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光枢;王永保;董英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伴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用舒利迭吸入治疗,治疗组加服敏咳煎加味,疗程3个月.结果:喘息、胸闷、咳嗽、咯痰、肺部哮鸣音等呼吸道症状体征改善,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焦虑、忧愁、恐惧、失眠、头痛等抑郁症状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85.00%,对照组65.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伴抑郁控制气道炎症及改善抑郁水平均有较好效果.
作者:徐艳;唐文君;唐宇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儿童功能性腹痛是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胃肠病,约占腹痛患儿的50%以上[1].流行病学研究报道该病在4~ 18岁儿童的发病率为0.5% ~ 7.5%,女童多见[2].我们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功能性腹痛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90例,均为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就诊患者.男39例、女51例,年龄大16岁、小4岁,病程2月~1年.
作者:张翼宇;陈辉;殷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黄秀蓉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教授、主任医师,从事中医眼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0年,曾师从于全国著名中医眼科专家王明芳多年,学验俱丰,擅长从肝论治眼病.现将其从肝论治眼病的经验介绍如下.黄老师很重视整体观念,认为眼虽为一局部器官,但眼与脏腑经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眼能辨色视物依赖于脏腑精血的供养.若脏腑阴阳气血偏胜偏衰,皆可能致眼病.肝开窍于目,眼有赖肝气的和畅和肝血的充养而能视万物,审长短、辨黑白主要是靠肝之精气升腾.
作者:刘小红;张堂峰;杜伦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两组手法复位后采用夹板固定,观察组配合中药治疗.结果:优良率观察组92.65%,对照组77.9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手法复位外固定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提高优良率.
作者:庞光枢;王永保;董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牵引推拿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用牵引推拿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用针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32%、对照组77.4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引推拿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聂永全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拔除尿管的佳时间.方法: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于术后24h开始夹闭尿管,待膀胱充盈后立即拔除尿管,并协助自主排尿;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拔除尿管.结果:两组尿路感染及尿潴留的发生率及术后排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拔除尿管能减少尿路感染和尿潴留的发生,减轻拔除尿管后的刺痛.
作者:周琴;魏永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血府逐瘀汤由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牛膝组成,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上焦瘀血头痛,胸闷,呃逆,失眠不寐,心悸,瘀血发热.舌质暗红,边有瘀斑或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血瘀经闭,痛经,肌肤甲错,日哺潮热及脱疽白庀,眼科云雾,青盲等目疾.笔者临床用其治疗多种疾病效果较好,举例如下.
作者:彭大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吴氏发泡膏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总结护理方法.方法:40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两组均用舒利迭局部吸入,治疗组加用吴氏发泡膏外用.结果:治疗组外周血CD4+T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明显提高,外周血CD8+T细胞水平降低(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用舒利迭局部吸入配合吴氏发泡膏外贴,可使Th1/Th2系统趋于平衡,提高患者抗病能力,减少复发.
作者:王萍;孙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乌梅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112例用乌梅丸按辨证施治原则加减治疗.结果:治疗8周后,痊愈62例,显效21例,有效2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4%.结论:乌梅丸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满意.
作者:刘建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1 临床资料邓某,男,36岁,因“痔术后肛门肿痛、便血6天”入院.6天前因便血,便时肛门肿物脱出、疼痛在当地诊所就诊,先后两次用石碳酸、枯痔散行注射疗法等治疗(具体不详),术后肛门肿突疼痛剧烈,脱出不能还纳,便血、量多、色鲜红.双叶肛门镜扩张探查见距肛缘7cm以下直肠黏膜及肛管皮肤瘀紫发黑,局部有血栓及溃疡形成,广泛坏死,与肛缘外肿突物连为一体,轻微触碰见明显出血.入院诊断为痔注射术后感染.术前各项辅助检查大致正常.
作者:宋映娴;廖行忠;张锐;师九平;黄泽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肠系腹淋巴结炎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急性以发热、腹痛为主,发热可以是高热或低热,腹痛以隐痛,阵发性加重,重者可并发肠套叠;慢性以间歇性发作,腹部彩超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甚至有渗出,血常规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或仅有中性粒细胞升高.小儿肠系膜淋巴结与系膜动脉伴行,在回肠末端和回盲部分布较密集,而此处是小肠内容物容易堆积之处,所以此处是肠内细菌及病毒产物侵犯淋巴结的主要部位,既导致成肠系膜淋巴结炎[1].我们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作者:唐传锋;李连贞;朱其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小儿外感热病多表现为发热、头痛、无汗、流涕,或有咽喉疼痛、口干、脉浮等.为感受六淫之邪或者温热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出现体温升高,并伴有一系列不同临床症状,是儿科临床常见症状,如不及时退热很容易引起高热惊厥、脱水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热毒宁注射液由青蒿、金银花、栀子组成,具有清热、疏风、解毒功效,适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咳嗽、高热、头痛身痛、痰黄等.现将热毒宁在小儿外感热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方美兰;蒙春雪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升降散为清代杨粟山创制,载于《伤寒温疫条辩》,方由僵蚕、蝉蜕、姜黄、生大黄、黄酒、白蜜组成,具有升清降浊、祛风散结、解毒化痰功能,原为“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其症不可名状者”而设.笔者将其改为汤剂,去黄酒、白蜜,随证加减,治疗耳鼻喉疾病疗效显著,举例如下.
作者:刘学俊;万玉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是病因未明的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后组)颅神经运动核、大脑皮质锥体细胞及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神经变性致死性疾病.临床特征为上、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的症状和体征共存,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锥体束征的不同组合,而感觉和括约肌功能一般不受影响.在全体人群中,发病率约为(1~2)/10万,患病率约为(4~6)/10万.若病变以下运动神经元为主,称为进行性肌萎缩(PMA);若病变以上运动神经元为主,称为原发性侧索硬化(PLS);若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同时存在,称为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LS);若病变以延髓运动神经核变性为主者,则称为进行性延髓麻痹(PBP).本病病程短至数月,长者10余年,平均约27~52月,多因呼吸肌麻痹或呼吸道感染而死亡[1].本病起病隐匿,呈进行性发展,病程长,少有缓解,且无特效治疗药物.中医治疗可显著改善症状,减缓疾病进程,提高生活质量,甚至治愈.现将运动神经元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与治法综述如下.
作者:程永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药、西药及中西结合治疗三种方法治疗先兆流产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减)的效果.方法:15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结合组各50例,中药组用补肾健脾方(自拟)口服,西药组用优甲乐治疗,中西结合组用补肾健脾方配合优甲乐口服治疗.两周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及甲状腺功能变化及临床甲减与不良孕产史的相关性.结果: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与不良孕产史的发生有很大的相关性,中西结合组治疗临床症状缓解及甲状腺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合并亚临床甲减疗效肯定,并可有效调节TSH水平,提高甲状腺功能.
作者:罗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障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36例用针刀治疗.结果:术后6个月的随访,总有效率91.67%.结论:针刀疗法能够缓解疼痛症状,改善腰椎活动度,疗效显著.
作者:付军振;姜益常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近年来,我们用安神定志丸加减、针刺、耳穴贴压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40例,均为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住院患者.女25例,男15例;年龄小20岁,大60岁;病程短3个月,长10年.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中关于神经官能症的诊断标准.有心悸、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系统功能失调的症状,有乏力、头晕头痛、焦虑、失眠多梦等全身性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
作者:梁星琛;魏少奔;张淇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益气运脾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除均给予基础降糖治疗,观察组另用益气运脾方,对照组另用莫沙比利.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6.7%,对照组7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运脾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脾胃虚弱证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慧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晕针是指针灸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晕厥现象,多较短暂.临床表现主要为初感疲倦,嗜睡,继之头晕、心慌、恶心、冷汗甚至面色苍白或青紫,四肢不温、心率增快、血压下降、脉沉细欲绝等.2013年我们收治了4例颈椎病针灸晕针患者,现将晕针原因及护理措施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兰晓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健脾清心安神汤配合耳穴贴压治疗亚健康性失眠证的临床疗效.方法:33例用健脾清心安神汤口服,并用耳穴贴压治疗.结果:痊愈6例,有效2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9%.结论:健脾清心安神汤配合耳穴贴压治疗亚健康性失眠症疗效满意.
作者:李雪琳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