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急性肠梗阻的诊治分析

林新山

关键词:急性肠梗阻, 治疗, 老年人
摘要:目的 总结老年急性肠梗阻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70例老年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病因分析:粘连31例,恶性肿瘤11例,腹外疝7例,腹内疝3例,肠扭转4例,肠套叠3例,炎性肠梗阻5例,麻痹性肠梗阻2例,异物(胆石或粪石)4例.临床表现:腹胀56例,腹痛62例,呕吐39例,血便3例,停止排气排便43例,腹部见肠型及蠕动波33例,腹部隆起不对称17例,肠鸣音亢进41例,肠鸣音消失或减弱10例,腹膜炎体征6例.结论 对老年急性肠梗阻治疗方案的选择、术前正确的评估及准备充分,对于治疗的成功有直接的影响.
广西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的诊治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AW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AWE均继发于剖宫产术后0.5~3.0年,表现为腹壁切口瘢痕及其周围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性肿块或结节,并且与月经周期有关;28例均行局部病灶切除术,术后均给予米非司酮治疗3~6个月.术后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 典型的AWE诊断不难,手术切除是唯一的有效治疗方法,完整切除病灶是防止复发的关键,术后药物辅助治疗可能有助于减少复发.

    作者:虞善芝;吴玉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有效运动的量化研究

    目的 探讨有效运动量化研究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36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在保持治疗不变的情况下,以平台跑步机运动测试的结果为依据确定运动方案,对运动干预前后血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经运动治疗3个月后,收缩压平均下降12.9 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3.4 mmHg,运动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治疗后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运动测试是老年高血压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的基础,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建立安全有效的运动行为有促进作用.

    作者:卢运红;王慧敏;潘丽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电子支气管镜在哮喘急性发作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电子支气管镜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1例经内科常规治疗病情无明显缓解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在监护条件下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并给予吸除气道分泌物、痰栓及支气管灌洗,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结果 11例患者经支气管镜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缓解,好转出院,检查操作过程顺利,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选择合适的病例,电子支气管镜可以安全地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治疗,起到清除支气管痰栓,缓解病情的作用.

    作者:韩雪梅;王苑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7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57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均行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结果 57例患者中腹腔镜下手术成功55例(96.5%),2例因肠管间粘连广泛致密,腹腔镜下分离困难而中转开腹行局部小肠病变切除、肠吻合术;平均手术时间55 min,平均住院5.8 d,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无肠梗阻复发等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创伤小、诊断明确、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

    作者:梁家强;朱一宁;黎木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25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25例腰椎滑脱患者均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复位及椎间融合术治疗.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240 min,平均出血量600 ml.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完全复位23例(92%),椎骨融合24例(96%),按邹德威等标准评价疗效,优17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为96%,未发生内固定断裂、脱出现象.结论 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术后骨性愈合率高,效果显著,可作为腰椎滑脱症的推荐治疗方法临床应用.

    作者:覃锦耀;雷剑飞;谭启腾;张维东;罗仁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4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操作要点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48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患者均无膀胱或直肠损伤、阴道残端脱垂,无中转开腹病例;术后性生活基本满意,无阴道狭窄的病例.术后尿潴留1例,阴道残端肉芽组织生长1例.结论 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吴月莲;黄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急性左心衰竭院前急救与转运10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左心衰竭院前急救及转运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院前急救108例急性左心衰竭病例临床资料.结果 108例中总有效99例,总有效率91.7%.无效4例,经院内重症监护室抢救治疗后好转.死亡5例,病死率4.6%.结论 正确掌握急性左心衰竭发病时间,及时实施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保持较好的体位搬运,做好监护,及时转运,可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潘有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凝血因子Ⅱ mRNA在人肝细胞癌中表达与临床指标的关系

    目的 探讨凝血因子ⅡmRNA在人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HCC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 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55例HCC患者凝血因子Ⅱ mRNA的表达,分析目的基因表达量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55例HCC中凝血因子Ⅱ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1.184±0.535),凝血因子Ⅱ mRNA在癌组织与癌旁组织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量(P<0.05).凝血因子Ⅱ mRNA相对表达量与AFP、术后复发显著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肝硬化等无相关性(P>0.05).凝血因子Ⅱ mRNA高表达的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明显短于低表达患者.结论 凝血因子Ⅱ mRNA有可能成为HCC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指标.

    作者:刘宁;吴飞翔;曹骥;王琪;汪多平;黄山;赵荫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MRI动态增强扫描与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简易乳腺支架配合SPINE matrix线圈MRI动态增强减影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3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分别采用MRI动态增强扫描、DWI,对比分析其诊断乳腺癌的价值及存在的不足.结果 MRI动态增强减影扫描以形状不规则、毛刺征、环形强化和Ⅱ型或Ⅲ型曲线作为诊断乳腺癌标准,其敏感度分别为78.4%、70.3%、94.6%和89.2%.DWI中b=0时病灶呈明显高信号,随b值增加病灶信号强度依次降低.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癌具有特征性的诊断价值;DWI具有重要辅助性的诊断价值.

    作者:兰庆茂;吕亚萍;马雪梅;孙嗣麒;毛勤香;黄可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三维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治疗胸腰爆裂性骨折80例的体会

    目的 观察三维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AF)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AF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80例,观察临床疗效及手术前后伤椎前后缘高度、Cobb角变化.结果 手术后66例得到随访,其中优秀40例,良好17例,一般7例,差2例,优良率86.4%.随访复查X线片及CT显示,手术后Cobb角明显小于手术前(P<0.01);手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均明显高于手术前(P<0.01).结论 AF系统治疗胸腰爆裂性骨折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泰安;韦文红;刘胜元;虞宇富;石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防城港市2006~2010年性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防城港市近5年梅毒、淋病、尖锐湿疣(CA)、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NGU)、生殖器疱疹(GH )等5种常见性病的流行情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防城港市2006~2010年5种性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防城港市梅毒、淋病、CA、NGU、GH总发病率为21.91/10万,2006年、2007年NGU发病率居首位,2008年后梅毒占首位,梅毒发病率明显上升.女性所占比例(58.40%)高于男性(41.60%); 20~岁组人群占42.91%;已婚者占79.76%;以农民、无(待)业者等为主,占54.81%.结论 防城港市性病发病率尤其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要有效控制性病流行,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张培东;冯华荣;张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丹参(冻干)粉治疗高血压病效果观察及护理

    目的 观察丹参(冻干)粉对高血压病患者氧自由基、纤溶活性、一氧化氮的影响,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左旋氨氯地平5 mg/d,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粉静脉滴注,疗程均14 d;治疗期间全程护理.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组织型血纤维溶酶原激活剂(t-PA)、t-PA 抑制物(PAI)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MDA、SOD、t-PA、PAI、N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MDA及PAI明显下降(P<0.01),而SOD、t-PA、NO则明显升高(P<0.01).两组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1).结论 丹参粉能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SOD活力,降低MDA含量,促进纤溶活性及NO合成释放增多;治疗期间给予全程护理,取得患者积极配合是治疗效果的保障.

    作者:李艳玲;施志雄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肠结核的外科综合诊疗技术和术式选择

    目的 探讨外科综合诊疗技术治疗肠结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62例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外科综合诊疗技术,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切除术.结果 治疗组早期诊断率为84.4%(27/32),治愈率96.9%(31/32),并发症发生率6.3%(2/32),术后无复发;对照组早期诊断率为40.0%(12/30),治愈率63.3%(19/30),并发症发生率26.7%(8/30),术后复发率为16.7%(5/30).早期诊断率、治愈率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外科诊疗技术具有早期诊断率高、治愈率高、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

    作者:王冬敏;王鹏浩;林健雄;彭东东;李鸿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广西少数民族山区病残儿医学鉴定及相关情况的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河池市少数民族病残儿医学鉴定的相关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的方式对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宜州市第一孩鉴定为病残儿的173例家庭进行调查.结果 173例病残儿共涉及74个病种,其中非遗传性疾病113例(65.3%),遗传性疾病60例(34.7%).金城江区两种疾病发生率高.结论 非遗传性疾病是广西少数民族病残儿的首位疾病,遗传性疾病其次.病残儿的发生率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关.

    作者:莫永宁;欧乃坚;黎长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后路AF系统联合高压氧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 观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AF)系统联合高压氧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7例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35例),两组均给予后路AF系统内固定,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治疗组术后接受高压氧治疗2~3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90.0%,对照组显效率为71.4%,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后路AF系统联合高压氧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疗效确切.

    作者:韦丽琴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与常规机械通气(CMV)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疗效及对其转归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其中PS联合CMV组37例,PS联合NCPAP组39例,CMV组48例.观察3组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结果、胸片的变化及并发症,分析其疗效.结果 两组应用PS患儿X线胸片检查异常、气漏、呼吸机所致肺损伤、肺炎发生率及FiO2、PaCO2明显低于CMV组,PaO2明显高于CM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应用PS组间X线胸片检查异常发生率、FiO2、pH、PaO2、PaCO2 5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联合NCPAP组肺炎、呼吸机所致肺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PS联合CMV组(P<0.05).结论 PS联合NCPAP可有效治疗新生儿HMD,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温伟珍;陈宏香;李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HI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936例脑梗死患者中,发生出血性脑梗死52例,发生率为5.6%;脑梗死面积越大,HI的发生率越高(P<0.05);溶栓治疗组HI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溶栓治疗组(P<0.05);HI发生时间愈早,预后愈差,非血肿型患者预后明显好于血肿型(P<0.05).结论 HI的发生与梗死面积及是否抗血栓治疗密切相关,对于血肿型及HI发生时间较早的患者应更加重视,积极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作者:石家庆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艾滋病合并活动性结核患者30例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应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和抗结核治疗时机,观察治疗效果.方法 HIV阳性/活动性结核病患者30例,抗结核治疗病情平稳后进行HAART治疗25例,同时行HAART、抗结核治疗5例,抗结核按2HREP/4HR方案,HAART按AZT/d4T+3TC+EFV方案.随访1年.结果 30例患者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由治疗前的(42.4±39.3)个/mm3,升至(226.1±106.8)个/mm3,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年后结核临床好转25例,仍抗结核治疗3例,死亡1例,丢失1例.结论 早发现、早治疗结核并进行及时督导管理能提高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结核治愈率,确保HAART终身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韦彩云;吴念宁;汤卓;黄绍标;陈益芹;杜丽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呼吸衰竭的体会

    目的 观察机械通气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AOPP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7例,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机械通气,均经口气管插管,其中1例改为气管切开.结果 37例中脱机成功,痊愈出院34例,抢救成功率为91.9%,平均脱机时间(3.2±1.5)d.死亡3例,其中1例入院时心跳、呼吸已停止,另2例死于多器官衰竭.结论 常规治疗辅以机械通气是救治AOPP合并呼吸衰竭的重要抢救措施.

    作者:潘靖华;覃立行;何长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南宁市无偿献血血液报废情况回顾性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南宁市无偿献血血液报废的常见原因,探讨降低血液报废率的办法.方法 逐年统计无偿献血数量(包括全血及机采血小板)及报废数量、血液报废率,分析报废原因,提出相应策略及改进措施.结果 ALT、感染因子(HBV、HCV、TP、HIV)、脂血、不足量报废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结论 血站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并建立合理的工作制度、流程,对无偿献血者进行ALT、感染因子等筛查,做好血液采集前的质量控制,做好血液采集全过程中的护理工作,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率.

    作者:陆祝选;李彬;林富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广西医学杂志

广西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