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怀楚;吴曙粤;蔡颖
目的 探讨凝血因子ⅡmRNA在人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HCC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 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55例HCC患者凝血因子Ⅱ mRNA的表达,分析目的基因表达量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55例HCC中凝血因子Ⅱ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1.184±0.535),凝血因子Ⅱ mRNA在癌组织与癌旁组织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量(P<0.05).凝血因子Ⅱ mRNA相对表达量与AFP、术后复发显著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肝硬化等无相关性(P>0.05).凝血因子Ⅱ mRNA高表达的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明显短于低表达患者.结论 凝血因子Ⅱ mRNA有可能成为HCC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指标.
作者:刘宁;吴飞翔;曹骥;王琪;汪多平;黄山;赵荫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腔道介入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P)的效果.方法 对180例CP患者用ZRL-Ⅱ-A型腔道介入治疗仪治疗1个疗程,观察患者典型症状、前列腺指检和前列腺镜检,同时对细菌性和非细菌性CP患者疗效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治疗后154例典型症状改善或消失,总有效率为85.5%,前列腺指检阳性改善85.7%,前列腺液镜检恢复正常51.6%.细菌性和非细菌性CP的治愈率分别为55.8%和41.0%.结论 腔道介入药物治疗CP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谢先明;古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AF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胸腰椎骨折患者35例,行AF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3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伤椎高度平均恢复均达95%以上;Cobb角由术前平均26.5°,矫正到术后平均4.6°;骨折脱位均得到纠正;神经功能恢复1级或1级以上3例(88.6%);未发生感染、神经损伤及内固定脱落、断裂等严重并发症;椎体高度未再丢失.结论 AF椎弓根内固定能明显恢复椎体高度及纠正脱位,内固定坚强且并发症少,可作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谭泽健;王文山;白永权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南宁市无偿献血血液报废的常见原因,探讨降低血液报废率的办法.方法 逐年统计无偿献血数量(包括全血及机采血小板)及报废数量、血液报废率,分析报废原因,提出相应策略及改进措施.结果 ALT、感染因子(HBV、HCV、TP、HIV)、脂血、不足量报废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结论 血站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并建立合理的工作制度、流程,对无偿献血者进行ALT、感染因子等筛查,做好血液采集前的质量控制,做好血液采集全过程中的护理工作,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率.
作者:陆祝选;李彬;林富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测定脑损伤合并骨折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探讨CGRP对脑损伤后骨折愈合加速的机制.方法 选取临床健康体检者10例、单纯骨折患者20例、单纯脑损伤患者60例,脑损伤并骨折患者60例(脑损伤按GCS评分分轻中重3个亚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伤后24 h、3 d、5 d、7 d不同时间点血清CGRP的含量.结果 损伤后各组血清CGRP含量明显升高,而后逐渐降低,其中单纯脑损伤与脑损伤合并骨折组各亚组在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4 h、3 d、5 d,脑损伤组、脑损伤骨折组中度、重度脑损伤组与单纯骨折组比较CGRP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脑损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 d时重度脑损伤组CGRP含量明显高于轻度脑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损伤骨折患者骨痂量大、骨折愈合加速,而脑损伤骨折后患者血清中CGRP含量明显升高,尤以中重度脑损伤明显,结合以往研究可以推测CGRP可能是脑损伤后骨折愈合加速的因素之一.
作者:李兵;罗同青;李连;胡朝晖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对HIV感染合并浅表淋巴结肿大与免疫水平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方法 42例HIV感染合并淋巴结肿大患者,取其肿大淋巴结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并检测其CD4+T淋巴细胞水平.结果 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100个/μl 26例,其中结核病12例,青霉病6例,淋巴结真菌感染4例,艾滋病相关淋巴结病1例,反应性增生1例,结核合并真菌感染1例,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例;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100个/μl共16例,其中结核病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5例,免疫力低下相关淋巴结早期病变2例,淋巴结炎1例.结论 HIV感染并浅表淋巴结肿大CD4+T淋巴细胞<100个/μl者大多数合并分枝杆菌及真菌感染;CD4+T淋巴细胞≥100个/μl者,以结核病、免疫力低下相关淋巴结早期病变为主.机会性肿瘤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作者:欧汝志;卢祥婵;李伟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北海市农村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北海市某区39所农村中小学校14 318名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评价其营养状况.结果 营养不良检出率为47.23%,超重检出率为2.41%,肥胖检出率为1.10%;小学生轻、中、重度营养不良检出率均低于中学生,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均高于中学生;女生轻、中、重度营养不良检出率均高于男生(P<0.01),肥胖检出率低于男生(P<0.01).结论 北海市农村学生营养状况不佳,营养不平衡,营养不良问题突出,应加强家长和学生合理营养的健康教育,加强平衡膳食指导,并根据不同群体、不同营养水平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
作者:陈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HI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936例脑梗死患者中,发生出血性脑梗死52例,发生率为5.6%;脑梗死面积越大,HI的发生率越高(P<0.05);溶栓治疗组HI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溶栓治疗组(P<0.05);HI发生时间愈早,预后愈差,非血肿型患者预后明显好于血肿型(P<0.05).结论 HI的发生与梗死面积及是否抗血栓治疗密切相关,对于血肿型及HI发生时间较早的患者应更加重视,积极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作者:石家庆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185例新生儿窒息的病案资料,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5.31%(185/3 486),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发生新生儿窒息的比值比(OR)大小依次是产前出血(OR:3.901)、孕周(OR:3.717)、出生体重(OR:3.099)、羊水污染(OR:2.375)、羊水过少(OR:2.317)、脐带异常(OR:2.254)、年龄(OR:2.083).结论 产前出血、孕周、出生体重、羊水污染、羊水过少、脐带异常、年龄为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危险因素.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产前系统检查和产时分娩监护,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作者:彭凌湘;游辉兰;劳一平;陈盛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操作要点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48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患者均无膀胱或直肠损伤、阴道残端脱垂,无中转开腹病例;术后性生活基本满意,无阴道狭窄的病例.术后尿潴留1例,阴道残端肉芽组织生长1例.结论 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吴月莲;黄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简易乳腺支架配合SPINE matrix线圈MRI动态增强减影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3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分别采用MRI动态增强扫描、DWI,对比分析其诊断乳腺癌的价值及存在的不足.结果 MRI动态增强减影扫描以形状不规则、毛刺征、环形强化和Ⅱ型或Ⅲ型曲线作为诊断乳腺癌标准,其敏感度分别为78.4%、70.3%、94.6%和89.2%.DWI中b=0时病灶呈明显高信号,随b值增加病灶信号强度依次降低.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癌具有特征性的诊断价值;DWI具有重要辅助性的诊断价值.
作者:兰庆茂;吕亚萍;马雪梅;孙嗣麒;毛勤香;黄可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外科综合诊疗技术治疗肠结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62例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外科综合诊疗技术,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切除术.结果 治疗组早期诊断率为84.4%(27/32),治愈率96.9%(31/32),并发症发生率6.3%(2/32),术后无复发;对照组早期诊断率为40.0%(12/30),治愈率63.3%(19/30),并发症发生率26.7%(8/30),术后复发率为16.7%(5/30).早期诊断率、治愈率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外科诊疗技术具有早期诊断率高、治愈率高、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
作者:王冬敏;王鹏浩;林健雄;彭东东;李鸿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联合氯诺昔康在甲状腺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ASA Ⅰ~Ⅱ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A组用氯诺昔康40 mg加生理盐水100 ml,B组用舒芬太尼100 μg加生理盐水100 ml,C组用舒芬太尼50 μg复合氯诺昔康40 mg加生理盐水100 ml.术毕静脉连接镇痛泵进行自控静脉镇痛,记录术后1 h、2 h、4 h、8 h、12 h、24 h、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观察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2 h、4 h、8 h、12 h、24 h,B 组、C组VAS 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B组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C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氯诺昔康用于甲状腺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安全用于临床.
作者:骆喜宝;刘志贵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方法 53例首次确诊为STEMI的患者均行直接PCI治疗,其中发病至就诊时间≤6 h 32例(A组),发病至就诊时间6~12 h 21例(B组),观察两组疗效、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时间、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等.结果 A组术后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ST段回落(STR)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高于B组(P<0.05);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明显低于B组(P均<0.01);两组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RA开通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患者就诊延迟现象普遍存在,尽早行直接PCI可减少无复流率、改善心肌再灌注、减小心肌梗死范围.
作者:阳维德;郑萍;朱汉华;罗秀锋;陈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性左心衰竭院前急救及转运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院前急救108例急性左心衰竭病例临床资料.结果 108例中总有效99例,总有效率91.7%.无效4例,经院内重症监护室抢救治疗后好转.死亡5例,病死率4.6%.结论 正确掌握急性左心衰竭发病时间,及时实施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保持较好的体位搬运,做好监护,及时转运,可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潘有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机械通气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AOPP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7例,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机械通气,均经口气管插管,其中1例改为气管切开.结果 37例中脱机成功,痊愈出院34例,抢救成功率为91.9%,平均脱机时间(3.2±1.5)d.死亡3例,其中1例入院时心跳、呼吸已停止,另2例死于多器官衰竭.结论 常规治疗辅以机械通气是救治AOPP合并呼吸衰竭的重要抢救措施.
作者:潘靖华;覃立行;何长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音乐疗法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60例PS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抑郁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辅以音乐疗法及康复护理干预.治疗前、后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评价患者抑郁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均有显著改善(P<0.01),而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音乐疗法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PSD患者抑郁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黄春丽;吕泽平;庞国防;蓝杏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丹参(冻干)粉对高血压病患者氧自由基、纤溶活性、一氧化氮的影响,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左旋氨氯地平5 mg/d,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粉静脉滴注,疗程均14 d;治疗期间全程护理.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组织型血纤维溶酶原激活剂(t-PA)、t-PA 抑制物(PAI)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MDA、SOD、t-PA、PAI、N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MDA及PAI明显下降(P<0.01),而SOD、t-PA、NO则明显升高(P<0.01).两组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1).结论 丹参粉能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SOD活力,降低MDA含量,促进纤溶活性及NO合成释放增多;治疗期间给予全程护理,取得患者积极配合是治疗效果的保障.
作者:李艳玲;施志雄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益肾膏滋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symmetry C18(4.6 mm×250 mm,5 μm),乙腈-水(25 ∶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 淫羊藿苷在0.040 ~2.061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9.78%,RSD=1.65%.结论 本法快速、简便,精密度好,灵敏度高,可用于益肾膏滋的质量控制.
作者:杨辉;黄权芳;伍小燕;韦刚;林兴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老年急性肠梗阻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70例老年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病因分析:粘连31例,恶性肿瘤11例,腹外疝7例,腹内疝3例,肠扭转4例,肠套叠3例,炎性肠梗阻5例,麻痹性肠梗阻2例,异物(胆石或粪石)4例.临床表现:腹胀56例,腹痛62例,呕吐39例,血便3例,停止排气排便43例,腹部见肠型及蠕动波33例,腹部隆起不对称17例,肠鸣音亢进41例,肠鸣音消失或减弱10例,腹膜炎体征6例.结论 对老年急性肠梗阻治疗方案的选择、术前正确的评估及准备充分,对于治疗的成功有直接的影响.
作者:林新山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