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艳艳;陈宏伟;鲍健;方向明;邹新农;汤群峰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青少年骶髂关节中的可行性应用价值,确定其CT扫描优参数.方法:采用PHILIPS 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仪,选择年龄在14~30岁、体重<75kg、身体质量指数(BMI)<25的青少年患者150人,随机分成3组.常规剂量组,应用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As;低剂量A组,应用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00 mAs;低剂量B组,应用管电压100 kV、管电流100 mAs.对骶髂关节进行扫描.记录3组CT扫描模式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由两位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独立评分,取平均值.统计方法采用秩和检验、方差分析.结果:3组患者的图像质量均可满足诊断要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B的辐射剂量较常规组显著下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00 kV、100 mAs低剂量扫描技术可保证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并显著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作者:梁振华;方挺松;黄钰坚;潘邦盛;李均洪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3.0 T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术前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例经手术证实的早期宫颈癌(临床分期为Ⅰb和Ⅱa期)的3.0 T高场强MRI影像资料,并将其与术后病理结果 对照,分析3.0 T高场强MRI对早期宫颈癌术前评估的准确率.结果:早期宫颈癌表现为宫颈部实性肿物T1WI低信号14例(14/18)、T2WI高信号10例(10/18),15例(15/18)肿瘤病灶比正常宫颈肌层强化时间早(4±2.1)s,13例(13/18)肿瘤病灶时间-信号曲线(TIC)呈快速上升-缓慢下降型,术前评估分期准确率约为88.3%.结论:3.0 T高场强MRI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为选择佳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作者:许美;高义军;吴艳丽;刘春兰;何平;王健;范淑英;周晓玲;李淑华;刘景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肾透明细胞癌和非透明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期间入院就诊,经超声、CT平扫怀疑肾占位性病变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行双源CT扫描.对比分析肾透明细胞癌与非透明细胞癌双源CT成像特征,并比较肾透明细胞癌和非透明细胞癌皮髓期及实质期碘浓度和NIC(标准化碘浓度)、肾透明细胞癌不同病理分级碘浓度和NIC及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用于肾透明细胞癌和非透明细胞癌鉴别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经手术病理确诊32例肾透明细胞癌和17例非透明细胞癌,经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扫描,透明细胞癌患者在皮髓期和实质期碘浓度及NIC均较非透明细胞癌患者高,组间统计差异显著(P<0.05);肾透明细胞癌在皮髓期及实质期,低级别(Ⅰ级、Ⅱ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碘含量及NIC均显著高于高级别(Ⅲ 级、Ⅳ 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分析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用于肾透明细胞癌和非透明细胞癌鉴别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发现:以实质期NIC界值0.70为标准时,对肾透明细胞癌及非透明细胞癌鉴别诊断的灵敏度(83.67%)和特异度高(77.55%).结论: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可通过将碘定量分析技术区分肾透明细胞癌和非透明细胞癌,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同时还能为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级提供依据.
作者:陆艳艳;陈宏伟;鲍健;方向明;邹新农;汤群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究采用三维CT值定量分析Ⅰ期浸润性肺腺癌磨玻璃影及其与病理上附壁样生长成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Ⅰ期浸润性肺腺癌患者168例,采用三维CT值定量分析软件及大径线测量法计算Ⅰ期浸润性肺腺癌磨玻璃影成分比例,对浸润性腺癌的附壁样生长成分实施半定量评估,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采用三维CT值定量分析测量取得磨玻璃影成分比例为(0.21±0.18),根据大径线法测量取得磨玻璃影成分比例为(0.44±0.36),病理切片半定量分析测量附壁成分比例为(0.29±0.24).采用三维CT值定量及大径线法分析测量所取得的磨玻璃影成分比例与附壁样生长成分比例均呈正相关(r=0.634和0.598,P=0.000).大径线法测得磨玻璃影成分比例与附壁样生长成分比例有3.8% 在95% 可信区间以外,三维CT值定量分析为4.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三维值定量分析Ⅰ期浸润性肺腺癌患者磨玻璃影成分与附壁样生长成分具有显著相关性,其对辅助病理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相比于大径线法更能够全面反映Ⅰ期浸润性肺腺癌肿瘤的状况.
作者:刘丽伟;张龙江;钱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地震层析成像技术是研究地层速度结构的一个重要手段,该技术是利用震源到接收点的地震波走时或波形的观测数据,结合建立的数学物理模型来重建地层速度结构.而层析成像正演模拟的精度将直接影响反演出的速度与地层真实速度的拟合度,因此找出一种精度较高的层析成像正演模拟算法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针对三维层状介质,通过网格化模型,采用小走时射线追踪方法展开层析成像正演研究,分别采用三角形网格、矩形网格和六边形网格进行模型参数化,并对比分析各自正演结果的精度,总结出针对三维层状介质模型的佳网格划分方式.
作者:宋振东;蒋正红;魏成武;张腾飞;王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诊断脑缺血灶、脑萎缩合并缺血灶中的应用及对阿尔茨海默氏症(AD)的风险评估.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我院体检人员40例为A组,收治的缺血灶患者40例为B组,脑萎缩合并缺血灶患者40例为C组,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40例为D组,应用MRI评估各组患者MRI图像的差异.结果:C组研究对象的颈内动脉:舒张期流速(ICA:PDV)、R-ICA:MF显著低于A组及B组,ICA:收缩期流速(PSV)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D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C组研究对象的L-IJV:PDV指标显著低于A组及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研究对象的MRI厚度方面在眶额皮质(OFC)、后扣带回皮层(PCC)、左半球内嗅皮层(EC)及右半球PCC线性趋势等均存在显著区别(P<0.05).结论:缺血灶和脑萎缩是脑组织病理改变不同阶段的结果,MRI诊断的准确度较高,并且脑萎缩合并缺血灶患者和AD患者MRI图像相似,提示脑缺血灶合并脑萎缩合并发生AD风险,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周丽景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肾癌(RCC)常见亚型多排螺旋CT(MSCT)多期增强扫描表现,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的MSCT强化特点.测量CT平扫及多期增强的肿瘤CT值及邻近肾皮质的CT值,对多期相的肿瘤CT值及肿瘤/肾皮质CT值之比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肾癌3种亚型CT平扫值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非透明细胞癌(乳头状肾癌和嫌色细胞癌)在多期增强的皮质期、实质期及延迟期的CT值要低于透明细胞癌(各期P值均为0.000),非透明细胞癌在皮质期、实质期及延迟期的肿瘤/肾皮质CT值的比值与透明细胞癌间有统计学差异(各期P值均为0.000),乳头状肾癌与嫌色细胞癌在增强扫描各期的CT绝对值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376、0.315、0.382),但在皮质期、实质期及延迟期肿瘤/肾皮质CT值之比值上乳头状肾癌与嫌色细胞癌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各期P值分别为0.046、0.031、0.048).结论:MSCT增强多期扫描有助于鉴别透明细胞癌与其他亚型,但不典型的乳头状肾癌与嫌色细胞癌的鉴别较难.
作者:孙鑫;王智涛;张愉;崔文静;王建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评价重度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对比基础治疗合并翻瓣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近3年初诊的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纳入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的20例和进行基础治疗合并翻瓣手术治疗20例为研究对象,对治疗前后上颌前磨牙进行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水平(CAL)的临床效果观察,并拍摄CBCT,利用CBCT随机软件测量牙槽骨骨密度(ABD).对两组间治疗前后疗效指标的变化值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共40名研究对象合计治疗评估145颗患牙,其中基础治疗组72颗,基础治疗合并翻瓣手术组73颗.基础治疗合并翻瓣手术治疗组治疗前后PD(-1.25 vs.-2.00,P<0.001)的降低,牙槽骨密度ABD(0.027 vs.0.059,P<0.001)的增高较单纯基础治疗组更加明显,两组在CAL变化差值表现不明显.结论:基础治疗合并翻瓣手术治疗比单纯基础治疗在临床指数PD以及牙槽骨密度等方面疗效变化更好.
作者:欧阳玉玲;朱轶青;刘永静;张威;方顺;柏文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已知的光谱信息对双能量CT(DECT)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应用中,光谱信息很难直接获得,此外,双能量CT的重建算法对噪声敏感,因此,在重建算法中需要设计对应的噪声抑制方法来提升重建图像质量.本文提出了一种同时更新双能量CT估计光谱和重建图像的迭代方法,该方法不需要提前获得光谱信息,估计光谱和重建图像可以通过提出的算法同时获得.两组实验用来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提出方法不仅能够准确估计光谱,也可以同时提升DECT重建图像质量.
作者:常少杰;牟轩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随着勘探的深入,现在的很多勘探目标都是断裂体系非常发育的圈闭,这样针对圈闭里断层的识别和刻画就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区的复杂断裂圈闭的研究认为:① 利用分频超道数据体估计结构倾角,将相干体分析方法与超道技术相结合,可使大型断层成像更为清晰.② 利用小断层主频段地震数据,对不同尺度的体曲率数据进行融合,可显著提高小断层的识别能力.③ 利用梯度矢量来描述地质体的倾角和方位,可剥除大倾角地层信息,使断层成像更为清晰.④ 本技术方法在研究区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各类特征的断层能够清晰识别,降低了断裂系统解释的多解性.⑤ 本技术体系对其他类似区域的断层识别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马金苹;范洪耀;桑淑云;王清振;史瑞其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的多排螺旋CT(MSCT)表现及病理基础,旨在提高对该病良恶性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肺腺癌的21个磨玻璃密度结节(GGNs)病灶的CT资料,分析病灶的大小、性质、瘤肺界面、病灶边缘、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及穿行支气管、血管的表现,并将病理结果 分为浸润前病变和浸润性病变两组进行CT特征的对照.结果:浸润前病变14个,其中13个长径小于2.0 cm,10个为纯磨玻璃结节(pGGNS)、9个瘤肺界面清晰光滑、8个有分叶征、3个有毛刺征;浸润性病变7个,其中4个长径大于2.0 cm,5个为混合型磨玻璃结节(mGGNs)、7个瘤肺界面清晰毛糙、6个有分叶征、6个有毛刺征及4个有棘突征;另外浸润性病变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及穿行支气管、血管走行及形态的改变较多见.结论: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GGNs体积较大、呈混合密度(有实性成分)、瘤肺界面清晰毛糙、出现深分叶征、毛刺征或棘突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病灶内穿行的支气管和血管出现异常改变,提示浸润性病变概率明显增加.
作者:王辉;刘洪;黄海东;赵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撕裂内膜走行规律在AD真假腔识别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AD患者的MSCTA资料,在降主动脉不同节段轴位图像上测量夹层动脉撕裂内膜与管壁两个结合点的角度,计算真腔所处夹角角平分线(TLIAB)的角度以确定其所在象限,观测在血管不同节段、不同象限内TLIAB的数量.结果:63例夹层患者降主动脉不同节段所得TLIAB多为126层,不同节段间TLIAB数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7,P<0.05).相同节段、不同AD类型间TLIAB数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LIAB在右前象限多,以主动脉弓降部明显,主动脉弓降部位于右前象限和左前象限的管腔88.89%为真腔.结论:根据主动脉夹层撕裂内膜走行规律识别真假腔是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方法.
作者:原小军;郝粉娥;赵磊;刘挨师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研究骨肉瘤患者局部复发率、截肢率、外科手术边界范围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与发生病理性骨折之间有无相关性,为临床评估骨肉瘤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 and the 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英文文献,检索年限均为建库至2016年10月15日,辅以其他检索方式,收集探索病理性骨折与骨肉瘤患者预后指标之间相关性的临床研究.由两名研究者进行筛选、评价质量及提取资料,并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发表偏倚分析等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成人相关研究5篇,总计1502人,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高复发率和高截肢率与发生病理性骨折有关(复发率:n=1018;OR=1.83;95%CI:1.06~3.15;P=0.03;截肢率:n=1502;OR=1.84;95%CI:1.25~2.72;P=0.002),而并未发现外科手术边界和化疗敏感性与发生病理性骨折有关(外科边界:n=1501;OR=0.74;95%CI:0.39~1.40;P=0.35;敏感性:n=1420;OR=1.41;95%CI:0.98~2.05;P=0.07).根据异质性分析结果选用随机或非随机化模型.结论:骨肉瘤患者中X线检查发现病理性骨折预示高复发率和截肢率,预示预后不良,但并不影响化疗的敏感性和获得满意的手术切除范围.
作者:郝运;何金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地震层析成像是剖析地球内部结构与性质的主要手段之一.以二维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为研究方向,剖析Moser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的基本原理,指出在原始算法中走时计算误差较大和射线路径追踪存在的问题,讨论提出两种改进办法,分别是:① 使用动态节点提高走时计算的精度;② 使用多重链表散列改进波前节点的处理效率.通过均匀介质模型验证改进Moser方法在正演中比原始算法在计算精度上的大幅提高,其中五个动态节点模型相对误差可达0.1%,解决了原始方法存在的问题.另外实现了改进的Moser方法在Marmousi2复杂介质模型中的正演计算,从绘制的波前射线图中可以看出与理论预期的结果相符,从而证明了改进Moser方法的准确性.
作者:韩佩恩;张学强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