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敬东
目的:首先是阐明精神分裂症的认识功能缺陷,其次是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20名,同期为鉴定来院的脑外伤患者20名,院内职工(正常对照组)20名,三组通过检测中国-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听觉词语学习测验(Rey-Auditory-Verbal Learning Test),Rey 复杂图(Rey-Osterrieth Complex Figure Tes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g Card Sorting Test)来测得各项认知功能值做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操作智能,语言智能,总体智能,认知弹性,语言理解力,空间组织化能力,视觉运动处理与注意,听觉处理与注意,听觉记忆,视觉记忆上都比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但精神分裂症组与脑外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精神分裂症组特别是在听觉记忆,语言理解力,听觉处理与注意,视觉运动处理与注意上比正常对照组有低于2个标准偏差的显著性差异.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普遍性缺陷,在听觉记忆,语言理解力,听觉处理与注意,视觉运动处理与注意上有特殊性缺陷.
作者:赵昌烈;崔龙;崔国华;申哲范;李光哲 刊期: 2009年第15期
1 临床资料本文将150例急性脑血管病的心电图进行观察分析,其中男性72例,女性78例,年龄52~75岁.正常心电图者23例,异常心电图者127例.观察150例患者均有典型急性脑血管的症状和体征,由CT检查而确诊.其中脑出血92例,脑梗死58例.临床均采用常规描记12导联心电图观察.
作者:赵堂娇;李秀芹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分别给艾司予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4、6周末各评定1次,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显效率分别为84.62%和80.7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但在治疗第1、2周末研究组焦虑/躯体化因子减分快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艾司西酞普兰较帕罗西汀起效快.艾司西酞普兰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口干、头晕等,且较轻微.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起效快、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物.
作者:白剑文;高瑞英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对186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并指导患者学习自我防护的措施.结果:提示天气变化、感染、服药不规则、用力排便、饱餐、情绪波动、过度疲劳、不恰当的运动、不良生活习惯等是老年心血管疾病复发的常见诱因,经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后患者平均复发次数及住院天数减少(P<0.01).结论: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老年心血管病复发.
作者:林娟;黄利红;钟玉群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是指由糖尿病所并发的脑血管病变,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均有别于非糖尿病者,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从2004年8月至2008年8月共收治急性脑血管病1 286例,其中男876例,女410例,发病年龄26~86岁,所有患者在起病48小时内常规静脉取血查空腹血糖,根据既往有无糖尿病史及糖耐量试验分为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发病72小时内行脑CT扫描证实临床诊断.
作者:杨敬东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可溶性CD40L(sCD40L)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ACS组(4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2例)、正常对照组(40例)3组患者血清sCD40L及MMP-9水平.结果:ACS组患者血清sCD40L及MMP-9水平显著高于SA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ACS患者血清sCD40L及MMP-9水平升高,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物.
作者:廖序东;张秀兰 刊期: 2009年第15期
躯体化障碍又名Briquet综合征,是一种以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的神经症,躯体症状可涉及多个系统器官,患者常常反复就诊于综合医院.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综合性医院大约有9%的患者符合其诊断标准,躯体化障碍的患者中大约有99%首先到综合性医院就诊[1].
作者:李秀珊;赵安全;张丽娜;刘名姓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利培酮的不良反应.方法:对<临床精神医学杂志>刊登的和作者临床收集的253例服用利培酮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分10大类63种,对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反应较大,药品日用量87.35%在正常范围内,67.47%在15天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利培酮是不良反应较多的抗精神疾病药品之一.
作者:辛奎波;徐作国;宋玉芬;隋忠庆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应用情志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心理康复指导的效果,探讨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心理康复护理方案.方法:将150例脑卒中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干预组采用情志护理,对照组采用脑卒中常规心理护理.结果:干预组在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情志护理可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冯立群 刊期: 2009年第15期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特别是剖宫产手术中因宫缩乏力引起的大出血,严重者可导致产妇死亡,如为挽救产妇而采取子宫切除术,使年青妇女丧失生育功能,给产妇精神、身体及家人都造成极大伤害,所以及时有效处理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十分关键.我院于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应用改良B-lynch缝合法处理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凯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目前住院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用药情况,了解女性患者的用药方向.方法:对我科现住院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药物使用数量采用自制的调查表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我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用药品种主要为9种,品种较多.结论:我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用药使用合理,用量适中.
作者:程群;朱怀轩;谭权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分析青少年学生晕厥的临床特征从而提高对本病认识.方法:对我院近3年来63例青少年学生晕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少年学生晕厥中非心源性晕厥者占92.1% , 其中以神经介导性晕厥为主(77.8%),血管迷走性晕厥是青少年学生晕厥中常见的病因( 68.3%),心源性晕厥仅占全部晕厥患者的极少部分(4.7%).与运动相关的晕厥,并且伴有胸闷先兆症状是心源性晕厥特征性表现.结论:虽然神经反射性晕厥是青少年晕厥主要原因,预后良好,但心源性晕厥的危害重大也必须引起重视.
作者:周东;刘航;杜宇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便秘患者的排便方法.方法:对43例AMI患者进行评估,并对便秘患者采取个体化的护理.结果:43例AMI患者中有35例发生便秘,占81.3%,排便诱发心绞痛有6例,窦性心动过速有3例,并发症发生率5.3%.结论:指导掌握正确的排便方法,提供舒适的排便环境,控制患者情绪是预防患者排便发生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程雪雁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评价碳酸锂和复方炔诺酮维持治疗周期性精神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8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关于周期性精神病诊断标准的间歇期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碳酸锂与复方炔诺酮维持治疗,随访2年,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及依从性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碳酸锂组有7例(20.6%)复发,复方炔诺酮组有9例(26.5%)复发(P>0.05).碳酸锂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复方炔诺酮组,碳酸锂组有6例(17.6%)自行停药,复方炔诺酮组有15例(44.1%)自行停药(P<0.01).结论:碳酸锂用于周期性精神病的维持治疗与复方炔诺酮相比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少、药依从性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玲 刊期: 2009年第15期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往往构成糖尿病的主要死因.随着社会老龄化和生活方式城市化,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迅速增长,糖尿病并发AMI有增长趋势.我院自1993年10月至2003年9月共收治糖尿病患者1 178例,其中2型糖尿病并发AMI者38例,占同期AMI患者325例中的11.69%.糖尿病诊断符合1997年WHO标准,AMI根据病史、心电图和(或)血清酶活性动态变化综合判断.
作者:杨敬东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研究本体感受性易化技术在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治疗组通过本体感受性易化技术对偏瘫肩关节康复治疗.结果:治疗组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率明显减少,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明显提高,优于对照组.结论:本体感受性易化技术能有效预防肩关节半脱位发生发展,能很大程度提高患侧上肢运动功能.
作者:区宏跃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通过观察癫痫模型大鼠脑内单胺类递质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腹腔注射戊四氮(PTZ)建立Wistar大鼠癫痫模型,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额叶、海马中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结果:癫痫模型组额叶中5-HT、DA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NE含量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海马中:癫痫模型组D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5-HT、NE的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 .结论:脑内单胺类递质参与了癫痫活动调控,单胺水平的改变将导致脑的兴奋性改变.作用的性质取决于所在脑区,具体机制有待深入的研究.
作者:董洪波;蔡涛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利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评价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方法:选取42例中重度高血压患者,研究前未服用降压药物或停用其他降压药物1周以上,给予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商品名施慧达)2.5~5.0 mg/d及依那普利(商品名依苏)10~20 mg/d,疗程4周,所有患者于药物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治疗过程中除2例因不能耐受严重干咳而中断治疗外,余40例患者经治疗4周后,24 h收缩压为(138. 66±5.32) mm Hg,舒张压为(76.52±9.36) mm Hg,白昼及夜间血压均控制在140/90 mm Hg以下.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作用于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可平稳、有效地降低24 h血压.
作者:廖贵红;黄健;刘曾军;刘娟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66例患者按入选顺序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常规治疗组接受常规治疗,低分子肝素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心电图情况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小板计数(PLT)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有效,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郭龙枝;宋朝功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左旋卡尼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0例和左旋卡尼汀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给予地高辛、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β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左旋卡尼汀5 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用药15天.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患者的心功能.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收缩末容量(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SD、LVESV、LVEF差异显著.结论:左旋卡尼汀可以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改善心功能,特别是左心室收缩功能.
作者:齐捷;齐莉;刘紫东 刊期: 2009年第15期