭,治疗组加服镇肝熄风汤加减,两组观察周期均为3个月,并在治疗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UPDRS Ⅰ、Ⅱ、Ⅲ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肝熄风汤治疗帕金森病肝肾阴虚型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陈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下法是运用具有通便、利水、逐瘀作用的方药排除病邪的治疗方法.下法能治疗多种病症,现综述如下.1 内科金华等[1]采用西医对症治疗配合中药复方合剂(大黄、生牡蛎、制附子、白头翁、黄柏等),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122例,总有效率68.03%.张俊玲[2]用大黄、生牡蛎、蒲公英等保留灌肠治疗肾衰竭25例,显效5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4%.陈杰[3]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用中药大黄9~ 15g,牡蛎30g,益母草20g,水煎高位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23例(治疗组),并对照常规治疗组23例(对照组).
作者:吴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病,其表现为皮肤、黏膜的黑色素细胞被破坏,皮损区的黑色素细胞明显减少或消失,病因主要以遗传因素、神经精神因素、黑素细胞自毁、免疫因素、微量元素等密切相关[1].本病属中医“白驳风”范畴,主要病因病机为风湿外侵、气血失和、肝肾阴虚、脾胃虚弱.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五脏六腑皆不足.《育婴家秘·五脏证治总论》中指出:“五脏之中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小儿生机旺盛,营养物质需要量大,而脾胃的运化功能尚未健旺,相对而言“脾常不足”.因此,健脾法在治疗中有重要意义,体会如下.
作者:于叶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祛痰化瘀汤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用祛痰化瘀汤治疗.结果:120例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以及体外血栓长度、干质量、血小板、吸附率6项指标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 0.05或P<0.01).结论:祛痰化瘀汤治疗肺心痛急性发作期疗效较好.
作者:吴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2008年以来,笔者用温针配合水针治疗顽固性面瘫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54例,男30例,女24例;年龄大68岁,小8岁;病程长2年,短3个月;耳部带状疱疹19例,贝尔氏征20例,中颅底骨折15例.2 治疗方法取阳白透鱼腰,攒竹透鱼腰,地仓透颊车,颧髎透太阳,四白透承泣,翳风,下关,完骨,合谷,太冲,足三里.每次酌情选用4~5个及足三里(双)温针,合谷、太冲用平补平泻针刺.
作者:张秋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血尿酸水平(UA)以及心力衰竭分期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心肺气虚、气阴两虚、气虚血瘀、心肾阳虚四型,同时检测患者UA水平,并对心力衰竭予以A、B、C三期分期.结果:不同分期慢性心衰患者血清UA水平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呈C期>B期>A期的升高趋势;不同中医证型间血清UA比较差异显著(P<0.05),心肺气虚<气阴两虚<气虚血瘀<心肾阳虚.慢性心衰A期以心肺气虚证型较为多见,B期以气阴两虚证型为主,C期以气虚血瘀证型为主.结论:慢性心力衰竭血清UA水平与中医分型以及心衰分期密切相关.
作者:吴乐文;吕健;杨帆;傅晓霞;梁爱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2年来,我们采用牵引、电脑多功能治疗仪、温热治疗仪、推拿、针灸等综合治疗颈椎病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50例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26 ~ 45岁15例,45 ~ 55岁18例,55~65岁11例,65岁以上6例;病程短2个月,长15年;软组织型8例,神经根型4例,椎动脉型10例,脊髓型1例,植物神经型18例,混合型9例.症状与体征:①有较长期颈肩痛史,并向上肢一侧或双侧呈放射性串痛;或有长期头昏,失眠史.②颈活动度受限及活动痛.③颈部肌肉痉挛.④颈椎压痛或有位置改变.⑤颈牵压征阳性或臂丛牵拉征阳性或颈椎轴向叩击征阳性.
作者:和永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血府逐瘀汤由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牛膝组成,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上焦瘀血头痛,胸闷,呃逆,失眠不寐,心悸,瘀血发热.舌质暗红,边有瘀斑或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血瘀经闭,痛经,肌肤甲错,日哺潮热及脱疽白庀,眼科云雾,青盲等目疾.笔者临床用其治疗多种疾病效果较好,举例如下.
作者:彭大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法结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4例,两组均用VAD方案治疗2个周期,治疗组加用益肾活血方加减.结果:治疗组血红蛋白升高、骨髓浆细胞比例降低、KPS评分改善、中医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改善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部分缓解2例,进步9例,总有效率68.8%;对照组部分缓解1例,进步7例,总有效率57.1%.两组均未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结论:益肾活血方结合化疗可提高疗效,改善症状体征.
作者:马婷;王缨;王瑾碧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吴氏发泡膏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总结护理方法.方法:40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两组均用舒利迭局部吸入,治疗组加用吴氏发泡膏外用.结果:治疗组外周血CD4+T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明显提高,外周血CD8+T细胞水平降低(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用舒利迭局部吸入配合吴氏发泡膏外贴,可使Th1/Th2系统趋于平衡,提高患者抗病能力,减少复发.
作者:王萍;孙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洗黄汤洗浴治疗母乳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1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和对照组69例,治疗组继续母乳喂养并用洗黄汤外洗治疗.对照组继续母乳喂养并用双歧四联活菌片口服治疗.结果:治疗7天后,经皮黄疸值下降水平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外洗治疗母乳性黄疸疗效显著.
作者:郑珊;何素蓉;曹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两组手法复位后采用夹板固定,观察组配合中药治疗.结果:优良率观察组92.65%,对照组77.9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手法复位外固定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提高优良率.
作者:庞光枢;王永保;董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