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萍
目的:观察加味麻黄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用加味麻黄汤治疗.结果:治愈20例,显效55例,有效3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3.33%.结论:加味麻黄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疗效显著.
作者:向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迎随式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3组,试验组采用迎随式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穴位埋线治疗,空白对照组不用任何治疗,3个疗程即9次后观察疗效.结果:3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体质指数、腰臀比值及血脂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体质指数、腰臀比值及血脂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体质指数、腰臀比值及血脂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结论:穴位埋线的减肥效果是通过多取穴、羊肠线对穴位的刺激等及迎随补泻等手段来实现的,单纯性肥胖用迎随式穴位埋线治疗较常规穴位埋线更好.
作者:黄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身痛逐瘀汤的镇痛作用.方法:从小鼠的热板法、醋酸扭体和热水甩尾镇痛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药物组效果明显优于空白组.结论:身痛逐瘀汤有很好的镇痛作用.
作者:陈靖;吴成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牛黄(Calculus bovis)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胆囊结石(少数为胆管中的结石),别名丑宝[1].中医认为牛黄气清香,味微苦而后甘,性凉,归心、肝经.可用于解热、解毒、定惊.可治疗高热神志昏迷,癫狂,小儿惊风,抽搐等,以及咽喉肿痛、口疮痈肿.当前一些不法分子用植物的粉末加蛋清、蛋黄和牛胆汁等制成,或用其他动物的胆结石等以伪充真,以假乱真.现就天然牛黄与其伪品在性状、显微、经验鉴别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如下.
作者:王菊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我们用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疗术后尿潴留54 例效果满意,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共54 例,均为2012 年3 月至11 月术后尿潴留患者,男32 例、女24 例,平均年龄47.5 岁.下腹部膨胀疼痛,尿液不能排出2 ~ 8h.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小便不利,点滴不畅或小便闭塞不畅,尿道无涩痛,小便胀痛[1].
作者:贺新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指传统的经验鉴别,是用人的感官,即眼看、口尝、鼻嗅、耳听、手摸等对中药饮片进行鉴别,主要内容包括形状、规格、大小、表面或切面颜色、特征、质地、折断现象、气味、水试、火试等.
作者:冉柏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肾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有的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也可表现为脓尿、血尿、肾绞痛,病情发展甚至导致慢性肾衰竭.目前治疗手段较多,尽管可以进行手术或体外碎石治疗,但是中医药治疗肾结石仍然具有独特的优势.对于结石不大,尿路梗阻不严重者,中药治疗不仅可以避免手术对身体尤其是对肾实质的损伤,而且可以更有效地促进肾积水的吸收、肾功能的恢复.笔者总结名家治疗经验,结合自己临床实践,谈谈治疗体会.
作者:龙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258例在三伏期间分3次用穴位贴敷治疗.1年后统计疗效.结果:显效92例,好转124例,无效42例,总有效率83.8%.结论:冬病夏治穴位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较好效果.
作者:张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用于蹄铁形脓肿术后难以愈合切口的效果.方法:治疗组20例在常规换药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对照组17例仅常规换药治疗.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平均少8.76天(P <0.05),且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康复新液能明显缩短蹄铁形等复杂脓肿术后切口的愈合时间,对于术后换药后期肉芽组织生长缓慢或不生长的切口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病常见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国内李文华[1]、刘素坤[2]等通过横断面调查报道PSD 发生率为30% ~ 50%.与国外研究结果(20%~ 60%)相一致.PSD早期症状较轻,表现为情绪低落、悲伤、注意力不集中、思虑过多、兴趣下降等,病情进一步加重则有紧张、思维迟滞、食欲不振,出现幻觉,甚至自杀.近10 年来,对PSD 的研究逐步深入.中医治疗PSD 有确切疗效,且不良反应少.现将近10 年来中医治疗PSD 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概述如下.
作者:张国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近年来,笔者用穴位贴敷配合中药治疗慢性胃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100 例,均为我院2012 年1 月至2012 年12 月收治患者,经χ线钡透或胃镜确诊,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男29 例、女21 例,年龄20 ~ 70 岁、平均34.2 岁,病程6 个月~22 年,肝胃气滞型19 例、脾虚胃热型8 例、脾胃虚弱型11 例、胃阴不足型9 例,浅表性胃炎21 例、肥厚性胃炎20 例、萎缩性胃炎4 例.对照组男27 例、女23例,年龄l8~72岁、平均33岁,病程6个月~20年,肝胃气滞型14 例、脾虚胃热型13 例、脾胃虚弱型13 例、胃阴不足型13 例,浅表性胃炎26 例、肥厚性胃炎23 例、萎缩性胃炎6 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周定伟;温木生;刘莉;潘志翔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的疗效.方法:21例用西药联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明显,CD4细胞明显升高,总有效率90.4%.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效果较好.
作者:朱笑举;杨万松;孙月慧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优选黄芩乙醇回流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及正交试验设计,以黄芩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黄芩提取工艺.结果:黄芩提取工艺选择为加8倍量60%乙醇提取2次,第1次2h,第二次1.5h.结论:用此方法提取黄芩药材效率高、结果稳定.
作者:杨宏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68例、单纯针刺组34例和药物组34例,主穴取心俞、厥阴俞、膈俞、膻中、内关,3组分别采取温针灸、单纯针刺和药物治疗,连续观察1年.结果:总有效率温针灸组92.6%,单纯针刺组82.4%,药物组85.3%,温针灸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温针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有显著疗效.
作者:何文锦;刘凡;杨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66例ADR患者年龄、性别、以及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类型、给药途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注射给药ADR发生率90.90%,口服6.06%,肌内注射1.52%,外用1.52%.抗感染药物ADR发生率60.18%,中药类12.12%,生物制剂6.06%,其它类13.64%.主要不良反应类型为皮肤过敏样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次之.结论:应强调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吴定慧;朱明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针灸治疗,每日1次;对照组应用肾宝合剂口服,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2周为一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总结疗效,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表(IIEF)积分评估两组患者性功能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P <0.05),治疗组IIEF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灸疗法能提高人体活力,改善生理机能,增强性功能.
作者:曾志华;余海;曾明慧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笔者用国医大师班秀文老先生经验方安胎防漏汤加减治疗习惯性流产取得显著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00 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年龄大38 岁,小24岁,平均31 岁;妊娠次数多5 次,少3 次;孕周期5~10 周.诊断标准根据<中医妇科学>[1]及《妇产科学》[2].屡孕屡堕(自然流产3 次或以上),每次流产多发生在同一妊娠时间段.排除子宫发育不全、畸形、肌瘤,盆腔占位性病变、染色体异常、血型不合、男方因素等病因.
作者:吕丽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结肠水疗对肛肠病手术患者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3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0例,观察组采用大力神结肠水疗仪于术前反复灌洗10~15次,对照组于术前先用肥皂水灌洗1次、再用清水灌肠3~4次.结果:结肠水疗用于肛肠病的术前准备安全有效,肠道清洁程度及耐受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第一次排便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结论:结肠水疗效果较好.
作者:卢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逍遥散配合咽部注射维生素B12治疗梅核气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2例口服逍遥散配合咽部注射维生素B12,对照组32例口服谷维素.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63%,对照组56.2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逍遥散配合咽部注射维生素B12治疗梅核气疗效显著.
作者:田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丘疹性荨麻疹、疱疹样天疱疮、黄褐斑、寻常座疮等疗效满意,介绍如下.1 丘疹性荨麻疹王某,男,68岁,2008年3 月26 日初诊.有冠心病病史8 年,继见全身皮肤反复出现散在风团状丘疹,混见疱疹,奇痒1 年余,经某医院先西医后中医治疗效果不佳.出现全身皮肤散在性风团状丘疹,间或夹杂疱疹,瘙痒不止,皮肤划痕征阳性.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诊断为丘疹性荨麻疹.中医诊断为瘾疹.辨证为气血两虚,风邪入侵.西药用西替利嗪片10mg,1 日1 次口服;维生素C200mg,1日3 次口服.
作者:李永生;唐兵役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