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边远地区基层医师静脉使用抗菌药物的缺陷探讨

蒋鹏志;罗小美;蒋强

关键词:基层医师, 抗菌药物
摘要:目的:探讨边远地区静脉使用抗菌药物的缺陷及如何合理用药.方法:对边远地区基层医师用药缺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基层医师在静脉使用抗菌药物的药敏性、用药剂量、用药间隔时间、药物的毒副作用方面存在缺陷.结论:运用药敏性、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等指导边远地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西酞普兰与万拉法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了解西酞普兰与万拉法新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8例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患者被随机分为西酞普兰治疗组(n=30例)与万拉法新治疗组(n=28例),西酞普兰组服用剂量20-30mg/d,万拉法新组服用剂量50~200mg/d.观察4周,分别在治疗0、2、4周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精神症状.结果:两组治疗前后HAMD总分及7个因子分,在治疗4周末评定均比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3.3%(西酞普兰组)和92.9%(万拉法新组),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格局大体相似,程度轻微,患者均能较好耐受,且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症状得以改善.结论:西酞普兰和万拉法新抗精神分裂症抑郁作用相似,不良反应轻微,临床应用安全.

    作者:李庆丽;刘德奇;苏大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边远地区基层医师静脉使用抗菌药物的缺陷探讨

    目的:探讨边远地区静脉使用抗菌药物的缺陷及如何合理用药.方法:对边远地区基层医师用药缺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基层医师在静脉使用抗菌药物的药敏性、用药剂量、用药间隔时间、药物的毒副作用方面存在缺陷.结论:运用药敏性、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等指导边远地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蒋鹏志;罗小美;蒋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48例诱因及预后分析

    肝性脑病(HE)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和致死原因,发病时常有诱因.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文对我科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凡一丁;樊秀丽;周艳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血液灌流治疗重度禁用鼠药中毒疗效观察

    目的:总结应用血液灌流(HP)治疗重度禁用鼠药中毒的l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26例经洗胃、解毒、对症处理后,迅速应用血液灌流,均采用双炭肾两次吸附,并与常规治疗(未血液灌流)的25例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意识转清醒及抽搐停止时间,血液灌流组分别为(6.8±3.4)小时和(21±15)小时.非血液灌流组分别为(18.6±10.2)小时和(120±74)小时,均显著提前.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血液灌流治疗重度禁用鼠药中毒效果良好,设备简单,可在床边进行,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刘太领;高维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人本主义理论在精神科带教中的应用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行为中人的因素,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1].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员更新速度的加快,大量新护士进入医院,如何使这些护士尽快掌握护理知识,适应新的环境,尽早成为一个合格的护士,是带教中的首要问题.

    作者:张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双氯芬酸钠与其它药物联用治疗肾绞痛及其机制研究现状

    肾绞痛是由于某种病因使肾盂、输尿管平滑肌痉挛或管腔的部分梗阻,发作时肾内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显著增加,而前列腺素可使肾血管阻力下降、肾血流量增加,并通过拮抗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使尿量呈相对增加趋势.

    作者:黄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护理经验

    2005年6月~2008年2月,我科对66例变应性鼻炎进行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并跟踪随访1年以上,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董彦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大剂量甲氨喋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护理

    我科采用大剂量甲氨喋呤(HD-MTX)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u)10例20次,取得较好疗效.甲氨喋呤(MTX)是一种叶酸拮抗剂,通过抑制核酸的合成而抑制细胞的增殖和生长.

    作者:林济香;陈常录;张瑞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脑血管疾病是当今中老年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致残率高,70%以上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重度致残达35%以上;且病死率高,与冠心病、恶性肿瘤一起构成了我国人口的三大死因.经药物治疗后,偏瘫的康复也成为社会、家庭及患者的迫切要求.

    作者:赵迎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切除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1].国外报道,此症于剖宫产术后的发生率为0.03%~0.45%[2].临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对我院共收治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术后随诊,无一例复发,手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恩芳;苑瑶;封颜芬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导管持续引流并注射博来霉素治疗恶性心包积液

    目的:观察导管持续引流并博来霉素心包腔内注射对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31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后,心包腔内注射博来霉素.结果: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心包积液引流并发症低、引流彻底,同时腔内注射博来霉素疗效好、副作用小.结论: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并腔内注射博莱霉素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方法简单易行,疗效显著.

    作者:寇卫政;牛红蕊;王颖;路平;苗战会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针刀治疗颈源性肘痛30例分析

    临床中常见以肘外侧疼痛为主症的患者,肱骨外上髁有压痛,按网球肘给予常规治疗及局封效果不佳,进一步检查发现多数伴有颈部酸痛不适及压痛或肩外展、伸腕指乏力,这与臂丛神经根在颈肩部的卡压有关,以小针刀进行颈椎松解治疗,肘痛缓解.

    作者:崔立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164例临床分析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尤其是那些高龄或身患各种疾病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手段常较难选择.现对2003~2007年我院收治的16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张永花;刘晓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长期住院精神病人的临床分析与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精神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康复护理手段.方法:对116例长期住院精神病人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情感、行为、智能障碍及躯体疾病的发生频度,随住院时间的延长及年龄增加而升高.结论:针对长期住院精神病人的临床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康复护理措施,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吕建玲;古俊蕊;付文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产后出血的抢救及护理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位居首位[1].

    作者:王安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两种麻醉方法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舒适有效的麻醉方式.方法:选择甲状腺手术52例,随机分为含小剂量吗啡的局麻复合液试验组(A组)和不含吗啡的局麻复合液对照组(B组)进行颈丛阻滞麻醉,分别观察作用起效、显效、维持时间和循环变化情况及术中病人反应、术后切口疼痛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效力作用时间无显著性差异;在循环系统变化上试验组比对照组更加稳定;术中病人对不适刺激的反应试验组比对照组明显少;试验组可以维持术后切口无痛时间达12~23h.结论:含小剂量吗啡的局麻复合液颈丛阻滞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是一种优良、可靠且具有良好术后镇痛作用的麻醉方法.

    作者:刘有才;蒋孟杰;李军利;王宁;刘峰;刘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小儿睾丸扭转13例诊断及治疗

    目的:提高睾丸扭转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3年8月-2008年5月收治的13例睾丸扭转的诊断及治疗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均行CDFI确诊,其中手术切除9例,3例为隐睾扭转,因睾丸生机恢复而行睾丸固定术.术后均获随访.结论:CDFI是诊断睾丸扭转的可靠方法.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提高睾丸存活率的关键.

    作者:康与福;于家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浅谈门诊护士应具有的素质

    当今社会,医院也面临着竞争.谁拥有优质的服务、精湛的技术、良好的人才素质,谁就拥有患者和市场.门诊是患者诊治疾病的首要场所,更是沟通患者与医院之间的桥梁.

    作者:杜沂岚;陈晓梅;宁雪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电子宣传教育在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应用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服务范围的延伸及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深入,电子宣教已纳入计划生育服务工作中,成为开展计划生育服务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作者:初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后(65例)、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26例)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后(39例)复发等患者均给予0.04%丝裂霉素滴眼液,每日3次,每次1滴,连续1周;后改为0.02%丝裂霉素滴眼液,每日2次,每次1滴,连续1周.结果:显效79例(60.76%),有效48例(36.92%),无效3例(2.32%).结论:丝裂霉毒C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疗效高,无毒副作用.

    作者:郑承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