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身痛逐瘀汤镇痛作用实验研究

陈靖;吴成举

关键词:身痛逐瘀汤, 镇痛, 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身痛逐瘀汤的镇痛作用.方法:从小鼠的热板法、醋酸扭体和热水甩尾镇痛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药物组效果明显优于空白组.结论:身痛逐瘀汤有很好的镇痛作用.
实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86例

    2009 年2 月以来,笔者用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86例取得较为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86 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年龄23 ~ 30 岁26 例,31~37岁34例,38~45岁26例;病程3个月~ 1年36 例,1~ 3 年33 例,3 ~ 10年17 例.

    作者:宋显梅;吕燕;许振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逍遥散配合咽部注射维生素B12治疗梅核气32例

    目的:观察逍遥散配合咽部注射维生素B12治疗梅核气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2例口服逍遥散配合咽部注射维生素B12,对照组32例口服谷维素.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63%,对照组56.2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逍遥散配合咽部注射维生素B12治疗梅核气疗效显著.

    作者:田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温针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68例、单纯针刺组34例和药物组34例,主穴取心俞、厥阴俞、膈俞、膻中、内关,3组分别采取温针灸、单纯针刺和药物治疗,连续观察1年.结果:总有效率温针灸组92.6%,单纯针刺组82.4%,药物组85.3%,温针灸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温针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有显著疗效.

    作者:何文锦;刘凡;杨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老年抑郁症中医治疗进展

    老年抑郁症是指首次发病于老年期(60 岁以上),以持久的心境抑郁为主要特点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沮丧或焦虑,注意力分散,定向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多伴有睡眠障碍,有失落感、自卑感、孤独感、固执感、怀旧感等负性心理,情感表现出文饰性、内向性和封闭性,且常有躯体症状或共患各种躯体疾病[1].中医治疗老年抑郁症有独特的优势,现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鸿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黄芩乙醇回流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优选黄芩乙醇回流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及正交试验设计,以黄芩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黄芩提取工艺.结果:黄芩提取工艺选择为加8倍量60%乙醇提取2次,第1次2h,第二次1.5h.结论:用此方法提取黄芩药材效率高、结果稳定.

    作者:杨宏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加味麻黄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120例

    目的:观察加味麻黄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用加味麻黄汤治疗.结果:治愈20例,显效55例,有效3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3.33%.结论:加味麻黄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疗效显著.

    作者:向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针灸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针灸治疗,每日1次;对照组应用肾宝合剂口服,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2周为一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总结疗效,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表(IIEF)积分评估两组患者性功能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P <0.05),治疗组IIEF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灸疗法能提高人体活力,改善生理机能,增强性功能.

    作者:曾志华;余海;曾明慧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身痛逐瘀汤镇痛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身痛逐瘀汤的镇痛作用.方法:从小鼠的热板法、醋酸扭体和热水甩尾镇痛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药物组效果明显优于空白组.结论:身痛逐瘀汤有很好的镇痛作用.

    作者:陈靖;吴成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老年髋部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干预总结

    老年患者多脏器功能不全,免疫功能及应激能力低下,同时并存一种或多种内科基础疾病,加之骨折后活动减少,血流缓慢,易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我们采用药物预防、机械预防、预见性护理等干预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宗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针刺促进腹部术后肠功能恢复60例观察

    笔者根据十二脏有疾取之原及合治内腑的理论,用针刺,促进腹部术后肠功能恢复,取得较好疗效,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共60 例,均为2010 年2 月至2012 年8 月我院收治的胃切除术30 例和胆道手术30 例,皆采用硬膜外麻醉,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各30 例.胃切除术对照组15例,男7 例、女8 例,年龄45 ~ 65 岁.胃切除术针刺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43~62岁.胆道手术对照组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35~64岁.胆道手术针刺组15 例,男9 例、女6 例,年龄34 ~62 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周卫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21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的疗效.方法:21例用西药联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明显,CD4细胞明显升高,总有效率90.4%.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效果较好.

    作者:朱笑举;杨万松;孙月慧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药治疗肾结石体会

    肾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有的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也可表现为脓尿、血尿、肾绞痛,病情发展甚至导致慢性肾衰竭.目前治疗手段较多,尽管可以进行手术或体外碎石治疗,但是中医药治疗肾结石仍然具有独特的优势.对于结石不大,尿路梗阻不严重者,中药治疗不仅可以避免手术对身体尤其是对肾实质的损伤,而且可以更有效地促进肾积水的吸收、肾功能的恢复.笔者总结名家治疗经验,结合自己临床实践,谈谈治疗体会.

    作者:龙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康复新液用于蹄铁形脓肿术后缓慢愈合切口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用于蹄铁形脓肿术后难以愈合切口的效果.方法:治疗组20例在常规换药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对照组17例仅常规换药治疗.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平均少8.76天(P <0.05),且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康复新液能明显缩短蹄铁形等复杂脓肿术后切口的愈合时间,对于术后换药后期肉芽组织生长缓慢或不生长的切口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66例ADR患者年龄、性别、以及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类型、给药途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注射给药ADR发生率90.90%,口服6.06%,肌内注射1.52%,外用1.52%.抗感染药物ADR发生率60.18%,中药类12.12%,生物制剂6.06%,其它类13.64%.主要不良反应类型为皮肤过敏样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次之.结论:应强调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吴定慧;朱明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三叉神经痛治疗概述

    三叉神经痛临床特点是面部发作性的剧烈疼痛.现就目前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综述如下.1 中医治疗1.1 针灸治疗一般采用以针灸为主的综合方法,取穴特点多以近部选穴为主,配合远部选穴或辨证选穴,亦有根据全息理论以头针、耳针、足针、腕踝针、第2 掌骨桡侧取穴为主者[1].临床多取下关、颊车、地仓、颧髎、合谷、翳风、阳白,风寒盛加风池、风门疏风散寒止痛,风热盛加大椎、曲池清热散风.针刺取穴第1 支痛取鱼腰、下关为主,可配阳白、上星、合谷、内庭等穴;第2、第3 支痛取四白、下关、地仓、夹承浆、合谷、内庭等.其中头面部穴位取患侧,合谷、内庭取双侧.

    作者:刘松涛;尹林玉;刘思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健脾益胃方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黏膜PGE2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健脾益胃方治疗消化性溃疡(PU)的效果及对胃黏膜PGE2表达的影响.方法:60例随机分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用奥美拉唑胶囊口服,治疗组用健脾益胃方口服.结果:两组治疗后PGE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但治疗组PGE2水平提高较对照组更明显(P <0.01).治疗后治疗组Hp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健脾益胃方提高溃疡愈合质量、防止溃疡复发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PGE2水平,减轻攻击因子对黏膜的损害、维持和修复黏膜屏障以提高黏膜的防御能力而实现的.

    作者:黄波贞;石罗君;龙凤艳;李树标;黄瑞华;张荣昶;黄小艺;刘伟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功能性便秘中医研究进展

    功能性便秘是指非器质性的各种原因导致的排便节律、排便习惯及粪便的性状改变,即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困难和粪干燥硬结或黏滞难排.中医治疗便秘有一定的优势,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便秘主要病因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邪犯胃、禀赋不足等,病机主要是热结、气滞、寒凝、气血阴阳亏虚引起大肠传导失司.张中旭[1]总结李鲤经验认为气虚气滞则大肠传送无力,血虚则津枯不能荣润肠道,阳虚则肠道传送无力,寒盛则凝阴固结.便秘虽其秘结表现是实,但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很少有纯实证.

    作者:姚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研究进展

    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病常见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国内李文华[1]、刘素坤[2]等通过横断面调查报道PSD 发生率为30% ~ 50%.与国外研究结果(20%~ 60%)相一致.PSD早期症状较轻,表现为情绪低落、悲伤、注意力不集中、思虑过多、兴趣下降等,病情进一步加重则有紧张、思维迟滞、食欲不振,出现幻觉,甚至自杀.近10 年来,对PSD 的研究逐步深入.中医治疗PSD 有确切疗效,且不良反应少.现将近10 年来中医治疗PSD 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概述如下.

    作者:张国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泻心汤临床应用举隅

    泻心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包括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等,主要用于治疗心下痞.笔者用泻心汤治疗失眠、头昏、头痛、高血压、眩晕、口苦等常获良效,举例如下.

    作者:唐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迎随式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迎随式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3组,试验组采用迎随式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穴位埋线治疗,空白对照组不用任何治疗,3个疗程即9次后观察疗效.结果:3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体质指数、腰臀比值及血脂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体质指数、腰臀比值及血脂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体质指数、腰臀比值及血脂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结论:穴位埋线的减肥效果是通过多取穴、羊肠线对穴位的刺激等及迎随补泻等手段来实现的,单纯性肥胖用迎随式穴位埋线治疗较常规穴位埋线更好.

    作者:黄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实用中医药杂志

实用中医药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