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敏;金伟;谢光明;许峰;易军飞
目的 比较两种血浆白蛋白的使用时机对透析超滤缓解重度肾病性水肿患者在透析过程中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30例重度顽固性水肿的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间断血液透析超滤治疗,106例次在血透中使用白蛋白,治疗组53例次于透析开始即静滴血浆白蛋白,对照组53例次于透析结束前30 min静滴血浆白蛋白,监测透析过程中相对血容量(RBV)的变化及发生症状性低血压、肌肉痉挛的例次.结果 治疗组发生症状性低血压及肌肉痉挛的例次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透析1、2、3、4、5 h RBV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水清除量大致相等情况下,在透析开始时静滴血浆白蛋白具有较好的维持血容量作用,可显著减少症状性低血压及肌肉痉挛的发生.
作者:蒙如庆;韦喆;覃勋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小板第4因子(PF4)对脐带血(UCB)CD34+细胞增殖及归巢相关功能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晶紫染色测定、Transwell实验等方法.结果 (1)PF4在体外能通过抑制UCB CD34+细胞凋亡增强细胞生存能力,在本研究建立的FST无血清扩增培养体系中加入PF4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CD34+细胞扩增倍数.(2)PF4能够明显上调CD34+细胞CD49d、CD49e、CD54表达,提高CD34+细胞的黏附能力.(3)PF4能够明显提高CD34+细胞CXCR-4的表达和SDF-1诱导迁移率.结论 PF4能够应用于UCB CD34+细胞体外扩增.保持扩增的CD34+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能力.
作者:李桥川;邱录贵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急危重症孕产妇是指从妊娠开始至产后42 d发生的严重威胁孕产妇及围产儿生命的急危重症,必须在短时间内进行积极的抢救与治疗[1].
作者:马珍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增多,骨脆性增加,易于骨折,特别是髋部骨折多见于老年人,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妇女多见[1,2],而老年人髋部骨折发生后长期卧床造成的并发症是老年人常见的死亡原因,保守治疗因长时间卧床可引起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加重骨质疏松,同时复位效果差,影响骨折愈合,对于75岁以上老年人还可诱发相关并发症及使原有伴发病加重,因而死亡率较高[3].
作者:张向敏;金伟;谢光明;许峰;易军飞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固定义齿修复第一磨牙缺失的咀嚼功能.方法 以同年龄段的天然牙作为对照,采用吸光度法测定20例患者修复第一磨牙侧的咀嚼效能,同时对患者固定义齿修复后咀嚼功能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惠者固定义齿侧的咀嚼效能与其咀嚼功能问卷调查得分的相关性.结果 第一磨牙固定义齿组的咀嚼效能与天然牙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固定义齿的咀嚼功能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咀嚼效能的测试与患者的主观评分相关.结论 固定义齿能满足第一磨牙缺失患者正常咀嚼功能的要求,绝大多数患者对固定义齿的咀嚼功能表示满意.
作者:陈宏宇;林春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出院后,如何将健康教育从医院延伸到病人家中,形成良性循环,减少复发再次入院率及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方法 156例高血压患者在住院期间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与对照组78例.观察组给予出院指导和出院后电话随访健康教育;对照组只做出院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复发再次入院率及病死率.结果 病人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降低年复发再入院率及降低病死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出院后进行定期电话随访,延续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再次住院率与病死率.
作者:李小玲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为探讨膀胱结石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2005年3月至2007年9月,我院采用经电切镜外鞘途径输尿管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膀胱结石5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银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和血尿酸水平的变化.方法 60岁以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02例,60岁以上正常对照组65例,比较两组间的血脂和血尿酸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TC、TG、LDL-C及血尿酸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HDL-C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老年冠心痛患者血尿酸和血脂水平明显增高.
作者:王琦武;刘锦祥;黄学成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择期手术前患儿禁食、禁饮是术前准备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预防在手术中呕吐而发生误吸和窒息的危险.传统的做法是根据医嘱,护士于术前一日告知患儿及家长,禁食8 h,禁饮4~6 h,但是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由于医患双方的种种原因,未能按标准执行,导致患儿禁食禁饮时间普遍延长,以致患儿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及家属焦虑、不满.
作者:卢国英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慢性咽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征.2005年6月至2006年8月我科运用注射用双黄连(冻干)超声雾化吸人治疗慢性咽炎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莫凌凌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我科采用小切口皮内缝合方法治疗乳房良性肿瘤435例,术后并发症少,切口愈合良好,术后乳房外观及形态无改变,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黎旭贵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生长抑素受体(SSTR)2、3、5表达及分布情况,探讨SSTR2、3、5在乳腺癌阳性表达重要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女性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病变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乳腺癌组、转移淋巴结组、癌旁组、乳腺良性病变组及正常乳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中SSTR2、3、5的分布及表达情况.结果 SSTR2在乳腺癌组、转移淋巴结组、癌旁组、乳腺良性病变组和正常乳腺组织对照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0%、56.8%、14.0%、22.2%和16.7%;SSTR3分别为64.0%、62.2%、18.0%、33.3%和22.2%;SSTR5分别为60.0%、59.5%、14.0%、27.8%和11.1%.经统计学分析,SSTR2、3、5在乳腺癌组和转移淋巴结组与正常乳腺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和乳腺良性病变组与正常乳腺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TR2、3、5在乳腺癌组和转移淋巴结组中呈高表达,而癌旁组、乳腺良性病变组和正常乳腺组织呈低表达,说明SSTR2、3、5表达的改变与乳腺癌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这给临床上应用生长抑素治疗乳腺癌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SSTR2、3、5有可能成为乳腺癌预后的一项重要的保护性指标.
作者:廖清华;黄任贵;陆云飞;林坚;曾健;黄源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高频超声检查在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学价值.方法 在对正常人体周围神经进行超声检查的基础上,对36例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常规高频超声检查,以探明神经形态结构的改变,并与手术神经探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人体周围神经高频超声图像为边界清楚的管状结构,内部可见神经束高回声平行束状结构,呈有序排列走向,具有连续性.发生病损时有序排列及回声发生改变.神经吻合术后发生断端神经瘤时,可见实质性椭圆形膨大的瘤体,神经束回声中断.神经断裂时可见神经连续性及神经束状回声中断,粘连时可见神经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走向改变;卡压性损伤可见神经缩窄变细外膜回声增强改变.32例有手术指征,超声检查结果与术后诊断一致.结论 高频超声检查能清楚显示神经的形态结构,用于检查周围神经损伤具有重要的诊断学价值,能够直观的及早发现神经形态结构的异常改变,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作者:佟剑平;首家保;韦响新;李翔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隐丹参酮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影响.方法 采用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21 d时瘢痕局部注射不同浓度的隐丹参酮或生理盐水,28 d时观察药物对瘢痕增生指数(HJ)的影响.结果 HI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减少,与药物浓度呈负相关.结论 隐丹参酮可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增生.
作者:吴志远;罗少军;江黎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经肝动脉肝癌栓塞治疗(TAC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1例行介入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术前先行16层螺旋CT腹腔动脉血管成像,观察肿瘤供血动脉的起源及走行,评价其对指导介入治疗的价值.结果 71例患者腹腔动脉CT血管成像均能清楚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起源、分支及走向.3例腹腔动脉三级分支以前单处弯曲角度小于75°及10例2处或2处以上弯曲小于90.的,普通4F导管难以插至靶动脉,均要采用微导管方可进行.57例血管弯曲大于上述角度患者均能用普通4F导管顺利插至靶动脉进行栓塞治疗.结论 腹腔动脉CT血管成像能准确地显示肿瘤供血动脉解剖特点,对指导肝癌的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周立新;陆建常;李高忠;马冠英;刘晓庚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赖诺普利与倍他乐克联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惠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常规给予洋地黄类、血管扩张剂及利尿剂等传统治疗;治疗组42例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赖诺普利与倍他乐克.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8.1%,对照组为7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赖诺普利与倍他乐克联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满意,可以明显改善心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近20多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微小的甲状腺癌临床诊断较困难,相当部分是因颈部淋巴结肿大、甲状腺良性疾病手术时或术后才发现.本文就我院1978年5月至2004年月10月收治的甲状腺癌78例的早期诊断、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探讨.
作者:梁寒晖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羊水过少病例的母婴结局,探讨羊水过少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羊水过少病例400例(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分娩的羊水正常孕妇400例(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中胎儿宫内窘迫、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剖宫产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羊水过少明显影响围生儿结局,严重影响母婴安全,应加强产前监测.
作者:李惠珍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92例HIE分为干预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干预组新生儿进行家庭护理与干预治疗,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定期家庭走访,对2组新生儿进行预后记录评估.结果 相同月龄干预组的发育商(DQ)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早期干预治疗能有效地促进HIE患儿的智能发育,使其预后大有改善.
作者:黄群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加味四妙丸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痛风患者73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7例口服加味四妙丸,每日早晚各1次;对照组36例口服塞来西布胶囊0.1g,2次/d;观察两药对痛风镇痛及消肿的疗效.结果 治疗丸组疼痛缓解与局部红肿消失的时间快于对照组(P<0.01).结论 加味四妙丸对痛风急性发作有良好的缓解疼痛和消除红肿的作用.
作者:邓伟忠;徐继建 刊期: 200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