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洗黄汤治疗母乳性黄疸疗效观察

郑珊;何素蓉;曹霞

关键词:母乳性黄疸, 中药外洗, 对照治疗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洗黄汤洗浴治疗母乳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1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和对照组69例,治疗组继续母乳喂养并用洗黄汤外洗治疗.对照组继续母乳喂养并用双歧四联活菌片口服治疗.结果:治疗7天后,经皮黄疸值下降水平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外洗治疗母乳性黄疸疗效显著.
实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治疗慢性胃炎48例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方法:48例辨证用中药治疗.结果:48例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治疗慢性胃炎效果明显.

    作者:陈少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加味当归六黄汤治疗盗汗48例

    在2010至2012年,笔者用加味当归六黄汤治疗盗汗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2~4岁10例,18 ~ 30岁9例,31~50岁17例,51~75岁12例;病程6个月以内30例,1~4年18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慢性支气管炎2例,阑尾炎术后1例,小儿消化不良9例.临床表现为夜间入睡后全身汗出,浸湿衣被,醒后即止.或有五心潮热,头昏,心慌,四肢乏力,消瘦,食欲下降等其它症状.

    作者:杨琳琳;刘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推拿配合红外偏振光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86例观察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红外偏振光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172例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86例,治疗组用推拿及红外偏振光治疗,对照组只用推拿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5.35%,对照组84.8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推拿配合红外偏振光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疗效显著.

    作者:马保德;方美兰;蒙春雪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的疗效.方法: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恩替卡韦,治疗组加用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24周.结果: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ALT、AST和TBiL)、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和LN))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 0.05或P<0.01).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疗效较好.

    作者:张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消肿解毒膏制作及应用

    消肿解毒膏是我院中医乳腺科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根据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早期的发病特点和哺乳期产妇特定人群研制的、用于治疗产后急性乳腺炎的外用膏药,具有使用简单、操作便捷、价格低廉、疗效确切等优点.现将消肿解毒膏的配方、制作工艺及临床运用简介如下.

    作者:林希;邵深深;林祥;徐苗苗;周毅;朱雪琼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六磨汤防治混合痔术后腹胀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六磨汤防治混合痔术后腹胀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予多潘立酮片口服,治疗组予六磨汤煎剂口服.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31%、对照组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磨汤防治混合痔术后腹胀效果明显.

    作者:冯群虎;赵文博;冯桂成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运动针刺疗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进展

    笔者查阅了近10年运动针刺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报道,综述如下.1 经穴1.1 阳陵泉单纯针刺.李保云等[1]取息肩对侧阳陵泉穴运动针疗法治疗肩周炎100例,结果总有效率82%.针刺为主结合其他疗法.严越台等[2]用阳陵泉穴运动针疗法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40例并与40例单纯采用推拿治疗作对照,两组均治疗30次.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5.0%,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冯豪[3]用远端简便取穴加局部闪罐法治疗肩周炎,对照组30例取肩髎、肩贞、肩臑、曲池、外关、阿是穴,得气后接电针,留针30min,针后再用闪火法拨罐,留罐10min.

    作者:王春荣;马祖彬;陈锋;潘秋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升降散治疗耳鼻喉病证举隅

    升降散为清代杨粟山创制,载于《伤寒温疫条辩》,方由僵蚕、蝉蜕、姜黄、生大黄、黄酒、白蜜组成,具有升清降浊、祛风散结、解毒化痰功能,原为“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其症不可名状者”而设.笔者将其改为汤剂,去黄酒、白蜜,随证加减,治疗耳鼻喉疾病疗效显著,举例如下.

    作者:刘学俊;万玉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40例观察

    肠系腹淋巴结炎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急性以发热、腹痛为主,发热可以是高热或低热,腹痛以隐痛,阵发性加重,重者可并发肠套叠;慢性以间歇性发作,腹部彩超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甚至有渗出,血常规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或仅有中性粒细胞升高.小儿肠系膜淋巴结与系膜动脉伴行,在回肠末端和回盲部分布较密集,而此处是小肠内容物容易堆积之处,所以此处是肠内细菌及病毒产物侵犯淋巴结的主要部位,既导致成肠系膜淋巴结炎[1].我们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作者:唐传锋;李连贞;朱其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障碍期36例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障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36例用针刀治疗.结果:术后6个月的随访,总有效率91.67%.结论:针刀疗法能够缓解疼痛症状,改善腰椎活动度,疗效显著.

    作者:付军振;姜益常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150例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直肠和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局限于直肠和结肠的黏膜及黏膜下层,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呈反复发作慢性过程[1].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获得很好的疗效,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共150例,其中男90例,女60例;年龄小16岁,大70岁;病程短3个月,长12年.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腹泻,肠鸣,大便习惯及形状改变.大便镜检时有红细胞.结肠镜检示从直肠黏膜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充血、水肿、质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常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性糜烂或溃疡,假性息肉现象[2].

    作者:曹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洗黄汤治疗母乳性黄疸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洗黄汤洗浴治疗母乳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1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和对照组69例,治疗组继续母乳喂养并用洗黄汤外洗治疗.对照组继续母乳喂养并用双歧四联活菌片口服治疗.结果:治疗7天后,经皮黄疸值下降水平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外洗治疗母乳性黄疸疗效显著.

    作者:郑珊;何素蓉;曹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茵陈四物汤加减治疗胆心综合征临床体会

    胆心综合征(Chole-heart syndrome)是指由胆道疾病(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等)引起的酷似冠心病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胆道疾病并发症,其心脏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胆道疾病病情呈正相关,心脏并无器质性病变,心脏症状随胆道疾病的控制或治愈而缓解甚至完全恢复[1].1 发病机理胆道高压及神经反射,心脏感觉受胸2~8脊神经支配,胆囊受胸4~9脊神经支配,在感觉支配上定位弥散,在胸4~5脊神经有交叉现象,通过脊髓同节反射,胆囊疾病可反射地引起心搏加快、耗氧量增加.腹部迷走神经对心血管系统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胆囊受炎症刺激后经过内脏神经传入至迷走神经背侧核、孤束核、疑核及脑干网状结构,再通过迷走神经传入心脏,引起冠状动脉收缩,血流减少,从而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表现[2].

    作者:王静;朱方颖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瓜蒌散加减治疗Hunt综合征68例

    目的:观察瓜蒌散加减治疗Hunt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用瓜蒌散加减治疗.结果:治愈56例,显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1%.结论:瓜蒌散加减治疗Hunt综合征疗效确切.

    作者:杨登权;张其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针刺治疗中风后呃逆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呃逆的效果.方法:30例分为两组各15例,治疗组用针刺治疗,对照组用氯丙嗪肌内注射.结果:针刺治疗与药物治疗效果相当,但无不良反应.

    作者:李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调经汤治疗闭经96例

    目的:观察调经汤(自拟)治疗闭经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用调经汤治疗.结果:治愈68例,好转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4.7%.结论:调经汤治疗闭经疗效显著.

    作者:周丽琼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玉屏风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5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常规使用抗组胺药、维生素C,治疗组加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玉屏风胶囊,对照组加用玉屏风胶囊.结果:愈显率治疗组92.6%、对照组69.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玉屏风治疗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疗效确切.

    作者:葛小鹏;华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青黛粉治疗褥疮22例

    我们自制青黛粉外敷治疗褥疮22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2例均为脑梗塞及脑出血患者.男15例、女17例,年龄55 ~ 78岁,病程10~37天、平均19天.褥疮Ⅰ、Ⅱ期16例,Ⅲ、Ⅳ期6例.褥疮创面均有脓苔感染.2 治疗方法青黛粉药用青黛3g,轻粉9g,珍珠1枚,冰片少许磨粉.先将褥疮创面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并用碘伏消毒,清除脓苔及坏死组织,然后用青黛粉敷于褥疮创面,无菌纱布覆盖褥疮创面并用微波照射治疗,每天1次.

    作者:邵兰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慢性肾衰竭并发症从湿毒辨治述要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肾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是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脏疾病的晚期,以恶心、呕吐、尿少甚至无尿为常见表现,属中医“水肿”、“虚劳”、“关格”、”癃闭”、“呕吐”、”溺毒“等范畴.近年来,相关研究显示湿毒与慢性肾衰竭的病理进程密切相关.湿毒是慢性肾衰竭病机关键,并可导致多种并发症.从湿毒论治,通过祛湿解毒之法,对缓解病情、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综述如下.

    作者:马祥雪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经方治疗肿瘤化疗后不良反应2例

    近年来,笔者用经方治疗肿瘤化疗后不良反应多有效验,举例如下.1 柴胡桂枝干姜汤案患者,男,76岁,2011年5月就诊.患结肠癌(中分化腺癌)1年,并化疗3个疗程,2个月前发现腹胀,在市内某医院诊断结肠癌伴肝转移,同时给予介入化疗,化疗后全身乏力,纳差,持续低热(37.8℃~ 38.6℃).现往来寒热,口干,烦躁,大便干(3~4日一行),小便少,偶有头部出汗,进食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辨证为热入少阳,热伤津液.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12g,干姜12g,桂枝10g,党参20g,牡蛎12g,天花粉12g,黄芩10g,甘草6g.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300mL,分早、中、晚3次口服.服药3剂后,头部汗出减少,大便微溏,小便可,仍进食少,往来寒热.

    作者:范衡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实用中医药杂志

实用中医药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